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似穹廬,月明星稀。

在巍峨壯麗的金陵皇宮當中,福寧殿裡,垂垂老矣的慶忌蜷縮在被窩裡,不時的打著寒顫,看起來是生了一場大病。

時值二月,金陵屬於江南水鄉,所以天氣還算微涼,但是沒有冷到要蓋棉被的地步。

慶忌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宣告了一個事情——

他,命不久矣。

此時的慶忌,就坐在福寧殿的龍榻之上,對面坐著的人,則是太子恆以及皇太孫吳基。

祖孫三人討論了一下科舉制的事宜之後,慶忌忽而道:“吳恆,朕打算遜位,把皇位傳給你,自己做太上皇,你看如何?”

慶忌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一聽這話,吳恆被嚇得一哆嗦,忙不迭的搖頭道:“父皇,你老當益壯,何有遜位之念想?”

“兒臣還需要你,帝國的臣民也還需要父皇你。父皇萬萬不可辭讓,否則國家生變,社稷有難,兒臣萬死難贖其罪!”

慶忌輕笑一聲道:“吳恆,你不必這般惶恐。這不是朕在試探你,朕……是真的打算遜位,讓你成為帝國的二世皇帝。”

“朕,今年六十有九,活到這把歲數,已經是天可憐見。”

“朕幾乎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時至今日,朕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人生在世,知足常樂。這是已故的季札、晏嬰、老子等人傳授給朕的養生之道,良好的心態,使人長壽……”

頓了一下,慶忌又道:“這些年,朕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倍感心力交瘁,恐怕時日無多了。”

“你作為太子,當了三十一年的儲君,時常監國攝政。朕捫心自問,在治理內政方面,不如你。”

“帝王權術方面,你已經學到了精髓,能跟融會貫通。對於這樣的你,朕完全放心。”

聞言,吳恆匍匐在地板上,磕頭道:“父皇,兒臣真的不敢接受二世皇帝之位。父皇萬萬年,在你的有生之年,兒臣絕不敢讓父皇你做什麼太上皇!”

“萬萬年……”

慶忌自嘲的一笑,道:“這個世界上,又有誰能萬萬年?自欺欺人而已。”

慶忌是真心想將皇位傳給太子恆。

這麼多年來,太子恆的所作所為,慶忌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以太子恆的能力以及今時今日的威望,繼承大統之後,只要製得住諸國的藩王,他的那些親兄弟們,權力的交接,一切就都不成問題。

成為太上皇之後,慶忌也能安心頤養天年,不為繁雜之政務侵擾,一心一意的做一個“隱士”。

他不是歷史上乾隆那種臭不要臉的人,退位當太上皇了,還要把持朝政。

“既然你不願意現在繼承大統,隨你。朕的位置,遲早是你的。”

慶忌想了一下,又道:“吳恆,你老實告訴朕。你登基之後,會如何對待諸國藩王?會削藩嗎?”

“……”

太子恆一時間摸不準慶忌的心思,不過,只能硬著頭皮回答道:“父皇,兒臣絕不會主動削藩。”

“只是,倘若藩王們有什麼不臣行為,兒臣為江山社稷考慮,也不得不痛下下手,撤除其藩王國,但還是會善待他的。”

慶忌一聽這話,不置可否,只是將目光放在了吳基的身上,問道:“基兒,你呢?你日後繼承大統,會削藩嗎?”

“這……皇祖父你是要聽真話,還是聽假話?”

“別跟朕打馬虎眼,老實交代。”

“諾!”

吳基深吸一口氣,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皇祖父,孫兒不敢欺瞞你。孫兒登基之後,一定會削藩。”

“吳基,你休得放肆!”

吳恆訓斥了一句,吳基就跟鵪鶉一般,忙不迭的縮回了腦袋。

慶忌則是擺了擺手道:“基兒,你繼續說,你可知曉朕為何要讓這麼多的皇子封邦建國嗎?這其中有何深意?”

吳基聞言,見到慶忌臉上沒有責怪的神色,這才心情舒緩了一下,道:“皇祖父,孫兒知道你分封這麼多海外、域外藩王國的良苦用心。”

“要是孫兒所料不差,皇祖父你應該是想使各個藩王國行吳法,推吳化,促進民族融合,以期能在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時間內,同化海外、域外之地,成為我大吳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慶忌笑了笑,臉上是滿意的笑容。

“基兒,你在眼光方面,比你父親強。”

“孫兒不敢。”

吳基很是謙虛。

但是,在慶忌看來,吳基能看出自己分封那麼多藩王國的良苦用心,著實不簡單。

藩王國,也就是分封制與郡縣制有什麼不同?

有何裨益?

大吳的宗藩體系,跟周王朝的分封制基本上是如出一轍的。

慶忌在海外、域外之地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自然是為保證大吳皇族的強大,拱衛皇室,同時對各藩王國有效控制,加強統治。

按照大吳的宗藩體系,諸藩王國必須服從皇帝的命令。

藩王有為皇帝鎮守疆土的義務,並有著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的義務。

同時,藩王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將土地和黎庶分賜給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

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皇帝——藩王——卿大夫——士”。

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能讓帝國迅速向各個藩王國推行“吳化”。

如果慶忌在波斯、呂底亞、花剌子模、斯泰基等故地設立郡縣制的話,且不說大吳無法維繫如此龐大的帝國疆域,導致叛亂叢生,難以鎮壓,最嚴重的問題,就在於人心無法歸化了。

就像是之前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推行的行省制,結果如何?

各個行省之上,每個民族、部落只是臣服於波斯人,還在心懷故國,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是波斯人!

又好比歷史上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在籌備遠征阿拉伯半島時突然病亡,時年三十三歲。

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

在鬥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派殺死。

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四個希臘化的國家:馬其頓、色雷斯和小亞細亞、埃及與敘利亞。

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三年。

曇花一現!

慶忌若是效仿亞歷山大的做法,讓將領們坐鎮一方,可想而知最後大吳帝國多半會跟亞歷山大帝國一樣分崩離析,四分五裂。

畢竟,人心難測。

哪怕是慶忌看著老實忠厚,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日後也未必不會背叛自己。

一旦部將們黃袍加身,脅迫你建國稱王,你做不做?

不做,死。

做,或許還能一輩子榮華富貴,登上多少人求之不得王位。

這種巨大的誘惑,一般人是抵擋不住的。

所以,在慶忌看來,既然大吳開拓了那麼多的海外、域外之地,就有必要建立起實際有效的統治。

哪怕是在慶忌死後,大吳帝國的宗藩體系陷入崩潰,土崩瓦解,最後稱王稱霸的還是慶忌的子孫……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艦孃的重生提督

洗空歡喜

反派:我攝政王,女帝跪地求饒!

小殭絲丶

歷史直播:開局講解朱棣靖難

愛吃泡椒燉雞的魚

百戰成國

松嶽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