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族長黃顯科從勿惡峒歸來之後便獨坐靜室許久。

廣源州四大姓各有來頭,黃顯科之父並非無名之輩,其名黃慶集,原本乃是交趾大宋交界處的大族,後交趾內亂,戰亂不休,於是帶著一千多部眾投靠大宋,被宋真宗補為三衙,准許入貢。

黃氏一族因為黃慶集這麼一個決定而興旺起來,原本算是廣源州外來姓氏,可有了朝廷的封賞,黃氏在廣源州站穩了跟腳不說,還成為了偌大一州的四大姓之一,雖然名頭不如儂氏,但並非實力不如,而是相對低調。

他沉思了許久,然後叫了人來。

“告訴那邊,宋朝章衡已經到了勿惡峒。”

資訊快速南下,經過山林河流,然後被送進升龍王宮之中。

交趾如今的國王乃是第二代國王,名為李德政,也叫李佛瑪,乃是越李朝的開國君主李公蘊的兒子,也就是所謂的李太宗。

李佛瑪從大宋朝天聖六年登基至今已經有二十一年,而登陸的這二十一年時間裡,他真正將從父親李公蘊手中接過來的江山給穩固了下來。

他初即位,三個兄弟叛亂,他親自率軍平定叛亂。

而後,他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備的官僚體系,也因此被認為是越南歷史上的英主之一。

在他當政時期,他命中書制訂律令,分門別類,頒佈《刑書》三卷,成為越南歷史上第一部律書。

而在農業上,他鼓勵農業生產,關心水利建設,用以保障稻穀的豐收,全國各地修築堤壩。開鑿運河,疏通河渠;用法律保護水牛不許隨意宰殺。

此外,開墾荒地也成為發展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李朝還利用掠奪來的戰俘開地墾荒。因此,李朝的農業生產得到到很大發展,增強了國力。

在武功上,李佛瑪擊敗佔婆,殺死佔王乍鬥,擒斬廣源州的儂全福。

可以說,從他繼位至今,他基本上可以被認為是越李朝的英主之一了。

然而此時的他卻是皺起了眉頭看著站在他眼前彙報的侍衛李常傑。

李常傑道:“廣源州那邊傳來訊息,兩廣安撫使兼邕州知州章衡沒有留在邕州,而是悄悄去了廣源州,召見了儂智高以及廣源州四大姓族長,似乎在籌謀大事,據黃顯科的人道,有可能章衡會謀求實際控制廣源州……”

李常傑侃侃而談,將得到的訊息結合自己平日裡搜尋到的訊息整合在一起,仔細彙報給李佛瑪,希望能夠引起李佛瑪的注意,實際上李佛瑪也的確是重視了起來。

李佛瑪對李常傑還是比較信任的,不僅僅是因為李常傑自身外形出色,能力又過人的原故,而且是因為李常傑是太尉郭盛溢的親兒子。

在交趾這裡,太尉並不是單純的管軍事,實際上應該算是越李朝的宰相,但比宋朝的宰相更有權力,因為也會管軍。

之前交趾與廣源州儂存福打戰的時候,便是太尉郭盛溢領兵擊敗儂存福的。

李佛瑪聽完之後有些好奇道:“這個章衡是什麼人?”

李常傑已經提前做了功課,趕緊道:“臣已經打聽過了,這個章衡是個了不得的人物,此人年紀還不到三十,卻已經是高居相位了。

在他來兩廣之前,他的職位是大宋朝的樞密副使……”

李佛瑪吃了一驚:“不到三十歲的宰執?”

交趾離汴京很遠,但交趾卻對中華文化奉為圭臬,不僅上下仰慕中華文化,連官制都要照著大宋的來,甚至朝廷上下的官員就沒有不會說漢語的,所以交趾上下對宋朝是十分熟悉的。

李佛瑪知道樞密副使已經是大宋朝十幾個宰執之一,據他所知,大宋的宰執基本上很少有三十歲就當上的,基本上都是四十歲之後的事情。

“他是什麼背景?”

李常傑趕緊道:“此人十分了得,出身名門,出身福建路章氏,年僅十五歲便連中三元,之後僅僅不到十年時間,便一路青雲直上當上了樞密副使。”

李佛瑪皺起了眉頭:“此人有什麼功績,為什麼能夠升得這麼快,難道僅僅是因為連中三元的緣故?”

李常傑一下子被問住了,雖說交趾對宋朝的各種事情都相當瞭解,但那都是大方面的,比如說官制、四書五經這些,但具體到某個官員身上,卻是隻能道聽途說了。

李常傑能夠打聽到章衡的出身以及連中三元的事情,已經算是十分了得了,至於章衡的個人履歷,卻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得知的。

見到李常傑語塞,李佛瑪鬆開了眉頭,呵呵笑了笑道:“無妨,剛剛聽你說,他現在的官職是兩廣安撫使兼邕州知州,他原本的官職是樞密副使對麼,據朕所知,這是降職了吧,這是什麼情況知道麼?”

說到這個,李常傑卻是知之甚詳,笑道:“的確是降職了,之前儂智高打宋朝,便是被章衡所擊敗,但章衡為了保下儂智高,被大宋皇帝所惡,所以被貶謫至兩廣,樞密副使的職位也丟了。”

李佛瑪聞言重視了起來:“是他擊敗了儂智高?之前不是狄青領兵麼?”

隨即他鬆了口氣,然後哦了一聲道:“宋人喜用文官壓制武將,他主要是起了監管的作用,對了,狄青現在還在邕州嗎?”

李常傑臉上有了喜氣:“狄青已經被調回汴京,現在就章衡領邕州。”

李佛瑪垂下眼簾思忖了一會,然後與李常傑道:“請太尉前來議事。”

李常傑趕緊派人去找郭盛溢,郭盛溢匆匆而來,看了一下李常傑,眼神中有詢問之意。

李常傑趕緊給郭盛溢介紹了一下其中的情況。

郭盛溢皺著眉頭聽完,然後道:“陛下,你的意思是要老臣帶兵徵廣源州麼?”

李佛瑪看著郭盛溢道:“太尉你是老成持重之人,此事朕也拿不定主意,找你來便想看看你是怎麼想的。”

郭盛溢想了想道:“貿然出兵肯定是不行的,之前打儂存福,我們打得是儂存福犯邊的旗號,宋朝也對廣源州不太重視,所以我們才進入廣源州,也藉此將大部州縣給控制了下來,但名義上依然是屬於宋朝的。

而現在宋朝有安撫使章衡進入廣源州,如果我們公然帶兵進入廣源州,那就是公然與宋朝對上了,到時候可就不好收拾了。”

李佛瑪點點頭道:“朕也是這麼想的,不過我們不想惹事,這個章衡卻是悄悄到了廣源州勾結四大姓,估計是居心叵測啊,若是當真讓他把四大姓都給勾連過去,廣源州可能就要易主了。

廣源州是我們花了很多心思,也經營了許多年,若是就此放棄,那還是太可惜了,太尉,我們得保住廣源州!”

郭盛溢也是同意李佛瑪的想法,畢竟這廣源州與他也是莫大的關係,當年正是他打下來的,這是他的政績之一,自然不想讓廣源州被宋朝奪回去,他點點頭道:“那要不這樣,陛下,我親自去一趟廣源州,見一見四大姓,只要他們站在我們這一邊,宋朝就無可奈何。”

李佛瑪想了想搖搖頭道:“那章衡就在廣源州,太尉孤身前往太危險了,而且朝中還需要太尉操持,還是另選人選吧。”

郭盛溢聞言看了一下李常傑,看到李常傑眼中的蠢蠢欲動,便道:“要不讓李常傑去試試?”

李佛瑪聞言笑道:“朕也認為常傑是個好人選,章衡是宋朝最出色的年輕人,常傑是咱們大瞿越的絕代雙驕之一,朕不認為咱們大瞿越的傑出青年就不如宋朝。”

李常傑喜道:“陛下謬讚,臣一定會不辱使命!”

李佛瑪點點頭道:“此去廣源,記得莫要與大宋直接起衝突,主要目的是穩住四大姓,只要做到了這些,等你回來,朕會好好地封賞你的。”

李常傑大喜道:“謝陛下!謝陛下!”

李常傑連連感謝李佛瑪,不過隨即又道:“陛下,臣去廣源州,自當以穩住四大姓為主要目的,穩住四大姓,便是穩住廣源州,可萬一那四大姓鬼迷心竅,被章衡說動了呢?”

李佛瑪斜睨了李常傑一眼道:“就這樣吧,你去吧。”

李常傑不敢多說,趕緊退了出去,不過沒有走遠,而是在宮殿外等候,一會之後郭盛溢也出來了。

李常傑趕緊迎上去道:“爹……”

郭盛溢冷冷瞥了他一眼道:“叫我太尉。”

李常傑臉色頓時有些煞白,心裡羞愧難當,但隨即也是一股氣從心中升起道:“太尉大人,您位極人臣,自然不會理解我想要什麼,我也是有心中抱負的!”

郭盛溢正視了一下李常傑,嘆息道:“我年紀不小了,難道就能夠當多久太尉了?你為什麼要這麼心急呢?”

李常傑眼睛裡有了淚花,定定地看著郭盛溢道:“太尉大人,我今年已經三十了,您還青春鼎盛,還能夠帶兵出征,等您致仕那一天恐怕是等不及了!”

郭盛溢臉上沒有多餘的表情:“所以,你就為了這權力而去當一個太監?”

李常傑哈哈一笑:“是啊,為了避諱您這個太尉父親,我只能去了那煩惱根,才能夠進入權力中心啊。”

郭盛溢嘆了口氣道:“你就沒有考慮過這般會墮了郭家門楣麼?”

李常傑冷笑道:“我姓李,不姓郭,今日就算是下官冒昧了,告辭!”

李常傑轉身就走,走了幾步,身後傳來郭盛溢的聲音,李常傑心中一喜,腳步慢了下來。

只聽郭盛溢嘆了口氣道:“若是事有不諧,就往大里鬧。”

李常傑低聲道:“若是惱了宋朝,興兵攻打大瞿越該當如何?”

郭盛溢冷笑:“收復廣源州不過是章衡的一己私念罷了,宋朝連年動兵,早就疲憊不堪,怎麼可能為了一個不怎麼管的莽荒之地去動武呢。”

李常傑眼睛越來越亮:“若真是如此呢?”

郭盛溢呵呵一笑:“我輩建功立業之時也。”

李常傑哈哈笑了起來,朝前面拱了拱手道:“下官去也,請大人靜候佳音!”

看著李常傑離去,郭盛溢回頭看了一下皇宮,露出不知意味的笑容。

李佛瑪派李常傑去廣源州之事並不只有郭盛溢知道,還有一個人也知道此事,便是與李常傑並稱為年輕人之中絕代雙驕之一的李道成。

李道成也是深得李佛瑪信任的年輕人,聽聞了此事,不解道:“陛下,李常傑此去恐怕會惹來大禍啊。

這與以前不同,以前大越掠奪宋朝邊境,宋朝大多息事寧人,是因為當地官員並不想招惹咱們大越。

可這個章衡明顯是為了找事而來的,他想要憑藉收復廣源州的功績重回朝堂,所以,他一定會將事情給搞大的。

宋朝是個龐大無比的龐然大物,若真是引來宋兵,恐怕不好應付啊!”

李佛瑪呵呵一笑:“道成啊,朕繼位以來有多少年了?”

李道成算了算道:“陛下從天成元年繼位至今已經是二十一年了。”

李佛瑪點頭道:“嗯,二十一年了,朕經營廣源州也二十年了,期間還甚至不惜大舉興兵征伐儂存福,就是為了廣源州!

廣源州東至形州,南至七源州,西至思琅州,北至特磨洞,地域寬廣,崇山峻嶺,地勢峭拔險要,乃是抗拒北方宋朝的有利地形,拿下廣源州,退可據此拒宋,進可直入邕州,兩廣任我縱橫!”

李佛瑪笑了笑:“我覬覦這寶地二十年了,也該拿下來了,不能將這個難題交給子孫了。”

李道成皺著眉頭道:“要以武力奪取廣源州,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啊。”

李佛瑪點頭道:“你覺得有可能成麼?”

李道成冥思苦想,一會之後苦笑道:“除非真能打敗宋朝,否則難矣。”

李佛瑪豪邁笑道:“汴京太遠,升龍卻近,宋軍敢來,我定讓他們有來無往!”

李道成神色謹慎,但卻心裡嘆氣:陛下這些年四處征伐,戰無不勝,恐怕是有些自大了,宋朝……那是真正的龐然大物啊!(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幻:我不是仙女,你認錯人了

暫書一席

率土之無敵六阿哥

豬小弟愛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