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江夏郡,慕容三藏和達奚暠正在收縮防線,步步撤退。

一來,是真頂不住,再者,也是按照太子的意思,打算撤出江夏了。

江夏的首府,就是江夏縣,為什麼這個地方丟了,朝廷肯定會救呢?

因為它是武漢,整條長江的中斷樞紐所在,卡在長江中游,漢水匯入長江的入口位置,長江貿易的最大中轉站。

楊暕送句容,不算什麼,楊銘敢送江夏。

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並不以一地之得失論成敗,楊銘想要調走襄陽水軍,只能這麼幹,只要水軍一回來,江夏眨眼的功夫就能拿回來。

“不能沿著長江往上游撤,我們不能離開江夏太遠,要隨時準備支援趕回來的水師,”龐韜道:“往漢陽撤吧。”

慕容三藏皺眉道:“漢陽在漢水,如果我們撤進漢水,敵軍若沿江而上,直撲江陵,如何是好?”

“他要是去江陵,我們就從漢水出,奪回江夏,”獨孤凌雲道:“清河郡公正在往江陵趕,董景珍就算去了,也幹不了什麼。”

清河郡公,就是老四楊玄獎,朱粲的引薦人,被楊銘委以重任之後,領譙郡、汝陰、汝南、淮安四個郡的軍府,共計八千人,已經在往江陵進軍了。

這四個郡,在大隋都屬於河南。

等於是河南人來湖北平叛了。

龐韜和獨孤凌雲的意思,是他們這支兵馬,撤進漢水,把江夏讓出去,等到襄陽水軍回來,他們兩路夾擊,再把江夏奪回來。

他們的戰略目的,首先得水師回來,回來之後,以江夏為荊州佈防重心,阻攔蕭銑西進。

江夏緊鄰長江,對岸的西北方向,就是漢水的入江口,一路沿著漢水往上走,分別經過沔陽郡、竟陵郡、襄陽郡。

襄陽水師就是從這裡出來的。

楊銘當年擔任荊州總管,就是從江陵乘船沿著長江東進,抵達江夏之後,從這裡進入漢水,前往襄陽檢閱水師。

這也是楊銘惟獨遊覽過的一段長江水域。

如今慕容三藏他們的兵馬,還有一萬餘人,江夏城內的世家富商,在董景珍進入江夏郡之後,就已經收拾細軟出城躲災去了,達奚暠在收到太子旨意之後,又在城內宣傳賊兵勢大,能跑的趕緊跑。

眼下還留在城裡的,那是實在走不了的,雖然不是空城,但也差不多了。

“杜太守會從襄陽支援我們,我們今晚就撤出城吧,”龐韜道。

慕容三藏手裡有江陵沈家支援他的六十多條船,都是商船改造的,除了具備遊擊兩岸的能力之外,船體自身並不具備作戰能力,最多可以站在上面放箭。

而叛軍董景珍那邊,有三艘大船,所以慕容三藏在長江,不具備跟敵軍火拼的能力。

別看只有三艘大船,人家上面有弩炮,打到你的船,直接就能擊沉。

元月末,江夏失守,董景珍進駐江夏城,開始廣派人手,從民間徵集船隻,什麼船都行。

緊接著,蕭銑麾下另外一名大將沈法興,率兵六千,進入武昌縣,開始招募民間工匠,營造碼頭,打造船隻。

楊廣北征,驍果軍的十名鷹揚郎將及其副將當中,張鎮周、公孫上哲、蔡元凱、沈叔義、沈法興,這都是跟著蕭銑走了,眼下全都是叛軍。

沈法興本來還是吳興太守呢,職位比蕭銑高多了,投靠之後,眼下是蕭銑帳下的右將軍,左將軍是張鎮周,等於蕭銑軍權最大的兩個屬下。

他們這股叛軍不一樣,領頭的好多都是貴族出身,那麼自然明白造反應該怎麼造,至今為止,他們打出的旗號,仍是誅殺來護兒。

雖然他們走的方向與來護兒所在的位置背道而馳,但並不影響人家名義上,沒有造反。

蕭銑也沒有自稱什麼王、什麼總管的,還是頂著鷹揚郎將那個名頭,南方的幾路叛軍,稱之為蕭鷹揚或鷹揚公,稱杜伏威大總管,汪華叫安民公,劉元進是上將軍,反正各有各的名號。

暫時沒有稱王的,稱王是不給自己留後路了。

沈法興進駐武昌,是非常聰明的,他知道襄陽水師不在荊州,但是他擔心江都方向會派水師來救援,所以乾脆在江夏城下游的武昌立足,在這裡建立一支水軍,拱衛江夏成果,準備打持久戰。

他並不知道,朝廷打算在六月份之前解決江南問題,他覺得,江南形勢遠比河北複雜,朝廷北征河北元氣大傷,短時間內,已經拿他們沒辦法了。

“楊銘被留在了洛陽,主持揚州的,是昏君那個風流兒子,”沈法興在武昌城內的將軍府內,與幕僚說道:“此賊可憎至極,本將恨不得生食其肉。”

他的那個族叔沈叔義,是沈婺華的弟弟,陳淑儀的親舅舅,如今在蕭銑身邊做軍師,是近臣,他則是帶著沈家一干子弟來了武昌。

楊暕當年在揚州的時候,拐過沈家的姑娘。

心腹蔣元超笑道:“楊暕小兒,惡名遠播,當年任揚州總管的時候,禍害了不少良家女子,我南人對其切齒痛恨,他這次來江都,與送死無異。”

楊暕在南方的名聲,非常之差,他爹當年將揚州大區治理的井井有條,他來禍禍了。

沈法興的兒子,也叫沈綸,跟襄陽水師的沈綸同名,不過人家這個沈家,是南方超級大族,不是江陵沈家能比的。

只聽他笑道:“我們只要在佔據江夏,於長江建造一支無敵水師,那麼等鷹揚公佔據荊州之後,我們便成割據之勢,屆時進可取江南,退一步,可取嶺南。”

這就是純純的紙上談兵了,你要是說我先打哪個縣,再佔哪個縣,還務實一點,動不動就是江南嶺南的,這兩地方有多大,你沒數嗎?

水師還沒開始打造呢,就想劃江而治了,這是一名理想主義者。

“想要打造水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幕僚孫士漢皺眉道:

“五牙大艦為五層大樓船,高百餘尺,可容納衛士九百人,左右前後設定有六臺拍竿,弩炮四臺,江都原來的五牙艦早在很多年前,就被劃歸了襄陽水軍,後來聽說又造了三艘,如今已經是八艘了,我們想要稱霸長江,得有這種大型戰船才行。”

門客陳果仁點頭道:“我曾經在江都見過五牙艦,端的是江中堡壘,甲板厚重,巨弩不能擊穿,可我們造不出來啊,沒有精通工藝的工匠,只憑琢磨,是無從下手的。”

“造不出來,就想想如何將它打掉,”沈綸二號道:“如此大船,船速必緩,若以火船撞擊,其必滅亡。”

孫士漢和陳果仁對視一眼,同時心想,你可真會說嘴啊?

哪個船不怕火?你知道怕火,人家就不知道嗎?一艘五牙艦,周邊護衛船隻有多少,能讓你隨便靠近?

“行不通的,聽說現在的五牙艦,船體外裹精煉鐵皮,已經不懼火攻了,”陳果仁道:“船太高,我們放火夠不著甲板也是白費,長江水勢浩大,無法設定礁牆,唯有引入狹窄水域,從兩岸擊之。”

礁牆,就是人工設定的水中陷阱,有的是一根圓木,兩頭削尖,插進水中,尖端距離水面大概兩米左右,從水面看不到,用來擱淺大船,還有一種就是河裡面攔網,專門用來纏繞船槳,使其失去航行能力。

方法有很多,統稱為礁牆,因為其本質是參照礁石對船隻的威脅。

但是長江上面,行不通,水深,河道寬,水下都有暗流,你不好施工不說,就算搞成,也沒啥作用,因為長江水錶面看上去很平靜,但是下面可不平靜。

“人家五牙艦本來就是深水船,怎麼可能被引入淺水?”孫士漢道:“不要太想當然了,想破五牙,只能是大船對大船。”

沒有東風快遞,打航母只能是航母。

沈法興嘆息一聲:“儘快招募工匠,打造戰船吧,造不了五樓船,能造出四樓、三樓,也是可以應付一時的,何況襄陽水軍在江都,眼下頭疼的應該是杜伏威。”

“襄陽水軍可是楊銘的,他會讓楊暕用?”孫士漢道:“他們兄弟倆,可是死對頭,這是天下皆知的。”

是的,除了楊廣在自己欺騙自己以外,其他人確實都知道。

沈法興道:“不讓用,也不會來咱們這,楊暕不可能讓襄陽水軍離開江南,鷹揚公之所以取荊州,就是因為這裡沒有多少官兵,又是魚米之鄉,利於我們發展,等江南那邊打成一片,我們屆時可坐收漁利。”

有什麼樣的爹,就有什麼樣的兒子,沈綸二號是個紙上談兵的,他爹也好不到哪去。

荊州二十二個郡,是你說取就能取的?

楊銘在這幹了兩年荊州總管,一半轄區不好管,湖南蠻子是跟你鬧著玩的?人家不服朝廷,自然也不會服叛軍。

歷史上,隋末大亂鬥各路叛軍的割據地盤,看上去真大,但實際上,也就是控制了一些主要地區,不是所有人口他們都能管得了。

太平盛世都管不了的地方,別指望大亂之世能管了人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養育他們的山川河流,也賦予了他們獨特的民風個性,有的樸素,有的好鬥,還有彪悍的.(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最強考官,我考哭百萬考生

嚴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