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跟老媼說明了情況,對方當即滿臉感激地起身向著蘇青青行了一禮,是經過武則天時期改革過的女子專用“拜而不跪”的萬福禮。

蘇青青為了演古偶學過,也回了一個萬福禮,口中稱“萬福”。

話不多說,蘇青青被讓進了屋裡換衣服。

倒春寒的天氣,她穿著溼衣服走了一路,早就凍得臉發白了。

洗澡是沒的洗的,這家裡既沒有電視劇裡看到的那種沐浴大木桶,也沒有熱水,只能是隨便拿自己的溼衣服擰乾水擦了擦,然後換上張氏的粗布衣服。

這衣服挺粗糙的,蘇青青一身為了演藝事業精心呵護的肌膚有點受不了,不過也只能克服了,能在這異時空有身乾爽的衣服換上就不錯了。

張氏和她的婆婆身上的衣裳都是帶補丁的,拿給蘇青青的這件,雖然也很粗糙,但裡外沒有一個補丁,想必已經是她的好衣裳了。

其實蘇青青身上原本的那一套,也不是她的衣服。

印象中,墜入黑暗的漩渦後,她身上的首飾衣服就基本灰飛煙滅了,只剩左手腕上的玉鐲。

她是整個裸著掉進這個時空的水裡的。

不幸中的萬幸是,她一掉入水裡,就被一個站在船頭的人救了。

那人的面目她想不起來,只隱約記得俊秀至極,大約就是史書上寫的“美風儀”。

再之後的記憶一片混亂,好像有兩個女孩子幫她穿了衣裳。

她換下來的這一身溼衣裳,大約就是那兩個女孩子的。

可以看的出來,這身衣服鞋履,從款式到材質遠比張氏拿給她替換的粗布麻衣要好,雙方應該不屬於同一個階層。

所以隨手救起她後,才會把她隨意地放在一戶農家吧。

以古代的通訊情況,她大約是不會再遇到救她的人了,這情只能默默記著。

換完衣服出來,張氏已經在灶頭燒火煮飯,她婆婆則正在處理她採回來的草藥。

張氏採來的中草藥,她們都會炮製好、收好,囤積到一定數量,再去賣給鎮上的藥店,以維持生計。

蘇青青既不認識草藥,更不懂炮製之法,也不會使用古代農村的大灶,就連做菜,她也不擅長。

但是她習慣讓自己當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幹吃飯,於是走到灶前問張氏需不需要幫忙。

張氏看了她一眼,笑說:“不用,蘇妹妹自去休息,飯很快就做好。”

蘇青青沒走,反而蹲在了張氏的旁邊,看她燒火。

“蘇妹妹應該沒進過廚房吧,別看這灶簡單,燒起火來也要一點技巧哩,不然火很容易就滅了。”

“嗯。”蘇青青淡淡應了一句,繼續觀察。

張氏有一搭沒一搭地跟蘇青青說著話,大部分都是她在說,蘇青青聽著。

在閒聊的間隙,蘇青青莫名又想起那幅奇怪的圖文。

結果念頭剛起,她面前的虛空便又出現了圖文。

蘇青青偏頭看著張氏,發現她一無所覺,繼續邊說話邊燒火。

她這是看不見?

為了驗證心中的想法,蘇青青帶著這幅虛空中的圖文,朝屋外走去。

那裡有正在忙活的張氏婆婆,以及在滿院子轉圈的把樹枝當馬騎的幼兒。

結果她在院子裡晃了一圈,張氏婆婆倒是跟她搭了一句話,但對她面前的熒幕完全視若無睹。

那幼兒則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沒理她。

真的沒有人能看見!

蘇青青默默坐在屋簷下的月牙凳上,託著腦袋在思考這是為什麼。

眼前的這幅圖文已經略有變化,第一行的太陽簡圖邊上對應的數字變成了2\/50,比之前增加了1點,其餘倒是跟之前一樣,也不知是何意思。

“諾諾,別再玩了,把《千字文》教過你的段落再背一背,就可以吃飯了。”

雖然已經在城裡待不下去,又回了老家,但是婆媳倆對於唯一的後代還心存指望。

想著無論如何要勒緊褲腰帶供他讀書,以後好歹能考個功名,不要就融在了這窮鄉僻壤,一輩子當個農民。

至不濟,識了字後翻翻乃父的醫書,考個醫師也行。

小傢伙一聽要背詩,小臉就有點垮了。

“今天諾諾都掉水裡了。”

言下之意是他都差點淹死了,還要背書嗎?

“掉水裡跟你背書有什麼關係?”張氏叉腰看著他。

小諾諾低下頭,有點小委屈。

他才剛過四周歲,記憶力和理解力都不太行,沒有名師教導,靠著只讀過一兩年書的孃親開蒙,如何能有好的表現。

所以每天最煩的時間,就是學字、背書,他寧願跟隔壁的小寶一樣去挑羊草。

但瞧著孃親的臉色,他也不敢不背,當下放了竹竿,皺著眉頭背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調……”

調不出來了。

“律呂調陽!說了好多遍了,怎麼就記不住呢!”張氏扶額,一臉地恨鐵不成鋼。

蘇青青在一旁看了一會兒,問道:“這是《千字文》嗎?”

張氏轉頭看著蘇青青:“是,孩子背得不太好,讓蘇妹妹看笑話了。”

“他背得挺好。”蘇青青臉色淡淡地評價了一句,並不是客套,確實覺得一個四歲小兒能背這些挺好。

頓了片刻,蘇青青又道:“我也知道一篇開蒙的經書,可以教他。”

張氏面色一喜,就連邊上的老媼眼裡都放了光。

這年頭知識最珍貴,寒門跟真正的底層唯一的區別就是家裡有書。

有書就能讀書學習,就意味著人生的上限不同。

科舉雖然不能說最好,但已經是寒門最公平的上升渠道。

蘇青青開口背起了一段《三字經》,這是她小時候背過學過的,記憶很深。

雖然小學不考,但也被列在課外必讀之中。

隨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等句子被輕輕背誦出來,張氏的臉上也放出光來。

她讀的書不多,還是豆蔻之年嫁給自己的郎君後,由郎君逐字逐句教的。

聽蘇青青念著《三字經》,她越聽越欣喜。因為她能感覺到,這真的是一篇充滿智慧的蒙學。

裡面的典故有些她聽郎君說過,有些不甚了了。但可以肯定,這對她兒子的開蒙大有裨益!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漫:我成救世主了?

日月明熾

無所謂,我會降低底線

我就是個正常人

相見歡,嘆情薄

渝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