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慶忌二年夏,六月初。

吳國的變法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各項政令也都得到貫徹落實。

慶忌並沒有閒著,除了處理日常政務,以及不時的微服出巡,視察民情外,此時他更要在昭關與楚王熊軫進行會盟!

吳楚兩國早已弭兵議和,互不侵犯,但為了更安全的外部環境,慶忌並不介意虛與委蛇的跟楚人會盟一下,以示兩國邦交盟好之意。

由於楚國疆域廣袤,郢都距離昭關甚遠的緣故,故而這一次吳楚會盟被拖延到今時今日。

……

昭關,東有馬山,西有城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連綿幾十裡,而其四周均為湖澤,唯有昭關一途可通。

昭關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為吳楚兩國的交界之處。

自壽夢起,吳國的國力日盛,不斷西征伐楚。

楚國為抵禦吳軍的不斷進犯,故而在此地建立起一座易守難攻的城關要塞,這就是昭關!

此刻,慶忌就搭乘著一座四御馬車,一路顛簸的朝著昭關外邊的烽火臺進發。

隨行的大臣有吳都縣令伍子胥,御史大夫范蠡,其餘將士,有千人之眾。

吳國的隊伍浩浩蕩蕩,緋紅色的旌旗衣甲好似一條不疾不徐的河流,蔓延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之上!

隔著大老遠的,慶忌都能瞧見昭關的城牆的輪廓。

儘管是在楚國的地盤上,可是慶忌絲毫不懼。

蓋因以他的勇武,再加上一千名精銳士卒,再多的楚軍都擋不住慶忌的去路!

在一側的戎車之上,伍子胥卻是禁不住觸景生情,映入眼簾的昭關,讓他的心情頗為複雜。

慶忌看見伍子胥有些唏噓的臉色,問道:“伍卿,故地重遊,想必你心中定有一番感慨罷?”

伍子胥的心裡的確很不是滋味兒。

“是矣。大王,當年臣下過昭關,殊為不易。”

伍子胥回憶起往事,不禁嘆道:“昔日臣下自郢都逃亡,先奔宋後逃鄭,輾轉數國,一路吹簫乞食,欲奔吳國。”

“至昭關時,關口掛著臣下的畫像,盤查甚嚴,一時受阻,無法出關。”

“幸而有東皋公搭救,臣下得以有暫時的落腳之處!”

“一連七日,臣下想到父兄的仇還未報,悲愁交加,竟在一夜之間急白鬚發。”

“幸而東皋公仗義也,讓長相極似臣下的好友皇甫訥冒充過關,而臣下則趁皇甫訥被抓的混亂時機,喬扮成普通老者矇混過關……”

言罷,伍子胥長吁短嘆起來,既慶幸又傷感。

他的前半生,是既幸運而又不幸的!

父兄被殺,滿門皆沒,被迫流亡在外,幾經生死,這是不幸。

幸運的是,伍子胥在逃亡路上遇到了不少貴人!

東皋公只是其中的一個。

不知名姓的漁丈人與浣紗女,亦是伍子胥生命中的貴人。

當年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於是上前求乞。

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

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

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

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

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曰: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歷史上的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

據說,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而漁丈人對伍子胥同樣有救命之恩!

因為亡命天涯,逃出昭關的伍子胥荒不擇路,逃到大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

前阻大水,後有追兵,就在伍子胥幾乎絕望之時,是漁丈人划船搭救,讓他得以逃離險境。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心有顧慮的伍子胥,為感謝漁丈人,將祖傳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

由此,性情剛烈的漁丈人以為伍子胥是在侮辱自己,於是橫劍自刎……

不得不說,伍子胥的人生就跟開了掛一般,拿了主角的劇本,只可惜是悲劇的主角!

歷史上的伍子胥,從頭到尾都是悲劇!

“轟隆隆!”

就在慶忌與伍子胥閒聊的時候,前方忽而響起一陣紛亂的馬蹄聲。

只見十輛兵車疾馳而來,車上盡是披堅執銳,穿著土黃顏色徵袍的楚軍將士。

“來者止步!”

“嗖”的一聲,一支箭矢落下,沒在百步之外的地面上,原本飛馳過來的兵車隨之頓足,戰馬為之一滯。

一輛兵車緩緩的朝著慶忌所在的馬車靠攏。

“吳王,我王已在關外等候,請吳王隨我等前往!”

“前方帶路。”

楚國作為東道主,自然是要安排會盟的地點的。

吳國是戰勝國,也能邀請楚王熊軫入吳地會盟。

但考慮到熊軫年少,可能不敢以身犯險的緣故,所以慶忌並不介意放低一下自己的姿態,讓楚人招待自己。

不多時,慶忌的隊伍就來到昭關的城關之外。

楚國早在此地搭建起一座偌大的營寨,供吳軍入住,作為慶忌的臨時行轅所在。

關下早早地建造起一座四方臺,遍佈各色的旌旗,迎風獵獵。

楚人好似欲恐嚇一下慶忌,耀武揚威一般,居然在四方臺的附近佈置數以千計的兵士,盡皆披堅執銳,膀大腰圓,執戈而立,從上往下望過去,好似一片青銅叢林!

這聲勢,若是一直待在深宮大院之內,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國君可能會被嚇住,但如何唬得住身經百戰,見多識廣的慶忌?

對此,慶忌只是一笑置之,在一眾宿衛的開道之下,領著孫武、伍子胥一同亦步亦趨的登上這座四方臺。

“吳王!”

慶忌適才登上四方臺,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對母子。

那個年輕的少婦看起來不過二十餘歲,膚白貌美,雍容華貴,顧盼之間,自有一種媚骨而發的風韻噴薄而出。

身邊的少年更是一臉的稚氣未脫,略顯俊逸,眉宇之間已經透露出一股子英氣,甚為不凡。

慶忌知道,二人一個是楚王熊軫,一個是楚國太夫人孟嬴!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野心家鍾會統一天下

野心家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