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當年公瑾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話說江東猛虎孫堅奄奄一息,眼前是飄飄忽忽、明明滅滅的燈火,腦際昏昏沉沉,脖子上帶著一個嚇人的血洞,被韓當抱在懷裡,終於回到了自己位於廬江城外的中軍大帳。

留下壓寨的大公子孫策孫伯符,此時已經跪倒在孫堅塌前,哭成了淚人。

孫堅緩緩睜眼,見到愛子虎目含淚,欲要開言,卻因喉嚨被洞穿,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發出吼吼的嘶啞叫聲。

軍醫已經在做緊急包紮,剛剛十九歲的孫策,見平日最景仰的父親竟落得這幅模樣,雙目血紅,問韓當道:“韓叔,到底是何人所為?”

韓當早有準備,從親兵手裡拿過一支羽箭。

那支箭較普通的羽箭更粗長,金屬箭頭上帶著觸目驚心的血跡,箭尾羽毛前刻著一個小小的“忠”字。

孫策一把奪過羽箭,喝問道:“這支箭的主人到底是誰?”

韓當回稟道:“前日戰場之上,我和德謀與此人一番大戰,可恨他武藝比我二人聯手還強。

據我所知,名字裡有個‘忠’字,且武藝如此高強,箭術更是上乘的,只有一個長沙守將黃忠.”

孫策握緊羽箭,口中喃喃,咬牙切齒道:“黃忠!黃忠!”

忽聽塌前包紮的軍醫一聲悲鳴,大驚下撲到孫堅塌前,見軍醫連連搖頭,孫堅脖頸處血流如注,顯然是已經沒救了。

孫策怒從心頭起,單手握住軍醫脖領高高舉起,神力一吐,已將軍醫扔出賬外,大喝道:“要你何用!”

孫堅顫巍巍舉手,拉住孫策,孫策再度跪在塌前,痛哭不已。

孫堅口不能言,指了指孫策心口,幹張嘴不出聲,重複著說了兩個字:“二弟!二弟!”

孫策會意,連忙答應道:“父親,您放心,我會一輩子保護好二弟仲謀.”

孫堅微微點頭,又指了指南方長江的方向,無聲說道:“江東!江東!”

孫策淚如雨下,再度答應道:“父親,孩兒明白,我會遵從您的志向,在江東建立新的帝國,屬於孫氏家族的帝國!”

孫堅又握著孫策的手,看向身邊幾員大將,眼裡全是求助的光芒。

程普、韓當、周泰等人立刻呼啦啦跪了一地,明白這是主公臨死前的託孤,紛紛叩頭表示誓死相隨孫策。

孫堅終於安靜下來,彷彿心事已了,看著孫策雙眼,猛地張嘴無聲喊道:“報仇!報仇!”

脖頸傷處瞬間崩裂,血液如同噴泉般四濺而出,雄壯的身軀一陣劇烈的抽搐,一代梟雄就此過世,年僅三十七歲。

孫策哭的昏天黑地,幾次暈厥在地,眾將慌忙救起。

孫策醒來,吩咐全軍縞素,手握那支帶血羽箭,雙眼爆紅,仰天喝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傳我將令,明日點起兵馬,隨我到江夏殺敵!”

韓當、程普眾將,幫著一起料理了孫堅後事,第二天又點起三萬兵馬,頭上都纏著白布,直奔江夏而來。

孫策一身白盔白甲,外罩白色戰袍,白盔上纏著白步,臂纏黑紗,手持一柄鋼槍,如同戰神降臨,英俊威武。

只是孫策將從人護衛趕到遠處,一人在隊伍尖端突前,讓人覺得小霸王似乎太過孤獨。

孫策自小容貌俊美,性格闊達,加上勤練武藝,身材高大,肌肉發達,線條完美,但他有個最大的毛病,愛孤身犯險,自信太過,自小就獨。

這也是孫策將來年紀輕輕,戰敗身死的前因。

部隊行進到歷陽,側翼的軍師呂範來報,一個故人在江邊領一軍求見。

孫策策馬到了江邊,只見當先一人,面如美玉,唇若塗朱,姿質風流,儀容秀麗,見了孫策,下馬便拜。

策視其人,乃廬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原來孫堅討董卓之時,移家舒城,周瑜與孫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結為昆仲。

策長瑜兩月,瑜以兄事策。

瑜叔周尚,為丹陽太守;今往省親,到此與策相遇。

策見瑜大喜,訴以衷情。

瑜曰:“某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

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諧矣!”

便令與呂範、韓當等相見。

瑜謂策曰:“吾兄欲濟大事,亦知江東有二張乎?”

策曰:“何為二張?”

瑜曰:“一人乃彭城張昭,字子布;一人乃廣陵張紘,字子綱。

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因避亂隱居於此。

吾兄何不聘之?”

策喜,即便令人齎禮往聘,俱辭不至。

策乃親到其家,與語大悅,力聘之,二人許允。

策遂拜張昭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張紘為參謀正議校尉,商議攻擊江夏黃忠。

周瑜不過十六七歲年紀,卻有經天緯地之才,兼且人物一等,俊美無雙,不在美男子郭嘉之下。

一頭濃密的長長黑髮,梳理的整整齊齊,以黑色包巾裹之,白面無鬚,卻自有一股威嚴。

頭戴白玉沖天冠,身穿鳳凰和鳴服,內嵌蟠龍烏皮甲,腰繫真絲軟玉帶,腳蹬雲紋升龍靴,腰懸三尺青鋒劍。

江東傳說,周瑜還是音樂天才,天下樂音,唯周郎顧。

有詩讚周瑜曰:“行雲流水音猶在,從此曲誤無周郎.”

從此孫策得遇周郎,兩人如膠似漆、如魚得水。

而戲志才也真正碰到了智力超群的對手,江夏一戰,已是萬分兇險。

孫策任命年輕的周瑜為首席軍師,呂範、韓當等老人多有不滿,頗像關張初遇諸葛孔明時的景象。

周瑜從容出謀劃策,孫策卻是言聽計從。

不出幾日,周瑜調配的幾路軍馬,已經分別趕到預定地點,帶兵將領都是將信將疑,甚至等著看周瑜出醜。

只有新加盟的張昭、張紘兩位,盡心竭力輔佐周瑜成事。

此時,戲志才已開始安排攻打江夏,急切不能得手,而黃祖因為對孫堅的承諾,以及佔據江東的夢想,一直不肯便降。

後來,孫堅死訊傳來,而戲志才攻城漸急,黃祖已經開始認真考慮,投降青龍軍的條件和細節。

就在這形勢微妙之際,忽然探馬來報,孫堅之子孫策,盡起三軍而來,黃祖大喜,卻對孫策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不太放心,派手下張碩、陳就領五千兵接應。

戲志才也探知孫策軍復來,只得暫停攻城,分兵迎敵。

魏延再次毛遂自薦,戲志才道:“人言哀兵必勝。

孫策此來,虛實未知。

文長將軍此去,切勿大意.”

遂令魏延領一萬兵馬,前去迎敵,仍安排黃忠領兵一萬,隨時接應。

黃忠道:“想我射死孫堅,孫策那小子是報仇來了!軍師何不安排我為先鋒,再一箭射死那小子!”

戲志才道:“主公聽說孫堅兵出現,回信囑咐我務必小心,穩健用兵。

他如今全力消滅劉表,讓咱們隨時可以上船撤走,不得死戰,儲存有生力量,江夏可以以後再取.”

黃忠點頭稱是。

再說魏延,領兵疾走,以為孫策乳臭未乾,兩軍遭遇時,自然一番激戰而已。

不料周瑜早依地勢埋伏了幾支伏兵,孫策領兵佯敗,引魏延深入重圍。

文長與孫策死戰,幸虧黃忠接應兵馬後續而來,大戰一場,救了魏延回寨,三停人馬已是折了一停。

孫策、周瑜軍馬,一路追擊至大寨,黃祖大開城門,親自領軍配合出戰。

戲志才見大勢已去,知道再難成功,怕大營被圍,迅速制定了全軍撤退的路線,且行且戰,一路退至水寨軍港,登上江船而去。

孫策、黃祖的聯軍,到岸邊射了幾輪火箭,見追之不及,就在岸邊設立大營。

戲志才下令放棄江夏,退回巴陵郡,再做打算。

此戰周瑜一戰功成,眾將欣喜,方信公瑾之才。

黃祖、黃射父子親自到孫策軍寨中,與孫策、周瑜相見,盡道感謝之意,同時表對孫堅悼念之情。

黃祖親自邀請兩人入城,商量佔領江東之事。

孫策本欲答應,不料周瑜微笑推脫道道:“我兩人商量一下.”

說著拉著孫策到一邊。

周瑜低聲說道:“伯符,此乃千載難逢的時機,何不殺黃氏父子,奪江夏以為基業?江夏乃用兵之地也,易守難攻,又是水陸要衝,若能佔領,從此錢糧無憂矣.”

孫策大驚道:“此刻動手,豈不讓天下人恥笑我不仁不義!”

周瑜微笑道:“就知道大哥你光明磊落,一定不肯。

既然如此,明日入城,就說需要地方暫時落腳,請他將東面的小城魯山,暫時借給咱們屯兵即可.”

孫策點頭答應。

黃祖無謀,又擔心孫策走後,陳龍軍捲土重來,自然中周瑜之計。

孫策軍在魯山城穩定下來,又有一幫良臣輔佐,漸漸招賢納士,周瑜親自選址,建了一座水寨訓練水軍。

此後戰勝陸康,勢力一直髮展至江東,此是後話不提。

再說戲志才退守巴陵,陳龍得知,心裡叫聲可惜。

從長江直逼江陵,或者從漢江直逼襄陽,都因為未能攻克江夏,帶來不小的障礙。

現在自己需要戰船,封鎖江陵段長江,才好從容讓第一軍團渡江攻擊江陵,無論如何,自己需要黃忠的水軍,將渡長江所需的戰船開過來。

如今江夏未克,只好趁江夏水軍未曾全部復原,冒險行船過來。

郭嘉、周不疑得知江夏未克,只好連夜制定新方案。

欲知陳龍如何戰勝劉表,拿下荊州,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水滸霸天下

陸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