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出來的是房玄齡。

眾所周知,房玄齡是李世民的中堅支持者。

但是現在,房玄齡竟然站出來反對,著實讓在場的大臣們都震驚。

“房愛卿,你意思是反對朕和方侍郎的協議?”

李世民裝作澹然道。

他有點不敢相信房玄齡竟然會反駁他。

房玄齡一直都擁護自己,幾乎沒有在朝廷上反駁自己的。

現如今,竟然在群臣面前反駁自己,這不是一個好訊號,更會讓一些大臣浮想聯翩。

“是的,陛下。”

“臣以為,六部尚書之位,應該是德高望重者。”

“他不需要多厲害的才能,只要有足夠的威望,能管理好這一部的發展即可。”

房玄齡緩緩說道。

這些年,方源升得太快了。

除了當縣令的時候走完正常時間,剩下的都是急速提拔。

提拔還好,但走的路子都是跨級別提升,同樣不是正常升上去的。

這樣的升官形式,完全就是將官場的法則搞亂,往後得給官場多大的危害?

“陛下,臣附議!”

有大臣站出來,支援房玄齡的反駁。

崔振堂在一旁聽著,心中終於鬆了口氣。

有房玄齡這樣德高望重的大臣們站出來,方源大機率是不會有機會了。

李世民的臉色有幾分難看,目光和房玄齡對視著,又看向在場的大臣。

他還能反駁,但作為皇帝,他不能總是為方源說話,還需要有臣子為方源說話才行。

“陛下,微臣人言輕微,但微臣作為監察御史,微臣有話要說!”

突然間,有聲音響起。

馬周從最後的一個角落走出。

“講!”

李世民眼神一亮,讓馬周說話。

他記得馬周,是個能說會道,很有能力的一個人。

將他命為監察御史期間,工作挺給力的,沒有和任何人拉幫結派。

大臣們紛紛看向馬周,對馬周相當陌生,都不知道朝廷上竟然還有這麼一號人。

“微臣以為,房相所言對也不對。”

馬周朗聲道。

話音落下,群臣譁然。

敢在朝廷之上說房玄齡不對的,這是第一個。

房玄齡眉頭一挑,倒是沒有不滿,而是看著馬周,等待馬周的解釋。

“對的是:德高望重很重要,能鎮壓住很多人。”

“不對的是:德高望族跟活得長久有關,活得越久就越德高望族,但殊不知老而不死是為賊,老人往往是缺乏活力,缺少創新的,一個地方如果太多德高望族的人,就是那個地方的歷史倒退!”

馬周言語犀利道。

現場群臣聽著,頓時就不澹定了。

“放肆!”

“你暗影誰呢?”

“陛下,請治馬周猖獗之罪!”

有個別年老的臣子站出來,指責馬周。

李世民眉頭皺了皺,感覺馬周說的有些過分。

但馬周沒有理會站出來反駁的同僚們,而是繼續開口,聲音更加大聲。

“說一句得罪人的話,戶部尚書唐儉德高望重,但他能力如何眾所周知,更是懶得十天才去一趟戶部。”

“像這種德高望族的人掌握大權,戶部若不是有兩位侍郎撐著,戶部將會成為一個腐朽的機構,給在場諸位發月俸都難!”

“再說大唐成立十五年,追上隋朝三十七年,再往上追朔,戶部何時像今日一樣日進萬金,短短十多天的時間就進張三百多萬的?”

“戶部有錢,我們月俸也能高點,我們年終獎也能豐厚一些,是選德高望重的坐鎮還是選擇有才能的人掌控,諸位怕是用腳指頭想都能想清楚。”

馬周聲音鏗鏘有力。

說到最後幾乎有種吼出來的感覺,唾沫飛濺,面紅耳赤。

現場死一般的寂靜,像是看怪物一樣看著馬周,萬萬沒想到馬周敢在朝廷上說這麼犀利的話。

不僅當場說出唐儉的懶散,更是反駁房玄齡德高望重的意見,更是說在場諸位用腳指頭都能想清楚。

所以說,如果想不清楚,想的不是和馬周的意見一致,那就代表著自己的智商還比不上腳指頭咯?

一時間,沒人說話。

方源也是很震驚,下意識向馬周豎起大拇指。

但也擔心馬周被唐儉針對,畢竟現在的唐儉已經是氣得面紅耳赤。

“陛下,馬周誹謗老臣,請陛下為老臣做主!”

唐儉站出來,氣急敗壞說道。

被人當眾揭穿老底,他顏面盡失。

原本還能風風光光致仕,被這麼一搞,懸了。

李世民沒有說話,在場大臣也沒有附和唐儉。

馬週一番犀利的言語已經讓眾人忌憚,暫時不想惹禍上身。

“唐尚書,下官怎麼就誹謗你了?”

“下官是監察御史,有權監察百官,還可以風聞奏事!”

“而且下官所言真假,你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馬周沒有一絲絲畏懼,冷哼道。

“你,你,你狂妄!”

“陛下,請徹查,還老臣一個公道!”

唐儉氣得不行,指著馬周說不出話來。

他太怒了,一時間忘記馬周是監察御史,有特權。

於是明白和馬周爭論是沒用的,只有李世民才能給他一個體面。

“好了,此事暫且到這,朕散朝後會讓人調查清楚。”

“迴歸朕和方源協議一事吧,結論還沒出來。”

李世民擺擺手,就此別過此事。

他清楚唐儉的情況,不想讓唐儉太過丟臉。

為國家操勞半輩子了,致仕的時候怎麼也得體面點才行。

“陛下,微臣以為,德高望重重要,但能力同樣重要。”

“一個地方,一個機構,一個部門,不能單單以德高望重升降,能力也非常重要。”

“試問在場諸位大臣,誰能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填充國庫三百多萬,舍方侍郎其誰?”

馬周朗聲道。

聲音之大,在太極殿上回蕩不止。

大臣們臉色變了又變,最終紛紛看向房玄齡和崔振堂。

畢竟房玄齡和崔振堂才是事件的主角。

“陛下,咆孝朝堂,仗打十棍!”

崔振堂臉色難看,沉聲道。

眾人一聽,皆是一愣,臉色怪異。

確實,咆孝朝堂者仗打十棍,是有這樣的法律。

但崔振堂這個時候說這個,怎麼感覺有種玩不起的樣子?

“陛下,臣附議!”

房玄齡面無表情說道。

這下,大臣們的臉色更加精彩了。

“陛下,臣附議!”

唐儉也站出來,大聲道。

“帶下去,仗打十棍!”

李世民想了想,最終沉聲道。

馬周面色依舊,澹然接受,跟隨著禁軍們出去。

很快,外面就傳會棍子悶響聲,整整響起十次。

但馬週一次都沒有喊疼。

馬周再次回來,注視他的人更多了。

“繼續議事!”

李世民澹然道。

“陛下,微臣依舊覺得能力比德高望重,支援陛下和方侍郎的協議!”

馬周第一個回應,聲音還是很大。

“陛下,臣要糾正臣剛剛才的話。”

“臣覺得德高望重重要,能力同樣重要,在選拔官員的時候德高望重的同時能再兼顧能力,那最好了。”

“另外,臣沒有否認方侍郎的能力,臣只是反對陛下和方侍郎的協議,臣覺得官場有官場的晉升法則,而不是如陛下一樣的打賭方式。”

房玄齡再次站出來,朗聲道。

他不希望官場的晉升變成皇帝和臣子的一個協議。

像是一場賭注一樣,把朝廷都搞得烏煙瘴氣,影響子孫後代。

“陛下,臣附議!”

“我們華夏數千年來,已經有一套完整的晉升之路。”

“這種如同打賭一樣的方式,不僅是否認了老祖宗們的功勞,還可能會大大影響後代的子孫。”

崔振堂站出來,附議道。

經過馬周的犀利言語,單獨反駁方源已經沒有了意義。

那就從大格局的方面下手,表示這種方式不可取,對前人和後人都不好。

“不錯!”

“這種協議就像是賭注,怎麼能帶進莊嚴神聖的朝堂裡。”

唐儉支援道。

李世民聽著,嘴角微微抽搐。

協議是他主動找方源談的,而不是方源找他談的。

聽著房玄齡等人的反對,李世民感覺自己被他們指責著一樣,很難受。

隨著三人相繼站出來,不少大臣也站出來反對,支援房玄齡的說法。

李世民看著,臉色更加不好看了。

方源的臉色同樣不好看,眉頭時而皺著,思考著對策。

“陛下,臣有話要說!”

突然間,前排大臣中有人站出來。

群臣看到站出來的人之後,全都變得不澹定。

因為他是魏徵!

凡是被他盯上的事,都很難有好下場。

群臣中,如果哪個最不好惹的,那就是屬於魏徵了,噴起人來絲毫不留情。

“講。”

李世民臉都黑了。

做好了被魏徵當場臭罵的準備。

但李世民也感覺奇怪,為什麼魏徵說的是有話要說,而不是反對或支援?

“臣要說的第一點:戶部尚書唐儉德高望重,但懶散不做事也是眾所周知的,可見選拔官員單單是論德高望重是不行的。”

魏徵朗聲道。

聲音中氣十足,鏗鏘有力。

一旁的唐儉聽著,老臉再次掛不住。

又一次被人當眾挑明懶散不做事,太丟人了。

這樣下去,恐怕致仕真的不能體面了。

“臣要說的第二點:監察御史馬周能力出眾,但位卑人言輕,與德高望重更是扯不上關係,還不知禮數當中咆孝公堂,可見只論才能提拔也是不行的。”

魏徵再次開口。

指責馬周沒有禮數。

聽得馬周臉色變了變,也不敢反駁。

“臣要說的第三點:房相第一次所言臣聽著就想吐槽,但後面說德高望重和能力兼備不得贊同。”

“但有一點臣要說房相的不是,陛下和戶部侍郎方源的協議不是打賭,而是一種非常普通的任免機制。”

“就好像是陛下平常對我們臣子說,你去幫我辦成這件事,我給你升職、給你賞賜,是同個道理,房相不要偷換概念!”

魏徵繼續開口。

從指責唐儉和馬周到房玄齡。

眾人聽著,一愣一愣的,不由得佩服。

不愧是魏徵,噴完這個噴那個,個個都能被他說不是。

李世民更是眨了眨眼,都有點不敢相信魏徵在為自己說話。

“魏徵,你不要冤枉我,我沒有想過偷換概念!”

房玄齡癟癟嘴,感覺被冤枉了。

他只是說陛下和方源的協議跟打賭類似。

是後面的崔振堂和唐儉一個個在他的話上強加定義,使得聽上去像是打賭。

“我犯得著冤枉你?”

“方侍郎是戶部侍郎,有資格升為戶部尚書。”

“這個時候陛下就和方侍郎說,你做好這件事我就給你升上去,就是一個正常的任免手段,而你卻說跟打賭一樣,還不是偷換概念?”

魏徵冷哼一聲說道。

我還沒有說你故意歪曲陛下意思呢。

“微臣附議!”

“微臣甚至還覺得房相故意歪曲陛下的意思。”

馬周不顧被責罰的風險,插話道。

魏徵原本對馬周的突然插話很不滿的。

但沒想到,竟然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大感意外。

“陛下,臣沒有啊!”

“臣只是說像,沒有偷換概念,也沒有故意歪曲!”

房玄齡感覺自己很無辜,對魏徵和馬周兩人很無語。

但魏徵他是瞭解的,死牛一頭勁,說不通的。

於是只能向李世民表明情況,以免誤會。

“朕明白你意思,不會因這點事怪你。”

“朕與方源協議一事還有人有意見嗎?”

李世民擺擺手,沒有追究房玄齡的責任。

本身房玄齡就沒有責任,而且李世民還希望房玄齡不要再反對。

果然,房玄齡聽完李世民的話之後,張張嘴,卻沒有再次反對。

大臣們面面相覷,被馬周和魏徵一頓犀利言語之後,反對之心澹了很多。

而且剛才馬周說的一點挺好的,那就是像方源這樣填充國庫,他們不僅可以月俸高點,年終獎也會厚點。

現在,就剩下崔振堂和五姓七望世家的官員們不澹定了。

“陛下,臣有意見!”

“您和方侍郎協議,忽視唐尚書的舉薦,與我而言十分不公平。”

“您這是偏心,不公平,不利益官員們的團結,會導致官員們只知道討好上級而忽略正常工作。”

崔振堂沉聲道。

直接指出李世民的偏心和不公平。

群臣聽著,一個個的臉色變了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麼了

熒惑種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