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孫武,參見大王!大王萬年!”

滋德殿內,從宛城千里迢迢趕回來的孫武,正在朝著陛臺之上的慶忌躬身行禮。

“長卿,坐。”

“謝大王!”

孫武落座之後,看著坐在一邊的伍子胥,就知道慶忌這一回必然是有較大的戰事,等著他們一展所長。

孫武與伍子胥,被世人合稱為“大吳雙璧”。

二人多年來為吳國開疆拓土,立下過無數的汗馬功勞,而且大小几十戰,未嘗一敗。

論戰功,孫武和伍子胥不相上下。

論名望,在兵家方面,當世無人能與他們相提並論。

二人可謂是絕代雙驕,百年難得一見的名將。

現在慶忌單獨找見孫武與伍子胥,豈能沒有大事商量?

孫武猜得沒錯,慶忌這一次,的確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要跟他們商議一下,順便做出部署。

“啪啪啪!”

慶忌鼓了一陣掌聲,兩名寺人就抱著一卷羊皮地圖,放在滋德殿的地板上,一一攤開。

攤開完畢之後,寺人就朝著慶忌低眉順眼的行了一禮,然後離開滋德殿。

偌大的宮殿中,只剩下慶忌、伍子胥、孫武君臣三人。

慶忌按著腰間的龍淵劍的劍柄,走下陛臺,來到偌大的地圖上站著。

繪製頗為詳盡的羊皮地圖,上邊標註著華夏諸國大大小小的疆域面積,山川河澤,一一標註於其間。

甚至是附近的一些江海、蠻族、戎狄的地圖,都已經被拼湊起來。

只是不太詳盡。

“長卿,你知道寡人這一回,為何會將你從宛城召回金陵嗎?”

慶忌意味深長的問道。

“臣不知,還請大王明示。”

“你啊,還是太謹小慎微了。”

看著孫武低眉順眼的樣子,慶忌只是輕笑一聲,打趣了一下。

孫武只是笑而不語。

君臣相知,對於慶忌的想法,孫武或多或少能猜出來一些。

但是,慶忌是什麼樣的君王,孫武更是心知肚明。

任何雄才偉略的君王,都不喜歡自己的心思被臣下揣度,慶忌也是一樣。

所以,有些事情,孫武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戳穿,堂而皇之的告訴慶忌,賣弄自己的“能耐”。

在這一點上,孫武、范蠡和伯噽,都做得極好。

跟真正的聰明人相處,慶忌會覺得很是愉悅,就在於此。

真正的聰明人,是不會耍小聰明的。

大智若愚,有的時候何嘗不是為人處世的上善之道?

“四五年了,我吳國在嶺南之地,設定郡縣,已有四五年的時間,但是越人的叛亂屢禁不止……”

慶忌眯著眼睛道:“寡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大王打算出兵嶺南六郡,徹底平定南方的叛亂?”

“不錯。”

得益於夫差的開闢,吳國得以順利入主嶺南之地,差不多是撿了個現成。

但是,這太容易了。

當時的吳國還沒有強大到今時今日這種地步,所以不敢動輒大戰,一一掃滅嶺南之地的小國、部族,現在則是不一樣。

徹底打殘楚國,打服楚國,還遏制住晉人南下之勢的吳國,已經能夠騰出手來,一勞永逸的去解決掉嶺南之地的越人叛亂。

這一次,慶忌不會再招降納叛,不會再手下留情。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什麼封君,什麼酋長,慶忌都要一一取締掉,讓嶺南六郡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吳國的一部分。

只不過,這個過渡期有些長了。

四五年的時間!

著實是難為孫儷了。

作為鎮南大將軍,加大都督銜,負責節制嶺南六郡諸軍事的孫儷,這麼多年來,一直都忙得不可開交的。

嶺南六郡的封君也好,酋長也罷,都是一群刺頭。

孫儷一個婦道人家,要跟這些刺頭打交道,可想而知多麼艱難。

關鍵是孫儷要奉行慶忌定下的懷柔政策!

不能擅自動兵。

當年的嶺南六郡,是孫武率兵打下來的。

對於那裡,孫武也比較熟悉。

慶忌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所以,要征討南方,慶忌第一個就想到了孫武。

“還有百濮。”

慶忌握著手中的龍淵劍,指在嶺南六郡邊上的一片空白之地,緩聲道:“濮人、滇人時常跟嶺南之地的越人勾結在一起,試圖顛覆我吳國在嶺南六郡的統治。”

“這一次,若有可能,寡人要一併拿下這塊地方。”

若是拿下了百濮之地,吳國就能從東面、南面,以半包抄之勢,勢不可擋的掃滅楚國。

這個想法,慶忌並沒有跟孫武和伍子胥,甚至是任何人說。

到了這種時候,慶忌已經不再去想溫水煮青蛙了。

“長卿、子胥,寡人若要徹底平定越人之亂,奪取百濮之地,依你們看,需要多少人馬?”

慶忌決心徹底平定嶺南六郡的叛亂,可不是在無的放矢。

靈渠的修建,溝通了珠江、灕江,讓吳國可以從會稽郡,迅速出兵,直抵嶺南六郡。

更有不少的官道、橋樑,已經可以從吳國本土,通往嶺南六郡。

這是有基礎的。

得益於吳國近些年來,在那一片地方大興土木,修橋鋪路。

難道,慶忌真的只是為了加強對南方的統治嗎?

不不不。

還有更深一層的目的,就是慶忌為了南征做準備。

越人桀驁不馴,不服王化,慶忌可不會再慣著他們了。

他敢於跟南方的蠻族開戰,就是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

“這……”

孫武和伍子胥聽到這話後,對視了一眼,然後陷入沉思。

不多時,孫武皺著眉頭回答道:“大王若要徹底平定嶺南的叛亂,並且吞併百濮之地,非精兵十萬,而不可為之。”

“十萬人?”

慶忌愣了一下,顯然是沒想到孫武要求這麼多的兵馬。

究竟是慶忌低估了越人、濮人的力量,還是孫武太過小心謹慎,高估了南方蠻族的力量?

十萬精兵,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知道,昔日慶忌發動聯軍浩浩蕩蕩的伐楚,也不過八萬人馬。

當然,再加上白公勝的部眾,有十幾萬的兵馬。

但是,區區一個百濮之地,還有嶺南六郡的叛軍,孫武就要求用十萬精兵來對付?

孫武沒有在開玩笑嗎?

說不定百濮之地的人口,加起來都不超過十萬。

至於嶺南六郡的叛軍,可能只有小几萬人,而且是各自為戰的那一種……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冷兵時代,苟在亂世建堡壘

陳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