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孫堅戰敗,僅攜帶五千親軍,與韓當孫策二人帶著重傷的黃蓋逃回長沙;

馬騰、陶謙、孔融、張揚四位諸侯,攜帶各部僅剩的半數之兵,銷聲匿跡;

劉岱、張超、孔伷、鮑信、王匡五位諸侯身死,張邈和橋瑁二人重傷,還不知道能不能挺過去;

韓馥已然被公孫瓚囚禁,對袁紹報告時說的是韓馥因為三路大軍救援不及,已經身死;

餘下的五位中,袁氏兄弟手下皆只剩下一萬兵士,劉備、趙雲、公孫瓚三路兵士加上收編的各軍餘部,將將超過十萬;

從五十餘萬大軍,到可戰之兵僅剩十餘萬,四十萬人的傷亡,換來了董卓主力幾乎全殲的戰果,郭汜帶兵潰逃,手下僅餘兩萬兵士,且不說守衛在洛陽城內的一萬守城軍,單是這兩萬兵士站在城牆上,那便不是僅憑藉這十萬大軍就那麼容易攻破的,更何況還有洛陽其他三個方向的各路守軍,如果集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不得不說,孫堅先是啃下了汜水關這塊難啃的骨頭,在公孫瓚、劉備、趙雲三人的通力配合之下,又將敵人主力幾乎完全吃掉,以四十萬軍士換了對方將近三十萬西涼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場戰爭都可以稱得上大勝了。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想要進一步擴大這份戰果,乃至攻下洛陽城,現在看起來簡直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情。

這也是中軍帥臺乃至整個聯軍中情緒仍然低落最重要的原因,似乎擺在眾人面前的道路,便只剩下撤退一途。

打也不一定打的下來,還有可能全軍覆沒,那還打個屁啊?

“十八路諸侯,現如今只剩下我們五個人,諸位,接下來該如何,有沒有什麼建議。”袁紹輕聲問道。

“一切聽憑盟主吩咐。”

三個人倒是光棍,總之這要繼續打還是就此解散撤退,都是你當盟主的說了算,我們不發表任何意見。

“不若讓大軍先在原地修整兩日,這兩日也需盟主思考一下。”袁遺建議道。

“我們沒有意見,只是這軍需糧草……”公孫瓚話是對著袁遺說的,可這眼睛一直盯著袁紹。

“放心,定會準時足量的運送到各位將軍率領的大軍之中。”袁紹淡淡說道。

“如此最好,那我們三人就先行告退。”三個人依然是沒有什麼恭敬神色的行了一禮,繼而先後出了帥臺營門而去。

“他們這不是擁兵自重嗎?!”三人前腳剛走,袁遺便憤憤說道。

袁紹並沒有接袁遺的話茬,有些悲哀的說道:“看來為今之計我們也只能先行撤退,再做打算了。”

“如此放棄,你甘心嗎?”袁遺問道。

“不甘心又能如何?”袁紹反問道,話語中說不出的悲哀。

“兄弟,你三思啊!”袁遺接著說。

“容我想想吧。”袁紹嘆息一聲。

此時公孫瓚三人也正聚集在一處,除他們三人之外,諸葛亮、湯衣、關羽、張飛也盡皆在此。

眾人相視,臉上皆是帶著難以言表的輕鬆。

“幾位將軍辛苦。”諸葛亮抱拳拱手,誠懇說道。

“哪裡,還是軍師調配有方,若非如此,也很難達到如今這種結果。”公孫瓚笑著說道。

“我可不敢居功,只是在某些地方略盡綿薄之力,若說居功至偉,還是離不開齊貞的大局掌控。”諸葛亮擺手說道。

“說到齊貞,他人呢?”

“他呀,現在說不定正在哪裡擴充自己的勢力呢。”諸葛亮呵呵一笑。

“這齊貞,從汜水關斬殺華雄開始,就神出鬼沒的,也不知道這一天到晚的在忙啥,某家還挺想他的。”張飛大聲說道。

只有在場的眾人心中清楚,之所以現在敵我雙方的形勢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幾乎所有的大政方針都是來自於齊貞的謀劃。

從孫堅被襲之後湯衣率領虎賁營突然反叛,到三路大軍收縮包圍飛熊軍,放兩翼敵軍與其他諸侯展開戰鬥,再到且戰且退收縮到汜水關前,最後借勢向袁紹借兵,接收韓馥餘部最後與敵人展開決戰,所有細節的操控都是由不知何時離開孔伷軍中的諸葛亮一力策劃,大的方略卻是齊貞下達的。

之所以公孫瓚三人在袁紹面前沒有表現出任何焦急,原因有二,其一是現在三人的聯盟已經成為整個聯軍的絕對主力,根本不用擔心被別人的意見所裹挾,整個天下間,至少明面上也沒有人能有如此強大的勢力可以和三人掰手腕,想打便打,想退就退。

其二是齊貞讓諸葛亮轉述了一句話:稍安勿躁。

既然是稍安勿躁,那麼便是要眾人略微等待一段時間無妨,既不要盲目大軍壓上,自然也不要盲目撤退。

眾人知道齊貞之所以這樣說,必定有他的原因,於是便可以靜候某些變數的發生。

接下來的兩日十分平靜,袁氏兄弟並未在糧草軍需上再刁難幾人,想來也知道這些人並不如孫堅那般便於控制。

兩日過後,眾人齊聚中軍帥臺。

“諸位將軍,以我聯軍目前的軍力,只怕攻打洛陽城力有不逮,所以我決定還是先行撤軍,從長計議,各位意下如何?”袁紹沉聲說道。

“謹遵盟主令,我等沒什麼意見。”

這個命令在眾人的意料之中,想來袁紹也沒有這份魄力帶著剩餘的十萬軍士接著打洛陽。

所以與其說這是袁紹作為盟主所下的最後一份命令,倒不如說這是袁紹準備與袁遺二人自行撤軍的通知。

“那就在此祝願各位將軍平安順遂了。”袁紹抱拳拱手說道,緊接著便和袁遺二人告辭而去。

這袁紹倒是灑脫,並沒有和公孫瓚討還派出的八萬軍士,或者說他心知肚明,即便要了公孫瓚也不會給,即便給了也不足數,更有可能是一堆殘兵敗將,那還不如不要。

送走二人之後,帥臺上便只剩下公孫瓚、劉備、趙雲三人。

“公孫將軍,我三人繼續等訊息?”劉備問道。

“既然齊貞說了讓我們等待至少三日,那我們即便等待五日又何妨?無非就是再等三日嘛。”公孫瓚笑著說。

“也好,我倒也很期待這位齊兄弟究竟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驚喜。”一旁的趙雲也笑著附和道。

從開戰到現在,三個人同進同退便已經初見端倪,現在聯盟分崩離析,三個人也沒有必要再故作梳理,當真做到了兵合一處,將打一家。

時間就這樣又過了一日,來到了第二日的午間。

探子回報,軍營外有大批敵軍移動,這下可是驚了一眾人馬。

怎麼,這郭汜僅憑手中的兩萬兵士,還敢殺個回馬槍不成?

若不然,是董卓派援軍來了?

眾人紛紛命手下軍士嚴陣以待,且命張飛做先鋒將軍,迎擊敵軍。

張飛策馬出列,麾下五萬兵士整整齊齊,彎弓以待,等著對方大軍臨近。

即便對方和己方相同兵力,張飛也有把握和對方拼個半斤八兩。

煙塵大作,馬蹄聲和盔甲的喧囂不斷響徹於平原之上,雙方相距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對方的戰陣便停了下來。

遠遠望去,煙塵之中策馬出陣三人,面帶笑意。

張飛遠遠望去,定睛觀瞧,半晌便樂了出來。

“大哥二哥!你們快出來啊!看看誰來了!”張飛大聲呼喊道,聲音穿過大軍,響徹在營門內外。

不一會,幾人便一同從軍中出列,站到了大軍之前。

此時面前的三個人已經來到近前,下馬走到眾人面前,抱拳拱手,輕聲說道:“諸位,好久不見。”

左側那人,徐州刺史陶謙陶恭祖,右側那人,西涼刺史馬騰馬壽成。

至於中間說話的這人,不是齊貞又是誰來?

“陶刺史,馬刺史,別來無恙?”眾人先是和二人紛紛見禮,繼而看向齊貞,面露笑意。

“別看我吶,我這不是得想辦法幫咱們聯軍補充有生力量嗎?”齊貞笑著說道。

馬騰、陶謙、孔融、張揚四位諸侯,雖然名義上並不屬於任何一方,一沒有圍繞在袁紹周圍,二沒有和公孫瓚等人結盟,可這四人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相對來說馬騰和陶謙二人更傾向於蟄伏起來伺機而動,而孔融和張揚則是想要儲存實力,就此逃走。

很可惜他們遇到了不知道哪裡竄出來似乎等待已久的齊貞,以及手下那一萬名韓馥之兵。

有心算無心,二人敗的極慘,餘下幾千人便併入了齊貞的軍中,孔融和張揚二位將軍在齊貞寫輪眼的控制下,連點反抗的機會都沒有便被誅殺當場,死的極為窩囊。

馬騰和陶謙本各率軍三萬,在汜水關的戰鬥及其後的戰鬥中派出了約半數之兵,手下兵士各自將將過萬五之數,合計三萬人準備潛藏在洛陽城外的密林之中伺機而動,卻被齊貞發現了行藏。

雙方很快便在討伐董卓一事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既然袁紹不可信,不如換一個盟主試試看?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神:男人皆為身外之物

滄藍藍

天災復活,我想低調可實力不允許

玄烏烏

祈燁

阿魚靈

顧時夜,傾蓋如故

時夜將半

都是冒險玩家,你咋成了NPC?

小芒果的貓

戀愛要在模擬後

森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