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夠狠。”

吳章與吳繁相視一笑,最後還是端起了茶杯。

服毒自盡,也算是一種較為體面的死法。

“住手!”

“給孤閃開!”

宮室外邊,忽然響起了一陣怒氣衝衝的聲音。

緊接著,太子恆火急火燎的小跑進來。

“父親……”

“啪!”

太子恆一巴掌扇在了吳基的臉上,把後者直接打蒙了,愣在原地。

隨後,太子恆阻止了要服毒自盡的吳章、吳繁,並向他們賠禮道歉。

但是吳章和吳繁並不領情。

吳繁沒好氣的道:“太子,你生了一個好兒子!”

“你今日,最好是讓寡人服毒自盡,下去跟父皇見面。如若不然,寡人這一去,一定在塞國起兵,揭露你的罪行,號召天下藩王、諸侯一起造你的反!”

聞言,太子恆輕笑一聲道:“塞王,你要怎麼做,是你的事情。”

“今日之事,是吳基的個人行為,非孤所願也。”

吳繁皺著眉頭問道:“你真的願意讓寡人離開?”

“自便。”

“好!”

吳繁緩緩的轉過身,頭也不回的道:“太子,寡人回去之後,一定詳查父皇殯天,究竟是否另有隱情。”

“若父皇突然殯天跟你脫不了干係,寡人發誓,跟你恩斷義絕,你我二人,不死不休!”

吳繁離開後,吳章也是看了看吳基,又瞅了一眼太子恆,終於朝著太子恆躬身行禮道:“太子,希望你好自為之。”

“寡人也不希望,你我同胞兄弟,手足相殘,兵戎相見。”

“告辭!”

吳章、吳繁離開後,刀斧手們也都退下,偌大的宮室中,就只剩下了太子恆、吳基父子二人。

吳基咬牙切齒的道:“父親,你為何要阻止我?現在你放走了三伯、九叔,日後一定會釀成無法彌補的大禍!”

“你住口!”

太子恆冷冷的瞪了一眼吳基,道:“吳基,孤和你皇祖父平日裡對你的教誨,你都忘了嗎?”

“你的殺氣太重,連自己的親族都能痛下殺手,還有什麼事情幹不出來?”

“這樣的你,孤日後如何放心,將大吳的基業交到你手上?”

聞言,吳基低著頭道:“父親,兒臣沒有做錯。三伯、九叔他們欺人太甚,對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兒臣不能容忍他們再放肆下去。”

“唉!”

太子恆長嘆一聲道:“吳基,你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長大?不瞞你說,孤年輕的時候,也跟你一樣,好勇鬥狠,自以為陰謀詭計能成就大事。”

“以至於,在滅楚之戰的時候,孤還曾想一度對你大伯痛下殺手,你大伯德才兼備,當時又備受你皇祖父青睞,孤如何能忍?”

“那個時候,是你皇祖父教會了孤,真正的帝王之術。”

想起當年發生的事情,太子恆也是唏噓不已的。

他當時要是殺了吳鴻,估計也坐不上太子之位,還會遭到慶忌的厭惡。

吳基還是想不通,於是皺著眉頭道:“父親,你現在放走了三伯和九叔,帝國的一場內戰,已經在所難免。”

“還請父親你早做準備……”

“你夠了。”

太子恆睥睨了一眼吳基,恨鐵不成鋼的道:“吳基,你打得過你三伯和九叔嗎?”

“打不過,也要打!這一仗,兒臣一定要打!”

“你……”

太子恆被吳基氣到了,忍不住吹鬍子瞪眼的指著吳基,道:“事到如今,你怎麼還不明白?”

“陰謀詭計成不了大事,你要當皇帝,要以天下萬民為重。”

“權力是公器,不是你一家一人的東西,你要讓天下人都看到,你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誠心,這才是正道。”

“國家不循正道,沒有人支援你;不向黎庶施恩,沒有人愛戴你。”

“耍威風好勇鬥狠,這很容易,學會受氣,學會容忍,學會寬恕才是最難的!”

太子恆意味深長的看著吳基,說道:“孤知道,孤知道你有志氣,有抱負,那你就應該做的比孤和你皇祖父還好。”

吳基搖了搖頭道:“父親,兒臣還是想不通。你明明有更直截了當的方法解決問題,為何非要做那麼多彎彎繞繞之事?”

“……”

太子恆沉默了。

過了許久,太子恆終於擺了擺手道:“想不通,你就繼續想,直到你把一切事情都想清楚為止。”

“自即日起,你就待在東宮,讀書養性。沒有孤的手諭,你不得離開東宮半步,就這樣……”

“父……”

吳基瞪著眼睛,不可置信的看著太子恆。

但是,心力交瘁的太子恆,已經不想跟吳基說話,自顧自的離開了。

在東宮讀書養性,這也就代表著,吳基被軟禁了起來。

……

吳章、吳繁離開了帝都金陵,啟程返回自己的藩王國,皇太孫吳基也被軟禁到東宮,美其名曰“讀書養性”。

得知這些事情的勾踐,心裡是頗為凝重的。

他萬萬沒想到,太子恆居然能用這樣的方法,將原本幾乎無懈可擊的難題,變得迎刃而解……

難道,太子恆就這樣完成了權力的交接,順理成章的繼承大統嗎?

勾踐實在是不甘心!

於是,勾踐將自己的心腹鹿鳴、與夷、巖鷹召集到書屋中,密謀大事。

“二三子,我是小覷了太子。他的狡詐偽善,權謀心術,絲毫不下於其父。”

勾踐臉色凝重的道:“現在太子放走了塞王、遼王,還軟禁了皇太孫吳基,這使得朝野上下打消了對太子存在弒父嫌疑的疑慮,為太子博得了一致好評。”

“失算,失算了。”

與夷瞠目結舌的問道:“父親,事到如今,難道我們要坐失良機,繼續蟄伏下去嗎?”

“我……不甘心。”

勾踐咬牙切齒的道:“倘若沒有諸藩王起兵作亂,各地的貴族起義,根本不成氣候。與夷,各地的死士,都趕到金陵了嗎?”

“都到齊了。父親,難道你還想起事?”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曾有人說,十年磨一劍,我的這把劍,磨了四十餘年,豈能功虧一簣?”

勾踐的眼中閃過一抹利芒,語氣低沉的道:“三日後,慶忌將葬於紫金山皇陵,屆時包括太子在內,前往送葬的王公大臣一定沒有防備。”

“一千餘死士,出其不意襲擊,必然能殺了太子恆,朝中的公卿大夫能殺多少,就殺多少。”

“這些人一死,大吳朝廷就無法正常運轉。憑藉吳基的威望以及手段,也難以維繫帝國的統治,天下大亂,帝國分崩離析,到時候將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聽到這話,在座的與夷、鹿鳴、巖鷹都不由得兩眼放光。

勾踐的這一做法,值得一試!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華演義

季陵笑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