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圓朗也是命大,剛從鄄城撤走,楊玄縱便帶著大軍到了,他抵達的第一時間便傳信李靖,請示下一步怎麼打。

他畢竟還不熟悉情況。

李靖也是老陰比,他猜到蕭銑肯定是想盡早渡河的,於是派人去元城告知蕭銑,我是要去河北,不小心跟你撞上了,我的目標不是你,咱們各走各的路吧。

蕭銑也不是一般人,正所謂兵不厭詐,他不可能相信李靖的話。

但是李靖確實撤走了。

蕭銑派出的遊騎探知,李靖的大軍已經往西面的臨黃縣方向去了。

這一次蕭銑學乖了,派人就在元城以東的河岸架設三道浮橋,浮橋搭成之後,先派出一千多人的斥候過河,然後四散開來,探查官軍的蹤跡。

確定沒有官兵行蹤,這才開始指揮大軍過河。

與此同時,楊玄縱按照李靖的安排,從鄄城開拔,沿著黃河往下游走,過了範縣之後,就是蕭銑的渡河點。

後世的範縣,在黃河以北,大隋的在黃河以南,縣令等主官早就沒影了,這座城眼下被一個城裡的流氓頭子佔領著,也就是hsh。

玄縱的大軍一到,流氓頭子徐敏便開城迎接,這就是聰明人,搖身一變,黑轉白了。

其實李靖這一次的部署,是一種預估,他估摸著蕭銑會在某個時間繼續渡河,而他則和玄縱配合,分從兩岸襲擊對方。

兵法一道,在謀,在算,謀算的是否準確,一半靠將領,一半靠運氣。

但是隻要有三分可能性,就值得一試。

大軍過去一半之後,蕭銑收到情報,李靖又特麼殺回來了,心知上當的蕭銑先一步率領心腹渡河,留下許玄徹、萬瓚兩員大將據守元城。

李靖佈陣於城外,一動不動。

對方反應的太快,元城已經擺出防禦姿態,李靖不願意強行攻城,他就這麼杵在這裡,就已經打斷了對方的渡河,將蕭銑的大軍切割成了兩部分,那麼接下來,只能是靠玄縱在對岸剿殺了。

玄縱路途遠,來的慢了一些,雖然與蕭銑的大軍撞上了,但是人家一味的往南邊跑,他行軍一天一夜,實在是追不動了,只能眼睜睜看著蕭銑就這麼給溜走了。

繼續追,不可能了,山東境內全是叛軍,他要是敢深入腹地,會成為眾矢之的的。

於是玄縱就這麼駐紮在河對岸,等於是將元城的驍果軍後路堵死了。

城裡面可是還有一萬五千多叛軍,這種形勢下,許玄徹、萬瓚心知大勢已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降。

於是李靖不費一兵一卒,拿回元城,收服叛軍許玄徹、萬瓚部。

“此二人為首惡,必須殺之,”韓孝基建議道。

李靖微笑搖頭。

劉弘基道:“不能殺,他們是主動投降的,如果殺了,後來者便沒有人敢投降朝廷了,應委以重任,與我一起攻打駐守在武陽郡的翟摩侯。”

李靖點頭道:“先將此二人帶進來。”

不大一會,許玄徹、萬瓚被帶到了李靖面前,這兩人都是軍中將領,跟著來護兒北征的,結果被蕭銑蠱惑,成了叛軍。

其實他們不過是在生和死之間,選擇了生,就像這一次投降李靖一樣。

“二位只要協助本將拿下武陽郡,當以將功贖罪論,我可保舉二位繼續領軍,”李靖神情和善道:“拿下武陽之後,你們便回江南去吧,協助衛公平定南方。”

許、萬兩人對視一眼,不能置通道:“李總管信得過我們嗎?”

李靖笑道:“半年之前,汝二人與我還是袍澤,世事無常,才致今日局面,今日兩位迷途知返,歸降朝廷,乃大義之舉,陛下善待南人,你們是清楚的,本將並不欲為難你們,瓦崗賊乃國之首惡,本將奉命剿之,正是汝等戴罪立功之時,首府貴鄉縣你們來打,以向朝廷證爾赤誠之心。”

我是讓你們做炮灰,但是我說的明明白白的。

李靖的坦誠布公,也讓許、萬二人安心一些,當炮灰嘛,又不是沒幹過,這次有朝廷精銳從旁支援,肯定會好打一些。

他們倆之所以相信李靖,也是因為對方在軍中的名聲實在是太好了,他們倆知道李靖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換成楊玄縱,他們倆就不會輕易相信了。

“我二人願為總管麾下之先鋒,主攻堅城,”二人道。

李靖點了點頭,朝劉弘基道:“發文滎陽屈突通,調撥五萬石糧食送往範縣。”

說罷,李靖看向許、萬二人:“這些糧食,就算是為二位南下壯行了。”

許、萬二人對視一眼,拱手道:“多謝李總管厚義。”

就這樣,李靖率先開拔,於正月下旬,攻取武陽郡南部的觀城,而許玄徹、萬瓚則是領著一萬五的驍果軍直撲貴鄉。

至於汲郡方向,已經打成一鍋粥了。

史懷義在吐萬緒登陸之後,以最快速度支援衛縣李景,而翟讓的主力,則是死磕黎陽倉。

剛開始,吐萬緒和蘇烈也是扛不住,隨著皇甫無逸的抵達,算是逐漸扳回一些劣勢。

黎陽倉,一方是必須守,一方是必須拿下,所以必然會成為一場不死不休的絞殺局。

雙方陣亡者不計其數,打的昏天暗地。

這個時候的楊銘,已經準備離開洛陽了。

大雪消融,晴多陰少,主力騎兵到了出場的時候了。

楊銘從洛陽戍衛大軍中,又調撥出一萬五千人,組成一支三萬人的大軍朝著滎陽進發。

滎陽城,屈突通見到了自己的老熟人。

楊銘很小的時候,與屈突通就已經很熟悉了,因為那時候的屈突通是永安宮的禁衛頭子,沒少給楊銘鏟過屎。

“虎父無犬子,明荃(屈突壽字)這一次做的很好,”楊銘朝著屈突壽笑道:“今後便跟著孤吧,常在你父羽翼之下,雄鷹也難以展翅。”

屈突壽大喜,趕忙朝著楊銘跪拜。

屈突通哈哈一笑:“臣可沒有心疼他,為國效力乃家門宗旨,他若戰死沙場,臣只會驕傲。”

“哈哈.”楊銘笑道:“你就別在我面前說這種話了,別人不瞭解你,我還不瞭解?”

其他人也是紛紛發笑。

伺候頂級領導的人,是最會說話的,屈突通就是這樣的人,楊銘打小就跟他熟的很,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他非常瞭解,嘴巴不靠譜,人很靠譜。

接著,楊銘看向鄭詡,笑道:“公死守滎陽,忠心可鑑,如今河南大定,滎陽的善後,你要好生輔佐郇王,等到運河安穩之後,漕運要續起來,糧食靠洛陽,洛陽不可無滎陽。”

“臣謹記在心,”鄭詡點頭道,他已經知道鄭觀音進了東宮的事情,雖然眼下還沒有名分,但是他清楚,名分是早晚的事情。

坐在下面的楊慶之也是心虛的很,他身為滎陽太守,沒有幹好,得到太子即將來滎陽的訊息後,就沒有睡過好覺,生怕楊銘叱罵他。

他這個級別,敢罵他的人可不多,畢竟親爹是楊弘。

等著被罵,還不如主動認錯,於是楊慶之主動請罪道:“臣有錯,沒有守好滎陽,以致賊寇肆虐,漕運中斷,國家損失嚴重,皆為臣一人之過。”

“兄長言重了,”楊銘抬手笑道:“瓦崗勢大,此番平叛動用數萬精銳,仍不能速剿,兄堅守滎陽,不致城破,已是盡力了。”

楊銘確實覺得楊慶之沒有什麼錯,對方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道自己不行,讓權給屈突通。

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是能人。

歷史上,這個人是相當牛逼的,忍辱負重,苟且偷生八個字,被他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楊廣在江都被殺之後,先降李密,改姓郭,李密兵敗之後,又降王世充,改回楊姓,率先支援王世充殺同族的越王楊侗篡位,因此王世充把侄女嫁給了他。

王世充稱帝后,他又改姓郭,估摸著是知道自己乾的不是人事。

結果呢,眼見李淵勢大,王世充將敗,拋棄妻子母親,投靠李淵,被封郇國公,又改回了楊姓。

一輩子都在左右逢源,八面駛風,這是一個頂級的投機者。

這樣一個人,楊銘是肯定信不過的,也不會當成自己人,你不是喜歡姓郭嗎?

“史萬寶先率一萬大軍進駐範縣,接替玄縱,玄縱立即渡河支援李靖,”收到最新軍情的楊銘果斷下令道:“拿下武陽,便成東西夾擊之勢,瓦崗賊眾覆滅在即。”

楊玄挺道:“那臣的騎兵,是不是也可以出發了。”

“你現在就走,”楊銘點頭道:“即刻渡河支援黎陽倉。”

玄挺一愣,我就不該多這個嘴,飯還沒吃呢,現在就讓我走?

瞥了一眼身後的徐世績,二人同時起身,就這麼離開了。

他們倆走後,眾人才開始吃飯。

城內的老百姓,已經快活不下去了,但是這裡的伙食,還是很硬的。

楊義臣竇抗,這一次都沒有跟著來,人家倆心裡也清楚,太子不會用他們,主要是不熟悉。

他們跟太子不熟,太子跟他們也不熟,這就不好共事。

雖說楊義臣曾經也是史萬歲的部下,但是這個人在當年搶功事件當中第一個選擇退出,那個時候,史萬歲就不怎麼認他了。

所以在古代,認準一個大哥,就要死心塌地,否則便是裡外不是人。<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黨魂

劍氣

大唐:我最強戰神!

青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