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大魏長子可憐投漢夏侯霸,頃刻城邊箭下亡。

-----《三國演義》話說趙雲領軍長途奔襲合淝城,僥倖突擊城門得手,打了合淝城北守衛的曹軍一個措手不及。

大隊人馬突進合淝之後,與城內的五千名守軍展開巷戰,曹軍的裝備與戰力與趙雲的輕騎兵相差太遠,青龍軍經過全天激戰,終於拿下全城控制權。

趙雲白馬銀槍,在城內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眼見掃清了街巷,忽見一小團黑甲虎豹騎,保護著一位年輕官員向西城方向逃竄。

趙雲以一敵二,對方一位是濃眉大眼的青年將軍,另一位是傲氣幹雲的青年文官,一人使槍,一人揮劍,被趙雲一槍一刀隨手壓制。

青龍軍隨即將這一小團虎豹騎殲滅。

青年文官自有一股俾睨天下的氣勢,雖然被繩捆索綁,仍然不屑隱瞞身份,昂然說道:“只我便是曹昂.”

此時此刻,若是穿越的陳龍在此,心中必然會升起滔天巨浪。

正史中,曹操雄才大略,一生最懊悔的就是長子曹昂之死。

曹昂聰明果敢,最為曹操喜愛,二十歲時就被推舉做了孝廉,被曹操當作繼承人來培養。

建安二年,曹昂隨曹操出征討伐張繡。

這場仗勢如破竹,張繡沒支撐幾天就宣佈投降,連同智囊賈詡都被曹操收歸麾下。

然而張繡帶著全族婦老拜見曹操的時候,曹操一眼就看上了張濟的遺孀。

鄒氏貌美如花、美顏如雪,在人從中一眼就被曹操看中。

曹操一向愛好人妻,怎能放過如此美色?張繡發現自己的嬸嬸被侮辱,感覺到自己受到了輕視,心裡很是生氣,而曹操因張繡很快就投降而得意忘形,竟繼續讓張繡領兵,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張繡率領自己的老兵發動了突然襲擊,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孝順的曹昂把自己的馬讓給了父親,讓曹操衝出重圍,而自己和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以及曹操鍾愛的大將典韋,因為曹操的好色,全部戰死在張繡的宛城。

曹昂死後,他的養母丁夫人十分悲痛,得知曹昂死因之後,與曹操產生了嫌隙,曹操惱怒將丁夫人趕回老家。

後來曹操後悔,又多次去找丁夫人,但丁夫人只是閉門不見,見了面也根本當沒看見,曹操無奈,只好讓丁夫人的父親勸其改嫁,可是丁夫人畢竟是曹操的前妻,哪裡有人敢娶她?就這樣,丁夫人獨身一人過完了一輩子。

曹昂之死的影響是巨大的,丁夫人又因此離開,曹操在臨死前還唯一放心不下的事情就是這個,他最擔心的是到了陰間,曹昂會想和母親相見,可是,他卻早已經失去了丁夫人。

但天下之主不可無正室,曹操把自己的側室卞氏扶了正,這個卞氏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的生母,後來做了皇帝的,正是曹丕。

這意外的人質讓趙雲心中大喜,合淝城失守的訊息估計明天就會發酵,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自己只有死守合淝城,抵禦幾十萬曹軍的圍攻。

自己已經佔據了最重要的眼位,勝負就要看周公瑾、諸葛亮、程仲德、曹孟德等謀主之間的博弈,大戰的硝煙即將瀰漫淮河和長江之間。

曹昂身旁,那被俘虜的濃眉大眼的青年將軍滿臉無畏,趙雲笑問道:“你能成為曹昂的親衛,不會也是姓曹吧?若不姓曹,何不早降?”

那青年將軍虎目圓睜回應道:“我夏侯霸誓死不降!”

趙雲早知道姓夏侯的與姓曹的淵源太深,幾乎都是曹操麾下的子弟兵,絕不會輕易降敵。

隨即問道:“夏侯霸?沒聽說過。

你老爸是夏侯淵還是夏侯惇?”

夏侯霸被趙雲刺激的一翻白眼,不過確實趙雲武藝太高,呼吸間戰勝兩人,完全是舉重若輕。

可是,趙雲雖然語帶調侃,緣起是他確實沒聽說過夏侯霸,若是陳龍就在身邊,恐怕剛剛平靜下來的心湖,又會再次波濤洶湧。

夏侯霸,字仲權,徵西將軍夏侯淵次子。

正史中,夏侯霸在三國後期確實具有濃墨重彩,因為夏侯霸同時是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沒有之一。

夏侯霸的母親就是曹操正室丁夫人的妹妹,因此夏侯霸與曹昂是正宗的表兄弟。

夏侯霸在魏國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爭。

正史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百一十九年),當時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擔任徵西將軍,鎮守漢中,在定軍山之戰與蜀漢軍隊交戰中被蜀漢大將黃忠斬殺。

夏侯霸常常咬牙切齒,立志要為父親夏侯淵報仇雪恨。

太和四年(公元二百三十年),魏國大舉討伐蜀漢,曹真率軍進入子午道,夏侯霸自請為先鋒。

夏侯霸率軍前進至興勢圍,安營紮寨在曲谷中。

蜀漢得知魏國先鋒是夏侯霸這一無名之輩,非常小覷於他,直接派兵對其進攻。

夏侯霸第一次獨立作戰就不利,幸好夏侯霸還有幾分鎮定,親赴鹿角前指揮,積極防禦終於等到援軍到來。

景初三年(公元二百三十九年),魏明帝曹睿託孤於曹爽和司馬懿,夏侯霸受到曹爽的重用。

正始五年(公元二百四十四年),魏帝曹芳任命夏侯霸為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並讓他屯軍隴西。

夏侯霸在隴西演武練兵,並改善魏國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係,得到少數民族的擁戴。

同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擔任徵蜀護軍,屬於徵西將軍所統率。

正始八年(公元二百四十七年),魏國的隴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諸羌人首領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聯合起來反叛魏國,包圍城鎮並投降蜀漢,蜀漢將領姜維出兵隴右來接應他們,涼州胡人首領治無戴也呼應反叛。

夏侯霸當時率諸軍屯兵在為翅,而與夏侯霸不和的雍州刺史、前將軍郭淮料定姜維必然攻打夏侯霸,於是先進入渢中再轉兵向南,藉機讓夏侯霸做擋箭牌,去抵擋姜維的進攻,姜維也恰如郭淮所料率軍猛攻在為翅的夏侯霸所部。

交戰不久後,郭淮才率部南下接應夏侯霸,與夏侯霸在洮西和姜維展開戰鬥,將姜維擊退。

正始九年(公元二百四十八年),姜維為接應治無戴再次出軍北侵,郭淮為了不使蜀軍和胡兵合攏一處,於是派譴夏侯霸率軍追擊姜維於沓中,夏侯霸成功地阻礙了蜀胡合兵。

嘉平元年(公元二百四十九年),司馬懿發動政變,殺原來執掌魏國大權的大將軍曹爽,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堂侄徵西將軍夏侯玄被司馬懿從前線召回京城,讓郭淮代替他的職位。

夏侯霸平素與郭淮面和心不和,認為此番必然禍害及身,十分害怕,於是乾脆計劃叛逃進入蜀漢,不料在陰平迷失道路,糧盡遇困於深山。

蜀漢得知後,派人迎接夏侯霸。

曾經,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外出打柴時,被蜀漢重臣張飛發現,張飛娶其為妻,生下的女兒成為了後主劉禪的皇后。

所以召見夏侯霸時,劉禪寬慰他說:“你的父親是英勇歿於陣中,並不是我的前輩將軍殺死的.”

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

夏侯霸於是在蜀漢得到重用,被任命為車騎將軍。

因為夏侯淵以前的功勳,夏侯霸留在魏國的兒子受到特赦,未被追究父親投敵之罪,但被遷徙到偏遠的樂浪郡(今朝鮮平壤)。

夏侯霸投降蜀漢後,蜀漢主將姜維詢問夏侯霸說:“司馬懿既已把持魏國朝政,你看他會不會有徵伐別國的企圖?”

夏侯霸說:“他正在經營整理內部事務,還顧不上對外征伐。

但有一個叫鍾會的人,年紀雖輕,如果管理朝政,將是吳、蜀兩國的憂患.”

此後夏侯霸曾多次參與姜維對魏國的戰事。

魏國秉政的司馬師病逝,姜維藉機與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等率領數萬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國,在洮西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部眾陣亡數萬人,退守狄道城,姜維進軍狄道城,魏國徵西將軍陳泰派兵前來解圍,姜維於是退兵駐守鍾題。

正史中夏侯霸之死是個迷案,也許是戰死沙場,也許是終老蜀漢,但按照《三國演義》中演繹的結局,夏侯霸在蜀時追隨姜維北伐,曾不到十回合打敗郭淮救出姜維,最終卻在洮陽之戰中鄧艾伏擊被射殺,實在令人扼腕。

後人有詩嘆曰:“大膽姜維妙算長,誰知鄧艾暗提防。

可憐投漢夏侯霸,頃刻城邊箭下亡.”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末日有紅警

動員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