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達快速往長樂逼近,玄挺必須攔截,他這一部一萬兩千人,六千是騎兵。

還是具裝甲騎。

騎兵是適合衝陣的,高士達十萬大軍兵分十幾路,像一張大網一樣罩向長樂,玄挺想要阻截,是完全不可能的。

十萬人行軍,絕對不會只走一條路,因為目的地是一個,為了大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到位,必須化整為零,從各路逼近。

玄挺怎麼攔?攔的了一路兩路,攔不了三路四路。

高士達的主力中軍,一定在最裡面,玄挺幾乎沒有突破外圍直搗黃龍的機會。

“如此大軍,糧草後勤絕對沉重,如能燒燬,功成一半,”一個不知名的山腳下,玄挺的大軍就駐紮在這裡,他們離開棗強縣兩天了,一直在尋找合適的阻擊點。

眼下身處的地方,就在一處群山腹地,有條大路可直通長樂,這裡絕對會有叛軍經過。

聽到徐世績的陳述,玄挺道:“十多萬人,輜重在哪,我們不知道啊,知道了,也過不去。”

“將軍若給卑職一千輕騎,十日兵馬口糧,足夠火油,卑職願意深入敵軍腹心,冒險一試,”徐世績道。

楊玄挺頗為佩服道:“你小子膽子確實不小,這差事可是玩命啊,十死無生之局。”

徐世績道:“谷城郡公(吐萬緒)正在晝夜強攻長樂,張須陀和崔世樞正在猛攻長蘆和景城,這個時候,若是讓高士達站穩陣腳,信都之戰會曠日持久,一旦格賊抵達,我將陷入逆境,若能摧毀其糧草,將極大的打擊其士氣,要麼速戰要麼速退,高士達在格賊抵達之前,絕不敢選擇速戰。”

楊玄挺沉吟片刻,點了點頭:“既然你願請戰,我便允你,若能生還,我必上奏朝廷為你請功。”

接下來,就是為徐世績調撥兵馬了。

一千騎軍,必須是輕騎,帶甲的話便沒有機動性,極為容易被圍剿追殺,他們這一支騎兵不是殺敵去的,是放火去的,不找到叛軍糧草所在,絕對不會接戰。

叛軍來了十萬人,只有將領知道,是不會讓普通士卒知道的,你知道了,就不敢去了,無知者無畏嘛。

玄挺為徐世績挑選的這一千人,都是矯健之人,河東部曲,輕裝簡從,攜帶十日的口糧和戰馬細料,以及足夠的火油。

兵械方面,只剩下馬槊和短弩,剩下的全都拋棄,身上連軟甲都沒有,屬於完全的輕騎了。

這就是一支敢死隊。

徐世績在歷史上,也是一步一步混起來的,雖然進入唐朝之後,基本主持的都是大規模兵團作戰,但是他在瓦崗的時候,也是從底下慢慢混上來的。

像他這樣平民出身的年輕將領,不玩命是上不去的,玄縱玄挺這樣的出身都得玩命,他就得玩十倍的命。

夜間,一千輕騎離開駐地,往北而去,他們會在十幾路叛軍,十萬人中間,尋找糧草輜重所在,如果能順利燒燬,功勞大了去了。

畢竟格謙南下,也是需要時間的,你去村裡喊你大伯來家裡吃飯,都得時間,十五萬人從河間郡南下來信都,更需要時間。

高士達還是聰明的,大敗玄縱之後繳獲的精煉兵械,全都留給了謝稜和劉黑闥,他很清楚,這兩個地方扛不住的話,他就是腹背受敵,小命懸於一線。

張須陀那邊拼了命的猛攻,是完全不惜代價的,只要能破城,哪怕他只剩下幾千人,都算是決定性的勝利。

而崔世樞那邊,玩的挺絕,三萬崔家子弟軍,不停的攻城,在損失三千多人之後,撤掉營壘,佯裝往西追擊高士達。

其實就是擺出一個姿態,我打不下景城,不打了,我去追高士達去。

劉黑闥能讓他去嗎?肯定不能,他的任務就是阻擊張須陀和崔世樞,所以崔世樞剛一開拔撤走,他便派麾下大將龐坤領一萬大軍吊著尾巴追過去了。

崔世樞得知後面追兵來了之後,加速行軍,在一處山谷外圍殺了一個回馬槍,同時等在這裡的楊元慶部突然殺出,將這股叛軍盡數剿滅。

之後,崔世樞返回景城,繼續主持攻城,而楊元慶則是往西追擊高士達。

劉黑闥一共就兩萬人,這才剛打,一萬人就這麼沒了,所以楊元慶料定對方絕對不敢再出城了,所以他可以由崔世樞拖著對方,自己放心西進。

趙郡方向,竇建德並沒有據城以抗官軍,他在打游擊。

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李靖,所以將麾下叛軍分為六路,各種騷擾襲擊,打一會就跑,歇一會再擾,並不是一味的阻擊。

這樣的法子其實是聰明的,會給對方一種敵人沒膽子接戰,我可以強行透過的錯覺。

可是當你真要全力突破的時候,他就會集結起來,主攻你一點,會讓你疲於應對,打也不是,走也不是。

游擊戰是最難打的,因為大家的戰略目標不一樣,李靖是急需從趙郡往東,進入信都,而竇建德是各種騷擾拖延,讓人煩不勝煩。

“前面傳來訊息,格謙要南下了,我部不能速進,信都的局面會陷入被動,”張定和道:“如今行軍被擾,難以速進,若結壘迎戰,敵軍又不肯接戰,如何是好。”

說罷,張定和朝身邊的旗官道:“將我原話速報李總管。”

他麾下四千人是先鋒軍,負責開路的。

早期進入趙郡之後,發現縣城都是空的,並無叛軍身影,那個時候李靖就知道不妙了,於是派張定和往東北方向的廮陶縣行軍,以作試探。

這一試,試出來十三次襲擾,張定和都快煩死了。

你偷襲我,我結陣迎敵,你不來,我繼續行軍,你特麼又來了。

他其實已經探查到,敵軍數量絕對不少,其實是完全可以吃掉他這支四千人的大軍,但人家就是不吃。

這基本可以確定,對方不打算決戰,目的只是拖延。

李靖與陳君賓,是在一起的,其實武安太守陳君賓也沒有多少兵馬,兩千人而已,加上李靖的整編一萬人,也就是一萬二。

對上竇建德,兵力沒優勢,戰鬥力的優勢又因為人家打游擊而無法發揮。

收到張定和奏報的李靖笑道:“這麼看來,高士達應該快要抵達長樂了,竇建德這是在給高士達提供吃掉吐萬緒的機會,準確來說,是格謙與高士達合兵之後,吃掉吐萬緒。”

“那麼我們更需要加快行軍了,李總管主力為精騎,敵方叛軍追不上的,”陳君賓建議道。

李靖當初渡河的時候,將戰馬都給了皇甫無逸,但是黎陽倉滅了瓦崗之後,戰馬也都要回來了,損失的兵員從叛軍當中補了一千五百人。

本來還是叛軍,搖身一變成了東宮衛率,這撥人投降的最值。

反觀竇建德,兩萬人馬能有兩千騎兵都算不錯了,都是流民出身的叛賊,你給他馬,他也不會騎。

李靖搖了搖頭:“竇建德不會讓我們舒舒服服的過去,過去了,他也會在背後頻頻襲擾,他不是遊擊嘛,咱們也分兵,你帶兵專找山路行軍東進,裴行儼率兩千騎兵,從張定和南邊的石橋鄉過,韓孝基從張定和北邊過,你們四路分散開來,負責吸引,我則率兵往北。”

“往北?為什麼要去北邊?”韓世諤詫異道。

李靖淡淡道:“別問,你跟著我走就是了。”

他是要去截擊格謙。

單憑一個高士達,絕對吃不掉吐萬緒,但是加個格謙就不一樣了,所以李靖這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你不是拖延我支援吐萬緒嗎?那我就拖延格謙支援高士達。

李靖往北的話,需要渡過洨水,洨水一帶皆為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你在這個地方以步軍襲擾騎軍,那是找死。

所以李靖往北走,竇建德明知對方想幹什麼,但也攔不住,兩條腿在平原,怎麼去攔四條腿的?

不像張定和那邊盡是彎彎繞繞的小道,騎軍跑不起來,才被竇建德所乘。

那麼既然張定和等人的主要戰略是吸引,次要戰略是東進,那麼裴行儼這支騎軍,就被賦予了一個新的任務。

打游擊。

欸~~~我不往東邊走了,我各處亂跑,專找你的小股部隊偷襲。

人家這個偷襲,可不是打一下就跑,一旦被裴行儼盯上,是非弄死你不可的,因為他的任務就是隨便走,隨便殺。

竇建德徹底慌了,一支朝廷主力直奔洨水,剩下往東的又分散成了好幾路,其中還有一個四處亂跑的攪屎棍。

這局面,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造反之後讀的那點兵法,用不上了。

往北走那個,根本攔不住,清一色的重甲騎兵,又是在平原地帶,那麼只能是對付往東的了。

於是他又化零為整,兵分三路,想要以優勢兵力尋求決戰。

三路主將分別是他、孫安祖、養子竇發才。

其中竇建德,親自對付張定和。

歷史上的竇建德,是一名政治家,他如果稱霸河北收服名士猛將,絕對算一號人物,因為他還算知人善用,有馭下的手腕和其人格魅力,但如果他自己是一名主將的話,那就差點意思了。

而張定和,是名將,當然了,也不是太厲害,大隋名將如雲,也顯不出他來。

所以張定和與竇建德之間,算是一場平級對話。

輸贏五五開。<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