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冀州袁尚話說陳宮一席話遮羞,將主公和白蝴蝶都留在了濮陽。

深心之中,陳宮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背叛,隨即挑明瞭自己已經看穿龍珠是陳龍的人,留下手下大將胡車兒,見證陳留黃河水道交給黑山軍使用。

陳宮終上船離去,拋下了整日魂不守舍的主公呂布。

白蝴蝶深知陳宮不會在陳留給他面子,而張遼、臧霸等人並不受她掌控,當然不會真的孤身隨陳宮返回陳留。

白蝴蝶雖然已經準備放棄透過呂布軍執掌中原牛耳,但仍需要呂布妾室這個身份,以便繼續名正言順立足在中原,因此暫且留在了呂布身邊,所有忍者銷聲匿跡,一切隱忍不發。

滿寵、徐晃自從穿山越嶺到了鄴城周邊,一路忍飢挨餓,十停白虎軍連死帶逃,剩下不到五停。

終於熬到了鄴城邊界,滿寵、徐晃假意要投降袁紹,袁紹也沒那麼好騙,勉強送了些糧草過來,讓滿寵、徐晃獨自到袁尚處報到。

白虎軍混了個半飢半飽,滿寵、徐晃自然不會輕易離開部隊。

袁紹身邊謀士,此刻早已在袁紹耳邊進言不可相信滿寵,袁紹怒發軍令,命令袁尚攜大兵前來,逼著滿寵、徐晃起營,領兵充作先鋒,殺奔上黨。

上黨之戰,忽然就拉開帷幕。

而陳龍坐鎮濮陽,黃河水路暢通,袁紹出兵上黨的訊息,自然飛快傳到濮陽。

陳龍北面打不了曹操,正在考慮如何攻打袁紹,苦無出兵藉口。

忽聞袁紹讓三子袁術領兵出壺關,進攻張燕老巢,不驚反喜,立刻傳令三軍,即刻三軍盡起,直撲鄴城,只留張燕守城。

其餘眾將,包括郭嘉、周不疑、關羽、太史慈、武安國、高順、傅彤、張牛角、胡車兒在內,盡數上了前線,兵力總數,包括不少剛剛整編的降兵在內,人數仍然是二十萬,可謂浩浩蕩蕩,陣容鼎盛,冀南之戰忽然就拉開了大幕。

袁術領兵,出壺口關,過毛城邊界,將虛攻壺關的黑山軍五萬人趕回了上黨。

同時分兵切斷上黨與官渡渡口和孟津渡口之間的聯絡,滿寵、徐晃作為先鋒,在距離上黨三十里處下營。

袁紹第三子袁尚,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深得袁紹寵愛,勝過他兩個哥哥。

袁紹三個兒子,袁譚居長,袁熙居中,袁尚居幼。

小兒子長的更像袁紹,風度翩翩,袁紹老婆劉氏也喜歡袁尚,袁紹就想立袁尚為接班人。

正史中,袁紹在官渡之戰後,憂憤成疾,四五十歲就生了一場大病,審配、逢紀、辛評、郭圖等人就開始了奪嫡的明爭暗鬥。

前二人是袁尚一夥,後二人是袁譚一夥。

大家召開會議,大多認可“立長不立幼.”

審配在心裡嘀咕:我是袁尚一夥的,要是立了長子袁譚,辛評、郭圖這些人以後肯定不會放過我、會給我小鞋穿。

於是審配說,袁紹活著的時候喜歡小兒子,所以要立袁尚。

把死人抬出來壓活人,最終立袁尚成為冀州之主。

袁紹老婆劉氏嫉妒成性。

袁紹屍骨未寒,她就殺掉了袁紹的五個寵妾,又把這些寵妾挖眼割臉毀容。

袁尚也沒閒著,把這些寵妾的家人悉數誅殺。

袁譚得到袁紹去世的訊息,快馬加鞭趕回來奔喪,當然目的是為了爭奪冀州。

但是,最終他沒有被立,心有不甘,自號為車騎將軍,開始跟袁尚關係不和。

曹操敏銳的看到了機會,帶大軍北伐袁譚。

袁譚屯軍黎陽,派人跟袁尚要援兵。

袁尚讓逢紀帶領很少的軍隊去支援袁譚,袁譚見兵少,又跟他弟要。

袁尚怕他哥贏了曹操、強大之後對自己有威脅,不發兵。

袁譚很生氣,把逢紀給砍了頭。

曹操大軍已到黎陽,攻擊袁譚,袁譚實在抵敵不住,就向袁尚告急。

袁尚也怕唇亡齒寒,袁譚真完蛋了,他日子也不好過,於是就安排讓審配守鄴城,自己親自帶兵支援袁譚。

但是,曹操的實力實在太強大了,兄弟倆合夥也沒打過人家曹操,一路敗退至鄴城。

曹操隨後追到,攻下了陰安,這才撤兵,因為他決定要南征劉表。

曹操大軍一撤,譚、尚兄弟倆這才長舒一口氣。

局勢緩和後,開始窩裡反、舉兵互鬥,袁譚兵敗,逃至平原。

袁尚緊追不捨,圍攻平原,要置他哥於死地。

袁譚沒轍,派辛毗向曹操請求救援。

公元203年10月,曹操大軍調頭向北去救袁譚。

當然,救袁譚只是權宜之計,曹操的目的是要吃掉袁譚、袁尚,奪取冀州。

袁譚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想利用曹操的勢力先幹掉袁尚,自己再從容對付曹操。

袁尚得知曹操驅兵救袁譚,隨即撤平原之兵回屯鄴城。

大將呂曠和呂翔兄弟倆見形勢不好,背叛袁尚投降曹操了。

袁譚偷偷的刻了兩顆將軍大印送給呂家兩兄弟,籠絡其心,為以後攻擊曹操做準備。

曹操知道後,覺得還不是公開和袁譚翻臉的時候,於是和袁譚結親以安其心。

之後,曹操再次撤軍。

曹操大軍一走,袁尚急不可耐,安排審配、蘇由把守鄴城,再次進攻平原的袁譚。

曹操大軍復回,直逼鄴城,到達洹水,這裡離鄴城五十里。

蘇由想投降曹操,派人跟曹操講叫他攻城,蘇由為內應。

但是預謀洩露,被審配發覺了。

鄴城內經過一番激戰,審配獲勝,蘇由敗逃到曹操大營。

曹操遂率大軍圍攻鄴城。

曹操派人挖地道想偷襲城裡,審配在城裡挖深溝得以轉危為安;審配手下馮禮叛變,開柵門想帶三百曹兵進城,被審配發覺,審配從城上往下扔大石頭,柵門被堵,三百人無一生還;曹操攻城,審配命人放箭,箭如飛蝗,曹操久攻不下;曹操又想引漳河水灌城,在城外挖溝四十里,審配在城上看見,溝挖的又淺又窄,審配大笑:要灌城,溝得又深又寬才行,所以審配不以為意。

這其實是曹操奸計、放的***。

當夜,曹操加派人手,一夜之間,溝深水急。

第二天審配醒來,才後悔莫及,城裡到處都是水。

此後三四個月,城裡發大水,餓死者過半。

袁尚得知鄴城告急,趕忙率一萬多人回救,軍隊趕到陽平亭,這裡離鄴城十七里路,舉火為號。

審配知道援兵到了,也在城裡舉火。

審配在城裡集結軍隊,想和袁尚裡應外合夾擊曹操、衝出重圍。

曹操分兵兩路,一路把審配又趕回到城裡,一路大敗袁尚。

袁尚逃至曲漳紮營,曹操想把曲漳也圍住,還沒圍,營外有人求見。

叫進來一看,是袁尚手下陰夔、陳琳,特來乞降。

曹操不準。

這倆人灰頭土臉又回去了。

袁尚只好再逃,逃至濫口,曹操圍攻濫口,軍情甚急。

對陣之際,袁尚大將馬延等臨陳投降曹操,群龍無首、袁軍大潰。

袁尚措手不及,繼續敗逃。

印綬、兵符、輜重、衣物,都是高階貨,統統落下,歸曹操所有。

曹操命人拿著這些東西四處展示,袁家兵將信心崩潰。

審配侄兒審榮值守東城門,當夜開啟城門放曹操大軍入內,審配急忙帶軍與曹操巷戰,終因實力不濟,城破被擒。

辛評、辛毗兄弟倆是袁譚手下。

辛評老小都在鄴城,當時辛毗就在曹操軍中,聽說城破,趕忙進城營救他哥辛評一家老小,而審配憤恨這兄弟倆帶曹兵攻打鄴城,已經把辛評一家老小都給砍頭了。

後來審配被擒,押往曹操大寨的路上,被辛毗碰到,辛毗也憤恨,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辛毗用馬鞭鞭打審配頭,一邊打一邊罵:“狗奴才,你也有今日,你的死期到了.”

審配也罵:“狗東西,就是你們帶曹操攻打我冀州的,我恨不能殺光你們,把你碎屍萬段.”

路上又碰到張子謙,這是冀州人,跟審配關係不好,之前就投降曹操了。

張子謙看到審配五花大綁,自己很得意,說:“審配,現在你不如我了吧?”

審配厲聲正色說:“你是投降之人,我是忠臣之士,雖死,也比你強多了.”

審配被押到曹操面前,抵死不降。

曹操不得已,最後殺了審配。

臨行刑的時候,審配跟劊子手說:“讓我臉朝北死,因為我主袁氏在北.”

審配臨行聲氣壯烈、毫不畏怯,圍觀者莫不為之嘆息。

現在冀州的形勢:袁譚降曹、袁尚兵敗逃走、鄴城攻破、審配身死。

高幹,袁紹外甥,之前被袁紹封在幷州的,此時再也坐不住了,舉全州投降曹操。

曹操說:“好,那就封你為幷州刺史,為我效力吧.”

曹操圍攻鄴城的時候,袁譚也沒閒著,他也帶軍攻打袁尚,袁尚這時候兩線作戰,無力抗擊袁譚,大敗,逃跑到故安他二哥袁熙那裡,而他計程車兵被袁譚悉數收編。

袁譚大軍屯紮在龍湊。

實力強大之後的袁譚,開始不聽曹操的話。

曹操攻破鄴城後帶軍趕到龍湊,叫袁譚開門,袁譚不幹。

曹操覺得時機到了,也翻臉了,結親什麼的,都是浮雲。

下令圍攻袁譚,袁譚根本不是曹操對手,兵敗逃跑至清河,曹操圍攻清河,袁譚、郭圖大敗,均被斬,這是公元205年的事。

如今,袁譚在北抵禦公孫瓚,袁尚在西進攻上黨黑山軍,鄴城除了袁紹,就剩下二子袁熙。

忽聞濮陽黑山軍異動,袁紹命袁熙立刻趕赴前線出征。

冀州戰火,一觸即發。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寒門天婿:穿越後我是女帝剋星

揮發中的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