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六年的春節尤其熱鬧。

過去的慶曆五年中,海貿事業興旺發達。

與西夏的戰事在前一年便已經結束,與遼國之間的糾紛也塵埃落定。

雖說這一年還有不少地方遭災,但並沒有出現之前江淮與京西地區的大規模的旱災,地方上民變雖然也有,但規模不算很大。

而兵變的事情,因為發放兵俸及時,也並沒有發生。

相對比之前的幾年,慶曆五年算得上一個好年份,甚至算得上國泰民安。

果然只要躺平,一切事情都會變得容易起來——如果趙禎知道躺平這句話的話,他一定會這麼想到。

國泰民安,朝廷也有錢搞慶典,而百姓也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年的生活竟然好像也還過得不錯,做生意的東西賣得出去,打工的發現今年的工作也好找,而且好像東家也願意給加錢,因此比往年多掙了幾千錢。

口袋裡面有了錢,自然便要消費,自然會湧上街道,自然也要吃點零嘴,自然也要去觀賞一下燈市花市,自然要給閨女買件衣服,給兒子買個磨喝樂。

因此,上行下效,今年的汴京之春尤其的熱鬧。

大約很多人沒有想過為什麼今年比往年的日子好過起來,但對於章衡這個度支司判官來說,卻是知道得明明白白的。

擺資料太生澀,用文字描述一下,大家便也就明白了。

慶曆五年,海貿放開,江淮得到了臨安商行多達三十萬貫的投資,加上江淮商人對於海貿的看好,帶動起來多達幾百萬貫的投資,這幾百萬貫湧進市場裡面,自然會引起極大地波瀾。

江淮離汴京城很近,幾百萬貫的資產投進生產裡面去,自然產生了大量的需求,尤其是各類生產工具的需求大漲。

而這類生產工具一方面可以從江南採購,但更多的還是得找汴京城。

汴京城是個老牌工業中心,江淮商人也對江南有戒心,採購各類產品的時候,也有意到汴京去。

如此一來,汴京的繁榮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實際上這並非事情的全貌。

內藏庫大商場在過去的慶曆五年裡,在汴京城開辦了接近四五十家,大商場本身創造的就業便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量。

一個大型商超要開起來,物流、後勤、店裡面的服務人員加起來,幾千人都不止,四五十家的商場,就是將近十萬人的崗位出來了。

而商場所需要的產品,更是需要幾十萬人共同協作才能夠生產出來。

可以這麼說,商場的大規模籌辦過程之中,惠及的人便是幾十萬上百萬人。

這當然不是全貌。

讓汴京城變得更加繁榮起來的合力還有開封府的煤場、臨安商行的各項投資、因為經濟向好而形成的百業興旺,以及趙禎孜孜不倦的封官,這些官員從財政拿出來的每一貫錢,最終都被進入這個市場裡面。

而章衡年前借出來的三百萬貫錢,也有大半因為這個新年的到來而進入市場之內。

於是,最終呈現出來的便是一個前所未有空前繁榮的汴京!

看到如此繁榮的汴京,也透過資料看到欣欣向榮的江淮、蓬勃生機的泉州,諸多蓄勢待發的港口城市,章衡內心是感覺到振奮的。

雖然他對趙禎舉辦各種慶典,揮霍他創造出來的財富感覺到不爽,但從資料看到他創造財富之中惠及的百姓,章衡還是由衷感覺到高興。

什麼做政績升官之類的想法,其實本質上並非章衡所願,章衡之所願,在於惠及天下百姓。

章衡難道不知道這看著輝煌之北宋,其實早就病入膏肓了麼,難道不知道這偌大的大宋朝其實已經成為了無底洞麼,難道不知道這大宋朝龐大的身軀之上,趴著無數敲骨吸髓的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麼?

章衡當然知道。

甚至連他扶持起來的泉州海商,甚至也不是什麼好人,那些人在家鄉倒是未必如何,但出了海,這些人比海盜還可怕!

章衡甚至知道,他創造出來的這些財富,得益最大的甚至不是百姓,而是大宋朝的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但章衡依然是做了,因為至少經過層層壓榨之後,最後還是有一些吃剩的殘渣剩飯能夠落到底層百姓的口中!

如果可以做到的話,章衡願意掀翻一切壓迫百姓的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但他們的力量太強大了,強大到令章衡都有些絕望,強大到令他不得不在這個系統裡面去強大自身,再等候時機。

而過了元宵之後,章衡又得繼續在這個體系裡面求得進步了。

曾公亮告訴章衡,官家有意讓他當任知制誥,但是知制誥之選任,早就有一套流程,便是需要考試才能當任,讓章衡準備一下參加考試。

章衡當即便答應了下來。

知制誥之職章衡是十分垂涎的,這個崗位比起居注還要吃香許多,可以說,這是宰相的必經之路。

大宋天子有兩制官近臣,內製官是翰林學士,翰林學士草擬詔令並頒發的詔書頒發形制,由於這些詔令和敕命是由宮中直接發出的,故而被稱之為“內製”。

而外製便是這知制誥了,也是一樣給皇帝草擬詔令並頒發詔書的,這個職位的寶貴不在於他的權力有多大,而是在於,這是一個非常有象徵性的資歷。

知制誥因為給皇帝草擬詔令辦法詔書,所以對各種政令都要十分的熟悉,也要熟悉朝廷治理天下的模式,才能夠寫出來合格的詔書,可以這麼說,一個合格的知制誥,已經是相當於一個合格的高階官員。

如果章衡擁有了知制誥的資歷,那麼他外放出去做什麼差遣都無人會旨意他的資歷,在朝廷裡面提拔的時候,也會比其他的人更受青睞,因此也更加容易被提拔。

至於考試的內容,則是中書省出題,召試製誥三篇,二篇各二百字,一篇百字,所謂誥,便是公文寫作。

章衡對此也是頗有研究的,他畢竟是狀元出身,而且也有三年的官場經驗,關鍵是前世他的職場經驗也十分的充足,在公文寫作上,早就身經百戰。

不過章衡並沒有大意,曾公亮給他整理了大量的詔書供他學習,章衡一篇都沒有落下,都細細地分析,並且每種誥書都會自己親手寫上幾篇,然後請曾公亮指點。

這就是有名師指導的好處了,別的人要參加這種考試,可能連誥書的格式都未必知道,但有曾公亮在,各式誥書都有成熟的模板供他學習,他本身又有實力,透過考核便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正月中旬,章衡參加了中書省的召試,果然很輕易被考過了,中書省也正式任命章衡為知制誥。

而且如曾公亮所說,朝廷並沒有因為任命章衡為知制誥,便撤去章衡度支判官的差遣,而是同時兼著。

這裡面的原因章衡倒是有所猜測,一來是趙禎已經與他說過,要章衡給朝廷找到一條財路,二來則是章衡在度支判官職位上幹得相當出色,年底之前便給百官發了薪俸,中書省那邊的官吏可是記著這事兒呢!

對他們來說,誰作度支判官區別是很大的,若是讓一個能力不足的人去當這個官,把國庫給折騰沒錢了倒是小事,但他們的薪俸若是發不出來那可是大事了。

所以,趙禎不提將章衡撤職的事情,中書省的官吏當然是樂見其成,便促成了章衡身兼兩職的事實。

不過如此一來,章衡變得更加繁忙起來。

一方面他得操心度支司的事情,另一方面還得操心知制誥的事情。

好在知制誥有好些個,相互之間可以相互幫忙,若真是沒有時間,便讓其他的知制誥頂一下班。

而且很多時候也是官家與宰相發任務下來,若是章衡恰好沒有時間,另外換一個便是了。

但正月一過,章衡還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便是操心兩個哥哥參加會試的事情,在開考之前,章衡還特意請了兩天假,一天是幫忙查漏補缺,準備好考箱以及各類所需的物件,第二天則是送兩個哥哥去貢院,算是陪考。

這些事情鄒清照與曾幼薇自然也是可以做的,但章衡卻是更加願意自己陪著一起做。

將兩個哥哥送進去貢院,章衡才施施然回去三司坐衙去了。

度支司的孔目官丁守恭看到章衡,有些詫異道:“章判官,您不是陪同令兄去考試去了麼,怎麼還來司裡?”

章衡笑了笑道:“司裡面事情多,我不來,還是要堆積許多事情的,我現在身兼兩職,時不時便得去中書省那邊,所以有時間還是先來將這裡的事情給處理一下……是了,你這邊可有什麼事情需要我處理的?”

丁守恭聞言頓時被提醒了,趕緊說道:“您不說小人還真是忘記了,還真的是有事情需要您處理一下……”

丁守恭將事情給說了說,章衡聽完之後頓時無語了:“這種要求他們也敢提?”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躺贏公主,皇后求我做駙馬

白開水318

【甄嬛傳】

小恨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