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

九年匆匆而過。

時間來到了乾熙四十二年,二月初一。

早朝,奉天殿。

內閣六部九卿等重臣皆在場。

“乾熙的年號已經用了四十二年,天下治理的到底怎麼樣,只能留給後人來評說了.”

虛算已經八十五歲的朱高煦端坐在龍椅上,俯視著殿內分立兩旁的文武重臣,朗聲道:

“有些人建議朕去泰山去封禪,說朕是亙古一帝,把古往今來賢君們該建的功勞都建樹完了,這是胡扯!一個人怎麼能建立那麼多功勞?”

眾臣默不作聲。

朱高煦從御桌上拿起一本書,舉在手中,接著看向太子朱瞻堂說道:

“昔年唐太宗著《帝範十二條》乃是為君之道的帝王之綱,包含了安危興廢的道理。

朕花了三年時間,寫了這本《朝代週期律》,直指歷朝歷代走向衰亡的本質,你要好好研讀,用心體會.”

隨後,已經升為隨侍太監的牛玉躬身從朱高煦手中接過《朝代週期律》,將其轉呈給了太子朱瞻堂。

“是,父皇.”

朱瞻堂恭敬的行了一禮道。

“再過幾個月,你就滿五十三歲了,你做太子也做了快整整二十一年了,人生又有幾個二十一年?朕如今八十五歲了,是時候把位子讓給你坐了.”

朱高煦看著朱瞻堂認真說道。

“父皇,兒臣歷練還不夠——”

朱瞻堂連忙接話道。

朱高煦抬手打斷,環視殿內群臣道:“眾卿可有異議?”

“昔日有太宗皇帝禪位於陛下,而今又有陛下欲禪位於太子殿下,實乃大明之幸,臣于謙無異議!”

于謙第一個表態支援朱高煦的選擇。

他知道朱高煦不屑於玩虛情假意退位的那一套,所以率先走出班序發聲贊成皇帝內禪。

“陛下聖明,臣等無異議!”

眾臣皆附議。

大明經過朱高煦四十餘年的治理,煌煌盛世早已降臨,三條大動脈般的鐵路支線遍佈全國主幹道之後,大明已經走到了蒸汽時代鼎盛期。

再加上馬鈴薯、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改良與推廣,大明百姓們過上了再無饑饉之苦的日子。

如今的大明,乃是泰西人心心念唸的地上天國,把孩子送到大明讀書,是很多泰西家庭的首選,至於來大明定居甚至是很多泰西人一輩子的追求。

乾熙四十二年的朱高煦,猶如大明的現世神靈,八十五歲鶴髮童顏,精神氣力皆不遜四、五十歲的人。

而且今年他的後宮又給他添了兩個兒子與兩個女兒,這種身體素質,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散朝後。

武英殿。

殿內只有朱高煦、朱瞻堂、朱祁銘父子孫三人。

“太子,最近有御史參奏漠西總督石亨貪功冒賞,明明只斬殺了五百馬賊,硬說是斬殺了八百人。

朕讓人查過了,情況屬實。

你讓內閣立即起草一道詔令,把石亨貶為西州都督.”

朱高煦沒有以“堂兒”稱呼朱瞻堂,而稱以“太子”,乃是談論公事。

對此,朱瞻堂心裡有數,當即躬身應道:“是.”

“皇爺爺,這冒賞五百人,都是下面的將領所為,石亨他是方面大員,此事他應該不會插手,孫兒以為,皇爺爺你這麼處置石亨,是不是太重了?”

十五歲的嫡皇孫朱祁銘忍不住開口說道。

按齒序,他是朱瞻堂的第十三子,同時也是嫡四子。

至於他為何會被朱高煦選定為隔代繼承人,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此處只做簡短介紹。

朱瞻堂的嫡長子朱祁鉀在乾熙十九年年末因天花而夭折,後來他的嫡次子朱祁銳就成了他實際意義上的嫡長子。

正因如此,後來美王妃張氏也就是現在的太子妃張氏對朱祁銳寵溺過度。

五年前,十六歲的朱祁銳欲對宮內一名侍女霸王硬上弓,但那侍女剛烈,朱祁銳用強未遂,憤怒之下失手殺之,而這一幕恰好被朱瞻堂的一名側妃撞見。

朱祁銳情急之下,竟然對這位太子側妃動了殺心,用短銃殺之滅口。

但紙包不住火,最後事情敗露,他被朱高煦革除玉牒,貶為庶人,流放海外荒島,永不開赦。

朱瞻堂的嫡三子朱祁錦從小對張氏偏心朱祁銳不滿,卻隱忍不發。

他性格內向,陰柔多疑,心機深沉,善於玩弄權術,籠絡張氏侍女及朱瞻堂內侍,專研內燃機討好朱瞻堂、朱高煦。

然而他做事常常獨斷專行,親力親為,有貪戀權力之嫌,治下嚴苛,缺少雄主氣量。

其實,這些倒也沒什麼,若是做皇帝的話,反而不見得就全都是壞事。

原本朱高煦打算以朱祁錦太過獨斷,擔心其繼位後破壞經永樂、乾熙兩朝又修訂了數次的《皇明祖訓》為由,把其從親王貶為郡王,再從郡王貶為鎮國將軍,待將來朱瞻堂繼位,朱祁銘被立為太子後,才重新找理由恢復其郡王爵,分封海外建國。

可朱高煦派人針對朱祁銳殺人之事深入調查之後,發現朱祁銳殺人那日竟然是朱祁錦故意設局讓朱瞻堂的側妃撞見的。

以朱祁銳囂張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激情之下殺朱瞻堂側妃滅口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

朱祁錦意圖奪嫡的事情敗露後,他不想被廢為庶人並在海外孤島上自生自滅,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揮刀自毀容貌,在臉上留下了無法治癒的傷疤,自此失去了皇位繼承資格,更是被朱高煦貶為郡王,命其前往澳洲就藩建國。

就這樣,在朱瞻堂嫡長子早夭,嫡次子殺人被廢為庶人,嫡三子陰謀奪嫡敗露自毀容貌的情況下,這時朱瞻堂最後的一個嫡子即嫡四子朱祁銘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將來的皇位繼承人。

雖然後來太子妃張氏幫朱瞻堂又添了一個嫡子,但這第五個嫡子還是不滿三歲的小孩,根本就難以被朱高煦選擇為隔代繼承人。

這裡對朱瞻堂的子嗣情況做個大致介紹,他一生共有嫡子五名,庶子十九名。

除了他的嫡長子與兩個庶子早夭外,餘子皆長大成人,其中嫡次子被廢流放海外孤島,嫡三子被貶為郡王就藩澳洲建國,餘子被封到了澳洲與沃洲,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做詳細介紹。

此時,武英殿內。

朱高煦聽到朱祁銘為石亨說話,於是冷聲道:“重嗎?治軍必須要嚴,五百人也不是小事了.”

他又看向朱瞻堂道:“我已經很久沒有處罰將領了,對他們過於驕縱,將來後患無窮啊.”

朱高煦的打算是對石亨先貶後升,他貶,將來朱瞻堂繼位後再升。

這叫恩出於上。

這就是當年張輔說的“用奇”。

“此事你就不要多說了,我這麼做,自然有這麼做的道理.”

朱高煦又重新把目光落在朱祁銘臉上,溫聲道。

“皇爺爺,孫兒只是以為——”

朱祁銘還想再爭取一下說道。

“銘兒.”

朱瞻堂搖了搖頭,在旁邊喚了一聲。

“一切按皇爺爺的意思辦.”

朱祁銘低頭躬身道。

“朕當政以後,其實只做了三件事,一是郡縣大漠與努爾幹,兼併扶南,二是安撫民以靜,偃武修文,施行新政,推動各種各樣的基礎建設,讓大明計程車、農、工、商皆走向了和平與富強,第三則是為大明臣民選擇了一位賢明的君主.”

朱高煦看著朱瞻堂說道:“堂兒,這天下朕交給你了,可是要坐穩天下並不容易。

創業難,守成更難,朕這一輩子替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也犯過不少過失,歸總起來是功大於過.”

“不過,朕雖名守成之君,實際卻是個開創奠基的君主,就是做錯了什麼事兒,臣民們念想著朕不遺餘力的推行基礎建設、修橋鋪路的功勞,也不會跟朕計較.”

“而你是守成之君,只能兢兢業業為百姓多做善事,才能得到他們的擁戴。

這一點,希望你能謹記.”

“兒子謹記於心,絕不敢忘!”

朱瞻堂鄭重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地球盡頭

柒月圓

老六整活,全世界都求我做個人吧

山客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