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割完韭菜後,新官上任後老實沒幾天就又開始貪汙,絲毫經受不住誘惑,甚至出現了逆反心理和僥倖心理,想各種辦法貪汙。

物競天擇,存活下來的貪官手段更高超。

哪怕是雷厲風行的朱元璋都止不住這貪腐之風,後世自然也不行。

這個時代的人性還沒有那般惡劣,官吏們貪汙也不會損害民生,威脅到國家的根本利益,所以慶忌有的時候是能置若罔聞的。

如鮑息這個貪官,就慶忌目前瞭解到的,此人之前歷任海西縣長、下邳縣令、戶部員外郎、戶部右侍郎、會稽郡丞,政績斐然,深得民心,不然也當不上渤海郡太守了。

只要不貪汙賑災糧,不壓榨黎庶,偶爾侵吞一點公款,慶忌還是能置若罔聞的。

大吳本土如此繁榮昌盛,也不差這三瓜兩棗的。

慶忌也並非不知道吏治清明的重要性。

吏治情況如何,直接關係到政權的興衰和存亡。

所以,大吳在吏治問題上,設立了官吏的教育、選拔、任免、考核、監察和獎懲等諸多方面的制度。

如地方父母官,郡守、縣令、縣長這樣的,每隔五年就要輪換一次,到帝都金陵考核,考核的主要是他們的政績、才學、品行等等。

強者上,弱者下。

一旦發現有貪汙腐敗問題,該官員就可能被罷官奪職,永不敘用。

德才兼備之人,可以被提拔上去。

至於那些中規中矩的人,則是會被調任到另一個地方做父母官,或者是到朝中為官。

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問題。

像是鮑息這樣的貪官,貪汙的方法很是“巧妙”,沒有損害到國家利益,以及黎庶的利益,所以不會被國人檢舉,他的貪汙腐敗之事也沒有暴露出來……

眾所周知,那些敢於貪汙賑災糧,以及侵佔國家財產的官吏,都被嚴懲不貸了。

官吏之間賄賂,私相授受,這是慶忌允許的事情。

結黨營私,黨同伐異則是慶忌不能容忍的。

他察覺到鮑息似乎是觸及到了這一底線,所以想除掉鮑息了。

“基兒,你派人去牢裡看著晏弘,好生保護。沒有朕的手諭,任何人不得探視他。”

“諾。”

吳基答應了下來。

慶忌這是想要保護晏弘嗎?

……

翌日清晨,吳基就急匆匆的進入臨淄宮殿,來到慶忌的面前稟告道:“皇祖父,不出你所料,昨夜真的有人想探視晏弘,還帶了毒酒,是想把晏弘毒死,然後作出他畏罪自盡的假象。”

慶忌聞言,淡淡的笑道:“鮑息的狐狸尾巴已經露出來了。”

“基兒,走,咱們去鮑息家裡做客。”

“諾。”

不多時,慶忌便擺駕鮑息的府上。

作為一個郡守,鮑息的府邸實在是太過寒磣了,看起來就跟普通的宅子差不多。

見到慶忌大駕光臨,鮑息忙不迭的招待慶忌、吳基,只是簡簡單單的八菜兩湯,他的妻妾、兒女都遠遠的坐著。

鮑息很是受寵若驚的道:“陛下光臨寒舍,使寒舍蓬蓽生輝。”

“不過臣家中已無多少餘糧,已經吩咐下人去買了。”

“粗茶淡飯的,還請陛下見諒,多多包涵……”

“無妨。”

慶忌和顏悅色的道:“鮑息,朕早就聽說你是兩袖清風的好官,只是沒想到家中如此清貧。”

“真乃是我大吳官吏之楷模。”

“陛下謬讚了。”

鮑息的心裡忍不住直犯嘀咕。

他都表現得這般“一貧如洗”了,為何慶忌就是不給他加官進爵,賞賜一些金銀財物?

如此小氣?

慶忌可不管鮑息心裡在想什麼,跟吳基飽餐一頓後,就告辭離開了鮑府。

但,慶忌並沒有直接返回臨淄行宮,而是帶上吳基,換了一身樸素的衣裳,準備在臨淄城中微服私訪。

慶忌一向是非常重視對子孫的培養。

如吳基一般,慶忌就沒少帶著他外出,微服私訪。

一個皇帝,若是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兩耳不聞宮外事,終究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誰都不敢保證,臣子們會不會欺騙皇帝。

古往今來,善於欺上瞞下的臣子,還少嗎?

真正的明君一般都是能體察民情,知道民間疾苦的。

如果是晉惠帝那種“何不食肉糜”的君主,就活該成為亡國之君了。

這個時候,慶忌、吳基祖孫二人一路在大街上閒逛著。

吳基的臉上還有些遲疑不定的道:“皇祖父,以孫兒看,鮑息不像是貪官。究竟是他藏得太深,還是孫兒的閱覽短淺,看不出來?”

聞言,慶忌莞爾一笑道:“基兒,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有的時候你的眼睛是會欺騙你自己的。”

“臨淄城裡的官吏,大多受過鮑息的恩惠,跟他沆瀣一氣,這些人自然是跟朕說鮑息的好話。”

“城裡的黎庶,也似乎沒有被鮑息欺壓過,所以無人檢舉。”

“甚至還有一些人,給鮑息歌功頌德,朕估計是鮑息請來的託。”

“啊,這……”

吳基有些發懵。

慶忌帶著吳基來到了集市中,集市這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在糧行那裡,還排起了長龍一般的隊伍,正在買糧食,也就是粟米。

這糧行是公家的糧行,價格跟私人的糧行也差不多。

在大吳,為了防止“谷賤傷民、谷貴傷末”的問題,一直以來使用的就是“平糶法”。

平糶法最早是計然、范蠡提出來的。

豐收年國家把糧收購儲藏起來,在歉收年缺糧時國家再把糧食平價糶出,這樣才能起到平定糧食和其他物價的作用,這就叫做”平糶齊物”。

這兩年渤海郡有著不少的自然災害,所以糧食歉收,為穩定糧價,所以官府就要拿出屯糧賣出去,保證物價穩定。

“走,上去看看。”

慶忌和吳基旋即在糧行外邊排隊。

“什麼?”

“一斗米四百錢?前兩天不是才買三百五十錢一斗嗎?”

“前天是前天,今天是今天。你現在不買,說不定過幾天還會接著漲價。”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皇欠萬億拒還?我暴力讓她跪服

狂野的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