第八章龍門關夷城巴王宮中,盧虛子進來稟告相敖:“大王,大事不好!”

相敖不悅:“何事驚慌?”

“巴峻在龍門舉旗造反,現已招致附近各部、城隘紛紛倒戈.”

相敖聽罷,一腳踢翻案几,暴怒道:“上次祭祀時,糾集各部家兵投奔之事,本王未曾追究,今次竟公然反叛!來人吶!把二公主軟禁起來,不準出公主府門一步!”

虛子道:“大王還需設法對付巴峻的叛軍啊.”

“太傅有何見教?”

虛子試探道:“如今巴峻已成大患,可否借秦軍剿滅叛軍?”

“本王既然應允秦國結盟,此番平叛當是可以借秦軍之力。

不知秦國意下如何,會否藉機提出非份要求.”

“秦國誠意與我修好,想來不會落井下石吧。

大王何不請張儀來問問?”

“嗯,快去請秦國使臣張儀.”

侍衛領命而去。

少頃,張儀進來對相敖行禮:“參見巴王,不知大王有何吩咐?”

相敖問道:“先生是否知道巴峻在龍門起兵造反之事?”

“小臣適才聽聞,巴峻以抗秦為名,但秦國與巴國已約定結盟,何抗之有,故而此舉實則欲奪巴國王位,對大王不利.”

相敖心道:張儀將秦國與此事瓜葛完全摘開,是想要本王求秦國。

於是,略帶不滿道:“巴峻舉兵之初,皆因秦軍來犯,從而導致今日巴國內亂,秦國亦脫不了干係吧.”

張儀見相敖動怒,慌忙行禮:“大王息怒,秦國既已大王修好,斷不能眼見巴王憂心,張儀願意為大王向秦王請命,讓秦軍助大王平定叛亂.”

相敖心存疑惑:“素聞秦國不肯白白幫助別國,此次助巴國平叛,又是什麼條件?”

張儀微微一笑:“巴王過慮了,秦巴兩國既已約定結盟,秦國斷不會趁火打劫。

只需巴王答應每年保證給秦國供應充足的巴鹽,斷絕供給楚國的巴鹽,從側面援助秦國滅楚。

待秦國滅楚後,秦國將臨近巴國的楚國五城之地,獎賞給巴王。

大王一下如何?”

相敖心道:秦人真能趁火打劫,先前還許諾平分蜀、楚疆土呢,現在一見巴國內亂,本王有求於秦,即刻大為縮水。

可惜三妹跑了,不然可以秦王結親,情勢會好些。

相敖雖心中無奈和不滿,但仍裝成大喜過望,於是和悅地:“先生,請速向秦王奏報,本王願從今以後,與秦國永結同盟,助秦滅楚,成就霸業.”

張儀見目的已然達到,就趕緊給相敖戴上高帽:“巴王放心,小臣定會向秦王稟報巴王的英明遠見、治國有方,秦王定能將大王視為異性兄弟,有福同享,共同成就霸業.”

說罷,相敖走下王座,執著張儀之手:“今晚本王設宴,感謝先生為巴國出力,太傅亦一起作陪吧.”

張儀應道:“多謝巴王,恭敬不如從命.”

虛子笑道:“謹遵大王命.”

龍門關將軍府,已改成巴人王府,巴峻正與相芸、黎化龍、曋霸、巴都、狐氏三雄等人議事。

巴峻道:“據夷城傳出訊息,相敖與秦使張儀約定結盟,相敖欲借秦軍之力剿滅我軍,如此一來,秦軍不再顧及攻打巴國,專心對付我們,相敖的軍隊亦會轉而進攻我們。

形勢既已發生變化,我等需商量對策.”

黎化龍接道:“現下我們軍力擴充後,糧草兵器亟待解決。

龍門關固然易守難攻,並非久遠之地,還需選擇一地作為後方,一則可保軍需用度,二則可令我軍進退自如。

屆時我軍即可守時藏於九地之下、攻時動於九天之上.”

眾人皆以為黎化龍言之有理,心中佩服。

巴峻讚道:“化龍見地獨到,我召集大家正為此事。

大巴山至巴水一帶是我巴人世代繁衍生息之福地,此地崇山峻嶺、河川縱橫、物產豐富,其西可出夷城、東達楚界,最適宜作為巴軍之根據地。

此舉關乎巴人存亡,吾欲求一位具雄韜武略之人,操持此事.”

巴峻停下,喝了一口水,環顧眾人。

曋霸性急:“巴人王,你就說吧,誰去合適.”

巴峻微笑地看著黎化龍道:“吾思慮再三,此事非‘小孫武’黎化龍莫屬.”

眾人亦皆認為他最合適。

黎化龍起身道:“既然巴人王和大家如此抬舉化龍,本將此去,定然不辱使命.”

巴峻繼續道:“化龍此去,除領兵3000外,芸妹、巴都亦率所部女兵、家兵,隨你前往,三日後啟程.”

相芸、巴都聞言,皆不同意,但巴峻主意已定,不容他們反對。

黎化龍出發當日,巴峻送至城外。

巴峻把黎化龍拉到一邊,叮囑道:“龍門關難免會有一場惡戰。

相芸、巴都就交由你。

相虹交代我,定要保護好相芸,而巴傑陣亡,巴都年少,請你替我費心照顧了.”

“巴兄儘可放心!化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黎化龍答應道。

巴峻和眾將站在城頭,一直目送他們消失在視野之外。

秦軍大營,司馬錯看完張儀使人送來的信報,大喜於色。

對副將道:“張儀已與巴王相敖約定,秦巴兩國結盟。

我軍自此可以不用擔心既要防巴軍,又要對付巴人王了.”

副將問道:“如此甚好,是否我軍可以就此回師秦國了?”

司馬錯放下竹簡道:“不然,我等暫不退兵,相敖請求秦軍幫助剿滅巴峻.”

副將道:“秦軍替巴國平叛,而秦國能從中得到什麼益處呢?”

司馬錯冷笑道:“哼哼,以張儀的精明,定然會趁機給秦王撈足好處的。

傳令下去,明日拔營,發兵直搗龍門關。

此去一路,巴王相敖的軍隊會令秦軍暢通無阻.”

晌午,龍門關城頭,巴軍士卒正在換防。

突然瞭望哨上的兵卒大喊:“秦軍來了!”

城上小校聞聲遠眺,只見天邊大路上塵土飛揚,黑壓壓的馬隊、步兵向龍門城奔來,旌旗上赫然寫著“秦”和“司馬”的字樣。

小校立刻奔赴下城樓,跑去報告巴峻。

一會,巴峻率眾將登上城樓,但見秦軍已在城外幾十丈處,列好陣形,將龍門關圍成鐵桶一般。

司馬錯端坐馬上,副將揮動令旗。

秦軍每三名箭弩手抬著一個專門用於攻城的大弩,這種箭弩射程極遠,殺傷力極大。

箭弩隊在盾牌手的掩護下,開始向城門推近,待到達射程之內後,方才停下。

此時副將揮動另一支令旗,頓時秦軍的箭陣中,萬箭齊發,如飛蝗般射向龍門城上。

城上巴軍躲藏不及的十幾人中箭,部分箭手試圖反擊,怎奈箭只射到距離秦軍的一半時,就在空中掉落。

巴峻和眾將急忙指揮兵卒隱蔽在城垛後,避免被射中。

秦軍的飛箭向城頭射完三輪後,箭弩手將大弩抬高、射程調遠,並在箭頭塗上油,點上火,開始向城中延伸放箭。

同時秦軍陣中推出十餘輛奇怪的木輪車,此車由兩個高約5米的大木柱,木柱上端由根圓軸相連,一根長約5米的木杆中間固定在圓軸上,木杆一頭綁著皮條編成的粗繩,另一頭用繩子繫著鐵鍋。

只見秦兵把一個個灌滿油的帶孔圓木球,放入鐵鍋、點上火,鐵鍋垂在地上,木杆上綁著粗繩的一頭被壓得高高翹起,幾個力壯的秦兵抓住粗繩,奮力一拉,木杆一頭的鐵鍋被高高帶起,鐵鍋中的火球在空中丟擲一條條弧線,直飛龍門城中。

龍門城牆邊的房屋,城中大都是木質和竹製的民房。

被火球和箭擊中,頓時燃起一片大火,巴峻命鄭鐸、狐氏三雄等人,帶領士卒疏散救助民眾和滅火,城中氣氛緊張忙亂。

巴峻站在城樓中,緊鎖眉頭,心道:雖然素聞秦軍強悍,善於攻城掠地,但沒料到其攻城器械如此犀利。

此時,鄭鐸跑上城樓,擦著汗、氣喘吁吁稟道:“巴人王,靠近城牆的百姓都撤離了,大火亦被撲滅。

好在秦軍火箭和火球射不到內城,因而損失不算大.”

巴峻見天色已黑,城外秦軍並沒有立即攻城的跡象。

他擔心秦軍晚上會趁著夜色偷襲攻城,於是下令在城頭各處點上許多照明的燈籠串,從城牆上一直垂到牆根,城牆外一百米都被照亮。

安排妥當之後,就留下曋霸等將校在城頭監視秦軍。

自己領著鄭鐸、狐三等回到巴王府休息。

巴峻一夜未眠,臨近天明時才昏然睡去。

還做了個夢,夢見司馬錯領著秦軍騎兵追殺自己,自己孤身一人逃到夷城巴王府,見府中空空無人,巴峻喊著“虹妹、虹妹!”

,到處尋找相虹。

突然,一扇大門開啟,相虹被五花大綁推出來,身後立著相敖、張儀、虛子等人。

司馬錯此時亦追到近前,秦兵把巴峻團團圍住,司馬錯要求巴峻投降,否則就殺了相虹。

正在情況緊急之時,忽然,響起一片喊聲。

巴峻被喊聲從夢中驚醒,衣服的後背、前胸已被汗水溼透。

他坐起身,聽見外面在喊:“秦軍進攻了!”

一個兵卒衝進房中,巴峻問道:“秦軍攻城了嗎?”

兵卒回道:“秦軍還同昨日一樣進攻,並未攻城.”

巴峻急忙來到城樓上,見秦軍於昨日一般,用火襲擊。

但今日的攻勢比昨日卻強了一倍。

眼見秦軍離得太遠,自己傷不到秦軍,只有被動挨打的份,曋霸和幾名將士正氣得嗷嗷叫。

曋霸見巴峻來到城樓,就上前請命:“末將懇請巴人王開啟城門,我等衝出去斬殺秦兵.”

巴峻立刻阻止:“不可!秦軍就是見我城池堅固,攻城沒有必勝的把握,才用此中攻城之法,妄想激怒我們,誘使我們出城迎戰,秦軍可有機可乘,萬萬不可上當。

沒有本帥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迎敵.”

曋霸沒法,只好氣鼓鼓地退下。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誰宰春秋一世

貞觀鴻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