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哎,家裡都新添了這麼多的東西了,你怎麼還去買啊,再買都放不下了。”

市區某處公館內,張謇看著自己的長子不停的往屋內搬東西,坐在沙發上的他雙手搭在柺杖上,無奈道:

“有些東西我都用不著,給我搬來就是浪費,時間長了也是積灰用,你們走的時候最好都給我帶走,這樣我也能圖個清靜。”

“來來來,這可是我剛從永安買的留聲機,正宗的美國貨,你們搬過來的時候可得小心。”長子張孝若哪裡肯聽,一邊指揮著下人搬運,一邊勸著父親:“爹,你可不知道我去了一趟美國,那叫一個震撼!”

張謇的鬍子抖動,嗤之以鼻道:“怎麼著,美利堅這麼好,是天堂還是什麼極樂之地,讓你都樂不思蜀,我要是再不發電報催你,你這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高材生是不是就不捨得回來了?!”

“哎幼,我的父親大人喔,瞧你這話說的,那美國再好,不也是異國他鄉嗎,回來肯定是要回來的,何況我名字裡還有一個‘孝’字。”張孝若趕緊來到父親身後,親自給其捏著肩膀:“這不是感慨美國物力之無窮,技力之無限嘛!”

感受到肩膀上的力度,張謇的心情這才好一些:“你呀,少跟那些狐朋狗友待在一起,多跟一些正當朋友交往交往,這樣不僅對你有好處,對咱們大生也大有裨益。”

世人皆知《傅雷家書》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收錄著作為父親的傅雷,寄給兒子傅聰的一百二十五封家書,表達著家長對子女的關心,讓不少人羨慕其中的情感。

事實上,在疼愛子女尤其是對子女的關心上,張謇也是不遑多讓,兒子求學期間不在身邊,他也是不停地在寫家書,後世有記可查的足足有一百三十八封,可見其用心之深。

正因為這份關心,讓張孝若倍感壓力,正在捏肩的手也隨之一滯:“父親,這話可就不對了,我結交的也不都是狐朋狗友,多數都是政府高官機要,將來伸伸手,咱們大生的路絕對更好走。”

“他們哪些人我還不清楚?吃拿卡要樣樣在行,但若是辦起實事來,那是三個菩薩燒兩炷香!”張謇有些恨鐵不成鋼。

張孝若探著脖子好奇道:“為什麼三個菩薩燒兩炷香?這是什麼意思?”

“當然是沒得你的指望。”張謇沉聲道。

“不是……這……”張孝若被懟的語塞,忍不住問道:“父親,那你說什麼樣的朋友值得我去結交。”

“此人既有才華,又有抱負,我早就想介紹你們認識了。”張謇捋了一下鬍子,緩緩道:“正是北京大學的程諾程致遠教授!”

“他!?”張孝若忍不住驚訝了一聲,看到父親臉上不對,又趕緊解釋道:“他的名字我倒是知道,只是人家是搞數學的,雖然美國老對他也敬佩的緊,但跟咱們搞實業的關係並不大吧?”

張謇雙手握住柺杖,重重地敲擊了一下地面:“早就跟你強調過,讀書不要讀死書,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現在你是越讀越倒回去,人家致遠現在是上海灘實業界的重要任務……”

眼瞅著父親有些動怒了,作為兒子的張孝若自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跟張謇對著幹,趕緊弓著身子來到一邊,將自己買回來的留聲機推出來:

“好好好,我後面一定要好好拜訪你說的這個赫赫有名的程致遠先生,不過上個月南京路剛剛開業了一家叫做永安的公司,直接打著‘顧客永遠是對的’的招牌,裡面的東西還不錯,就給你尋摸來了一個留聲機,快瞧瞧看。”

看著兒子在西洋玩意兒上忙上忙下,張謇本想繼續發怒,可一想到有些話多說無益,再繼續下去只可能有逆反心理,嘆了一口氣也只好說道:“我老矣,不得不為久計也,而後莫要後悔。”

張孝若嘿嘿一聲,一邊收拾著手裡的留聲機,一邊嘴裡哼著莫名的曲子。

沒過多久,從留聲機那裡就傳來一陣哇呀呀的唱戲聲:

“地為陰來天為陽,

九宮八卦腹內藏。

一片丹心扶劉主,

扭轉漢室錦家邦。

山人諸葛亮……”

輕輕拍拍桌子上的留聲機,張孝若的臉上難掩自得之色:“父親,聽出來這是誰唱的了嗎?”

張謇閉眼沉思片刻,隨即意識到什麼的他驚訝道:“莫非是譚鑫培譚大家的《定軍山》?他不是去年剛剛過世嗎?你是從哪個地方弄來的?”

張孝若笑呵呵道:“這是百代出品的第一批長篇,知道父親喜歡京劇,專門想辦法給弄過來了,除了《定軍山》外,我這裡還有《賣馬》,不知道父親是否滿意?”

此時的張謇並沒有正面回覆兒子的話,而是滿臉欣慰的從茶桌上拿起《申報》,將報紙抻平慢慢看起來,搖頭晃腦,顯然心情十分不錯。

可惜這短暫的祥和並沒有持續多久,僅僅是過去幾個呼吸的時間,張謇臉上的笑意就逐漸消失,隨即慢慢凝重,反覆看了三遍,每個字都仔細咀嚼後,最後化為激動二字寫在臉上。

“孝若,你快過來看看,這報紙上刊登的新聞可是真的?我這老花眼實在是不敢相信。”

少見父親這般模樣,張孝若也收起臉上的笑容,走過來坐在張謇身邊,接過報紙認真地看起來。

“祝賀求新機器廠成功軋鋼

近日,在程諾教授、朱志堯廠長、陳兆鏘等人的支援下,求新機器廠成功煉製優質鋼材,並軋取鋼板,品質優越,比之國際市場所售賣的鋼材質量要更勝一籌,價格方面更是遠遠低於平均水平。

據悉第一批鋼材首次使用在美國萬噸巨輪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表示未來該鋼材不僅可以用在造船、造車、造大炮,更可以直接用在民用方面,將有力支援民族工業的發展。

如果說之前國人實業家們的頭頂籠罩著陰影,那麼今天將是改天換日的一天,從此再也不用擔心原材料方面被列強鉗制,可以大膽的發展自由工業產業,在此希望程教授可以在民族工業的統一戰線上,不要給該鋼材生產設限……

對於業界同仁的恭賀和請求,程教授在感謝之餘也會積極擴大產量,確保發揮求新機器廠的領頭羊作用,只要有需求,求新機器廠的鋼材就儘量滿足,實業興國,同時在這裡也希望廣大有志青年報名加入求新這個大家庭……

本報記者李天佑”

新聞雖短,但內容足夠勁爆。

哪怕張孝若之前對程諾瞭解不多,興趣也並不濃厚,但現在看到報紙上的新聞後,雙手也忍不住顫抖起來:

“父親,你說說這《申報》上面不會刊登假新聞吧?要是那樣的話,這可就是驚天大料。”

“《申報》在業界有口皆碑,你覺得它會幹這種自掘墳墓的事嗎?”

張謇雖然較之鋼材已經平靜了許多,但此時他也有些口乾舌燥,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涼茶,喝下去才覺得心臟的跳動沒有剛才那麼劇烈。

“可是這程序也太快了吧,我還記得年初的時候,求新機器廠已經半死不活,當時朱志堯還找上門來,找我們籌集資金,眼看著只剩下破產和被收購兩條路可走……萬萬沒想到眼下的它不僅闖過難關,還帶來了一份這麼大的禮物。”

作為民營機械行業的領軍者,求新機器廠的牌子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初有難時,商界出了不少力氣去幫忙。

上海地方紳董、商會都反對將求新機器廠售與洋商,要求北洋政府收為官辦,但北洋政府沒有接受。後來幾經交涉,北洋政府不得已退後一步,表示可以核准後進行中法合辦。

當然,所謂的中法合辦,只不過是維持表皮的臉面罷了,實質上真走到那一步,也都是法國人說了算。

好在程諾及時殺出來,不僅拯救了求新機器廠,還提供了這麼大的一份技術方案支援,讓閱讀報紙的張孝若嘖嘖稱讚。

“俗話說得好,聽人勸吃飽飯。”張謇拿過報紙,現在看到這個新聞還是有些恍忽:“先前讓你跟致遠接觸,你還不樂意,現在想再拜訪人家,估計都協調不出人間了,人人都想巴結這個財神爺了。”

張孝若摸摸後腦勺,有些不好意思道:“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我算是徹底領悟了這個道理。”

“你呀,還不算晚。”感覺報紙上有些褶皺,張謇抻開抖動了一下,若有所思道:“不過話說回來,眼下還不算太晚,在文章中我看致遠提到了‘棉鐵合營’,這裡面似乎有些深意。”

受這句話啟發,張孝若在嘴裡重複了幾遍這個詞後恍然大悟,勐拍大腿:“父親,我想到了,這個棉鐵合營你之前之前出任農林兼工商總長提到過這個觀點。”

說起來張謇不僅因為大生紗廠與棉紡織業有關係,他還出任漢冶萍公司的總經理,在當時就明確地突出棉鐵業的重要地位,認為棉、鐵兩業可以操經濟之全權,為國家計,應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後面在公家擔任要職時,更是將農林、工商兩部合併為農商部,並出任農商總長,進一步重申他的棉鐵主義,至此,鋼鐵工業在國家的經濟認識方面完成質的飛躍,成為國家制定宏觀經濟規劃時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此以後,中國曆屆政府在制訂經濟發展計劃時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涉及到鋼鐵工業建設計劃。

“不過現在想來,當初我提出來的棉鐵主義雖然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但更多的是站在宏觀角度考察問題,等真正落到微觀方面,實踐意義並不是很明顯,致遠的棉鐵主義,與我這是形似而神不似,可操作性反而更好。”

越看程諾的棉鐵主義,張謇的嘴裡越覺得回味無窮,最後恨不得直接加入到程諾棉鐵戰營裡。

作為同齡人,張孝若心裡還是稍稍有些不服氣,故意問道:“父親,你這話就有些誇張了吧,這個棉鐵主義倘若真的好,你當初擔任要職時,不就順勢推行了下去嗎,哪還輪得著程教授來改良,即便是現在我估摸著也得差強人意。

“你懂什麼?”張謇把報紙往桌子上一拍,直接吹鬍子瞪眼道:“你爹我早就調查過各國棉工廠紗錠數目,以及世界上對於鋼鐵原材料的需要,缺口之大觸目驚心,而我們國家地大物博,這就是我們的無窮無盡的希望。

至於何時開採,至若何舉辦,則視乎人,視乎財,視乎國力。

如今他程致遠幾乎以一人之力,扭轉乾坤,將民族工業中的重中之重的鋼鐵產業推到這個高度,語言上再多的讚賞也不為過,單此一項,就足以為國家省下上千萬的兩白銀!”

此時的張孝若的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震驚道:“竟……竟然有這麼多!?”

張謇搖搖頭,長嘆一口氣後說道:“這還只是辛亥年間的數字,自打民國建立以來,我們年年鋼鐵進口產量就有數千萬兩白銀,如果把這些加在一起,足足有萬萬之數……”

不愧為當初的農商總長,張謇說起這些進口數目來,一個接一個,最後不僅把自己的兒子說的連連告饒,就是他自己,也透過這些表象,認真到此時求新機器廠的重大意義。

“行了,父親你就不用說了,我改,我立馬改!”張孝若抱著留聲機,起身就要離開。

張謇不明所以,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去?”

張孝若拍拍手裡的留聲機,有氣無力道:“玩物使人喪志,我這不是把東西退回嗎?等我回來就跟你一起拜訪程教授,好好將棉鐵主義做大做強。”

張謇稍稍愣神一下,隨即哈哈大笑道:“孺子可教也,只不過留聲機就別拿走了?”

張孝若有些湖塗,疑惑道:“什麼?父親你說什麼?”

張謇樂呵呵道:“我是說,你自己可以回去好好收拾一下行裝,咱們明日就過去拜訪致遠。”

等到兒子離去,屋子只留下張謇一個人,重新開啟留聲機,又將《申報》翻到那一頁品讀起來。

“頭通鼓,戰飯造,

二通鼓,緊戰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鋒交。

上前個個俱有賞,退後項上吃一刀!

三軍與爺歸營哨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GG爆和全球人民共同穿越侏羅紀

墨坤上仙

夢起長生錄

辣條一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