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吳國,早就不存在“奴隸”的說法了。

真正的奴隸,是那些崑崙奴,屬於國家的免費勞動力,民間不會存在奴隸,全是自由民。

賣身契?

吳國並不認可。

大富大貴之家,想找僕役、婢女為自己服務,必須要花錢僱傭。

這是僱傭關係,而非是真正意義上的主僕關係。

要花錢僱傭一個僕役或者婢女,那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

按照吳國官方制定的最低薪資標準,僕役、婢女必須要跟對方簽訂合同,不然屬於違法。

合同分為三年、五年、十年,一年三萬錢,十年就是三十萬錢。

不是真正的富貴人家,根本僱傭不起僕役、婢女。

吳國現在的最低薪資標準,也是一年三萬錢了。

換言之,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是兩千五百錢。

砍柴的樵夫,打漁的漁夫,耕作的農夫等等,從事這種職業的人,繳納賦稅之後,一個月的薪資更高,大概是四千錢到六千錢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以吳國五銖錢的購買力,一枚五銖錢,相當於後世的兩三塊軟妹幣……

當個農夫,都能日入過萬了。

養活一大家子也絕對不成問題。

“陛下,臣以為不妥。”

吏部尚書曾點出列道:“眼下,我大吳的崑崙奴,保守估計有二百七十餘萬,若全部兜售出去,必定會氾濫成災!”

“再者說,崑崙奴的出售,一定會擾亂市場秩序,導致現在民間大量的僕役、婢女失業。這麼多人失業,我大吳如之奈何?”

“還有,就是我大吳境內,經過早年的幾次三番嚴厲打擊之後,民間已經不存在私人奴隸。”

“若再把崑崙奴出售給富貴人家,原本的崑崙奴,究竟是給予其自由之身,還是讓他們繼續作為奴隸?”

“若讓民間存在奴隸,之前陛下廢止奴隸制,豈不是前後矛盾乎?”

“請陛下三思!”

慶忌微微頷首,認為曾點所言,不無道理。

現在吳國國力強盛,庫房的錢糧堆積如山,根本不缺這點錢。

要是因此擾亂了市場秩序,導致很多人失業,慶忌的罪過就大了。

更嚴重的問題,還是奴隸制存在是否合理?

官方的奴隸存在合理,民間的奴隸存在就是不合理的。

就目前來說,慶忌還不願意打破這種平衡。

“曾大人,你可有辦法,妥善安置那麼多崑崙奴?”

鄧析皺著眉頭問道。

“這……我還沒想到可行之策。”

曾點頗為尷尬。

這時,官拜禮部尚書的陽虎出列道:“陛下,早年我大吳就存在如何安置崑崙奴的難題。當時陛下說,既然崑崙奴無事可做,就找事給他們做,現在何不一樣實施?”

“去哪裡找事給崑崙奴做?”

慶忌問了一句。

“這……”

陽虎被問住了。

現如今,吳國的各項工程已經全部竣工,哪裡還有工程等著崑崙奴們去幹?

尚書令文種進言道:“陛下,臣以為,崑崙奴為我大吳勞作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既然他們無事可做,陛下何不歸化崑崙奴,以為吳人?”

“二百多萬的崑崙奴,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大吳的二十個藩王國,大多是地廣人稀,既如此,陛下可將崑崙奴們稀釋,放到各個藩王國中,使他們自力更生,成為吳國的一份子。”

“文大人此言差矣。”

鄧析當即反駁道:“崑崙奴們,基本上都是從東南亞、澳洲、非洲等地方抓來的,現在將他們安置到各個藩王國中,豈不是把他們放了回去嗎?”

“放虎歸山,遺患無窮!”

“哼。”

文種哼了一聲道:“鄧大人,你說這話不覺得違心嗎?崑崙奴在我大吳存在了三四十年,繁衍生息,在吳地出生並長大成人的崑崙奴,至少有一兩代人了。”

“他們算是土生土長的吳人,只是身份得不到認可。”

“現在大吳投桃報李,把他們放回去,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至於放虎歸山之說,實在是謬論!眼下各個藩王國國內井井有條,皆無多少叛亂之事,相信把崑崙奴們放回去,也不會造成多大的亂子!”

聞言,慶忌思索良久,終於做出了決定。

“崑崙奴,暫時不予歸化。”

“二百多萬崑崙奴,暫時安置到上郡、隴西郡和西域,發放種子、口糧、農具、布匹等,使他們屯田墾荒,自力更生。”

“其產出,只留下夠養活他們的糧食,其餘全部充公。”

“日後若有戰事,或有勞役,崑崙奴第一時間加入。”

“鄧析,由你負責此事。”

“諾!”

“陛下聖明!”

群臣山呼道。

慶忌做出這樣的決定,那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崑崙奴們還是桀驁不馴,有的時候會發生小規模的叛亂,只是都會被吳軍迅速鎮壓,才沒有釀成大禍。

歸化崑崙奴,那不是慶忌要做的事情。

沒事幹?

那就找事情給崑崙奴去幹。

慶忌的野心無窮無盡,他已經將目光放到了西邊。

不出意外的話,這些屯於大西北的崑崙奴都會成為吳帝國西征大軍的後勤保障隊伍。

這期間會累死、病死多少崑崙奴,就不是慶忌要考慮的事情了。

……

“陛下,臣……想辭官歸養,請陛下恩准。”

滋德殿內,慶忌正在接見陽虎。

陽虎現在官拜禮部尚書,之前是大行令,負責吳王朝的邦交大事,以及禮儀教化方面的事情。

為慶忌效力了二十多年的陽虎,也算是勞苦功高了。

陽虎比孔丘要年長一些,只是壽命更長一些。

此時的陽虎,已經七十餘歲,白髮蒼蒼,臉上的皺紋宛如車轍一般,老態龍鍾了。

“陽虎,何故棄朕而去?”

慶忌還是想挽留一下陽虎。

陽虎搖搖頭,苦笑一聲道:“陛下,難道你還不瞭解臣嗎?臣跟尚書令文種一樣,屬於利慾薰心,是一個官迷。”

“臣主動請辭,也是迫不得已。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濟,難以處理繁巨的政務。”

“再佔著禮部尚書的位置,不合適了。還請陛下體恤老臣,放臣回鄉頤養天年吧。”

一聽這話,慶忌也明白,陽虎的確是去意已決了。

七十餘歲的老朽,活不了幾年了。

落葉歸根,又有何妨?

慶忌上前,拉著陽虎坐到一邊,對席而坐,問道:“陽虎,在你之後,誰可接替你的禮部尚書之位?”

按照慣例,慶忌讓陽虎舉薦一個人。

陽虎想了一下,便道:“曹恤曹子循,可堪大任。”

“善。”

慶忌忍不住對陽虎高看一眼。

曹恤,是孔丘的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

陽虎居然不舉薦自己的弟子,而是向慶忌舉薦了曹恤,可謂是一片公心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吋我當神醫的那些年

燒鵝小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