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這一次假死,可謂是用心良苦,幾乎瞞過了所有人。

就連太子恆、吳繁、吳基這些人都被瞞住了。

真正知道慶忌是假死的人,只有孫武、范蠡、季蔻、膠滑。

這原本就是慶忌與范蠡、孫武商議出來的對策。

祖龍死而地分。

如何預防這種事情發生?

敵在暗,我在明。

有鑑於此,慶忌就假死一回,讓原本蟄伏於黑暗中的敵人一個個跳出來,然後一一剷除掉。

像勾踐、吳高這些人,慶忌早就掌握到了他們有反叛行為的情報,只是密而不發。

吳法誅行不誅心。

他們遲遲沒有動手的話,慶忌就沒有合適的理由,名正言順的除掉這些叛逆。

尤其是分散於各地的跳樑小醜們,慶忌要是不死,他們豈敢掀起叛亂?

趁著這一次機會,慶忌能將國內的反叛勢力全部消滅,順便進行一番海外(域外)移民。

而且,慶忌還能趁此機會,考驗一下太子恆以及吳章、吳繁等諸藩王。

事實證明,太子恆的確是一個出色的帝王,具備了明君應有的品格。

藩王們也能守望互助,而不是為一己之私,置家國天下於不顧。

……

渤海郡,臨淄城。

當田常、鮑牧、國夏等人得知慶忌駕崩的訊息時,喜出望外,於是趁著大吳朝廷短暫混亂之際,他們逃出了金陵,來到渤海郡打算起兵造反。

田、鮑、國等家族,原本是齊國的貴族,世襲罔替的貴族。

只是,在吳國滅齊之後,他們的榮光不再,幾乎淪為了平民。

這讓大貴族出身的田常、鮑牧等人如何能容忍。

如田常一般,在吳軍兵臨臨淄城下的時候,因勸降齊王有功,所以在吳國滅齊之後,他就被慶忌賞賜了臨淄一千戶食邑,還封了河東郡郡守一職。

田常原本想著在任上做大做強,光復祖宗的基業,光耀門楣的。

沒想到他貪汙受賄的事情東窗事發,再加上政績平平,所以當了四五年的郡守,田常就被革職查辦了。

這讓田常很是憤慨。

於是,田常跟鮑牧、國夏等人一合計,決定趁著慶忌駕崩,大吳政權不穩的時候,正式起兵,必當應者雲集!

“殺!”

田常率領一眾門客、家丁出其不意的攻入了臨淄城府衙,趕走或殺死了郡守、郡丞、縣令等一眾官吏,隨後又召集臨淄城的黎庶。

田常手中握著染血的佩劍,一臉慷慨激昂的神色,朗聲道:“齊國的父老鄉親們!”

“天下苦暴吳久矣!暴君慶忌,現在已經駕崩了!”

“暴吳無道,對二三子橫徵暴斂,大肆徵兵役,致使我齊地之黎庶,有倒懸之急,民生大計有累卵之危!”

“暴吳為了成就自己的功業,窮兵黷武,害苦了天下蒼生,也害苦了我齊人!”

“多少齊國男兒,為慶忌的野心拋頭顱,灑熱血?”

“他慶忌根本就沒有把二三子當成真正的國人看待!”

頓了一下,田常又高聲道:“而今,我等起兵反吳的時機到了!”

“請二三子拿起武器,隨我反擊暴吳,擁立齊王,必一呼百應,應者雲集!”

“暴吳滅亡之日不遠矣!”

“大齊社稷復立之日,爾等皆為功臣,敢不為卿大夫乎?”

田常對著高臺四周的黎庶一陣忽悠。

但,面對田常的這種說法,黎庶們都不由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田子,你這是要造反!”

“造反,死路一條!”

“笑話!我這日子過得好好的,憑什麼跟著你造反!”

“齊國?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以前在齊國治下,我連溫飽都成了問題,現在大吳給了我豐衣足食,生兒育女有補貼,種田經商都有優惠,你讓我造反?”

“除了兵役較為頻繁,大吳幾乎是無可挑剔的!”

此時此刻,在眾人的眼中,田常等人成了跳樑小醜一般的存在。

有些暴脾氣的漢子,甚至都已經擼起袖子,憤憤不平的看著田常。

“這是反賊!”

“鄉親們,抓反賊!殺了他!”

“誰想毀掉我現在的生活,就是我的仇敵!”

“上!”

暴怒的人群立馬就衝了過去,即便田常等人手裡有劍,這個時候也發揮不出太大的作用。

當駐紮在城外的郡兵趕到的時候,田常、鮑牧等人已經被完全控制起來。

田常被瞎蒙了。

這跟他想象中的“一呼百應”,完全不一樣。

截然不同!

其中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原本應該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起義”,結果成了鬧劇,被輕易的鎮壓了下來。

如臨淄這裡發生的叛亂事件,在大吳的疆土之上,不可計數。

但是,結果無一例外,這些叛亂都被迅速平定了。

豐衣足食的黎庶,不願跟著田常、鮑牧這樣的舊貴族造反,反而還主動出擊,配合官兵緝拿反賊……

按照慶忌頒佈的旨意,凡是帶頭叛亂的人,被處以極刑,不得好死,誅滅三族,九族之內的人還被牽連,慘遭流放幾萬裡。

至於那些參與叛亂的人,也是舉家被流放西亞、西歐、地中海一帶。

一個多月的時間,大吳各地捷報頻傳,大大小小的叛亂事件,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事後統計,有六千餘人被殺,十二萬左右的叛逆分子及其家眷,被流放到西邊。

為了大吳的江山永固,杜絕叛亂事件的發生,慶忌甚至還將列國的舊貴族及其家眷,遷到了海外之地或域外之地定居,安家落戶。

這就基本上讓列國餘孽們沒了叛亂的可能性。

……

時間進入吳始皇四十九年,即公元前465年,農曆五月。

國內的叛亂基本上被鎮壓的同時,慶忌還一邊推行了科舉制。

科舉取士!

並且,慶忌還順便改革了一下大吳當前的行政區域。

此時在奉天殿上,慶忌讓宿衛們搬出一張屏風,屏風之上,懸掛著一張繪製出來不久的地圖。

當著群臣的面,慶忌緩聲道:“二三子,我大吳本土,現在有四十五個郡,一千零八十二個縣。平均每個郡,二十餘縣。”

“大吳疆域之幅員遼闊,朕與二三子精力有限,難免一時失察。”

“再者說,地方政務繁巨,大權集中於郡守,多有不便。故,朕欲設立州一級,位在郡、縣之上。”

“自此之後,我大吳本土,便劃分為十三州,分別是:幽州,冀州,幷州,兗州,豫州,徐州,荊州,青州,揚州,涼州,雍州,益州,交州。”

“每州設刺史一人,巡察所屬郡,督察郡、縣官吏和地方豪強,糾舉不法,彈劾汙吏。”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末大一統

鹽巴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