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乾熙、興德三朝,歷時九十一年,君明臣賢,文治武功,震古爍今,其間人傑輩出,但能入開海閣的卻只有三十六人。”

朱祁銘說到這裡,主動繞過正堂,向左側走去。

他一邊走,一邊注視著畫像上的眾功臣,道:“這三十六位功臣,是大明近百年間諸忠臣的傑出代表,你們仔細看看這些畫像,每一幅畫像的身後都是一部或開拓或守成的傳奇。正是有這些功臣的存在,大明才能從百廢待興,一步步走向強盛,創造屬於我們華夏民族的日不落煌煌盛世!”

“朕每次面對他們,心中升起的不光是一股敬意,還有使命和向前的無窮力量!”

三十七歲的隨侍翰林學士楊一清忍不住感慨道:“九十一年啊,多不容易的九十一年,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永樂、乾熙、興德三朝君臣盡了本分,今後臣等要盡本分,天下的百姓要盡本分。”

他說到這裡,微微躬身向朱祁銘拱手道:“這樣我大明的江山,方可傳至千秋萬代。”

“是啊,只要今後臣等盡本分,天下百姓盡本分,大明社稷自然能夠千秋萬代!”

三十二歲的隨侍翰林修撰楊廷和附言道。

“朕如今繼承了帝位,只有嘔心瀝血,勵精圖治,把這個國家治理的更加強大,才能對得起陳列在這裡的三十六位披荊斬棘的先輩。”

朱祁銘對著楊一清、楊廷和點了點頭,然後環視眾新科進士道:“朕也希望你們像陳列在這裡的三十六位功臣一樣,為這個已經強大起來的國家鞠躬盡瘁,讓朕今後也可以建一座開海閣,陳列我們正憲朝的功臣圖,讓大明的基業,一代比一代更加興旺昌盛。”

正憲二年四月,朱祁銘的皇后劉氏因病去世,諡孝節皇后。

正憲三年六月,朱祁銘迎娶孝節皇后劉氏的妹妹小劉氏為後,次年小劉氏為他誕下嫡長子朱見濟。

正憲六年八月,皇后小劉氏為朱祁銘誕下嫡次子朱見沛。

正憲十年九月,皇后小劉氏為朱祁銘生下嫡三子朱見澤。

正憲十一年十二月,年僅五歲的太子朱見濟因病去世,諡懷獻太子。

次年五月,皇后小劉氏為朱祁銘生下嫡四子朱見淳。

這裡對朱祁銘的子嗣做個大致介紹,他一生共有二十子,其中有嫡子四名,庶子十六名。

除了嫡長子與兩名庶子早夭外,餘子皆長大成人,後來紛紛出海就藩建國,因篇幅有限,不在此贅述。

正憲十三年九月,朱祁銘冊立他八歲的嫡次子朱見沛為太子。

正憲十九年六月十八日,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在真武廟真慶宮內駕崩,享年一百二十九歲,諡武皇帝,廟號高宗。

兩年後的六月十八日,大明興德皇帝朱瞻堂也在真武廟真慶宮內駕崩,享年九十八歲,諡宣皇帝,廟號中宗。

正憲三十年四月,朱祁銘下詔命太子朱見沛監國,一切內外政事皆交給太子處分。

正憲三十六年十二月,朱祁銘召叢集臣在奉天殿議事,宣佈明年正月初一禪位於太子朱見沛。

次年正月初一,大明王朝迎來了第四次禪位大典。

大典上,七十六歲的大明第五位皇帝朱祁銘正式禪位於三十二歲的太子朱見沛。

同日,朱見沛在奉天殿即皇帝位,尊朱祁銘為太上皇,改年號為景寧,這一年便是大明景寧元年,即炎黃曆4526年、泰西曆1526年。

景寧六年,大明正憲皇帝朱祁銘在真武廟真慶宮內駕崩,享年八十一歲,諡章皇帝,廟號顯宗。

大明景寧帝朱見沛一共在位五十一年,是這個世界大明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也很想遵從祖訓在太子做到第二十四年的次年退位當個太上皇,可惜老天沒有遂他的願。

這是因為他先後冊立的兩位太子都早於他過世了,而且他還追封了一位太子。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被數百年後歷史系學者戲稱為“太子殺手”。

長子朱祐檳,是景寧帝朱見沛嫡長子,生母為原太子妃閻氏,也即是景寧朝的閻皇后。

朱祐檳在正憲二十四年八月十九日出生,兩個月後十月十日去世,朱見沛繼帝位後為其追封諡號哀衝太子,葬西山。

此時,二十歲的閻氏因嫡長子朱祐檳之逝打擊不小,從此萎靡不振,一直到景寧元年,這十二年期間她都沒有再為朱見沛誕下一兒半女。

二子朱祐楷,是朱見沛庶長子,生母為原太子側妃王氏,也即是景寧朝的王貴妃。

朱祐楷在正憲二十七年出生,景寧元年十歲時被朱見沛立為太子,可惜在景寧八年去世了,時年十七歲,未婚,諡莊敬太子,葬西山。

四子、五子、六子、七子、八子、九子皆為庶子,是正憲二十七年至景寧四年之間,朱見沛的側妃與妾室所生。

十子朱祐極,是朱見沛嫡次子,生母為閻皇后,景寧四年出生,閻皇后生他時,虛算已經三十五歲了。

景寧八年莊敬太子朱祐楷去世後,朱見沛十分傷心,但為了大明國本,他還是在次年的十一月,下詔把他八歲的嫡次子朱祐極立為太子。

但是,朱祐極竟然在景寧二十八年去世了,得年二十四歲,他已婚卻無子,只有兩女,諡悼恭太子。

十五子榮王朱祐樞是朱見沛嫡三子,景寧七年出生,閻皇后生他時,虛算已經三十八歲。

對閻皇后來說算是老來得子,所以她對朱祐樞寶貝的不得了,一直到朱祐樞成年大婚,也沒捨得讓其出海就藩建國。

景寧二十八年悼恭太子朱祐極去世時,朱見沛難過至極,之後更是大病了一場,那時五十八歲的閻皇后哭得死去活來,幸好她與朱見沛還有一個嫡子即朱祐樞。

這時的朱祐樞不僅已經成婚,而且其庶長子都滿一週歲了。

按照規矩,國不可一日無君,儲君也是君,因此朱見沛在消沉了三年之後,於景寧三十一年九月,下詔冊立榮王朱祐樞為皇太子。

景寧五十一年,做了二十年皇太子且有八年監國經驗的朱祐樞已經四十五歲,他的幾個嫡子也都已經成婚生子。

這一年,八十一歲的朱見沛決定退位。

於是,次年正月初一,大明王朝迎來了第五次禪位大典。

大典上,大明第六位皇帝朱見沛正式禪位於四十六歲的太子朱祐樞。

同日,朱祐樞在奉天殿即皇帝位,尊朱見沛為太上皇,改年號為昌和,這一年便是大明昌和元年,即炎黃曆4577年、泰西曆1577年。

此時,已經建國兩百零九年的大明王朝出現了很多問題,尤其是海外諸藩國之中誕生了不少實力強大的存在。

比如沃洲墨王國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已不下於大明本土扶南五省、沃洲殷王國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已不亞於大明本土東北五省。

這些海外親藩王國紛紛聯合起來,發行各種在諸國商界通用的礦產券、物資劵,以其行使貨幣的權力,想要脫離大明朝廷對他們的經濟控制。

不僅如此,國內也有很多商人與地方富農、官吏勾結,以建設城鎮的名義,大肆修建房舍別墅,或各種加工廠,裹挾大量百姓或工人,對後者進行殘酷的剝削。

於是,大明昌和皇帝朱祐樞下令讓吏部尚書張居正兼任內閣首輔,命其整頓吏治,變法革新!

就這樣,大明王朝在昌和君臣的手中,依然保持著強盛,繼續引領著海外諸藩國,不斷前進!

(全文完)番外要到起點中文網看正版才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攜手江湖,桃之夭夭

小樓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