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得到方源的傳信之後就動身離開。

他不需要留在長安城,返回東瀛之後也可以進行合作。

雙方合作不是今天明天的事情,而是未來的某一天的事情。

很可能,諸國使者都各自返回自己的國家,剩下頡利可汗和慕容伏允。

兩人被軟禁在長安城,原本頡利可汗的待遇直接分一半過去給慕容伏允,再無之前的待遇。

之前李世民是擔心東突厥的舊部不服管教,怕他們搞亂,現在大唐有火銃,那問題不用擔心太多。

諸國使者離開之後,大唐再次恢復建設的問題。

期間,李靖大軍和李恪大軍相繼回來,對外大軍統統回來。

朝廷對他們進行了褒獎,陣型還挺大的,受到了全城百姓的注意。

隨著李恪回來之後,他的聲望更大了,赫然已經成為最適合做太子的人選。

竟然還有人上書李世民立李恪為太子。

時間一晃大半個月過去。

這一日,東瀛使者山本耀司再次出現,私下找到方源。

“方大人,我又來了。”

山本耀司諂笑說道。

“怎樣?”

方源直接問道。

“天皇已經同意,大唐可以隨時出兵。”

山本耀司繼續帶著討好的笑容說道。

“你們之前是想購買八千火銃,那我大唐也出兵八千,沒問題吧。”

方源頷首道。

八千火銃,能抵禦三四倍的軍隊數量。

算起來起到的作用不大,但真正作戰的是東瀛,八千火銃差不多了。

“這......能否多出點,再來一萬?”

山本耀司說道。

“再來一萬?!”

“也不是不行,但提前給糧草。”

方源眉頭一皺,想了想說道。

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再來一萬也不是不行。

相對而言,人數越多,滅掉東贏的機會就會越大。

“這是自然的。”

“方大人還有其他疑問嗎?”

山本耀司喜出望外,激動說道。

“火銃軍只做先鋒軍。”

“按照正常的情況,如果發現後續東贏軍隊沒有跟上,火銃軍不會再配合東贏。”

方源沉聲道。

火銃軍最適合的就是做先鋒軍。

這樣殺敵的時候不會殺錯人。

“可以的。”

山本耀司想了想,點頭道。

對東贏來說,自然是希望大唐出更多的力氣。

但是大唐也不傻,願意做先鋒軍,不會無條件做先鋒軍。

“兩萬軍隊一個月的糧食到來,大唐就出兵。”

方源沉聲道。

“糧食要先來嗎?”

“不應該是唐軍先到東贏再給?”

“如此,還能不用浪費糧食的來回時間啊。”

山本耀司不解說道。

“時間是浪費了一點,但這樣對你我雙方都有保障。”

“我的軍隊不進入你的東贏,你的東贏確保我的糧食沒問題。”

“從水路出發,相差不了幾天的。”

方源微微一笑道。

糧食不先到,誰能保證東贏會不會空手套白狼。

“也對,也對。”

山本耀司連連點頭。

唐軍不上東贏島更好,省得自己等人睡不著覺。

“那就等你訊息。”

“另外,補充一下,如果戰爭一個月還沒有結束,請下一個月的糧食提前半個月準備。”

方源想了想說道。

“理應如此。”

山本耀司賠笑著。

和方源告別後臉色就變了。

回國之後,他們東贏就測試了火銃。

誰知,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出現炸膛等問題。

質問大唐為什麼給那麼垃圾的東西,但得到的回覆是現在大唐火銃也是這個樣子。

為此,不管是東贏還是吐蕃,都只能硬著頭皮接受那樣的結果。

山本耀司離開大半個月後,糧食透過船隻運送來到大唐的渭水港口。

確定糧食沒有問題之後,方源就找李世民調動軍隊。

剩下的,自然不是方源決定了。

兩萬火銃軍剛剛坐船前往東贏,高天志就再次到來。

“方大人,還記得我的請求嗎?”

高天志偷偷來找方源,是為了之前和方源說的。

這一次回國,因為火銃多數是殘次品的問題,他被大王子和二王子彈劾。

本來這些事情應該怪方源和大唐的,但高天志不敢,他還需要方源的幫助。

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國內火銃都是壞的,更有利於自己之後的掌權。

“自然是記得。”

“你需要多少人手?”

方源正等著高天志過來的。

他針對東贏的想法中,包括高句麗在內。

在東贏攻打百濟的時候,幫助高天志奪取高句麗政權。

等高天志奪取政權後,東贏那邊的爭霸也有了一個結果。

到時候再利用高句麗和高句麗的地勢,與早派出去的那兩萬軍隊一同對東贏出手。

東贏滅亡必定沒問題。

“三百!”

高天志沉聲道。

他在國內還有支援著。

而且他不是造反,只是宮變。

只要奪取了王宮的政權,殺了大王子和二王子,從王上那裡得到繼位權就行。

這是效彷玄武門之變。

因為高句麗的王上剛好三個兒子兒子。

“才三百?”

“你什麼時候要?”

方源有點意外。

才三百而已,數量少得有點意外。

這麼點數量,都不好意思借出去。

對針對東贏的計劃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三百就可以。”

“請方大人成全。”

高天志掏出禮物。

又是年份很足的藥材。

“行,什麼時候要?”

方源收下禮物,沉聲道。

上次高天志送的藥材,方源已經給孫思邈看過,都是好貨中的好貨。

還有上次送的兩個女人,徐長林深得孫思邈的希望,現在已經是孫思邈的記名弟子。

“下個月中旬。”

“這個月高句麗會有一批生意和大唐合作,到時候方大人替換上自己人就行。”

高天志沉聲道。

三百人帶著火銃進入高句麗境內不容易。

現在高句麗已經下令全國,凡事發現火銃的必須上交。

所以將方源的火銃軍調入國內,需要一個合適的方式。

其中,商隊就是一個好方法,有關係讓守城計程車兵不檢查。

“行,等你訊息。”

方源頷首道。

現在才中旬,距離下個月中旬還有一個月時間。

時間還很充足,等待高天志的訊息商隊就行。

搞定了東贏和高句麗事情後,方源鬆了口氣。

現在種子已經種下,就看他們結什麼果了。

不過前往東贏的人員讓方源有點犯難。

因為人數太少的原因,李世民讓方源自己決定。

而同樣人數太少的原因,朝廷的將軍們都不想率領。

就在這個時候,李恪大白天登門造訪了。

“方源,好久不見,恭喜你升為戶部尚書。”

“這個小小的禮物,不成敬意,請一定要收下。”

李恪不僅是自己來的。

還帶著大箱小箱的禮物。

“蜀王殿下,你能親自來已經令寒舍蓬蓽生輝。”

“還帶這麼多禮物過來,我是萬萬不能要的。”

方源帶著杜妙顏等人迎接李恪。

沒辦法,李恪是光明正大來的,得給足規模迎接。

“不是給你的,是給你孩子的。”

“妙顏,我們一起長大,這禮物你總得收下吧。”

李恪呵呵笑道。

看著杜妙顏已經很明顯肚子,恭喜又恭喜。

“這......謝謝蜀王殿下。”

杜妙顏看了眼方源,最終收下。

蜀王的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再不收就是不給面子了。

很快,方源邀請李恪到正廳坐。

杜妙顏因為身懷六甲的原因,方源讓她下去休息了。

“方源,我這次來,是來謝謝你火銃的。”

“因為有你的火銃,我完勝了那個叫青山的少年。”

“要不是火銃趕來,我可能會有失敗的可能。”

李恪向方源表示感謝。

提到青山那個少年,李恪眼神閃過幾分佩服。

一個出身底層的人,竟然有那麼高得眼界和自己打得難分難解,真是難得。

要不是有火銃支援,這場戰爭不會結束那麼快,而且是不是自己取得勝利也說不定。

“那是我應該的,殿下不用謝我。”

方源搖搖頭道。

這種感謝完全沒有必要,都是為朝廷辦事。

想必李恪感謝只是藉口,真實想法怕是有其他。

“方源,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嗎?”

“如果你願意支援我,我登記之後封你為一字並肩王!”

李恪突然變得神色凝重,鄭重道。

火銃的威力他深有體會,知道是什麼樣的武器。

他已經偷偷藏了幾支用於研究,但卻沒有結果。

所以李恪來找方源,希望方源能支援他。

現在朝廷已經很多人支援他了。

如果再有方源的支援,成功指日可待。

“殿下,我說過不會參與任何皇位競爭的。”

“如果你一定要談這個,那我們無話可說,請回吧。”

方源搖搖頭道。

歷史裡繼承李世民皇位的是荔李治。

自己穿越過來,改變了很多東西,未來繼承皇位的是不是李治不知道。

但是不是李恪也同樣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隨時代的發展就好。

個人在時代洪流中是很渺小的,沒必要參與那麼多事。

特別是現在李世民還很年輕。

“既然你不願意聊,那我們聊點其他的吧。”

“方源,你現在是不是準備出兵高句麗?”

李恪嘴角抽搐,尷尬道。

他有些憤怒,但也只能忍著。

只是想到現在除了一些老臣可以不給自己面子,其他大臣也得尊敬自己。

卻不想,被年紀輕輕的方源直接下逐客令,大大令自己沒有面子。

可也只能忍著,誰叫方源現在不僅是戶部尚書,手中還掌握著火銃,錢莊等重要物質呢。

“殿下也知道?”

方源是不太願意和李恪聊太多的。

實際上,他送的禮物方源也不想要的。

但沒想到李恪竟然還知道高句麗的事情,讓他大感意外。

“父皇和我說的。”

“既然你還找不到人,不如讓我去?”

李恪呵呵笑道。

隨著平定青州回來後,父皇對他信任了很多。

以前很多事都和他沒關的,現在都有他的身影。

自然,李泰也在其中,所以讓李恪依舊感覺到有危機。

所以有能獲得功勞的,李恪都想參與其中,以獲得更多的支援。

“殿下願意率領?!”

方源詫異道。

“怎麼,很意外啊?”

李恪呵呵笑道。

見方源這麼意外,他剛才的不滿消去了不少。

“是挺意外的。”

“殿下願意率領,是想獲取更多的功勞吧?”

方源點點頭問道。

“是的。”

“你知道我盯著帝位,需要更多功勞才能讓更多的支援我。”

李恪絲毫不打算隱瞞。

現在對待方源,他主打的就是真誠。

“能有這樣的想法非常好,我也很支援殿下率領出發。”

“但我得提醒殿下,此行三百人而已,如果高天志出爾反爾,他們都回不來。”

方源沉聲道。

這估計是將軍們不願意去的原因之一。

才三百人,才三百支火銃,如果高天志有其他想法,這三百人全部回不來。

“有這種可能?!”

李恪神色瞬間變得凝重。

他現在很珍惜自己的命,得留著以後登基做皇帝。

有太大風險的事,他得估摸著要不要去。

“事無常態,這種可能並不是沒有。”

“殿下,還請慎重考慮。”

方源沉聲道。

他不得不提醒李恪其中的危險。

萬一李恪此行出了事,他多少是有關係的。

“謝謝提醒!”

李恪重要點頭道。

若沒有方源的提醒,他可能頭腦發熱就去了。

這一去若是回不來,那這麼多年的努力還有什麼用?

三百人而已,一旦發生意外,問題就會很大,大到所有人回不來。

“不客氣,請喝茶。”

方源頷首道。

一杯茶後,李恪知道自己應該離開了。

告別方源,李恪就帶著人離開方府。

以李恪的身份,他去哪裡都會有人盯著的。

他前腳剛離開方府,後腳就有人傳出李恪去了方府多久,送了多少箱禮物。

皇宮,御書房。

“父皇,三哥戰爭回來後就到處送禮,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這麼肆無忌憚盯著皇位父皇你不管管嗎?”

“如果父皇不管,那兒臣也開始給諸位大臣送禮了。”

李泰直接找到李世民告狀,表示自己的不滿。

皇子是不能和大臣有那麼近的,但李恪明目張膽做。

要是沒有一個約束,那他也要拉攏大臣們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文朝軼史

唐城老表

三國:貂蟬稱帝開局拐走關羽張飛

大嶼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