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前往廣南西路剿匪,章衡卻是坐鎮廣州,與包拯一起做災後重建等事宜。

包拯對農智高過後的破敗景象深惡痛絕,章衡雖然有些惋惜,但倒是處之泰然。

包拯對此有些詫異道:“居正,這可是你一手籌建起來的廣南東路,現在被賊匪破壞至此,你難道不難過麼?”

章衡點點頭道:“難過是肯定的,但總體而言,百姓損傷也不算是太大,這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了,工商業之類的,被破壞了就再次建起來就好了,只要人在,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包拯聞言也只是嘆息,道理是這麼一個道理,但真遇上了,也只能自認倒黴了。

章衡認為的災後重建,不僅僅是修復城牆,重新振興工商業,恢復外貿之類的事情,而最關鍵的事情卻是——整頓官場。

此次農智高來襲,諸多州縣的長官、監司長官等等,除了部分膽敢守城對抗農智高的,其餘的全都望風而逃。

當然,他們的也有充足的理由,廣南東路這邊的州縣大多沒有城防,因此除了棄城而逃,沒有別的辦法。

但這不是好理由,若真是要跑,至少也要及時疏散百姓,及時佈置軍隊,能夠阻攔多久是多久不是,但他們卻是隻顧著自己逃跑,將滿城的百姓扔給農智高去處置,要不是農智高對廣南東路有企圖,不願意殺平民百姓,那廣南東路可能會死的人可就不是幾千人了。

所以,兩廣地區出現過棄城而逃的官員都必須嚴格處置!

若還是狄青擔任宣撫使,他可能會為了軍事上的勝利,而忽略對這些官員的追責,但章衡不是狄青。

狄青畢竟是武將,若是對文官問責,會招惹很大的麻煩,但他章衡卻是文官,而且是宣撫兩廣的宣撫使,算得上文武大權一把抓,這個時候不趁機追責,什麼時候追責?

趙禎此次讓章衡來兩廣地區平亂,給他的差遣是所謂的宣撫使,這個宣撫使乃是一個有事則設無事則廢的差遣,然而正是因事而設,也讓這個差遣的權力十分大。

所謂宣撫,便是在大災難發生之後,朝廷及時派出官員對遭災的地區進行安撫維持穩定,為了維持穩定,宣撫使做的便是及時讓地方穩定下來,至於期間用什麼手段那都是次要的,最關鍵的還是維穩。

所以,這宣撫使不僅能夠管軍,也能夠管政。不僅能夠組織並參與對周邊民族政權的戰爭、維持軍隊秩序、平息兵變與叛亂,還在地方賑災、開墾農田、興修水利等民政領域也保持了重要的參與權力。

於此同時,宣撫使對地方財政權的完全控制使得其軍政實力進一步增強,成為地方實際意義上的領導者。

實際上章衡的這個宣撫使的全名是宣撫使處置使,即在宣撫之後又加了處置二字,可見當時的宣撫使還有了處置官員的人事權力。

所以在宋朝,這個差遣輕易不授予,若不是此次農智高肆虐兩廣,趙禎也不會將此重器給到章衡。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章衡既然得了這個權力,自然要將其用起來,而且用起來毫無心理負擔,也毫無政治上的副作用,因為要處置的這些官員都有錯在身。

章衡開始大刀闊斧進行調整。

九月癸丑,農軍進入邕州下游的橫州知州、殿中丞張仲回,監押、東頭供奉官王日用棄城而走。

章衡命人拘押橫州知州張仲回,東頭供奉官王日用,撤除他們的差遣,令橫州通判接任州內之事;

十月丙辰,農軍進佔貴州,知州、秘書丞李琚不戰而逃。

章衡命人拘押貴州知州李琚,貴州事命通判接手;

十月庚申,農智高率軍入龔州,知州、殿中丞張序棄城而遁。次日,農軍進藤州,知州、太子中舍李植逃之夭夭。

章衡依例拘捕張序、李植,然後其州事依例令通判兼任;

繼之,農軍輕易地佔領梧州,知州、秘書丞江鎡不予抵抗,棄州城而逃生。

癸亥,農軍進據端州,知州丁寶臣驚魂落魄,不顧州城,倉皇逃命……

對於江滋、丁寶臣一樣不予姑息,統統拘捕,並令其通判接掌州事。

與此同時,章衡將這些人的罪狀一一列下,寫入奏摺送進京中,這些人的罪狀俱都被章衡一一落實,他們的前途已經完了!

這些只是看得到的,地方,章衡只是依據律法來行使權力,這是屬於宣撫使對於內部管理的權力。

即宣撫使在內部行政任務執行的過程中,對其轄區內官僚有黜陟、任免、提拔的權利,他們可以透過向朝廷陳述部下某人的功狀勤績,要求朝廷任命或為其升官。

同時,宣撫使還要調查其他官員的劣跡及失職之處,並向朝廷稟報。

而章衡也在很細微的地方,也就是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使力。

章衡將之前廣南東路招募的那些胥吏裡面調集了許多人到廣南西路的各州縣裡面去任職,並且是相當關鍵的六房胥吏,以此真正掌控這些州縣。

這才是章衡真正的目的。

農智高不過一跳樑小醜,章衡也不在意這麼一點功勞,他上升為參知政事也好,樞密使也罷,乃至於拜中書門下同章事,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罷了,他從不懷疑自己不能上去那些位置,但他想要的是實際掌握一些地方。

就在章衡很努力的耕耘的時候,狄青的戰果也不斷地傳回來。

狄青從廣州出發之時,農智高已經重新佔據邕州以對抗宋軍,這個決定是很明智的。

在趙禎任命章衡為宣撫使之前,趙禎已經先後派了楊畋孫沔、餘靖率官軍討伐叛賊,這是這些人能力不足,所以宋軍長久沒有成績罷了。

但他們這些人雖然沒有辦法打敗農智高,但卻是給了農智高很大的壓力。

農智高與楊畋孫沔、餘靖等人率領的官軍打了不少戰,雖然農智高吃虧的時候不多,但宋軍的實力讓他清醒地認識到,如果還在廣南東路與宋軍糾纏,那他是根本無法與大宋朝抗衡的。

因此,他和黃師宓等人進行密議後,毅然作出回師邕州的重要決定。

實際上農智高這個決定的確是很明智的,邕州與農智高起家的廣源州很近,所以原本的力量都能夠藉助到,是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所以即便是狄青,也十分的謹慎。

狄青還沒有抵達前線,他的軍令便已經傳達諸軍,讓他們不得妄自與叛軍接戰,要聽從他的統一指揮。

然而總有一些傻逼想要搶功。

廣西鈐轄陳曙趁狄青還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軍,潰敗於崑崙關,殿直袁用等人都逃跑了。

狄青用軍信向章衡彙報了此事,說軍中號令不一,是軍隊失敗的原因,末將要整飭軍隊,以達成統一指揮,所以要行一些非常手段,到時候若有追責,章相公儘可以將這些罪責推到他的身上去。

章衡接到狄青的心,不由得搖頭,狄青此人行事是真的酷烈,不愧是起身行伍,從死人堆裡面爬出來的勐將。

第二天章衡百年聽說了狄青在早晨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鈐轄陳曙,並召來殿直袁用等三十人,依戰敗逃跑罪,推出軍門斬首。

隨後孫沔、餘靖來信向章衡告狀,說狄青擅自斬殺大將,要章衡處置狄青。

章衡看到了這些來信之後,笑著寫了信由軍郵送去前線。

狄青的大軍駐紮在賓州,他斬殺陳曙等人,的確是震懾了諸軍將領,但狄青心裡也清楚,等戰事完了之後,到時候可能會有秋後算賬的事宜,這些倒是罷了,但他心中卻是猶然有些忐忑,因為現在他的頂頭上司是章衡。

關於章衡的事情,狄青從西北迴了汴京之後又去找人打聽了許多,這一打聽令他對章衡此人是又驚又懼又敬。

驚懼的是章衡的手段,敬佩的是章衡的為國為民的大義,當然,也有章衡的手段。

一個單純的好人狄青只有敬佩而已,但談不上驚懼,而章衡的手段,卻是令狄青都感覺到驚悚。

雖然狄青並不知道江南桉與海州桉具體發生了什麼,但大批官員落馬,甚至連參知政事級別的高官都因此被貶謫,可以想象到章衡此人的手段如何。

狄青此次是在章衡的直接領導下,他將陳曙等人斬殺,當然是為了勝利,但是不問過章衡的意見便這般操作了,若是章衡不爽他的做法,以章衡的手段,可以有一百種辦法折騰他狄青!

“狄帥,章帥來信。”裨將帶著信進來。

狄青趕緊將信開啟,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臉上綻放出笑容來。

裨將見狀趕緊問道:“狄帥,是好事?”

狄青看了裨將一眼道:“好事。”

他隨手將信給了裨將,裨將看了一下信函,有些驚疑不定道:“這章相公,竟是將這事情都給攬過去了?這全然沒有必要啊,這事情是您做的,他只需要知道就可以了,不必將此事攬在自己身上的呀?”

狄青橫了裨將一眼,要不是這裨將是他兒子,非得給一嘴巴子不可。

但狄青沒有當真給狄諮一個嘴巴子,而是感慨道:“你這就不懂了,章相公才是真宰執,他不會只要部下的功勞,而不幫部下扛起事情來,這是個可以一名跟從的官長!

以後為父我若是為國捐軀了,你們兄弟幾個可以多向章相公靠近,他看在為父的面子上肯定會多照料你們一些的,知道麼?”

狄諮趕緊點頭:“是,父親,父親,接下來該怎麼辦?”

狄青道:“先修整十天,將軍隊好好地整頓一下,將號令給統一一下,不然以這樣計程車氣去與敵人打戰,就只會辜負章相公的信任。”

章衡將信寄出,便不再多管前方的事情了,而是在操心接下來的事情了。

章衡操心的是災後重建的事情,此次農智高造反,將兩廣幾十個州縣都給打爛了,尤其是廣南西路那邊的州縣都給蹂躪了一遍。

章衡既然來了,便不會任由廣南西路繼續糜爛下去。

而且,他原本便對廣南西路有些想法的。

大宋的重心在西北,是因為遼夏太強,事關安危,自然朝廷上下都十分關心,而對於西南這邊,卻是關注不足,即便是農智高這般鬧法,朝廷君臣也大約是一種——派人過去鎮壓吧,鎮壓了就沒事了,就算是鎮壓不住,再派人就是,反正鬧不出來太大的亂子之類的態度。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態度,所以廣源州這邊總是處於一種模湖的狀態,名義上屬於宋朝,而實際上卻是農智高與交趾的勢力時常會將其覆蓋,因此這邊時常也會有些動亂。

章衡想要將廣西這個地方給好好地整理一番,甚至打算往南面也看一看,這南方的鄰居,在後世也是給國家帶來一些麻煩的,若是這個時候能夠將其劃入宋朝,說不定以後便可以減少一些麻煩。

就算是做不到這一點,但總該將廣西這個地方好好地拾掇一番,將其好好地發展起來,總該會是好事一樁的。

章衡在籌謀的便是這個事情,但包拯卻是覺得哪哪都不對勁。

“居正,不是我說你,你是宣撫使,可不轉運使,你不趕緊跑去將農智高給正法,卻天天呆在書房裡讀書寫字,這是作甚?”

章衡聞言一笑:“打仗的事情有狄青就夠了,我只管處理善後的事情就好了。”

包拯頓時有些無語:“沒見過那個經略相公如你這般的,對打仗的事情是理也不理,只管將這等身家性命之事交給一個武將,這不是……這不是……”

“將性命當遊戲?”

章衡接話道。

包拯連連點頭:“就是就是!”

章衡笑道:“大宋朝的問題其實就在這裡,專業的事情不讓專業的人去幹,非要以外行領導內行,我這個外行非要去插手戰事,那才是拿性命當遊戲呢!”

包拯愕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穿越崩三?!

卜時明

陛下,微臣不知道您是女兒身

瓢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