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都城,臨淄。

偌大的宮殿中,齊侯杵臼與齊國的一眾公卿大夫,正在接見來自吳國的使者。

何許人也?

乃是吳國大行令——

陽虎!

在慶忌派出的諸多使者中,陽虎的官爵最高,由此可見慶忌對齊國的重視程度。

畢竟,在成周之盟後,隨著霸主晉國一分為六,土崩瓦解,齊國還是那個“萬年老二”,國力僅次於吳國……

“齊侯,而今天下,乃是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

“齊國君明臣賢,在齊侯你的治下,五十多年來,威服諸侯,黎庶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國力跟著蒸蒸日上!”

陽虎一臉恭維的神色,道:“如此齊國,若不能稱霸,使天子致伯,真可謂是天理難容。”

“呵呵。”

面對陽虎這樣的阿諛奉承,杵臼只是淡淡的一笑。

在位五十多年的杵臼,遲暮之年,不知道見過了多少的大風大浪。

而今的杵臼,早已不復昔日的雄心壯志。

但,若能使齊國更進一步,稱霸天下,何樂而不為?

只是無法搞垮霸主吳國,齊國的霸業便終究不能成就。

“陽虎,此番吳侯派你使齊,不知有何貴幹?”

杵臼皮笑肉不笑的問道。

對待陽虎,杵臼直呼其名,根本談不上尊重可言。

畢竟,陽虎的出身是魯國季孫氏的家臣,雖說他曾一度躋身魯國卿大夫行列,從而指揮三桓,執政魯國,開魯國“家臣執國政”的先河。

但是杵臼心裡,根本看不起陽虎,甚至是鄙視陽虎。

對於這種事情,陽虎又何嘗不知道?

“齊侯,實不相瞞,我王派敝臣到臨淄,是為與齊侯你探討一下,出兵莒國之事。”

陽虎故作深沉之色,緩聲道:“莒君無道,對國人橫徵暴斂,只為修繕宮室,貪圖享樂,使民怨沸騰,不為人君矣。”

“汝齊國距離莒國最近,是故我王打算讓齊侯出兵,為莒人主持公道,擁立新的莒君。”

“事成之後,不止是莒國,其餘薛、邾、郯、滕四國,都當臣服於齊國。”

慶忌這是在慷他人之慨嗎?

是,也不是!

經過那麼多年的同化後,莒、薛、邾、郯、滕這五個附庸國,實際上跟吳國的縣大同小異。

慶忌若要吞併這些附庸國,易如反掌。

“哈哈哈哈!”

杵臼放聲大笑道:“陽虎,你真以為寡人好糊弄乎?”

“我齊國若要使莒、薛、邾、郯、滕五國臣服,甚至是吞併這五國,又何須過問吳侯?”

“吳侯現如今與其操心北方之事,還不如想一想如何存國!”

頓了一下,杵臼眯著眼睛道:“國雖大,好戰必危。”

“自吳侯繼位以來,二十餘年間,吳國吞楚滅越,兼併巴蜀,威服中原,可謂是風頭一時無兩。”

“然,吳侯這般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終究使得天怒人怨。”

“汝吳國的黑冰臺,細作遍及大江南北,號稱是無孔不入。想必吳侯應該知曉,列國準備合兵伐吳耶?”

聞言,陽虎不卑不亢的朝著杵臼躬身行禮道:“我王自當知曉。只是齊侯何以篤定,我吳國不可破此危局,擊敗來犯的諸侯之師,反敗為勝?”

“哼,笑話!”

杵臼拂袖道:“陽虎,實不相瞞,前不久,寡人已經接見了秦使。吳國動輒二三十萬的精銳之師,滅蜀之後又伐秦,豈不懼力有不逮?”

“秦國能否存國,寡人不得而知,只是,寡人認為,吳侯說不定會跟商紂王一般,落得國破家亡的下場。”

昔日的商紂王是怎麼失敗的?

答案,不言而喻。

商紂王跟慶忌一樣,是一個有著雄才偉略,能力非凡的君王。

他的性格缺陷也很明顯,便是剛愎自用,貪色奢靡。

商紂王耗巨資建鹿臺、矩橋,造酒池肉林,使國庫空虛。

而且,他還寵信愛妃妲己以及飛廉、惡來等一幫佞臣,妄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諸侯臣屬紛紛離叛。

在軍事上,商紂王致力於用兵於東南夷族,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俘虜了“億兆(上百萬)夷人”,帝辛也被譽為“百克(百戰百勝)”,但商軍主力遠征東夷,造成商都朝歌空虛,無兵可守……

現在,慶忌將吳國的主力派到秦地作戰,使國內沒有精銳之師坐鎮,若是外敵入侵的話,慶忌豈不是要落得跟商紂王一樣的下場嗎?

“齊侯所言,大繆!”

陽虎反駁道:“我大吳,國富民強,倉稟充實,戎車過萬,有帶甲百萬之士,且疆域廣袤,方圓數千裡!”

“北方諸侯之師若敢來,勢必有來無回!”

正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杵臼冷冷的瞥了一眼陽虎後,便揮手道:“陽虎,那我等便拭目以待!”

“敝臣告退!”

陽虎已經意識到,杵臼伐吳的態度很是堅決,所以臉色一沉,作揖行禮後,便離開了大殿。

……

陽虎離開齊國後,便折返吳國都城金陵,在滋德殿覲見吳王慶忌。

跟他一起覲見的大臣,有太宰計然、御史大夫范蠡、左丞相文種、右丞相孔丘、治粟內史曾點、御史中丞伯噽,以及太子恆、公子鴻。

每個人的臉上,都或多或少有些凝重的神色。

因為,按照吳國君臣的謀劃,是打算因勢利導,暫時放棄北方的附庸國,以此來讓齊、趙、魯、宋、衛等諸侯國為了爭奪地盤,繼而無力南下伐吳。

沒想到,諸侯們根本就不吃這一套。

合縱連橫嗎?

這的確是吳國的連橫之術。

只是看起來沒有奏效。

“大王,眼下北方諸國的軍隊,都已經在集結。齊侯打算在召陵大會諸侯後,發兵攻我吳國,為今之計,怕是隻有一戰矣。”

計然頗感憂心的道。

“與諸侯聯軍的這一戰,不可避免。只是寡人的連橫之策,未必便破不了諸侯之合縱……”

慶忌淡淡的笑道。

迄今為止,慶忌還是十分淡定的。

“大王何出此言?”

計然只以為慶忌是在強裝鎮定,不由得皺著眉頭道:“而今諸國都在調兵遣將,伐我吳國。若連橫之策奏效,諸侯何故如此?”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嘉啟紀事

林道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