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首戰秦軍幾天後的傍晚,風塵僕僕的巴峻來到錦屏山附近的定水。

叩開村裡的一個大戶人家院門,一個眉目端正的弱冠少年上前問道:“請教壯士找誰?”

巴峻笑答:“敢問巴傑在家嗎?”

“巴人王兄弟,你怎會光臨此地啊?”

洪亮的嗓音伴著沉猛的步伐,一箇中年壯漢來到巴峻面前,緊緊抱住巴峻的肩膀,熱切道:“三年了,想煞為兄啦!”

說完,不等回答,一邊拉著巴峻進了院子,一邊對著少年說:“你不是天天唸叨巴人王嗎?這就是你堂叔——巴人王,快快叫你娘準備酒菜.”

扭頭又對著巴峻道:“賢弟,這是吾兒巴都.”

巴都急忙上前見禮,巴峻扶起巴都,讚道:“果然一表人才,將來可成大氣.”

巴都告退,準備酒菜去了。

巴傑笑道:“此子只好兵法,不願習武,日後哪能為將?”

巴峻不以為然:“行軍作戰並非勇猛就足矣,重要的是謀略,巴都喜好兵法,當是前途無量。

傑兄還似以前那般急性子啊.”

頓了片刻,臉色凝重道:“今秦軍進犯,巴國危急,傑兄可否助我迎敵.”

巴傑爽快應道:“我亦收到秦軍入侵的訊息,已然命令200家兵做好準備,散落在附近的兄弟近幾天也到了一半有餘,我這就去召集他們.”

話音未落,門外一片喧譁,進來十幾個武士。

巴傑一看,笑曰:“爾等兄弟耳朵真靈,如此快就得到訊息前來.”

為首的虎賁驍將曋(shen)霸回答:“適才巴都告訴我們,巴人王到了,故急急前來拜望.”

巴都近前道:“小侄猜巴王叔欲召集眾將,商議抗擊秦軍之事,故告知各位叔叔.”

巴峻暗暗讚許巴都,孺子可教。

眾人曰:“巴人王此次欲出山抗秦,吾等定當全力以赴!”

巴峻環視眾將,問:“昔日我們的十八虎將,還差五個呢?”

巴傑回道:“前幾日,吾等聽聞秦軍進犯,估計大戰在所難免,故商議派出狐氏五位兄弟,將訊息傳遞出去,分頭召集前部兵士,大概這兩日就該回來了.”

巴峻欣然道:“不愧為虎賁軍,戰事剛起,你們就劍拔弩張,巴人甚幸!事不宜遲,我等即刻商議如何抗秦.”

次日,巴峻派曋(shen)霸和巴都去夷城,請求援兵和糧草,巴傑帶幾人負責準備軍械和藤甲。

第三日,狐氏五兄弟陸續回到定水,他們打著巴人王的旗號,說服各族頭領,召集5000餘兵士和山民。

巴峻即刻部署分成5隊,由十七虎賁將帶領,整肅出發。

清晨,錦屏關對岸,秦軍駐地燃起陣陣炊煙,關內巴軍將士被疑惑,還以為秦軍在此準備發動攻擊。

此時秦軍大將司馬錯已率主力,沿山間小道溯河而上,馬匹輜重放在木筏上,抓來的巴人做縴夫,被秦軍馬鞭驅趕著,在山間狹小的道路上,手腳並用艱難地走著。

此時的青嶺寨前,鄭鐸爬上瞭望臺,若有所思地看著寧靜的群山,心裡一面擔心父親的安危,一面憂慮秦軍一旦來襲,就區區300兵士和自己帶來的200餘家兵,勢單力薄根本無法抵抗。

鄭鐸爬下瞭望臺,走向自己營房,百無聊賴地躺到床上,不知不覺中睡著了。

突然,一道尖利的響箭劃破天空,把鄭鐸從夢中驚醒,只聽瞭望臺兵士大喊:“秦軍來了!”

鄭鐸騰地躍起,衝出屋外。

頃刻間,秦軍的箭如飛蝗一樣射向青嶺寨內,士卒家兵多人中箭,鄭鐸急忙號令對射。

秦軍倚仗人多勢眾,河水尚淺,僅僅淹股,前鋒佇列約500人率先涉水衝鋒,第一排兵卒手持長矛盾牌負責衝鋒,後幾排兵卒堅甲長劍專事近戰,很快即衝到寨牆外。

寨內巴軍奮起抵抗,一時間殺聲四起,巴軍依靠寨牆掩體,硬是把秦軍阻止在寨外。

河對岸的司馬錯,長劍一揮,號令第二隊秦軍發起衝擊。

這隊秦兵中的20人扛著粗大的樹幹,撞擊寨門,其他兵卒一手持刀一手火把,衝到寨前,將火把奮力拋向寨牆內,引起寨內大火燃燒,使巴軍內外交困,關寨岌岌可危,秦軍趁勢撞開寨門,殺入進來,雙方混戰一片。

鄭鐸斬一路斬殺著衝到身邊的秦兵,帶領貼身家兵衝向寨門前,阻擋湧入的秦兵,但秦兵的第三隊緊隨著攻擊而來,巴軍和鄭鐸的家兵死傷七八,眼看關寨就要失陷。

正在千鈞一髮之際,河流上游突然衝下數十艘木排,每個木排上站立幾名身著藤甲、手持堅木盾和長刀的虎賁軍,兇猛地砍殺正在渡河的後續秦兵。

秦兵的刀劍砍在這種堅木盾牌上,不容易拔出,被虎賁兵趁機斬殺過半。

關寨背後的山坡上,冒出來的巴軍和山民用箭弩和梭鏢投射向寨外秦軍。

秦兵被似乎從天而降的奇兵殺懵了,頓時陣中大亂,不由得爭相退卻,巴軍乘勝追擊,將秦軍趕至河對岸。

司馬錯見情勢突變,大吃一驚,看看天色漸晚,即令收兵,安營下寨,準備來日再戰。

巴峻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青嶺寨內,鄭鐸拭去臉上的汗水,衝到巴峻面前下拜:“多謝巴人王及時相救!”

巴峻關切地扶起鄭鐸,道:“幾年未見,鐸兄弟愈發出色了.”

兩人寒暄過後,一起巡視寨中防務。

巴峻緊鎖眉頭,召集眾將商議。

他說:“視目前情形,敵眾我寡,兵力懸殊,加之此關無險可依。

一旦秦軍發起全力進攻,恐怕關隘難守,故我欲放棄此寨.”

眾人大出意外,疑惑地等著巴峻說下去。

“秦軍此番勞師遠征,氣勢洶洶,但隨著其每佔領一地,必將分兵把守,如此越深入巴地,秦軍兵力就越分散,軍需運輸路途就越長。

等到秦軍進入我巴國腹地時,他們就成了強弩之末。

屆時就是我們分而擊之的最佳時機.”

眾人點頭稱善。

巴峻隨即派兵遣將,乘著夜色,巴軍悄悄撤出青嶺寨,沿著山路向南行進。

夷城虛子府,書房內盧虛子端坐書案前,面朝客座上一位客商裝扮的人,謙恭地道:“張儀先生乃秦王重臣,此番到來,請教秦王是否欲滅我巴國?”

張儀微微一笑:“太傅不必過慮,秦王擔心楚國入侵巴國,意欲和巴國結成聯盟。

如太傅能助我說服巴王,促成秦巴交好,保證巴鹽只供給秦國,斷絕了楚、燕、齊等國的鹽,我定將稟告秦王,太傅您從此富貴榮華就享用不盡啊.”

虛子為難道:“巴王性情乖張,很難說服呀.”

“太傅乃巴王老師,在巴王面前自然有分量的。

小弟此次前來,備有黃金百兩、絹帛五十丈、駿馬二十匹、美女十名,不成敬意,請太傅笑納.”

虛子聞言頓時眉開眼笑,起身道謝。

第二天,相敖在朝廷接見曋霸、巴都。

聽完兩人稟告後,相敖心裡擔心巴峻復出抗秦,會重新獲得巴人的支援,藉此還手握兵權,從而更加威脅到自己的王位。

沉默片刻,轉問群臣意見。

群臣大部分主戰,以盧虛子為首的少數主張與秦國講和。

正在大家爭論不休時,相芸領著相虹來到大殿。

相敖詫異地看著相虹:“二妹,三年未見,想煞王兄了!今日如何來了?”

相虹看著哥哥,充滿深情:“王兄,你一向可好?咱們一家又團聚了!”

相敖趕忙步下王座,拉著相虹、相芸,欣喜不已。

相芸:“我們還是先把正事辦了吧.”

相虹接話:“是啊,王兄,此次秦軍入侵,旨在滅我巴國,我們求和也是亡,別無選擇。

我夫巴峻已召集昔日虎賁武士,趕赴關隘迎敵。

王兄應速調巴軍前去支援.”

“是啊,王兄.”

相芸接道,“事態危急,王兄務必發兵解救.”

相敖沉默不語,眼睛環視眾臣,最後停在太傅虛子臉上。

虛子見機趕忙上前道:“抗擊秦軍須審慎,大王可召集眾臣、將軍從長計議.”

相敖接道:“就請太傅為首,眾卿商議抗秦之策後,上陳於我。

退朝吧!兩位王妹隨我入宮,為兄要好好款待你們.”

相虹、相芸見殿上不便再說,無奈只得從命。

入夜,巴王后宮公主府中,相虹、相芸和曋霸、巴都四人一籌莫展。

相虹打破沉默,道:“如今王兄尚在猶豫是否出兵,指望與秦媾和,事態非常危急。

大家想想有何給前方增援之策.”

相芸毅然回道:“我有200女兵,訓練有素,可以參戰.”

相虹道:“這還遠遠不足啊.”

巴都緩緩道:“我有一個辦法,不知可否?”

眾人問道:“甚麼辦法?請講.”

“今日朝上有許多大臣主張抗秦,我等可否私下瞞著巴王聯絡這些人,籌集軍糧、招募兵勇.”

相虹嘆道:“如今暫時唯有如此,先解點燃眉之急吧.”

巴王宮中,虛子正向相敖獻計:“大王,秦王已派使臣張儀前來我國。

張儀轉達秦王議和條件:只要巴國向秦國稱臣,每年進貢巴鹽,秦王保證大王穩坐王位.”

相敖有些遲疑:“素聞秦國善變反覆,我擔心到時秦軍言而無信,乘機滅我巴國.”

虛子道:“大王可召見張儀,當面詢問,以判定秦國議和的真偽。

然後,大王再定奪是否抗秦。

只是秦國的實力十倍與我,大王切不可貿然,以免以卵擊石.”

相敖點頭:“太傅三日後引張儀來見本王,此事不得張揚.”

是夜,青嶺寨前,秦軍突然發動偷襲。

成千上萬支火箭射向寨中,秦軍騎兵趁勢衝入,卻發現是座空營,哨馬趕忙報告司馬錯。

副將對司馬錯道:“大將軍,巴軍空寨撤離,可能有詐,巴國山地連綿、地形險峻,他們極可能在前面埋伏,引我軍上當.”

司馬錯不屑道:“張儀適才傳信,巴王目前還未打算增兵抵抗,正準備議和。

我們面對的敵人是巴峻召集的烏合山民,無以抵抗我秦軍鐵騎,不足為懼,我等須加速進軍,深入巴地,給張儀勸降爭取有利局面。

傳令下去:留下500士卒守寨,天明後,大軍繼續南進.”

天見拂曉,秦軍大隊沿山路進發,前隊是輕騎兵,中間是步卒,後隊為輜重戰車。

經過一天的行進,來到一個山坳口。

一路上的順利,使司馬錯和眾將們一路上緊繃的神經著實鬆弛了下來。

於是傳令紮營,埋鍋造飯,準備過夜。

司馬錯下馬和部將圍坐一圈,他環顧四周後,感慨道:“此處山坳左邊有河,右邊有樹林,真是好景緻,可也是設伏的好地方啊。

你們看,倘若敵軍從樹林中發動進攻,再把前後路一堵,我軍就陷入無險可依,背水而戰的境地了。

雖然巴國還未有反擊之力,還須小心從事,即刻派出前哨到樹林裡搜尋,以防埋伏。

大軍在河灘邊紮營.”

一盞茶的功夫後,前哨小校來報:“大將軍,樹林裡搜遍了,沒有發現埋伏,倒是我等順手打了幾隻野兔給大將軍下酒.”

司馬錯聞言,喜笑顏開:“甚好甚好!一路上,風餐露宿,也苦了眾位將軍。

今晚,就著野味喝些酒水,以解鞍馬勞頓.”

眾將齊聲歡呼,架上火、烤上野兔、烘著乾糧餅子。

少頃,食物的香味就瀰漫開來。

又有士卒拿著長槍和盾甲,在河裡扎、撈些魚回來,放進大鍋煮上鮮美的魚湯。

秦軍上下一時之間,歡聲笑語,一掃前段戰時的緊張氣氛。

入夜,秦軍大營除去哨兵,將士們都進入了夢鄉。

營寨旁的樹林裡,幾個兵卒躺在大樹邊瞌睡。

月光下,幾百條黑影悄然潛入林中。

透過斑駁的樹影,只見為首的巴峻用手勢招呼身邊鄭鐸、巴傑,指著樹下的秦兵,手在自己的脖子上做了個一抹的示意。

二人帶上兩名虎賁勇士,瞬即閃到酣睡的秦兵身旁,四人幾乎同時發動,一手捂住秦兵的嘴,一手持短刀在秦兵脖子上一抹,動作乾脆利落,悄無聲息。

巴峻見狀一揮手,身後的200名虎賁兵迅速衝出,排成箭陣,每個弩上排著三支箭,每支箭頭點上火種。

巴峻拔劍一指,密密麻麻的火箭在夜空中劃出條條曲線,第一批射出的箭還未落入秦營中,第二批箭又射出。

頓時,秦營就如同炸鍋一樣,火焰四起,不少秦兵還未及跑出營帳,身上就被燒著,在滿地亂串,驚叫、哭喊聲響成一片。

巴峻此時堅毅地喊道:“飛矛隊,上!”

一群山民即刻衝到樹林外,手持竹子削成尖矛,奮力向秦軍投擲。

從睡夢中驚醒的秦兵,來不及穿上鎧甲,此時的竹矛變得殺傷力極大。

司馬錯急切地號令眾將士:“避開大火,沿河衝出山口!”

於是,秦兵在將校的率領下,很快形成戰陣佇列,逐次跨入剛剛過膝河中,向山口退卻。

樹林邊的巴峻,冷哼一聲,取下背上寶弓,搭上一支火箭,朝天上直射。

火箭帶著尖利的哨聲,劃破天空。

此時,在河上游,早已按捺多時的狐氏五兄弟,一見哨箭,齊聲喊道:“放水!”

但見眾人奮力拉起蓄水的閘門,河水如脫韁野馬奔湧而下。

已跨入河中的秦兵,頓時沖走、淹死。

巴峻一看秦兵陣腳大亂,跨上馬背,揮劍一指,“殺!”

虎賁軍和山民高喊著隨之衝向秦軍。

司馬錯見狀,急令秦軍迎敵,雙方旋即混戰一團。

巴峻一連斬殺了身邊的幾名秦兵後,勒住馬韁,環視戰況。

秦兵雖遭重創,但怎奈兵力懸殊,時間一長,巴軍混戰中並未能佔上風。

巴峻急令身旁號兵,“退兵!”

號兵抓起牛角,嘟嘟地吹響。

巴軍聽令後,迅速脫離戰團,避入林中,向山上撤退。

秦軍正待追擊,司馬錯急忙阻止:“停止追趕,謹防有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誰宰春秋一世

貞觀鴻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