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必須要有宗教信仰。

開皇年間比較模糊,楊堅夫婦包括子女們,雖然都是佛教的忠實信徒,但從沒有正式將佛教立為國教,因為容易得罪其它宗教,這對剛剛立國的大隋,不利。

歷史上的李唐,立道教為國教,是因為李家的母系大多都是鮮卑貴族,漢人以父系為血緣傳承,鮮卑是以母系。

那麼他們這種混血想要站穩腳跟,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加上道教在李淵建國初期立了功,道祖正好又姓李。

所以李淵乾脆認了道祖李耳為祖,意思是我們這一家是正統的漢人。

楊堅這邊情況要好一點,爹媽都是漢人,媳婦獨孤伽羅的生母,是正統的漢人門閥清河崔氏,李淵就不行了,媳婦竇氏鮮卑族,爹媽也是鮮卑族,李淵的媽,還是鮮卑族。

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就是確定皇權的至高無上,精髓就在那本《道德經》裡面。

內聖外王這四個字,首見於道家《莊子·天下篇》,但《道德經》卻是一本實打實的內聖外王學說。

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意思就是內備聖人之至德,施之於外,則為王者之政,白話就是當今皇帝是個聖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唐朝時期的皇帝,都被大臣們稱呼為聖人。

楊堅是至尊,楊廣是陛下,都不是聖人,而聖人這兩個字很明顯代表著完美,代表知行完備、至善之人,老百姓就會覺得,我們的皇帝是最好的,這對集中皇權大大有利。

加之道教主張溫和、虛、靜、柔弱,反對暴烈,主張上善若水、自然無為、道法自然,反對亂作為、粗暴干預,主張儉樸,反對奢靡,主張謙虛、忍讓、不爭、低調、涵容,反對顯擺、張揚和高調等。

這對治理國家來說,好處非常大。

楊銘呢,內心是非常傾向於道教的,但是眼下的形勢,佛教聲勢過大,立道教為國教,不合適。

道教重修身,也就是做人,儒家的作用是教書育人、管理社會,佛教是勸人向善。

所以楊銘現在要走的路子,跟王通的學術主張,對上了,從霸道轉王道,三教合一。

歷史上的王通,死於隋末大亂鬥這種戰亂時期,但這一世,他這一直好好呆在京師,所以本來去年就該掛了的他,現在還活的好好的。

楊銘生怕他突然就死了,於是力排眾議,將其推到了國子監祭酒的位置上,國子監也叫國子寺,十一寺之一。

那麼往年參加科考的候補進士,朝廷會從中挑選一些好學之人,入國子監學習,這些人將來會分赴各地,做為地方官學的學正,也就是校長。

想要傳播學問,首先得有老師,這些老師所傳播的學問,得統一,怎麼統一?靠朝廷。

“門下省設立弘文館,召天下名士入館,校正圖籍,教授生徒,”楊銘在朝會上道:“館主暫定為太子冼馬劉炫,總領館務,設學士三十六人,參議朝廷制度禮儀修訂,大家心目中都有什麼合適人選,儘可舉薦。”

這個部門,相當於大隋最高學術機構,在朝堂上的話語權將會非常大。

於是大家紛紛開始舉薦,舉薦自己人。

沒辦法,目前為止,有文化的還是集中在門閥世家當中,其中以河北為最。

三十六名學士,出自東宮的有九個人,李綱、李百藥、王珪、房玄齡、杜如晦、薛收、姚思廉、李玄道,歐陽詢。

楊銘等於是藉助一個新增部門,將東宮這幫人名正言順的帶進了朝堂,參議國事。

剩下的人選,要慢慢來,不可能幾天之內就能選出來,不過蘇威的兒子蘇夔進來了,這個人的學問是絕對牛逼的。

還有門下省的魏徵,沒有人喜歡他,但這小子是王通的門生,學術理念是符合楊銘要求的。

當然了,還有那位在京師照顧親爹的神童許敬宗。

裴矩心裡是非常高興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猜對了,楊銘未來的政治方向,就是王通的那一套,這樣一來,做為王通弟子的楊瑾,就佔了很大優勢。

因為後繼之君,本來就是現任君王政治理念的延續者,楊瑞還是走的薛道衡的儒家路子,不適合當下形勢。

躲在王屋山煉丹的孫思邈,不用楊銘去催,自有楊麗華去催。

人家確實練出一些金丹,黑色與金色交混,一看就不符合楊麗華的要求,所以楊麗華沒有吃。

幸虧你沒有吃。

楊銘也是比較鬱悶,這玩意是用來送老爹歸西的,但如果將楊麗華給捎帶了,他可不樂意。

但是楊麗華呢,特別痴迷這個,因為在女人看來,金丹不只是延年益壽,還能永葆容顏。

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孫思邈在幹啥了,求仙問藥者絡繹不絕,道教之所以在歷史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有一點,就是人家能修仙,滿足了人們對長生的渴望。

東宮這邊,楊茵絳也一直在關注著孫思邈的動靜,馬上就要成為皇后了,她可不希望自己的身體出問題。

“我可是提前跟你說清楚,那玩意你不要碰,”楊銘在寢殿厲聲道。

之所以這麼嚴肅,是因為他以前就勸過楊茵絳,讓她不要濫用藥,但是楊茵絳表面上答應了,背地裡還在偷偷吃。

人,想要改變另外一個人,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幾乎不可能實現。

楊銘知道吃藥不好,但是楊茵絳不知道。

“那你讓他煉丹去幹什麼?不是留著自己服用嗎?”楊茵絳的小表情有些不滿。

楊銘嘆息一聲,老實跟她說了,因為楊銘清楚,如果不實話實說,楊茵絳肯定偷偷找孫思邈求藥。

“金丹不能延年益壽嗎?”楊茵絳一臉詫異道。

楊銘道:“你見過史上有哪個人,真的成仙了嗎?”

“有啊,”楊茵絳嘀嘀咕咕說了一些歷史上不知所蹤的道家名人。

這就很扯了,失蹤就是失蹤了,非要傳成羽化成仙,欺騙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楊銘一臉無語道:“你要不怕吃死你,你就吃去吧,到時候我將楊瑞過繼給別人。”

這下子等於打到楊茵絳的軟肋了,只見她不滿道:“不吃就不吃,用得著這麼嚇唬人嗎?”

“怕你改不了,”楊銘佯怒道:“還有那堆補藥,全給我扔了,人好好的天天吃什麼藥啊?你見人家阿雲吃過嗎?”

我就是怕死在阿雲前面,才吃的藥啊,楊茵絳道:“阿雲不懂照顧自己的身體。”

“是你不懂!”楊銘這次真怒了,你是真能狡辯啊:“現在就給我扔了。”

楊素楊約都沒活個大歲數,但是人家裴矩可是長壽的,歷史上的裴宣機先後在李淵、李世民、李治時期擔任要職,還給李弘做過太子左庶子,明顯也是個長壽人。

說明人家家裡的生活飲食習慣,是適宜長壽的。

你能活六十,保不準人家能活八十。

楊茵絳清楚丈夫這次是真的怒了,趕忙令侍女將補藥全都給扔了出去,然後在楊銘跟前不停的服軟。

“郢回的婚期就要到了,這段日子你去王府好好張羅,”楊銘道:“他的屬官我來定,從宗室撥一批年輕子弟,給他做侍衛吧。”

楊茵絳趕忙點頭。

楊瑞就要結婚了,這小子很多年前就盼著這一天,韋家這邊自然也不敢怠慢,在京師的族內大佬都趕來了,正在忙活著韋珪出嫁的事情。

這是地地道道的上嫁,畢竟所有人都知道,楊瑞不用多久,就是太子了。

而楊銘自己也沒有閒著,新納了一個妾,長孫無垢。

不知道為什麼,楊銘與長孫面對面坐在一起的時候,很難有那種男女之間的想法,摸摸手的念頭都沒有。

也許是對方在歷史上,名氣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呢,也是個短命皇后。

李世民就是嗑藥的,說不得長孫也跟著一起嗑來著,三十六歲就過世了,這也太快了。

不過歷史記載,長孫皇后患的是氣疾,肺上的毛病,很有可能是一種遺傳病,要不然他的子女就沒有一個長壽的,四個嫡出女兒死的都很早,三個兒子也就李治活了五十來歲。

五十來歲可不叫長壽啊。

李世民家裡呢,有風疾這種遺傳病,風疾、氣疾撞一塊,後代的壽命堪憂,好在半中間武則天給他們改善了一下。

“聽無忌說,你打小身子不好?”楊銘皺眉道。

長孫無垢點了點頭:“偶爾犯疾,卻也並不影響。”

楊銘恩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

這是他們第五次獨處一室了,但是長孫依然是個完璧,今晚也一樣,楊銘揮了揮手,讓她下去了。

接著進來的是暖冬和涼夏,兩人伺候了楊銘半輩子。

楊銘一直希望兩人嫁出去,但是人家不肯,說是要伺候楊銘一輩子。

唉.拗不過啊,所以楊銘今晚要了她們倆,將來也會給她們一個名分,終究是貼心又貼身的老人,楊銘捨不得委屈她們。<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黨魂

劍氣

大唐:我最強戰神!

青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