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熙元年。

三月二十七日。

散朝後,武英殿。

朱高煦端坐在御桌之後,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開國公常繼祖、歷城公盛延一、淇國公丘福等五位分掌五軍都督府的大明公爵,皆坐在御桌左下方的交椅上。

“諸卿手中拿著的文稿,是朕對於京營改制的構思。

你們務必瞧仔細了,好為朕查漏補缺.”

“臣等領旨.”

眾人恭聲領命之後,紛紛將手中折起來的文稿開啟,認認真真的仔細閱覽。

朱高煦打算從京營建制、官兵來源上進行改革。

首先是改革建制,新建制詳情如下。

五人一伍,設伍長一名。

二伍一什,設正九品什長一名,伍長兩人,火槍手三人,刀盾手三人,棉甲兵三人,伙伕一人,一什兵力約十多人。

三什一隊,設正八品隊長一名,從八品副隊長一名,一隊兵力約四十餘人。

三隊一哨,一哨額外再配一個騎兵什、一個火炮什、一個傳令伍,總兵力約一百二十餘人,設正七品哨長一名,從七品副哨長一名,正副哨長皆配有六名護衛兵,分兩班輪流值守。

四哨一屯,一屯兵力約五百人,設正六品屯長一名、正六品屯撫宣一名、從六品副屯長一名,正副屯長同樣各配有八名護衛兵,分兩班輪流值守。

三屯一曲,一曲兵力約一千五百人,設正五品曲長一名、正五品曲參謀一名、從五品副曲長一名、從五品曲撫宣一名、正六品副曲撫宣一名,正副曲長各配有十名護衛兵,分兩班輪流值守。

曲設有曲部司務軍帳,簡稱曲部軍帳,由曲長坐鎮,處理日常公文,曲參謀、副曲長、曲撫宣、副曲撫宣通常也會在曲部軍帳辦公。

此外,曲部軍帳設有書辦員一名、傳令兵二十四名、隨軍醫官一人、隨軍醫士五人,以及直屬曲部的一隊護衛兵。

四至六個曲組成一個營,一營兵力約七千人至一萬二千人,設正四品營長一名、正四品營參謀一名、從四品副營長一名,另有營撫宣等軍官。

正副營長皆配有十五名護衛兵,分三班輪流值守。

營也設有司務軍帳,簡稱營部軍帳,由營長坐鎮,處理日常公文,營參謀、副營長、營撫宣、副營撫宣等軍官通常也會在營部軍帳辦公。

營部軍帳除了與曲部軍帳一樣,設有書辦員、隨軍醫官醫士之外,還有直屬營部的後勤曲、斥候哨、火炮屯、騎兵屯、傳令隊、護衛哨,以及從四品軍需官兩名、軍法官兩名。

三個以上的營組成一軍,每軍約三萬至八萬常備兵力,設正三品戎政提督一名、從三品副戎政提督一名,正三品參謀提督一名,從三品撫宣處指揮使、軍械處指揮使、軍需處指揮使、練兵處指揮使、軍法處指揮使各一名。

軍設的司務軍帳乃是過去的中軍大帳,簡稱軍部,由戎政提督、副戎政提督坐鎮,處理日常公事。

軍部下設參謀處、撫宣處、軍械處、軍需處、練兵處、軍法處,分別由參謀提督,以及各處指揮使執掌。

軍部除了與營部、曲部一樣,設有書辦員、隨軍醫官醫士之外,還有直屬軍部的後勤營、騎兵營、火炮營、斥候曲、護衛曲、傳令屯、軍法屯。

依著朱高煦的意思,原先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會被打亂之後合併重組,改編為京一軍、京二軍、京三軍。

然後是革新京營戰兵的來源,即採取募兵制。

朱高煦認為,大明建國初期屬於開拓時代,衛所制的優點在於兵農合一,可以解決明初農業生產不足的問題。

乾熙元年已經是大明建國的第五十七年,隨著永樂年間農業生產的逐漸恢復,大明全國人丁日益增多乃至翻了一番的情況下,再施行衛所制,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當然,在北庭、安西、蒲昌、遼東、貴州等新設的行省轄區之中,應該繼續施行衛所制,起碼還要再堅持六十年不動搖。

至於其他行省以及京師,朝廷應當逐步、計劃性地進行兵制改革,逐漸將衛所制用新的兵制替換掉。

對於這一點,永樂皇帝朱棣也十分清楚。

因此,他在遷都北京之後,正式設立京營編制,培養了二十餘萬常備軍,並在北疆各大要塞逐漸以職業兵替代原衛所軍隊。

但是,朱高煦卻心知肚明,大明內地廣袤遼闊,各行省之中依然存在著眾多有田有籍卻無兵的空殼衛所,這是因為軍官佔役嚴重、衛所士兵逃亡日益增多。

所以,他要趁著整頓京營之機,把募兵制拿到臺前來,逐漸與衛所制配合使用。

“陛下欲革新京營建制,以軍、營、曲、屯、哨、隊、什取代舊制,臣並無異議,畢竟曲、屯之編制,秦漢之時就有,軍、營、哨、隊、什的編制,本朝也常置.”

魏國公徐輝祖率先看完文稿,他朝朱高煦拱了拱手,滿臉嚴肅的說道:“乃至設定各級司務軍帳,處理公事,以及於軍部下設參謀司、撫宣司、軍械司、軍需司、練兵司等司,分權並舉,臣由衷贊成。

可要以募兵制來招募京營戰兵,臣卻為此感到不安.”

淇國公丘福放下文稿,接著徐輝祖的話,反問道:“魏國公,京營武備鬆弛,已不復往日風采,此事你我皆知,而今內地各衛所的狀況,與京營又有何區別?面對如此困局,陛下提出募兵之法,乃是順勢而為,魏國公又怎會感到不安?”

“老臣只問一句,這募兵之法朝廷做的,地方衙門可做的?地方豪族可做的?”

徐輝祖不答反問道。

丘福毫不猶豫道:“沒有陛下令旨,誰敢私自募兵?想造反不成?”

“若是招募三千青壯充為家丁,為其看家護院,你又拿他如何?”

徐輝祖繼續反問道。

丘福道:“這天下間除了朝廷,誰會有那麼多錢去養三千家丁?”

“晉商、徽商如何?”

徐輝祖答道。

丘福皺眉道:“魏國公的意思是?”

徐輝祖面露憂愁道:“不錯,老臣擔心的不是募兵制本身,而是募兵開了一個頭,天下各大鉅商皆有數百萬之資財,他們的資財加在一起,恐怕可以與我大明國庫比肩.”

他說到這裡,面朝朱高煦,抱拳行禮道:“陛下,朝廷若要推行募兵制,必須要出具一套嚴令,禁止民間與地方衙門暗中私募青壯,必須公開招募青壯,且限制人數,違令者以謀反論處!”

“朕原本的意思是將衛所制與募兵制相結合,形成新的兵制,即義務兵也就是原衛所兵與募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義務兵主屯守,募兵主征戰.”

朱高煦直言道:“沒想到魏國公深謀遠慮,由募兵制聯想到了大明社稷的安穩,不愧是父皇倚重多年的國之干城!”

“陛下過譽了.”

徐輝祖立即欠身行禮道。

朱高煦用溫和的目光依次掠過李景隆、盛延一、常繼祖三人,朗聲問道:“曹國公、歷城公、開國公也看了文稿,對於朕改制京營的構思,你們有何建言?”

“臣認為朝廷當防微杜漸,避免魏國公擔憂的事發生,應在募兵制施行之時,頒佈新的兵役法,或完善與之募兵相關的律令.”

李景隆恭聲道。

盛延一、常繼祖附和道:“臣附議.”

ps:感謝書友20211204145111961,杜法忠,上官蓋亞,不吃桃桃猛男,梓川哥哥等老鐵投的推薦票與月票!另外感謝不吃桃桃猛男的打賞!謝謝諸位一直以來的支援!謝謝!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祖龍還未死,你就敢稱帝?

梁梁

超級寒門梟士

會吃貓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