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有點意外。

下午的時候宮中召見三省六部的尚書們。

如果是因為工作的問題,應該當時就叫過去才對。

現在都商議了大半天,估計已經有了結果,還叫自己進宮是因為什麼?

疑惑,但還是得進宮,讓劉怡辰離開後,方源整理一下衣服,跟著太監進宮。

御書房。

方源到來的時候,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等人還在。

意外的是,唐儉竟然不在,二崔振堂反而在這裡。

此時,崔振堂還站著,和其他尚書們都有些不同。

“唐尚書身體不適,突然暈倒,你們兩個參與嶺南一戰議事吧。”

李世民適時說道。

“是。”

方源明白了。

原來是叫過來商議戰事的。

而崔振堂應該也是剛剛來到,與自己一樣被叫過來頂替唐儉的。

“陛下,按照剛才的商議,臣只要一萬精兵,必定平定嶺南。”

李靖沉聲道。

“你已經是右僕射了,朝廷的運作離不開你。”

“領軍之人朕已經有想法,現在議議糧草的事情吧。”

李世民搖搖頭拒絕李靖的請求。

現如今,李靖已經不再是兵部尚書,而是右僕射。

可以說,朝中除了房玄齡,再無一人的地位比得上李靖。

再加上李靖在軍中的聲望,現在已經隱約有人稱他為朝中第一人。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不會隨便讓李靖出征的,而且朝中勐將如雲,得讓其他將軍也出出手。

“是。”

李靖嘆息一聲,乖乖坐下,隨即看向方源和崔振堂那邊。

“糧草的事,你們兩人要多長時間能夠湊集?”

李世民沉聲道。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現如今,因為前面軍隊的出動,朝廷的糧草再次陷入緊張的情況下。

故而支援嶺南一戰,需要擔心的不是軍隊問題,而是糧草能夠充足。

“陛下出兵多少?”

崔振堂率先問道。

他和方源來遲,很多事情還不知道。

“一萬到三萬。”

李世民沉聲道。

一萬是李靖需要的數量。

其他將軍一萬可能有點少,三萬還差不多。

“陛下,三萬軍隊糧食不多,方侍郎初為侍郎,不如讓他負責?”

崔振堂微微點頭,看向方源說道。

一萬到三萬的軍隊,那就是按照三萬軍隊的糧食準備。

三萬軍隊的糧食確實不多,皇帝幾人都有點意外崔振堂主動讓功勞。

“陛下,我經驗不足,怕誤了戰機,還是崔侍郎負責比較妥當。”

方源當即謙讓道。

不是房源不想負責,而是戶部想要拿出糧草有點困難。

先是經歷了蝗災和蝗災,然後又經歷了洪災,朝廷沒有多少餘糧的。

前不久五萬軍隊出征,又花了一大批糧草,現在戶部想要拿出三萬軍隊的糧草,挺難的。

這是方源這些天瞭解到的戶部情況,財政方面相對赤字,嚴重缺糧食。

也是多虧崔振堂,他沒有像一開始那樣搗亂,要不然方源也沒有時間瞭解那麼多。

“準備糧食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讓新人多鍛鍊吧。”

崔振堂繼續說道。

謙讓的態度讓在場的人都點點頭。

方源還想說些什麼,但這個時候李世民下定論了。

“方源,此事就由你負責吧。”

“朕給你七天的時間準備,可以了吧?”

李世民沉聲道。

他覺得,方源確實需要多加鍛鍊。

而且籌備糧食這一點也不是多大的困難。

儘管因為火銃的事李世民對方源不滿,但並不是說就不用方源這個人。

只要是有才能的,李世民都希望對方為自己所用,特別是方源這種多方面的人才。

“是。”

方源心中嘆息,沉聲道。

儘管心中有些不樂意,但這個時候也只能接受了。

再拒絕的話,在場的這些大臣還以為自己連事情都不願意做,以後想要升上去都難。

不過到了方源這個位置,再上去已經很難,估計要好幾年的沉澱才可能了。

“散會吧,各自回去準備好!”

李世民沉聲道,

眾人紛紛起身,向李世民告辭。

方源也隨著眾人離開,不過相互的距離有點遠。

不是方源故意的,而是幾乎所有人都如此,彼此都有點距離。

這是大臣們的默契,也是君臣之間的默契。

因為尚書們走得太近的話,皇帝會睡不踏實的。

“方侍郎,等會,等會。”

方源是走在最後面的。

在這麼多人當中,方源的官職是最低的,理所當然也走在最後面。

聽到有人叫喊之後,方源停下,回頭看向來者。

與此同時,其他大臣們也紛紛回頭,但都很有默契沒有停下腳步。

“王公公,怎麼了嗎?”

方源好奇看向王德問道。

皇帝有什麼事剛才不直接說完,現在再叮囑的?

“陛下讓小人轉告您。”

“如果籌備不了那麼多糧食,可以考慮武陵縣。”

王德小聲說道。

說完之後,向方源點點頭,隨即離開。

方源看著王德離開的方向,感到相當的意外。

武陵縣可以說是自己的老巢了,自己對武陵縣關注還是挺多的。

雖然現在武陵縣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但武陵縣有不少人還是聽方源的話。

只要方源有什麼需要,就能夠讓武陵縣風雲變色,那是方源的根基,方源還控制著大半武陵縣。

這麼久以來,方源都是從遼州調動人才到長安城,幾乎沒有從武陵縣調動人手到遼州後者長安城。

是因為武陵縣發展很久了,城中世家大族和方源都有些關係,和遼州有些不同,遼州發展的時間太短了。

不過遼州也受方源的控制,因為趙英才在那裡,他會在方源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會成為方源和趙英才兩人老巢。

那李世民提醒自己是什麼意思?

想了想,方源一時間沒想明白,跟上大部隊出宮。

回到方府之後,方府一眾差不多都已經入睡,就剩下方京玉還在學習。

不得不說,這小傢伙真的很勤奮,小小的年紀已經識字很多,偶爾還能作詩。

奇怪的是,今晚的方京玉不在她的房間學習,而是在客廳裡看書練字。

“老爺,昨晚有人到我房間的視窗,問我想不想跟他離開?”

方京玉見到方源,屁顛屁顛跑來,昂著頭看著方源。

“夢遊的吧?”

方源笑了笑說道。

能安然進方府又離開的人不多。

就是墨采苓這樣的高手進到方府,也有很大的機率會被發現。

除非是比墨采苓還要厲害的,比如聶隱娘那樣的超級大高手。

但普天之下,像聶隱娘那樣的高手應該沒有幾個吧?

所以方源第一時間就覺得方京玉是夢遊。

“沒有,我記得很清楚,不是夢遊。”

方京玉搖搖頭,認真道。

“我知道了,我讓人盯著。”

方源沉吟片刻,大手揉了揉方京玉的腦袋說道。

說實話,方源還是不怎麼相信,因為能隨便進出方府的,肯定是超級大高手。

如果真的是這種人物,那麼只要她願意,方京玉肯定會被帶走的,不會簡單的詢問一句。

但不管是不是,方源對此事都會表示重視,讓方京玉睡個好覺。

“好的。”

方京玉重重點頭。

想給方源按摩的,但被方源打發回去睡覺。

她離開後,方源叫來薛嬌燕的管家,讓他找人盯著方京玉的房間以及視窗。

另外方源還找來廖豐茂,讓他親自跑一趟武陵縣,檢視最近武陵縣的情況。

安排好事情後,方源才回房間與杜妙顏睡覺。

次日,方源正常上班。

首要任務就是命下面的人檢視糧草存糧。

儘管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得到的結果還是讓方源震驚。

“大人,我們最多隻能籌備一萬軍隊的糧食啊。”

方青平哭喪著臉說道。

一萬軍隊一個月的糧食,這是戶部的極限。

“先停止部分爵位權貴的食邑夠不夠?”

方源眉頭緊皺,沉聲道。

朝廷有很多爵位權貴,他們有很多食邑。

比如方源作為長安縣開國縣子,都有食邑五百戶。

其他的國公等等爵位權貴,食邑遠在五百之上,是一大筆糧食。

剛好是年底,這批糧食拿出來,不要說三萬軍隊,估計十萬軍隊也可以。

“不可,萬萬不可啊!”

“您要是動了他們的食邑,整個朝廷都會針對我們戶部的!”

方青平嚇了一跳,大驚失色道。

戰爭可以不打,但是權貴們的食邑不能不給。

如果食邑都不給,那麼直接就從長安城內部亂成一團。

到時候不要說對外戰爭了,直接就從內部崩潰,戰爭更不用說。

“本官就是說說而已。”

方源嘆息一聲。

這群尸位素餐的權貴確實是動不了。

或者他們之中很多都沒有權力的,但也有很多有權力。

動了他們的食邑,就像是動了百姓們的土地一樣,朝廷會大亂的。

未來半年左右大唐或者就會大亂,方源不希望自己是其中的推手。

“大人睿智!”

方青平鬆了口氣。

不是就好,他擔心方源不擇手段。

“以戶部的名義,向各州各縣徵調糧食!”

方源沉聲道。

現在唐儉不在戶部,戶部由方源和崔振堂負責。

但在這件事上,崔振堂已經完全由方源負責,那麼方源在此事上可以自行決定。

“是!”

方青平恭聲應是。

文書很快就下達,一連兩天過去。

第三天的時候,廖豐茂從武陵縣回來。

“老爺,武陵縣一切良好,百姓豐衣足食。”

“但今年縣衙沒有回收百姓們的糧食,以致於不少糧食都爛在田裡。”

廖豐茂恭聲稟報道。

“原來是這個意思。”

“辛苦了,你先回去休息。”

方源呵呵笑道。

這一刻,他明白李世民為何讓他考慮武陵縣。

說實在,也是方源失職,明明關注著武陵縣,但就沒有關注到糧食方面去。

武陵縣化解了一次李世民的罪己詔問題,現在也能化解朝廷的一次戰爭糧草問題。

“方青平!”

方源大叫,大叫方青平。

“下官在。”

方青平快速趕來。

“隨我前往吏部。”

方源原本是想直接讓方青平向武陵縣發放公文的。

但是想了想,覺得李世民的提醒還有另外的深意。

既然弘農楊氏搶佔了武陵縣縣令之位,那自己現在也能夠透過手段搶回來。

黨同伐異!

自己已經是正四品官員,培養親信不過是人之常事。

“是。”

方青平不明所以。

但還是乖乖跟隨方源去吏部。

沒多時,方源就見到吏部尚書長孫無忌。

行禮後,方源直入主題。

“長孫尚書,想必你知道我曾經就職武陵縣縣令,並且武陵縣曾賣給朝廷一大批糧食吧?”

方源緩緩說道。

“知道。”

長孫無忌放下手中工作,看著方源,點點頭道。

“現如今,武陵縣縣令卻本末倒置,對本縣的糧食爛在田裡也不管。”

“我戶部將派人前往武陵縣收買當地糧食,用於支援這次嶺南之戰。”

“其縣令不作為不配為武陵縣縣令,請吏部革其職位,押到長安城審查。”

方源沉聲道。

“楊川澄縣令確實有些不作為。”

“但就這樣革職,是否過了點?”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說道。

他前幾天收到吏部官員們的考察。

得知武陵縣的縣令楊川澄不作為,尸位素餐。

但楊川澄是弘農楊氏安插在那裡的,背後還有著李恪。

就將其革職的話,或者會得罪弘農楊氏和李恪。

“不會過!”

“此人阻礙戶部收集糧食,罪大惡極,革職已經是輕的了。”

“另外,我有一人推薦為武陵縣縣令,此人名為戈遊,在上次科舉排名比較靠前,現如今在某地就職主簿,能力不錯,可為縣令。”

方源正色道。

他明白長孫無忌的意思。

說出對方的名字,明顯就是告訴自己對方來自弘農楊氏。

自己早已經得罪弘農楊氏,也不在意再得罪一次對方。

同時還要安插自己的親信上去,正式黨同伐異。

“既然方侍郎堅持,那就按照方侍郎的意思去辦吧。”

長孫無忌沉吟片刻,微微點頭道。

方源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官員,又是糧草收集的主負責人,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最重要的是,能看到方源得罪蜀王李恪,引起雙方之間的鬥爭,太子得利,何樂而不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最強考官,我考哭百萬考生

嚴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