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所言,大繆!”

羊盈的話音一落,就有一個年輕士子站出來反駁,道:“女子讀書,無用也!”

“女兒家就應該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唱婦隨也。”

“男人在外掙錢,女人在家照顧老人孩子,這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姑娘何必詭辯?”

一聽這話,羊盈淡淡的道:“足下的這番言論,恕我不能苟同。”

“同樣是人,何故男尊女卑?女人一樣能外出掙錢,男人一樣可以留在家裡照顧老人孩子。”

“我聽說在遠古之世,青壯年男子負責狩獵、捕魚和防禦野獸諸事,婦女負責採集、燒烤食物、縫製衣裳,養育老幼等繁重之事,老人和小孩從之。”

“而在那個時候,婦女發揮出的作用遠大於女子,故而佔據主導地位,首領一般由年長的婦女擔任……”

羊盈說的是在遠古時期的事情了。

也就是“母系社會”!

女人的生產量遠高於男人,史前男人開始只能尋找動物的死屍,經常空手而歸,後來有才學會狩獵,但常會極大的傷亡。

女人採集80%的食物,主要是動植物(包括爬蟲類、鳥類、昆蟲類等)。

基本上是女人養活全族的時代,男人最大的職責是保護部落。

母系氏族以母系血緣維繫的,並且由母系關係傳遞,即由祖母傳給母親,由母親傳給女兒,由女兒傳給孫女,依此類推,永不間斷。

有女兒不算斷根,但是隻生兒子則是斷根,必須過繼女孩為繼承人……

古老的姓氏中,如姜、姚、媯、姞、安、晏、婁、嫪、妘等,多從女字旁,而姓本身是由女、生組成,可謂是姓氏從女,世系為母系血緣。

哪怕是時至今日,大吳還有一部分偏遠地區,屬於母系氏族的。

她們實行族外婚制,子女跟隨母親,因此是無父無夫的氏族。

“羊盈姑娘,時移世易,今非昔比了!”

那個士子反駁道:“你不得不承認,有一些方面,女子的確不如男子。”

“如耕、戰,耕戰所需者,莫過於氣力,而女子比起男子,氣力較小。至於學習天賦,那是因人而異,不過我認為在這方面女子還是不如男子。”

“好!”

“彩!”

士子們都紛紛叫好喝彩起來。

這辯論大會最後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女子無才便是德。

其實,這個時代民風開化,並不是所謂的“男尊女卑”,男女之間地位大致上是相同的。

大吳家庭立法中,婦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擁有平齊地位,如婦女可殺死通姦丈夫,丈夫毆妻與妻毆夫同等處罰,等等。

反映在婦女再嫁的問題上,也就非常地寬容,有“夫死而妻自嫁,取者勿罪”的規定。

但,就算是這樣,士子們也認為不應該允許女子加入到大吳義務教育的序列中……

女子一旦有書可讀,取得了跟男子完全相同的地位,母雞司晨的話,日後豈能不亂了套?

她們蹬鼻子上臉,如之奈何?

女權主義的蓬勃發展,極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社會矛盾,這是慶忌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最後士子、女子們投票,羊盈一方取得的票數只有一百三十六票,提案不透過。

見狀,羊盈也不禁黯然失色起來。

她知道自己的目的無法達到,卻還是去嘗試了。

這樣的羊盈,讓慶忌頗為欣賞。

“二三子,朕意,折中一下,女子在取得父母同意之後,也可入學,加入免費教育序列。”

“陛下聖明!”

眾人山呼道。

慶忌這樣的做法,也算是聊勝於無了。

女孩們想讓家長同意自己讀書識字,殊為不易。

傳統倫理觀念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即便是在現代,很多人仍然認為養女孩兒是為別人養的!

古時候,就算有思想開明且有能力培養女兒讀書的家庭,他們教的更多的也無非是相夫教子之道……

“羊盈,朕欲封你為起居舍人,官秩六百石,日後負責隨侍聖駕,記錄朕的言行,季終送史館,修《起居注》。你可願應否?”

一聽這話,羊盈頓時受寵若驚的跪了下來,向慶忌磕頭道:“民女……臣女叩謝聖恩!”

“善。”

慶忌認為的確有人應該記錄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後編纂成書,就跟記錄孔子言行的那一部《論語》一樣。

具有極大的意義!

實際上,慶忌身邊也有不少人記錄了他的言行舉止,編纂成了一些書簡,只是還沒有整理出來。

大概會等到慶忌駕崩之後,才會公諸於世!

“陛下,臣女有事啟奏!”

“說。”

剛剛被慶忌封為起居舍人的羊盈,立馬就有事啟奏,這讓慶忌頗為好奇。

她難道是“有備而來”的嗎?

“陛下,我大吳掃滅諸國,一統天下之後,其子孫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姓,姓氏已經有所混淆。”

“既如此,陛下何不讓姓、氏合二為一,不分彼此?”

羊盈的此言一出,頓時引起了士子們的一片譁然。

不得不承認,羊盈的這種提議太過大膽了。

眾所周知,姓、氏含義各不相同,還被明文規定嚴格區分。

在遠古時代,隨著人口繁衍,原始部落分出若干新部落,新部落為了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單獨起了一個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氏是姓的支系。

正是在此基礎上,後來的太昊伏羲氏才有了“正姓氏”的創舉,使華夏子孫逐漸蕃盛。

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禮不娶同姓”的規定,一直延續到周朝。

婚姻制度、姓氏制度不斷豐富,並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現在,羊盈竟然試圖打破這種宗法制?

“不可!”

當即就有士子站出來反對,道:“陛下,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若姓氏混淆,合二為一,何有貴族、平民之分?何有婚姻之別?”

“同姓不婚,這是古往今來的規矩,豈可推翻?”

“請陛下明察!”

聞言,還不等慶忌說話,羊盈就反駁道:“好一個同姓不婚!先生所言,未免太過荒謬了!”

“如姬姓之人,普天之下何其之多也?”

“陛下是姬姓,吳氏,不也娶了多個姬姓女子嗎?”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說我是道士你不信

一個美麗的神話

假太監:我真的想出宮

孤獨的根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