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偷襲黃昏時分,定水巴家莊內,淡淡炊煙從家家的屋頂嫋嫋升起,沿著莊內的小道經過莊戶的門口,不時還能聞到屋裡飄出的飯菜香。

巴國曆來因為盛產巴鹽,各個內陸諸侯國皆有依賴,加上近幾十年巴國未發生天災,國內較為安定,故而巴人的生活倒還算寬裕。

巴峻等人忙碌幾天後,正在各自房中休息。

巴傑的媳婦領著家人忙著給大家做飯,狐氏老三跑進廚房,在灶臺邊轉悠,吸著鼻子問:“嫂子,做些什麼好吃的慰勞我傑哥啊?”

巴傑媳婦擦擦額頭的汗,笑道:“狐三,又跑來搗亂,八成是你自己餓了吧,少拿傑哥當藉口。

沒見忙著嗎?少不了給你好吃的,快快滾出去等著吧.”

狐三嘿嘿一樂:“還是嫂子會疼人.”

說完順手抄起一條黃瓜,邊啃邊出門。

飯後,巴峻召集眾人議事,巴峻示意狐三給大家講述敵情。

狐三立起身道:“適才,派出的哨馬來報,秦軍前鋒已然到達距定水二十餘里的孔家坳,秦軍主力到達尚需一日的行程.”

巴峻接道:“秦軍前鋒馬隊孤軍深入,正好給我軍襲擊的機會。

前兩次交鋒,敵軍人多勢眾,我們難以佔盡勝算,此次秦軍前哨只有大約三千餘人,我們可趁機將其全殲。

大家商議一下,今晚偷營劫寨如何?”

大家聽聞,齊聲說好,群情激昂。

隨即巴峻佈置任務。

三更夜,巴軍悄悄接近李家坳秦營外,巴峻見秦營寨門緊閉,透過營內的燈火,隱約可見寨內只有幾個兵士站崗,營帳內外靜悄悄的,估計秦軍業已入睡。

巴峻一打手勢,巴傑、狐大、狐二、鄭鐸等眾將隨著他向秦營摸去,身後大隊緊緊跟上。

只見黑暗中,幾名虎賁兵翻過寨柵,用短刀從身後迅速結果秦軍哨兵,開啟寨門。

見此情形,巴軍一躍而起,吶喊著衝入秦軍營寨。

待衝進營內,巴軍傻眼了——秦軍營帳內空無一人,大家立時明白中計,正當巴軍混亂時,寨外突然響起號炮。

只見營寨外四周,秦軍舉著火把,豈止三千人,足有三萬餘,將巴軍團團圍困。

為首的秦將跨在馬上,身著銀甲,腰掛青銅寶劍,手執長槍。

但見他大喝一聲:“巴人王,秦軍先鋒蒙化奉大將軍司馬錯之命,在此恭候多時了!”

巴峻知道此時危急關頭,更需主帥鎮定沉著。

他迅速做出三項指令:命狐大狐二領長矛手依託寨柵準備阻擋秦軍衝擊;令巴傑、鄭鐸領弓弩手在後準備射殺秦兵,阻敵靠近;命人撤去帳篷,防止秦軍火攻,也便於巴軍在營內運動。

哪知秦軍此時卻按兵不動,圍而不攻。

巴峻料想秦軍意在先圍住自己,等待司馬錯率主力到達後,一舉全殲。

巴峻緊鎖眉頭、快速思索著對策,眾人神情緊張地注視著巴人王。

巴峻一咬牙,沉聲道:“秦軍此時圍而不攻,是在等待主力到來,我們須趁天色未明、秦軍大隊到來前突圍出去。

我率五百長矛隊由寨門衝出吸引秦軍,一旦攪亂其陣腳,其他人即從另一方向突圍出去.”

巴傑等人急忙勸道:“此去危險,恐難以脫身,你是主帥,還是由我等率長矛隊,你領大隊突圍!”

巴峻堅毅地:“既然秦軍目標是我,亦唯有我方能吸引敵軍。

突圍後,到龍門與曋霸、巴都會合.”

說罷,躍上戰馬,抽出巴王劍,率長矛隊舉著火把、衝出寨門。

來到秦軍陣前,巴峻命人對著秦軍叫陣,起初蒙化不為所動。

之後,巴軍中開始罵陣,把秦人和蒙化的祖宗八代都罵得極其難聽。

蒙化亦是血氣方剛的漢子,怎可忍耐如此羞辱,催動戰馬來到巴峻面前,火光映照下,蒙化的臉被氣得鐵青,挺槍一指巴峻:“本將軍來領教巴人王的劍法!”

巴峻見對方被激怒中計,自不待言,亦催馬上前,展開《巴王劍》與之廝殺。

蒙家在秦國曆代都是有名的武將世家,蒙化亦是秦軍中勇冠三軍的驍將。

二人殺了十多個回合,未分出勝負。

巴峻意念一閃,計上心來,趁二人馬對馬衝殺完又一個來回後,卻並不勒轉馬頭再戰下個回合,反而夾馬踹蹬直衝敵陣,長矛隊也緊隨其後,殺向秦軍。

秦軍完全沒料到巴峻會有這招,頓時陣中慌亂,巴峻馬快劍利,立斬十餘名秦兵,巴軍長矛隊如猛虎出籠、又緊接著掩殺過來,硬是把秦軍戰陣撕開一道口子。

蒙化唯恐巴峻逃脫,急忙調轉馬頭,欲指揮秦軍在巴峻背後追殺。

營中巴軍見機,立時推倒一段寨柵,從另一個方向衝殺出來。

蒙化眼見巴峻已衝出包圍,心想:只好守住這一頭,無論如何不能放這批巴軍逃脫了。

於是調集秦軍死死圍住巴傑帶領的巴軍。

一時間,雙方都殺紅了眼,巴軍雖然勇猛,怎奈畢竟是以一對十,巴軍漸漸處於下風。

蒙化截住巴傑,二人展開廝殺,幾個回合下來,巴傑被蒙化刺中腹部,狐大狐二抵住蒙化,鄭鐸扶著巴傑,巴傑掙扎一下即嚥了氣。

鄭鐸義憤填膺,揮刀加入戰團,三人想圍攻蒙化,但被秦軍諸將分割圍住,狐氏二人先後受傷倒地,眼看情勢危急。

巴峻衝出秦軍包圍之後,清點一下人馬,只剩下300人。

見秦軍並未追趕,心中疑惑。

後面的兵士來報:大隊沒衝出來,此刻正被秦軍圍困。

巴峻道:“我們必須殺回去,解救他們!”

於是他們又折返衝回戰陣。

秦軍沒想到,衝出去的巴峻會再衝回來。

秦軍登時腹背受敵,被巴峻率隊拼命一衝,就開出口子讓巴軍兩隊會合,但秦軍畢竟訓練有素、經驗豐富,隨即將缺口封住,將巴軍重又圍住。

巴峻看到巴傑、狐大、狐二三人,躺在地上,鄭鐸等人滿身血跡,也不知是否受傷。

趕忙下馬,見巴傑已然身亡,狐大狐二亦命懸一線,兩人見到巴峻,只掙扎了一會就絕氣身亡。

巴峻虎目中滿含熱淚,騰地站起,躍上馬背,大吼道:“為死去的兄弟報仇,殺!”

隨即衝向蒙化。

其餘的巴軍象發瘋一般,不顧一切地殺向秦軍,他們根本就不避秦軍的刀槍,一味地砍殺對方。

秦兵雖然強悍,但尚未見過如此不要命的打法,逐漸多少有點膽怯。

巴峻盯住蒙化不放,欲將其置之死地,故全力施展出《巴王劍》中劍氣如虹的絕殺連環招——劈波斬浪、左右逢源、石破天驚。

第一招,削中蒙化的後背;第二招,刺中蒙化的左手右腿;第三招,竟然將蒙化攔腰劈斷。

秦軍一見巴峻威猛無比,己方主將已死,頓時不免膽寒,在其他將校的號令下,迅急退卻。

此時天將放亮,巴軍亦無力追擊,為避免秦軍援軍到來,巴峻旋即撤離戰場。

此戰雙方兩敗俱傷,血雨腥風,巴軍死傷十之六七約3000餘人,秦軍亦損失約10000餘人。

龍門關地處巴水邊、距夷城約二百餘里,是夷城北面的水陸要衝,鎮守龍門的是虎賁小將黎化龍,外號“小孫武”,少時曾隨孫武后裔學習兵法。

巴峻率殘部來到此地後的第二天,相芸、曋霸、巴都趕到與之會合。

巴都得知父親陣亡,異常悲痛。

巴軍此次損失慘重,大家不免心裡沉重萬分。

巴峻知道此時需儘快使士氣重新振作起來,就來找黎化龍商量。

黎化龍正要出門,與巴峻迎面相遇,於是相互施禮。

巴峻問:“黎將軍,此去何往?”

黎化龍答道:“巴兄來得正好,我正要去尋你,有事相商.”

說完,就往裡請巴峻。

二人落座後,黎化龍開口:“巴兄,你聽說巴王要與秦國結盟之事嗎?”

“我已知道了,相芸他們告訴我的。

我來正想問問,你如何看待此事?”

黎化龍起身,在屋內踱步,眉頭不展:“想那秦國,狼子野心,巴國與其結盟,無異於與虎謀皮、與狼為鄰,遲早會被秦國吞併.”

巴峻點頭:“化龍所言極是。

於今之際,你將如何?”

黎化龍停住,轉身面對巴峻:“事已至此,不如你公然打出巴人王的旗號,起兵抗秦。

這樣既可鼓舞巴人抗秦士氣,又可擴軍籌糧.”

巴峻問道:“如此一來,相敖豈不正好以此誣衊我聚眾謀反?”

“巴兄此番率部抗秦,巴王未派一兵一卒。

你就算不舉旗,巴王依然視你為眼中釘、肉中刺,甚至還想借秦軍之手消滅你,無論你怎樣做都認為是謀反。

莫不如,就此起兵樹旗,先驅逐強秦,後安邦定國、奪回巴王之位。

這才是人心所向啊!孫子云:‘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

’龍門關扼守水陸咽喉,地形險峻,易守難攻,若巴人王據此險隘以待敵,則大業可圖矣.”

巴峻被一席話說得熱血沸騰,虎軀一挺,堅定地:“好一個:樹大旗、驅強秦、安邦定國!化龍兄弟對於形勢分析透徹,無怪乎人稱‘小孫武’。

此事就交由你來籌劃吧.”

三天之後早晨,龍門城內外到處懸掛著巴人王抗秦檄文的告示,守城軍的大旗也在一夜之間易了幟,一些軍士在城內各處敲著鑼,召集全城百姓到龍門守尹府前的神壩,參加巴人王的抗秦大會。

一個時辰後,廣場上聚集數萬士卒、百姓,神臺上供奉著巴人的神物——白虎。

巴峻帶領眾人祭天地、拜祖先,而後由巴峻宣讀“抗秦檄文”。

巴峻神色莊嚴,朗聲道:“今年入春,秦國大舉進犯,所到之處殺掠無數,巴國百姓苦不堪言。

然巴王相敖,篡奪王位,倒行逆施,置巴人生死於不顧,一意孤行欲出賣巴國,向強秦稱臣。

……”歷數秦國殘暴和相敖昏庸無道後,巴峻最後說:“為挽救巴國百姓於水火之中,不令廩君後人遭亡國之災。

故巴峻受命於天,召告天下,行天道順民意,舉抗秦之義幟,興定國安邦之大業.”

巴峻的檄文激起全場人們熱血沸騰,眾人山呼:“外抗強秦,安邦定國!”

的口號,當場即有近千人踴躍從軍。

數十日來,巴國境內各地各部聽聞巴人王舉旗抗秦,紛紛湧向龍門關,就連一些鎮守城隘的巴軍將領亦派人來聯絡,表示願投奔麾下、聽令於巴人王。

一個月後,巴人王的人馬壯大到3萬餘人,一改以前勢單力孤的局面。

巴峻於是將他們編成百人為一隊,十隊為一方,十方為一軍,共前中後三軍。

前陣由黎化龍統領,中陣由巴峻統領,後陣以曋霸、巴都、狐氏三兄弟為首。

巴峻整編完巴軍後,即以當年令商紂軍隊陣前倒戈的“虎賁舞”訓練部下。

虎賁舞,雖名曰“舞”實則是一種戰術、陣型,乃巴人在多年與兇猛野獸搏擊中,摸索習練而成,以模仿動物攻擊的動作為招式,動作異常地勇猛和剛勁,同時兵士們每出一招,皆齊聲怒喝,從心理上威懾、征服敵軍,威猛無比,氣勢恢弘。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火:文明永承

九九不歸一

此刻東方星繁高照

我才不叫夜秋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