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是個忠臣,他和楊廣之間除了君臣關係,還有一層友情,都好文學這一口,這倆人是知己。

讓他出賣楊廣,絕對不可能,士為知己者死嘛。

單雄信已經連踢帶打,給了虞世南好幾下,人家疼的在地上打滾,可就是緊咬牙關寧死不從。

為什麼非得是他呢?因為皇帝在委以某一個人重任的時候,都會在私下裡有一番交待,這就是耳提面命。

打個比方,來護兒坐鎮江都,如果京師來了皇帝的旨意,來護兒開啟之後,會從中尋找與皇帝約好的暗號,如果對不上,這就不是皇帝的旨意,來護兒就不會認。

十二衛四府大將軍,都有這個暗號,因為他們掌控著大隋的軍隊。

楊銘想要控制洛陽局勢,一半靠自己人,因為自己人不看詔書真假,只看有利與否,另一半不是自己人,就得詔書來忽悠了。

所以他要麼有詔書,要麼就得等到自己人控制住局勢,他才能露面主持大局。

虞世南這邊,詔書寫不了,不過也不是沒有其它辦法。

大隋制,皇帝詔書是內史省草擬,門下省稽核之後下詔,也就是說,這兩個部門的有心人,都有可能知道詔書裡面的貓膩。

他們平時如果多加留意的話,是知道哪個字少了哪一劃,哪個字的出現頻率比較高,換句話說,他們知道詔書的書寫習慣。

而內史省的官員,肯定都在皇城,但是日月二門被堵著,楊道玄出不去,就沒辦法抓人。

也就是說,楊銘現在空有玉璽,發不了詔書,所以只能等待自己人控制局勢。

不過眼下的形勢,已經改變了。

魚俱羅的敗亡,使得楊玄挺順利進入玄武門,以太子的名義正在逼迫張瑾撤軍。

張瑾能撤嗎?人家這裡是有皇帝死命令的,詔書都不認,只認皇帝一個人,哪會被玄挺逼退。

玄挺也是毛躁人,你不走,咱們就幹。

正當左右衛率和張瑾的左備身府即將幹起來的時候,楊銘出現了。

發不了詔書,就假傳口諭唄,玄挺已經進來了,不會允許備身府攻入徽猷殿,那麼楊銘出場的時機也就到了,就看相信他的人有多少。

日門上方,楊銘身披盔甲,左右被持盾的侍衛簇擁著,朝下方道:

“你們想幹什麼?蔡王已經讓你們退了,為何還不走,想造反嗎?”

楊銘的出現,對於眼下的皇城形勢,有著極大的鎮撫效果,畢竟絕大多數人,不會想到是太子逼宮。

朝會上父慈子孝,大家可是都看在眼裡。

張瑾見到楊銘的那一刻,目眥欲裂,心知皇帝已經被控制了,趕忙道:

“我奉有陛下密旨,勤王護駕,還請太子開啟城門,讓我進去。”

楊銘道:“你可以進來,但是不能帶這麼多人進來,恐驚嚇陛下。”

我特麼自己進去,不是羊入虎口嗎?張瑾道:“那請太子開啟城門。”

只要城門一開啟,我一擁而入,你就關不上了。

楊銘道:“你不是有梯子嗎?自己爬上來,讓你帶二十人,多了的直接射殺。”

張瑾嘴角一抽,回頭望著那些已經打退堂鼓的將領,心知這一次自己多半是迴天無力了,太子的威望過高,人家一露面,備身府他都控制不了了。

但是張瑾也沒辦法說我是奉皇帝旨意收拾你,那是找死,也沒有幾個人會信。

張瑾閉目哀嘆一聲:“太子何必如此?”

楊銘在城門樓上暴喝一聲:“陛下遇襲,正在治療,孤奉旨緝拿賊人,誰再擋在這裡,阻撓行事,立殺無赦。”

這話一出口,備身府的將領們互相對視一眼,紛紛後撤,讓開城門方向。

張瑾心如死灰,不得已之下,也只能是退後了,再不退,就要被射成刺蝟了。

也就是楊玄挺來了,否則楊銘也不敢親自露面,萬一嚇不退備身府,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他在城門上說這話的時候,心跳的非常快。

而旁邊的楊智積,則是瞥了一眼身後捧著木匣子的裴行儼,看到這玩意,楊智積便知道大事已定。

備身府讓開之後,接管這裡的自然是東宮衛率,楊玄挺奉命將皇城一應內史省官員都帶到徽猷殿,備身府的人也沒有敢阻攔。

張瑾已經猜到太子想幹什麼了,但他現在已經不敢說話了,說了有用了?

沒用的,我就算告訴別人,太子即將假傳聖旨,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楊銘已經控制住了局勢。

也就是這個時候,中樞一干大佬們進入皇城,直奔徽猷殿而來。

而張瑾也得知了荊元恆被殺的訊息,左右備身府同時失去控制,迴天無力了。

他忍不住閉上眼睛,老淚縱橫。

內史令盧楚,被帶到了楊廣面前,當他看到鼻青臉腫蜷縮在地的虞世南之後,心裡便什麼都清楚了。

虞世南忠心,是因為江南氏族多是依附楊廣。

但是盧家不是,像盧家這種高門大閥,不會對任何一個皇帝忠心。

而他做為內史令,楊廣的每一封詔書都會過目,看的多了,加上一直都在小心留意,自然知道貓膩在什麼地方。

人家非常果斷,坐下之後提筆就寫。

寫什麼?肯定不是退位詔書,現在還不能這麼著急,否則原本已經被糊弄住的禁衛軍,不會認賬。

而是給權,皇帝養傷,太子署理國政,也就是監國了。

奏疏寫好之後,楊廣被拖進了後方寢殿,被朱粲打斷了幾根肋骨,不省人事之後,被扔在了床上。

也就是這個時候,裴矩等人來了。

楊銘令人收拾好前殿之後,讓百官進殿。

大殿內,左右兩邊站立了上百名全副武裝的侍衛,楊銘坐在楊廣皇位的左側位置,也就是他太子的位置,身後站著裴仁基等人。

百多名大臣進來之後,沒見到楊廣,只看到太子,很多人心裡就知道怎麼一回事了。

“敢問太子,陛下在哪裡?”御史臺陸知命道。

楊銘道:“齊王派人行刺陛下,陛下身負重傷,正在醫治。”

“那便請太子容臣等探視,”虞世基道。

楊銘挑了挑眉:“你懂醫術?”

“不懂,但臣有職責確認陛下傷情,”虞世基道。

楊銘看向裴矩,道:“他沒這個資格,裴公為洛陽百官之首,你就代群臣入內殿探視陛下吧。”

裴矩點頭道:“臣這就去。”

接著,裴矩被人帶進了內殿。

盧楚起身拿出詔書,然後朝著眾人朗聲道:

“諭齊王暕,亦系朕之嫡子,曾有驕惰不法,疏遠賢良,親暱小人,人誰不愛其子,朕之寬容,豈料釀成大禍,今行兇徽猷,悖逆至此,尚可以對天地鬼神、靦顏與世人相見乎?今寬爾殊死之罪,令爾自裁,此皆朕委屈矜全莫大之恩,爾非草木,雖死亦當感涕也。”

說罷,盧楚道:“即刻捉拿齊王,殿前問罪。”

這封奏疏,開頭就是諭齊王暕,那就是寫給楊暕的。

殿內眾臣面面相覷,旨意的內容不算詳細,齊王怎麼行悖逆之事?沒有說清楚,不過這就是詔書的慣例,有些事是不會說清楚的,尤其是家醜。

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兒子對付老子,實在沒臉詳述,也不會讓人知道整個過程。

那麼接下來,還有一封詔書,內容更簡單,大致意思就是朕養傷期間,由太子監國,上面蓋的是傳國玉璽。

這就不對勁了,在這種時候,中樞級大佬都是可以閱覽詔書內容的,傳國玉璽可從來沒有出現在詔書上面。

虞世基頓時道:“起居舍人虞世南何在?”

李密一臉哀傷道:“被賊人所害,已不治身亡。”

虞世基雙腿一軟,大喝道:“我要見陛下。”

說著,他就往寢殿方向衝去,卻被人給攔了下來。

楊銘道:“別攔他,讓他去。”

虞世基渾身一震,腳步卻邁不出去了,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旦進去,就是進了鬼門關,再也出不來了。

他回頭望向群臣,有人面無表情如楊玄感,有人頹喪至極,如段文振。

人人表情各一,但沒有人再像他一樣,一定要見到陛下。

虞世基見狀,臉上慘然一笑,看向楊銘:

“太子,豈不聞史書昭昭?”

說罷,虞世基大步進入寢殿。

楊銘環顧眾臣,道:“你們誰還想進去?”

王胄、袁充、遊元、劉士龍等十餘人站了出來。

楊銘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可以進。

接下來,控制住局勢的楊銘,無需詔書,也能收拾備身府了。

只聽楊銘道:“張瑾處事屢屢浮躁,聚大軍於殿外,不聽勸阻,難當大任,楊玄挺接任左備身府,荊元恆為國捐軀,以國公之禮厚葬,滕王楊綸接任右備身府。”

二人站出來:“臣領命。”

那麼接下來,就是安撫天下了,楊銘讓盧楚草擬奏疏,召來護兒、吐萬緒、張須陀入京。

當然了,是以皇帝的名義,若以他的名義,首先百官會懷疑,來護兒也會舉兵。

必須穩住這個人,否則江南還得亂。

那麼這三道旨意,內史省和門下省的官員是有權利看的,但是楊銘只讓門下省楊達看了一眼。

楊達當然會裝作一切正常,然後點了點頭:“門下省可以下詔了。”(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達浪客傳

秋天的每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