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熙二年。

三月底。

臨近午初,在豔陽的照耀之下,武英殿的黃瓦上如同塗了一層金粉,散發著奪目的光芒。

今兒是一個大晴天,可武英殿內六部九卿及五軍都督府一眾高階武官的心情,卻與殿外嫵媚的陽光格格不入,他們每個人的臉上皆帶著一絲陰沉。

就在昨日,兵部接到軍報,方才得知廣西都指揮使韓觀在半個月前的行軍途中暴卒。

不知是誰走漏了韓觀暴卒的訊息,廣西承宣佈政司治下潯州、柳州、平樂、桂林、宜山、思恩等近十處府縣相繼爆發了蠻人叛亂。

大明第三任皇帝緊急召見他們這些朝廷高官,顯然是有要事商議,而他們火急火燎的趕到武英殿之後,竟然等了足足兩刻鐘,依舊沒有見到他們的皇帝陛下。

就連向來沉穩如山的誠意伯劉璟,也忍不住偷偷朝著角門望去,想看一看朱高煦的身影有沒有出現。

“陛下駕到!”

隨著康平的常喝聲響起,武英殿內一眾文武高官齊齊收攏心神,整理了一下官服,連忙轉身朝向大殿的正門入口。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朱高煦邁過門檻,大步走進武英殿,見眾臣向他作揖行禮,於是點頭道:“諸卿免禮.”

太子朱瞻域跟在朱高煦身後,也走進了武英殿。

等朱高煦行至御桌之後坐定,抬手下按,朗聲道:“你們也都坐下罷.”

“臣等謝陛下恩典.”

眾臣齊聲道。

朱瞻域恭敬的侍立在御桌右側。

“朕緊急召見諸卿,乃是有要事相商。

之所以來遲了,卻是去見了一個人.”

朱高煦也不藏著掖著,開門見山道。

眾臣聞言,皆若有所思。

“宣廣西都指揮同知山雲覲見.”

就在眾臣等待朱高煦下文之時,得到皇帝眼神授意的康平,扯著嗓子高聲喊道。

山雲,徐州人,其父山青早年是朱棣麾下一名百戶,積功升至都督僉事。

永樂五年,山青去世,山雲承襲金吾左衛指揮使,之後又陸續參加了朱棣的三次北征,以及數十次明軍對韃靼、瓦剌部的征伐,立下了許多戰功。

朱高煦即位後,將擅長騎射,富有機智與謀略的山雲,擢升為廣西都指揮同知,調去了南方。

康平這一開口,眾臣瞬間就反應過來,知道朱高煦剛才見的人九成九是山雲。

“山雲,朕命你把剛才對朕說的話,當著著六部九卿及五軍都督府眾都督的面再說一說.”

果然,待身材魁梧的山雲行軍禮參拜皇帝之後,只聽朱高煦沉聲道。

“末將領旨.”

山雲屈一膝拱手行禮道。

隨後,他將廣西當前的形勢,向殿內眾臣作了一番介紹。

不久前,廣西布政司治下柳州府與慶遠府人韋萬黃、韋朝烈等人公然搶掠臨桂等縣,就連靖江王的王府也遭到了襲擊。

若不是王府護衛還算勇猛,朝廷配發的制式火器十分犀利,恐怕靖江王府已經被反賊洗劫一空。

連大明靖江王的王府都遭到了叛軍的攻打,可想而知廣西局勢不容樂觀!

“諸卿怎麼看待此事?”

朱高煦陡然問道。

“陛下,臣以為廣西不能亂.”

兵部尚書齊泰起身行禮道:“秦朝之時,始皇帝發兵徵嶺南,設定桂林郡、象郡,此乃廣西納入中原王朝統治之始。

此後歷經千年,廣西並未有效歸化.”

“我大明立國之後,太祖開始派人經略廣西,大明的勢力初到廣西后與當地的蠻族發生了激烈衝突,諸蠻到處搶掠郡縣,殺害朝廷派駐的官員,聲勢浩大,導致朝廷統治難以落地生根.”

“為了改變這種窘境,韓指揮使用三十餘年之功,方才為朝廷安定了廣西。

所以,廣西之安穩,來之不易,萬不可任由其亂下去.”

齊泰再次躬身道:“微臣認為,應該快刀斬亂麻,增兵廣西,儘快剿滅各地叛亂.”

“諸卿以為如何?”

朱高煦環視眾臣道。

“陛下,臣覺得齊尚書所言極是,朝廷得增兵廣西.”

禮部尚書於彥昭躬身行禮道。

“臣等附議.”

其他文武也隨後附言道。

“山雲,朕現在任命你為廣西都指揮使,兼領蕩蠻將軍,著貴州都司官兵聽你調動,限期半年,平定廣西境內叛亂.”

朱高煦下令道。

山雲單膝跪地領命道:“末將領旨.”

“洪武十九年,韓觀討平柳州、融縣各地蠻人,累升為廣西都指揮使.”

朱高煦接著道:“自那以後至今的三十餘年期間,韓觀除了回京述職、回家省親之外,大多時候皆鎮守在廣西,為朝廷平定與安定廣西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因此,朕決定追封韓觀為高陽鄉侯,蔭其一子為錦衣衛百戶.”

“啟稟父皇,韓指揮使之子韓華已於數年前病逝,膝下無子.”

朱瞻域躬身施禮道。

朱高煦道:“據朕所知,韓觀生前還有一個叫韓虎的兄長,這個韓虎現在何處?”

“回父皇,因高陽侯於國有功,數年前韓華病逝時,兒臣就已經留意此事,特地遣人尋訪過韓虎,得知其居於壽州(壽春),膝下有兩子四孫.”

朱瞻域欠身作答道。

在場文武官員之中,凡是知道高陽侯韓成故事的人,皆聽出了朱瞻域這一語雙關的話。

不過他們並不知道,朱瞻域是在配合朱高煦演雙簧。

“朕不想見到高陽侯絕嗣,決定從韓虎孫子輩當中選一人過繼到韓觀之子韓華名下,為高陽侯奉祀,諸卿以為如何?”

朱高煦掃視眾臣問道。

“臣附議.”

吏部尚書蹇義起身作揖行禮道。

其他文武官員紛紛起身附和。

這是好事,眾臣沒有反對的理由,而且朱高煦為功臣尋找後輩奉祀,也是為後世之君做了一個榜樣。

“朕還有一件事,想聽聽諸卿的意見.”

朱高煦接著道:“朕早前命在貴州境內掃蕩蠻人叛亂的平蠻將軍鎮遠侯顧興祖援助廣西,可他卻領了朕的旨意之後,遲遲不去援助時任廣西都指揮同知的山雲,導致臨桂縣被反賊禍害.”

“朕念在初代鎮遠侯於國有功,決定赦免顧興祖不遵聖旨、違抗聖命的死罪,將其削爵為民,諸卿以為如何?”

平蠻將軍顧興祖是大明初代鎮遠侯顧成的孫子,也是第三代鎮遠侯。

顧成是江都人,早年投奔朱元璋,為帳前親兵,執掌傘蓋,累功至堅城衛指揮僉事,後隨平四川,調防貴州,征討雲南,升遷為貴州都指揮同知。

他鎮守貴州十餘年,佩徵南將軍印,討平叛亂數百起。

歷史上,在靖難之役時,因顧成被朱棣所虜而降燕,他的四個兒子及其親屬被朱允炆誅殺。

歷史被改變之後,顧成憑藉平定思州、思南土司紛爭,促成貴州建省之功,被朱棣敕封為鎮遠郡侯,賜世襲鐵券。

後來,顧成再次鎮守貴州,屢平播州、都勻蠻族叛亂,威震南中,當地百姓都為他設立生祠。

永樂十六年五月,顧成病逝,終年八十五歲,追贈鎮遠縣公,賜諡“武毅”,歸葬於揚州故居,其嫡長子顧統襲封成為鎮遠縣侯。

永樂二十四年,第二代鎮遠侯顧統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四歲,其嫡長子顧興祖以四十七歲高齡襲爵鎮遠鄉侯。

如今,大明乾熙皇帝要廢了顧興祖的鎮遠鄉侯爵位,將其貶為庶民,理由是不遵聖旨,違抗聖命。

“陛下,鎮遠侯應該不敢違抗聖命,這裡面是不是另有隱情?”

誠意伯劉璟出人意料的站了起來,躬身一禮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來到異界當掌櫃

籠中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