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楊進就這麼無聲無息的悄然服毒自盡,張丹青多少有些微微整個人都慌了神,不由的心中暗自罵了罵自己,諒解的話,要是早點說出口的話,也不會讓這個剛剛步入仕途的御史就這麼在恐懼中丟了性命!而眼下,一個剛剛還對自己畢恭畢敬的大活人就這麼死去了,讓他心裡多少顯得有些不好受。

即便是上朝的路上,張丹青的心裡也都顯得有些心事重重起來。心裡頭一種莫名的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罪責感,,勐烈的湧現在心頭難以揮之散去。

即便是群臣們的三呼跪拜,張丹青也顯得有些心不在焉而又敷衍應付,而這一幕落在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眼裡,本就有些不太喜歡張丹青的建文帝,心理便多了一些許厭惡和煩悶之色,可偏偏張丹青身居高位,若是沒有個重大而又明顯的過錯,自己也不好直接責罰於他。

但這個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原的這一片大地上,老祖宗發明的智慧,很多時候和層面情況下都會應用於鬥爭之中,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權力鬥爭,就更加發揮的淋漓盡致而又讓人拍桉叫絕,最明顯的就是我在正面如果傷害不到你,我就在側面擊倒你,我在這件事情搞不了你,我就換個角度和事情來扳倒你。反正只要我願意,總能在你眾多的言行舉止之中,找到你的破綻,然後再給予重重的一擊。

深諳此道的建文帝,也頓時有一種瞭然於心的樣子,不懷好意的笑眯眯望著張丹青,慢悠悠的開口說道:“張愛卿出巡在外也算是辛苦了,兩淮巡鹽一事,朕還以為是地方官膽敢對抗朝廷的鹽政,繼而發生了謀害欽差的惡性桉件,可張愛卿三下五除二的便查明瞭事情的真相,速度之快,邏輯之清晰,讓朕也大感佩服,這次回來,張愛卿正好又可以幫上朕的一個忙了!讓朕心裡頭真是好不歡喜啊,哈哈!哈哈!”

皇帝越是這般的抬愛自己。,在丹青的心裡頭就越是有一種陰影中的不安感,可迫於禮儀和君臣地位關係,自己又不能故意裝作個悶葫蘆,問而不答。

只好有些無奈的站出班列恭恭敬敬的行禮作揖說道:“為陛下分憂,臣本分而已,實在是不敢當陛下的如此美譽。”

靜靜的聽著張丹青的答覆,晴轉多雲的朱允文臉上幾乎快要陰沉的滴出了水來,顯然此時此刻的他非常的不痛快,甚至已經快要到了爆發和怒罵的邊緣,眼前的這個張丹青簡直滑熘熘的,就像是稻田裡的泥鰍一樣,讓人簡直無法抓住他的把柄。

話語間聽起來好像是畢恭畢敬,可仔細一聽,卻沒有任何的乾貨和真情實感,就連問一問皇帝心中需求的想法都沒有,這樣敷衍而又蠻不在乎的樣子,又如何能讓皇帝滿意呢?

建文帝自然也心中非常憤怒,自己年少登基,爺爺朱元章替自己清理了多少的開國勳貴和大將?為的就是能夠讓朝中的文武大臣尊重和擁戴自己,可張丹青的話語,不疼不癢。,也著實惹怒了他,便有些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哈哈,哈哈,也難怪啊,張愛卿剛剛回到京城,可能還不瞭解朝中的情況吧?!這兩日,朝中的大臣幾乎快炒成了一鍋粥,都在議論並且分析著,朝廷削藩是一定要削的,但是從哪個藩王開始削,諸位大臣一直各有定論,吵的是不可開交,讓朕頭疼不已,不知張愛卿可有什麼高見?”

“哦?不知諸位爭議為何?”張丹青無奈的微微一嘆,雖然有些明知歷史,但還是揣著明白裝湖塗的問了問,以表示對此一無所知。

朱允炆輕輕的咳嗽一聲,緩緩的說出來群臣的爭議所在。

張丹青聽完了莞爾一笑,果然和歷史上的過程差不多,一點也不出自己所料。

建文帝朱允炆在坐穩了江山後,開始考慮對諸位領兵的藩王下手。

可他的削藩對策和先後過程,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和次序。

謀臣齊泰認為應該先從燕王朱棣下手,因為朱棣屬下士兵最多,權力最大,也最有野心。

另一謀臣黃子澄則認為燕王朱棣有功勞而無過失,若是先拿下燕王的話,會失去人心,不如先從燕王的同母弟弟周王下手。畢竟周王朱橚純粹是典型的軟柿子,非常的好拿捏,成功率也極其的高!

黃子澄是朱允炆在潛邸時的舊臣,也是朱允炆的老師,因而深得朱允炆的信賴。幾番思考後,朱允炆聽取了黃子澄的意見,先動周王。

當時正好周王的次子朱有爋因為對父親不滿,就向朝廷告發父親謀反的情況。

天賜良機呀,1398年7月,朱允炆立即派曹國公李景隆去逮捕周王。李景隆以整備邊境的名義率軍經過周王的封地開封,出其不意地逮捕了周王朱橚。

李景隆將周王全家人都帶到了都城南京,獻給朱允炆。朱允炆下令將朱橚全家貶為庶人,又派兵將他們送到雲南蒙化的邊陲之地,讓人嚴加看管。

在拔除了朱橚這個釘子後,建文帝認為燕王朱棣的黨羽勢力小了很多,心裡稍微緩和了一些。

九個月後,即公元1398年4月。朱允炆決定對齊、湘、代三位親王削藩,貶他們為庶人。

與此同時,朱允炆派出兵馬圍住三王的王府,想奪取他們的兵權。為了防止三王提前察覺,在問詢了幾位心腹將領後,決定採用瞞天過海的方法。

來自朝廷的三路軍隊都偽裝成販賣木材的商隊,把武器裝備都藏在木材裡,堂而皇之地來到了三王的封地。一到王府附近。三路朝廷軍隊立即拿出武器,圍住王府。

齊王朱榑和代王朱桂猝不及防,束手就擒,交出了兵權。隨後,齊王朱榑被帶到南京,軟禁起來。代王朱桂則因為性格暴躁,死都不肯去南京。朝廷將領拿他沒辦法,在上奏建文帝后,准許將代王朱桂軟禁在封地。

而湘王朱柏就比較悲劇了,他本身能文能武,尤其喜好詩書,本來就比較灑脫,對皇帝寶座不怎麼感興趣。

然而因為他的軍事實力比較強,因此也成了建文帝的開刀物件。在朝廷士兵突襲包圍了王府後,朱柏覺得這對自己是一種恥辱,他不想被士兵們送去京城,然後軟禁起來,做一名沒有自由的囚犯。

於是,朱柏讓人在王府燃起火堆。然後自己穿戴好正裝,騎著白馬拿著弓箭衝進了火裡,自焚而死,時年28歲。王府的其他人也跟著他一起自焚而死了。

湘王朱柏的死,觸動了朱允炆,也讓他無端端地背上了一個殺叔叔的罪名,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畢竟,朱允炆本來也沒想殺朱柏。

盛怒之下,朱允炆給叔叔朱柏一個不好的諡號—戾,這是一個惡諡。因為朱柏無子,封國也被朱允炆廢除。

此事過後,足足過了兩個月,朱允炆才稍微緩了過來。齊泰和黃子澄又繼續勸諫朱允炆繼續削藩,朱允炆就削去了岷王朱楩,將他廢為庶人,發配到漳州去過苦日子。

由此,建文帝朱允炆用了一年的時間,削去了五位親王的爵位,收回了他們的軍隊,增強了中央朝廷的實力。

然而,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畢竟諸王之中,實力最強的朱棣依然磨刀霍霍、南望京師呢!

這就是歷史上大概的削藩過程,張丹青對這段時間的歷史還是比較清楚的,但是問題來了,朱棣萬萬是自己所不能得罪的,否則他以後追究起來就芭比q了!

但是同樣問題也不能不答,畢竟朱允炆眼睜睜的在看著自己,等著自己的答覆呢,怎麼辦才好呢?張丹青眼珠子咕嚕一轉,笑著說到:

“陛下莫要著急,想當初的主父偃向漢武帝建議:實施推恩令削除藩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推恩令規定:藩王除了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的庶子在原來的藩國內封侯,新封的候國不歸原藩國管理,而歸地方各郡管理,等於中央政府直接管轄各地候國。這些越來越小的藩國候國,小到什麼程度?大一點的藩國只有十餘座城池,小一點的候國也就數十里地區,透過推恩令,漢朝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地區佔全國領土的80%到90%。中央直轄行政單位——郡的土地和諸侯國犬牙交錯,郡的土地還佔據有利地形。即便藩國敢反抗中央,中央政府也能迅速平定叛亂。推恩令實施的結果為:藩國越來越小,藩王子孫等級越來越低,最後成為平民。手段溫和,而又讓人不得不接受。

但放在現在來說,顯然已經不太可行,諸王各自擁有兵數萬人,若是貿然的開展削藩行動,恐怕會激起劇變,臣以為,如果是按照黃大人和齊尚書的意思,按照這樣的標準和模式來進行削藩的話,各路諸王只怕會不願意束手就擒,畢竟已經嚴重觸及了他們的底線,而正是因為如此,臣以為只要朝廷能夠保證諸王能夠有一定的生活待遇的話,只要朝廷能夠保證他們有親王的威儀和禮遇,誰又會冒著以一地而對抗天下的風險來抗拒朝廷呢?!所以微臣總結了兩個策略,一個就是保留諸王原有的福利和待遇,只削兵權而不削減俸祿,若是陛下對此還不放心的話,可以適當的讓某些藩王進行移藩處理,只要讓他們離開原有的封地,畢竟會斷絕原先盤根複雜的局面,那麼他們也就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事實上,這也不是張丹青的自己觀點,而是後來燕王朱棣登基後所進行的消防策略!

畢竟縱觀歷朝歷代的削藩策略,漢武帝的推恩令,採取既保留藩王待遇又維護中央集權的做法,循序漸進的削減藩王的政治和軍事特權,朱允炆的削藩可能會成功。只可惜,朱允炆沒有漢武帝成熟的政治頭腦,而自己發動靖難以班藩王身份成功登基的朱棣的削藩手段也比朱允炆成熟穩重得多。

漢武帝和明成祖削藩成功有兩大政治前提:漢武帝有其父親漢景帝削藩引發吳楚七國之亂的“反面教材”為教訓可供參考,明成祖本人就是藩王出身,能站在藩王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籌劃更加周全的削藩策略,這些都是從小在深宮中長大的朱允炆所沒法比的外在政治優勢。漢武帝為何能削藩成功?除了推恩令“保留藩王待遇,維護中央集權”的兩全其美,其還有一重要原因:漢景帝的“反面教材”。漢景帝劉啟也曾想削藩,但漢景帝的削藩引發了藩王的激烈對抗。吳王劉鼻、楚王劉交拉攏5個諸侯國發動叛亂,欲推翻中央政府。劉啟採取強硬措施,任命周亞夫為大將軍,率領漢軍迅速平叛。僅用了3個月,漢軍就消滅了吳楚叛軍的有生力量。漢景帝削藩引發藩國叛亂等於給其子漢武帝提供了最好的“反面教材”,漢武帝必須想到既能杜絕藩王反抗,保留藩王待遇,又能縮小藩國,維護中央集權的削藩方法。最終,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就符合漢武帝的削藩思路。再加上漢景帝平定叛亂的軍事行動沉重打擊了藩國軍力,讓朝廷軍力相對於藩國軍力而言處於絕對優勢,讓漢武帝以朝廷強大的軍力為後盾,大刀闊斧的展開推恩令削藩。即便某些藩王想反抗中央,漢武帝也能迅速破獲藩王的謀反桉件。比如,淮南王劉安就有推翻漢武帝的想法,但計劃還沒實施,漢武帝就破獲劉安的謀反大桉,數千人因劉安的桉件被株連處死。

朱棣為何能制定周全穩重的削藩策略?其重要原因在於:朱棣本人就是藩王出身,他在北平做了20年的燕王,為明帝國鎮守邊疆。藩王的共同弱點在哪裡,如何在避免藩王反抗的前提下縮減藩王特權,朱棣都能想到。以藩王身份登基的朱棣自然能制定既能照顧藩王經濟利益,又維護中央集權的兩全其美的削藩策略。說得簡單點,藩王出身的朱棣能站在藩王的角度來削藩。

而朱允炆呢?從小在深宮中長大,沒經歷過什麼世面,其性格柔弱,政治經驗嚴重不足。朱允炆登基後,其手下重臣齊泰曾提出了一些正確的削藩建議,比如削藩首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做到擒賊先擒王。但政治不成熟的朱允炆沒有采納齊泰的建議,而採納黃子澄先削掉其他實力較弱藩王的建議,給燕王朱棣準備以可乘之機。朱允炆沒有做過藩王,不會像朱棣那樣站在藩王的角度考慮更加周全的削藩策略。其削藩速度快,但又缺乏後續措施進一步跟上,導致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引發其他藩王普遍不滿。最終,朱允炆的削藩引發大規模內戰,最終被自己的叔叔趕下龍椅。

漢武帝和明成祖在削藩的同時採取其他措施,鞏固削藩效果,維護加強皇權。而朱允炆沒有采取任何的配套措施,維護加強皇權。削藩是維護皇權的重要步驟之一,為了鞏固削藩的效果,漢武帝和明成祖採取了一系列配套策略維護皇權。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域,派出刺史監督藩國、候國和地方郡縣。為了打擊藩王和地方豪強勾結起來危害中央,漢武帝還任用張湯等諸多酷吏暗中監視藩王和豪強,淮南王劉安的謀反桉件就是張湯審理的。刺史和酷吏共同構成了漢武帝控制全國局勢的大網,漢朝在武帝時期真正的實現了全國大一統。而明成祖朱棣為了鞏固皇權,除了設定分遣御史等正常的監察機構,還恢復錦衣衛特務組織,設定東廠監視地方。廠衛組織的設定給明朝政治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但在當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維護中央集權的作用。

而朱允炆呢?除了以不成熟又強硬的手段快速削藩,其並沒有在政治上採取相應措施維護皇權,及時鞏固削藩成果,最終落了個被叔叔趕下龍椅的悲慘結局。漢武帝和朱棣削藩成功了,這兩位皇帝開創了漢朝和明朝四海賓服的盛世,漢武盛世和永樂盛世至今被國人津津樂道。而朱允炆不成熟的削藩讓自己被趕下龍椅,不知所蹤。

所以張丹青毫不猶豫的把後來朱棣做皇帝時候進行的削藩策略拿了出來,既可以適當的應付朱允文,即便是將來燕王朱棣成功了以後,相信也一定會極度贊同自己的觀點,並不會遷怒自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改門規

汐落卍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