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大師不愧為當世佛學大家,略一思索就意識到石之軒對於智慧大師的論點並沒有反駁而是延伸到更高的境界,由此窺斑見豹知曉石之軒是有備而來。

即便如此也可看出石之軒確實下了功夫,令道信大師頗為欣慰同時如臨大敵,知道這個辯論對手不好對付。

這時候道信大師再用自家理論與石之軒糾纏,就算道信佛法再是高深,本就拜師於他而且有了準備的石之軒估計也不會輕易露出破綻,短時間內不可能見到結果。

於是道信大師另闢蹊徑不說自家經義,決定換一個方向來與石之軒辯論。

只聽道信大師先是恭維勸戒了石之軒如今遁入空門認真修行佛法的舉動,“禪師當真不凡,老和尚當年沒看走眼,若是真能潛心修佛不妄為佛門功德。”

接著直入主題,詢問石之軒的論點,“就是不知禪師所修經典為何?有何觀點?”

石之軒長眉微動,似乎有一種別樣的魅力,就像是小孩子說到了自己最喜愛的事物。

“貧僧好讀《愣加經》,略有所得,佛說六識為生滅而不能常住之緣起性空法,六識之外尚有二識,謂之第七末那識,意有思量之義,此識常緣第八識之見分思量,我為法,故名末那;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攝藏我慢相故,又能緣身為境界故。”

這般論調一出,以道信大師的淵博知識都不禁為之一振,彷彿有一道全新的大門即將在他眼前開啟,卻充滿迷霧讓他不得入門。

這也難怪道信大師如此驚訝,因為這個理論顯露出石之軒對於《愣加經》的深刻造詣,舉一反三的提出了新的理論,把佛門原有的六識擴充到八識。尋常僧眾只會覺得大逆不道,但是道信大師這般佛法高深之人立刻意識到其中真正的價值,可謂是開宗立派的一種理論。

而婠婠、獨孤鳳等人亦是流露出深思神情,她們雖然不懂佛法,但是“八識”理論對於武者而言同樣相同,立刻讓他們意識到了宗師境界與末那識的對應。這第七識像極了武學境界中入微之境又另有拔高,從佛學而言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恆審思量。於武學那就是秋風未動蟬先覺的先抓住那“遁去的一”。

由此推斷那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否就是大宗師甚至破碎虛空的境界在佛門的映照。

“陵少!我覺得我好像懂了,這末那識不就是咱們練成《長生訣》後不用刻意運轉心法,真氣也能自信周天行功的表現嗎?”寇仲亦是恍然大悟,他從中得出的感悟並非針對與人廝殺,直接更進一層達到了修煉功法變成自己本能或是潛意識的一種行為。

徐子陵同樣若有所思,肯定道:“不錯,看來我果然是慧根深種,道信師父誇我天生佛子不是開玩笑哩。”

寇仲連忙改口,生怕他這兄弟一遭興起遁入空門,“陵少誤會了,你看大家都恍然大悟,難不成人人皆是佛子?這分明是邪王提出的理論,我看你天生魔子才對啊!”

他們二人的竊竊私語沒人在乎,只有文搏笑了一下覺得頗有趣味。在石之軒說出自己的理論之後,眾人無不驚訝溢於言表或是呈現出醍醐灌頂的神情,唯獨文搏不覺得有什麼驚訝的,因為正是文搏提供給石之軒的後世見解讓他重新整理出來,果然一出手就瞬間令全場懾服。

道信大師此時亦是沉浸在石之軒所說的“八識”理論之中,以他的理解第七識末那識就是將過去現在未來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總結成一種類似潛意識的存在,以種子的形式,攝藏於心靈之中,不用心思轉動就能窺破洞悉一切根源。

換句話說,寇徐二人以及文搏修煉四大奇書達到那種不需要刻意控制,真氣就在經脈中自行運功修煉的程度就是末那識的具體表現之一。

至於阿賴耶識更是更為縹緲,道信大師自認以如今境界尚且不能觸及其中真諦,愈發感到石之軒佛學精深至極,一時間無從言語,恨不得趕緊記錄下來回到大林寺禪房之中好生思量。

其餘眾僧更是驚駭莫名,以了空為最。眾目睽睽之才,他竟是顧不得修持數十載的閉口禪,在不嗔等護法金剛都來不及阻止的情況下以極為生澀的語調問到:“大德禪師,可否詳解阿賴耶識!”

了空不能自已的形狀令四大聖僧驚駭莫名卻又覺得理所當然,這“八識”的理論如今在華夏尚未傳播開來,乃是玄奘大師取經之後才傳入中原。而這番理論的完整體系就是大乘佛法的唯識學,玄奘大師鑽研唯識學後在天竺無遮大會立論十八日無人敢駁,雖然石之軒無法只根據文搏隻言片語還原出博大精深的完整理論體系,但是這關鍵的“八識”之說已經足夠讓明眼人意識到其中價值。

其中阿賴耶識正是了空突破境界的關鍵所在,在他聽見阿賴耶識含義的瞬間,了空如墜魔障,再也顧不得數十載閉口禪修為,因為這阿賴耶識的根本極其貼合其所修禪宗真意,只消窺破其中關竅,他立刻就能功行圓滿,破碎虛空而去也不遠了。

所以了空如何不激動過度,以至於心境悄悄產生波動做出了意外之舉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就連了空都沒料到,石之軒,也就是大德禪師聽見他的疑問,愁腸百結一般露出艱難思索神色,最後卻只能盤坐在地,嘆息道:“阿賴耶識乃是貧僧以往日武學上的見地預測達成的狀態,所謂‘眼前此刻’想必諸位都曾聽聞,而貧僧認為這個境界以佛門而言便是開啟‘阿賴耶識’的表現,阿賴耶識或是有情眾生的真心本性,是一切現象的根源,從此窺破虛妄無有窒礙、無有自身,所見所聞盡皆歸於當下。”

石之軒進一步的解釋令了空愈發迫不及待,彷彿開啟密藏的大門就在眼前,卻不知道這阿賴耶識在武學對照於如今的石之軒來說也只能存在於理論和想象中,因為石之軒一身真氣被文搏盡數吸去,根本無從感悟,更不用提藉此窺破門徑了。

了空尚不知此事,他雙手合十誠懇地追問道:“大德禪師此言甚妙,可謂別開機杼足以憑此開宗立派!就是不知以佛學而言,此二識如何修煉?何從感悟?”

“這才是貧僧嘆息的緣故,我只能從武學上找到這二識得蛛絲馬跡,再印照《愣加經》推斷出有此二識,並以此展開稍加延伸,卻不得終解,就如佛陀就在眼前,佛的境界貧僧卻不能悟到多少。”

石之軒坦誠相待,換來的是一陣譁然,道信大師都不由得目瞪口呆,敢情你這最關鍵的一環全都是推測得來,雖然價值依舊很高,可是一想到了空禪主連閉口禪都不顧只換了一個可能存在的理論回來……

道信大師心道自己可是受過專業訓練,不能笑出聲來。

其餘幾位聖僧則是驚訝之中又有不解,道信大師陷入沉思尚未來得及質疑,智慧大師與帝心尊者立刻跟上發出心中疑惑,而石之軒口若懸河,卻有據理力爭,懂的就深入淺出的講出見解,無法確定的就以其他領域的淵博知識進行推測旁證。

他們卻不知道,了空得知關鍵的第八識石之軒並未解決如何修煉感悟的問題之後,陷入了極大地掙扎之中,他的臉色幾乎瞬間難看到極點。

因為了空破去數十年閉口禪功力,哪想到石之軒自己都沒能弄明白如何開啟阿賴耶識,只是以高深的武學境界推測到佛學之中亦有相似階段。這對了空而言無異於脫褲子放屁,他就是以為石之軒的佛法高深到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迫不及待連閉口禪修為都顧不著,想從佛法上完成這番突破,哪知道到頭來還是要在武學上著手。

本就因為文搏多次挑釁和當日和氏璧之事,導致心境在這一刻產生巨大破綻,讓了空面上不顯可是心中早已翻江倒海。於是了空最終選擇了一個極為激進的應對方式,雙目低垂壓抑著其中怒火,雙手合十道:“邪王以尚未完善的理論冒充佛理絕類魔王波旬偽作佛陀欺瞞眾生,老衲還請邪王返回禪院留上一段時日洗滌罪過。”

了空如此強勢的做法令其餘幾名高僧不由側目,但是他們雖不大認同了空這樣行事,也意識到他為何如此選擇。因為從剛才的辯論來看石之軒確實有真材實料,提出的理論固然得不到驗證但是絕對沒有什麼破綻。

而佛學中理論只要說得通就沒問題,能不能驗證本來毫無影響,畢竟哪兒給你真弄個佛陀出來指天畫地唯我獨尊?大夥心知肚明這是勸人向善或者騙人錢財就行,只是眾人都是武學高深之輩,難免聽聞“八識”之說會考慮到在武學上的印證。

但他們也想不到了空居然直接要求扣押石之軒,這會讓本來還和睦了幾分的場面瞬間激化。因此道信第一個不願跟從了空如此行事,這位夾在佛門與魔門之中飽受質疑的中年僧人此刻卻義無反顧,出面制止。

“了空禪主,此事未免有些過激,大德禪師對佛法的鑽研大家有目共睹,如何可能是偽作誠心才能修煉得來的呢?”

卻不想了空作為淨念禪宗的主持影響力巨大,而道信由於接連培養了幾個弟子都跟佛門不對付,天生會受到懷疑。此時又為石之軒說話,立刻讓本來還猶豫不定的幾位聖僧反而堅定地站到了空一邊。

當然,其中關鍵因素還是了空點破瞭如今局面,那就是他們辯論佔不到優勢,這樣下去明眼人都能看出佛門輸給了魔門。雙方本就實力上難分伯仲,氣勢再敗也不用動手,直接認輸便是。

因此了空激進的行為反倒不失為破局的妙手,因此帝心尊者沉吟片刻後說道:“不論如何,既然大德禪師精通佛法,去淨念禪宗修持一段時間也是好事,老衲贊成此事。”

另外兩位高僧同樣同意,瞬間佛門方面達成一致,幾位高僧齊宣佛號,邁步向前,如一道巨網頃刻間籠罩在無遮大會的會場之中,將中心的文搏與石之軒牢牢鎖定。

而更多僧眾彷彿受到無形的大手推動,被幾位高僧念響的佛號影響齊齊高頌《金剛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一時間風起雲湧,佛光萬丈,原本因為辯論落入下風頹喪的氣勢瞬間恢復,佛門眾僧大有降妖除魔的堂皇正氣,整個逼迫向石之軒而來。

這也是陽謀,誰不知道邪王石之軒一身魔功縱橫天下,受此一激必然得做出回應,到時候佛門便能理所當然的宣佈石之軒魔心依舊,請他回淨念禪宗方才是正理。

卻不想石之軒面對催人心絃的可怖威壓竟無動於衷,垂下雙眼雙手合十,平靜的念道:“阿彌陀佛,此乃貧僧應得……”

“爹!”石青璇大驚失色,此番變故太過迅疾,她雖武藝不錯但是不擅長爭鬥,情急之下根本做不成任何應對就要眼見石之軒在這番危機之下身受重創。

因為石青璇清楚無比,石之軒根本沒有絲毫真氣傍身,如何擋得住佛門以類似陣法發動的磅礴氣勢一擊?

卻不料有人一聲戾嘯聲中越眾而出,宛如一堵高牆屹立於石之軒身前,睥睨四方環視眾僧。

烏金色的虎牙槍微微顫鳴,正是它破空而起發出戾嘯,輕易破去了眾僧在幾名高手領頭下結陣形成的恐怖威壓,接著文搏手持虎牙開口說道:“大德禪師說完了他的佛法,既然諸位不認同也就罷了,居然還要強迫他人,那就怪不得文某說說自家佛法……”

道信對徒弟何等了解,一聽文搏這話就知道事情大條了,而且文搏能懂多少佛法他豈能不知?

果不其然,槍鋒破空發出淒厲長嘯,沖天魔威隨著文搏發難驟然而生,周邊卻隱隱出現輕聲梵唱,還有他振聾發聵的怒吼。

“天道不彰,善路不長;護生斬罪,亦是佛法!”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歲重瞳小奶包,反派舅舅團寵我

千河如畫

被困萬年,出來已是大佬

時代久久

春日野雛菊

宋止

竹馬他超愛的!!!

綠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