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贊同大司馬所言.”

戶部尚書夏原吉接話道:“雖然京同鐵路與玉同鐵路的修建難度都不小,甚至有些路段需要鑿穿山體,但此兩條鐵路貫通之後,於朝廷而言,卻利在千秋.”

不等朱高煦發問,他繼續往下說道:“如此朝廷每年可節約漠北至京師運輸所耗至少上百萬兩銀圓,漠北特產的馬鈴薯、牛羊馬匹、奶製品等市價便可降低至少五成,其銷量必定會跟著翻一番,甚至數番.”

“漠北軍民的歲入將隨之大增,如此人心則會更加穩定,為將來設立府縣,夯實了基礎.”

“大司徒還少算了一筆賬,漠北軍民收入增加了,朝廷的稅收也會跟著增加.”

朱高煦撫須笑道:“坊間傳聞大司徒是這天底下最會算賬的人,看來傳聞有誤啊!”

“陛下英明.”

夏原吉微微欠身,告罪道:“臣老眼昏花,經常忘這忘那,竟然沒有想到這一點.”

他並非沒有想到,而是不願意說罷了。

其實,像夏原吉這樣瞭解朱高煦秉性的重臣,心裡頭都非常明白,朱高煦既然要修鐵路,就必然會修。

別看有些朝臣的反對聲音很大,但根本就無濟於事,除非朱棣開口,否則這世上沒有人能讓朱高煦改變主意。

對歷經洪武、永樂乃至乾熙的三朝老臣來說,現在的乾熙帝就像一尊真神,沒有他辦不成的事。

遠的不說,就說朱高煦登基以來想做的幾件大事,無不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首先是推行衛所制與募兵制相結合的新兵制,重設大都督府,新置九個都督府,並改組兵部。

此事不僅辦成了,朱高煦還在親征大漠時證明了募兵制下大明軍士的戰鬥力。

瓦剌、韃靼的覆滅,相當於在天下人心中豎起了一尊朱高煦的神像,讓他的威勢、聲望足以比肩收復西域、郡縣安南的朱棣。

兵部下轄的民兵局、警安局等府縣分局,也在各省防禦巡守使司的節制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地方治安前所未有的穩定,甚至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改組兵部,設立防禦司的成功,等於為朱高煦的神像刷了一層金粉,讓神像開始向金身轉變。

其次是在貴州施行巡撫制試點,推進改土歸流。

齊泰上任後,因勢利導,以俗治俗,輔以寬容有度的朝廷律令,為迫切需要朝廷主持公正、擺脫土司主官壓迫的土民、山民、蠻民帶去了希望。

許多渴望與外界交流的貴州原住民,紛紛請願朝廷派遣流官到貴州。

齊泰也在朱高煦的大力支援下,於貴州境內廣建書院、學舍,開拓商道、驛站。

短短數年,大部分貴州原住民藉助商道驛站之利,販賣土特產,使得年收入翻了好幾番。

大勢所趨之下,除了少數深山老林,凡是官道驛站目前能修到的地方,皆廢土設流,收歸朝廷直管。

這件事的成功,讓朱高煦在天下人心中的神像變得更加耀眼,其威勢、聲望皆得到了再次提升。

最後是修建寧夏、遼陽連線京師的有線電報。

有線電報的成功通電,使得京師與寧夏、遼陽之間互通訊息,變得既迅速,又準確。

乾熙四年春節,朱高煦透過有線電報,用三才電碼給寧夏、遼陽的官民們發去了新年祝福,並在收到官民回饋後再次回電,雙方之間進行了數次互動。

此事成功之後,朱高煦在民間百姓心中,與真神已經沒有區別。

因為百姓們樸素的認為,能指點墨巧司工匠們發明出這種千里傳信神異之物的皇帝,必然是真神下凡。

否則,尋常百姓實在難以理解,這種看不見、摸不著、聽不見的電報訊號,竟然可以傳遞訊息,數千裡的距離,轉瞬即至。

相比之下,朱高煦在乾熙六年裁撤努爾幹都司,新增置遼西省、松花江省、黑龍江都司、努爾江都司,倒顯得理所當然了。

假如鐵路之事朱高煦也辦成了,那絕對是利在千秋的巨大功績!總而言之,別說齊泰、夏原吉在朱高煦處置了右僉都御史李新等人後改變了主意,就連蹇義、於彥昭、李景隆、徐輝祖也相繼出言附和齊泰的觀點。

“既然如此,朕準了諸卿的建言,先開建京同、玉同兩條鐵路,但工期要縮短,朕只給四年的時間.”

朱高煦目光掃過徐輝祖等七人,朗聲道:“修建鐵路比鋪設有線電報要難,朕原本打算把京同鐵路交給於謙主持修建。

可胡濙重掌專利署之後,于謙已被朕派出去主持修建‘遼陽至吉林有線電報’。

因此,主持修建京同、玉同兩條鐵路的大臣,諸卿心中可有合適的人選?”

這個問題雖然不是送命題,但也好不到哪裡去。

因為被推舉者若是將來在任上犯了錯,或是耽誤朝廷建設鐵路的工期,那麼今日的推舉者則需要負連帶責任,至少也會被御史彈劾一個識人不明之罪。

此乃舉薦責任制。

儘管歷朝君王都知道舉薦責任制與官員間的黨爭、包庇有密切關聯,卻依然堅定不移的施行這一制度。

原因是此制度的存在,有個最大的好處,即可以限制官僚的權力。

因為若沒有舉薦責任制,官員們完全可以以個人喜好為導向,手下誰給的錢多就提拔誰,誰拍的馬屁好就提拔誰等等,畢竟被提拔的人犯了錯,這個官員也不需要承擔責任。

反之,舉薦要負連帶責任,情形嚴重者會被撤職的話,那麼官員們在舉薦人時就會慎重,甚至會多方面考核或試探被舉薦的人。

如此便可極大的杜絕官員對舉薦權的濫用、亂用。

此時,就算是久掌吏部,對朝廷儲備的各種人才瞭然於胸的蹇義,也是眉頭緊皺,認真在腦海中思索著合適的人選。

“陛下,臣推舉順天府尹王驥主持修建京同鐵路.”

李景隆出人意料地打破沉默,率先開口道:“王驥自乾熙元年五月就任順天府尹以來,廉潔公正,不附權貴,敢於替百姓申不平,為朝廷辦了不少實事.”

“京同鐵路的修建,涉及到拆遷及安置事務,非公正為民之人不可勝任。

這一點,王驥符合要求.”

“再者,修建鐵路並非高坐衙門大堂指點手下人幹活就行,還需要不畏艱辛,親臨工地,甚至明察暗訪,以防有人偷工減料。

可見體弱膽小之人,斷不能勝任.”

“而王驥此人乃武事科進士出身,精於騎射,剛毅有膽。

如今雖已年過五旬,卻依舊威武有力。

由他主持修建京同鐵路之事,臣覺得甚是妥當.”

朱高煦當然知道王驥,畢竟此人能升任順天府尹,皆是他當年一手提拔而來。

早年王驥經縣學推薦入金陵常科書院進學,於永樂八年考中武事科進士,授職兵科給事中。

不久後,他兼御史之職,奉命巡察山西旱災,並在深入瞭解鹽池地區百姓疾苦後,奏請朝廷免除鹽池拖欠的賦稅二十餘萬石,得到了朱棣恩准。

經此一事,王驥從寂寂無名的尋常官員,一躍成了山西鹽池地區百姓心中的大清官,並由此得到了朱高煦的看重。

之後,王驥歷任應天府府丞、行在(北平)都察院御史、山西按察司副使。

乾熙元年五月,朱高煦借呂震案,對六部九卿進行了人事調整,原順天府尹顧佐被升為都察院右都御史,時任山西按察司副使的王驥受召入京,擔任順天府尹。

“不錯,王驥老成持重,是主持修建京同鐵路的合適人選.”

朱高煦沒有詢問眾臣意見,而是直接下令道:“內閣擬旨,自即日起,於工部下設正三品鐵路署衙門,設侍郎一名,專司鐵路營建、修繕等事務.”

“暫於鐵路署下設直隸清吏司一處,依制設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

由順天府尹王驥兼任工部鐵路署侍郎,主持修建京同鐵路之事,限期四年完成.”

ps:昨天下班太晚,累成狗了,所以沒有碼出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屌絲頂著AI瞞過仙人一統天下

想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