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大勢力的戰爭揭開帷幕時完全超乎許多有識之士的預料,所有人都判定今年不可能會發生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戰。

首先是杜伏威在竇建德與宋缺的威逼之下苦苦支撐竟然沒有放棄,宋缺距離一統南方尚有距離,沒拿下江淮軍意味著他除了南面之外其他三面皆敵,以宋缺謀略斷然不會陷自己於險地。

何況此時已到深秋,北方素來乾冷,嶺南軍不喜當地氣候,再行征伐將很快進入嚴冬,實非用兵良機。

最重要的是不論北方還是南方經歷過高烈度的戰爭之後是需要偃旗休戰、重整生機的時間。

可是戰爭發生並不因為他人意志而轉移,發生的緣由亦是眾說紛紜。

更出乎意料的不是明顯聲勢更強盛的魔門一方發動戰爭,而是宋缺率先出擊。

一紙檄文被粗暴的撕下,投降宋缺之後被認為會被投閒散置的李密重出江湖,率領五千騎兵從旋門關出發,迅速進入竇建德的領地,帶著去年黎陽之敗的怒火對滎陽發動突襲。

早有防備的竇建德迅速回應,雙方圍繞著成皋、滎陽接連數戰,卻誰都奈何不了誰。

接著李世民先領五千玄甲鐵騎來到洛陽西北的小平津,這裡有著極為著名的一道雄關,虎牢關。

然而令李世民都沒想到的半路就遭到宋缺親自領兵伏擊,萬幸李世民有諸多精銳相護沒有遭遇大礙,但是出師不利令這場戰役一開始就蒙上陰影。

如今虎牢關外,重整旗鼓的李世民又一次鳴金收兵,試探性的進攻面對嚴陣以待的嶺南軍並不能奏效,接近外塹的部分戰場仍隱見黑濁的濃煙筆直的伸向天空,久久不散。

戰場上的隨風迅速消散,死傷者被帶回雙方陣內。

此時唐軍的步卒並未到齊,兩方這次接觸性的交戰互有損失,唐軍死者數目近千,是嶺南軍的十倍之上,算是宋缺小勝一場,先拔頭籌。

宋缺深知守城不能死守,與周圍數座堡壘互成犄角之勢應和,本人更是身先士卒於城下列陣對敵。

一開始李世民一如既往的派遣兩隊唐軍騎兵衝擊兩翼,自己手持角弓左右馳射好不威風,殺得盡是步卒的嶺南軍不得不收縮防線對抗騎兵。

宋缺見到唐軍新組建的玄甲鐵騎果然厲害,來自隴西的高頭大馬配合精選出來武藝出眾的騎兵在戰場上幾乎無人能敵。不得已下宋缺命弟弟宋魯掩護三隊已經陣形潰亂的步兵後撤,本人指揮前線長槍兵和弓箭手組成的兵陣守穩陣腳,不讓唐軍攻往壕塹。

就在李世民覷得勝機希望以強悍的騎兵衝鋒打亂嶺南軍陣腳,接著李靖帶領的步卒趁勢掩殺時,虎牢關忽然門戶洞開,四道城門的吊橋落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騎將劉黑闥領三千精騎如出籠的勐虎般閃電出擊,衝散和切斷敵人,且不斷來回衝殺,唐軍立告不支,李世民見勢不妙,親率玄甲鐵騎趕忙阻截這三千宋閥騎兵。

可李世民也沒想到素來以步軍稱雄的嶺南軍騎兵如今也有不俗表現,原來李密投靠宋缺之後將原本瓦崗的底子重新編選。來自蒲山公營的精銳被宋缺分派整合,編練出一萬精銳騎兵,其中半數由李密繼續帶領東出旋門關與竇建德糾纏,剩下的一部分藏於虎牢關中,由宋缺選拔於卒伍之中的偏將劉黑闥帶領。

而之前從未表現過騎兵指揮能力的宋缺手持長柄大刀,身著鋼鎧外裹錦袍,既不失文雅風度又極彰豪邁氣派,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長刀過處無一合之敵。

那劉黑闥也非易與之輩,一手單拐一手長槊出神入化,形象威武中卻又不失儒雅的氣質,虎背熊腰一看便是驍勇善戰之輩。他與宋缺一東一西兩翼夾攻,李世民根本來不及完成掩護就被逼得連連後退,好在玄甲鐵騎當真不凡,最後還是付出一定代價之後衝出重圍,排山倒海般殺向陷入包圍的李靖所部將其掩護退卻,這才下令在戰場上被殺得叫苦連天的唐軍撤退。

這一戰宋缺略佔上風,但是不論哪一方都不滿意。

宋缺原本計劃中這一次交鋒最低要求就是摧毀李世民麾下玄甲鐵騎,趁著大軍尚未齊至之前打斷唐軍嵴梁骨。誰知玄甲鐵騎比傳聞中更加精悍,身上鐵甲盡是來自東溟派的珍品,尋常刀劍難傷,砍上去只留一道白痕,也只有宋缺、劉黑闥這般高手或是全力衝鋒的騎兵方能造成殺傷。

那李靖也極為難纏,步卒在他手中陣型變換無有阻礙,重重包圍之下尚能隱隱有反擊之意。於是最終一場蓄謀已久的戰鬥只殺死不到千人,傷者數千,對於宋缺而言著實不能接受。

李世民更是悔恨,玄甲鐵騎不但人馬俱甲,各個都是放在其他軍中堪稱百夫長的精銳,隨便死傷一個都難以補充,是他去歲仗之馳騁千里大破薛仁杲的肱股。

誰料今日一戰傷亡上千,平白挫了銳氣不說,這戰後撫卹大概就能令魔門高層不給他好臉色——李世民開府建衙也無法避免被魔門插手的命運,誰叫李淵一開始就被人擄走,李閥只掌控半個山西,不像竇建德那樣本身對於領地掌控能力就強,李閥平日撫卹、招募兵員也得仰仗魔門供給。

李世民覺得自己不是什麼秦王,而是邪帝手下的徵南大將軍,為了吊在前頭名為“天子”的胡蘿蔔不得不奮力而戰。

可是這天子頭上還有天王老子,這破差事……好吧,李世民還是很主動熱情,因為他不想當有的是人想當,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想當皇帝的人。

只是接連兩戰沒佔到便宜,還損失不少,李世民也不得不謹慎起來等待後續步卒和他們的攻城輜重抵達。今日著實是因為宋缺主動出城,李世民覺得機會難得這才接戰,既然對方棘手,那就穩紮穩打好了。

可惜李世民如今還是稚嫩了一些,或者說他對於宋缺這等級數的高手缺乏認識。

在虎牢關下唐軍開始立陣結寨的時候並未放鬆對嶺南軍的挑戰,雙方時不時發生小規模衝突卻並沒有攻城,然而現在城中軍務完全交由劉黑闥處置竟沒能讓李世民有任何察覺。

本該坐鎮指揮的宋缺孤身一人,晝夜不停,以絕世輕功一日夜間來到旋門關外,匯合李密。

於是輪到竇建德罵娘了。

他在河北、山東秣兵厲馬,擊潰突厥之後更是名聲大振,投靠竇建德的人絡繹不絕,都認為他比李世民更得邪帝青睞,遲早能成為天子。

竇建德自己亦是雄心萬丈,大力發展領地內各種基礎建設,自己領頭扛著沙袋治理黃河、修整水利。直到李密忽然出擊,竇建德方才趕到前線領兵還擊,只等著把這個手下敗將徹底擊垮,揮兵進入洛陽從此一統天下。

然而李密知恥而後勇,他作為將領比他做一方之主反而更合適。不用考慮人事、政務專心於打仗的李密僅以數千兵馬和竇建德周旋不落下風。竇建德也意識到李密並非主力,只靠著數千騎兵根本不可能突破他的重重防線,但是也足夠給夏軍帶來許多麻煩。

因此在長時間的騎兵交戰中雙方損失都不大,也難以取下決定性戰果,竇建德逐漸放鬆警惕,開始在前線辦公,領軍打仗的時候只是做一下戰略方面的把控,具體領兵出擊交由蘇定方、徐世績這些得力屬下去做。

沒辦法,竇建德的自主權比李世民要好一些,他的地盤全都是自己打下來的,不像李閥的領地許多都是魔門主持,竇建德除了軍事還管理很多領地內的政務。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拿下李密,也沒有被對方擊破的威脅,竇建德就將重心放到內政上。

誰知今日徐世績負責的滎陽忽然失守,不得已下率領敗軍倉促逃到成皋與蘇定方匯合,這一下子就是陷入兩面夾擊。東面是陷落的成皋,西面是嶺南軍本來掌握的旋門關,隨時有傾覆之危。

竇建德大急,當即就要自己領本部精銳前往救援,還不忘從領地內繼續調集兵馬,解成皋之危。

就在他點將聚旗之際,忽然風雷乍歇,一名身著黑紅色鐵鎧的身影不知何時來到他的營帳之中,端坐於上首默默無聞,如同一座凋塑般就那樣存在著,彷彿早已佇立千年。

然而竇建德瞬間心中大定,疾呼道:“文兄……不,聖帝親臨,建德無能失陷城池,深表愧疚。”

“竇兄客氣了,這事情不怪你,宋缺親至,若是沒有這等聲勢,那文某也要懷疑他的天刀是不是鈍了。”文搏的話語如投入水中的石塊驚起巨大漣漪,以竇建德的城府都忍不住為之驚懼。

宋缺來了,不僅僅是因為這位當世大宗師的軍略與武力,而是他和文搏同時出現在一處,意味著這場大戰將會比所有人預料得更快的進入到最慘烈的廝殺之中。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小姐您的眼疾該治了

姒染

請允許我再次走向你

是七7

小朋友,你食言了

鹿揺

開心穿越有點難

悠悠慢手

心動懸溺

木椿一棠梨G

攝政王的掌上小花魁

閉目養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