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的洛陽的楊銘,一直在分析著送來的各路軍情。

李靖改道山東渡河,他並沒有意見,這是完全正確的決定,枯等坐船還不如繞道敵後。

武陽郡這個地方,暫時是瓦崗軍的大本營,翟讓離開河南之後,首先就是攻取的這裡,整個郡現在已經完全在瓦崗軍的控制之下。

李靖的這個選擇,無疑會對身在汲郡的翟讓造成威懾,使其瞻前顧後,陷入被動。

“封袁崢為封丘候,拜柱國,封丘縣令,其守城經過,遍傳各地,以為楷模,”楊銘淡淡道。

封丘的情況,玄縱的軍情已經送過來了,整個縣城內的人口十不存九,可謂相當慘烈。

事實上,袁崢做為候補上來的縣城首官,是有守土之責的,沒必要封的這麼大,但是戰時,是要樹立的榜樣的,這樣的榜樣沒有,楊銘都得編一個。

何況有了,自然是要大力宣傳的。

像元寶藏那種,就屬於反面教材,元家這邊已經踢出族譜,把他爹的墳都給挪出去了。

負責考功的房玄齡提筆就寫,然後就會發回朝廷,走正式的任免流程。

楊銘在外領軍,怎麼封,朝廷那邊都會透過,像袁崢這樣的,楊銘不封,楊廣都會封,皇帝最愛的就是這種人。

“李靖打算從東平郡渡河,等於是切入了瓦崗賊的老巢,就看翟讓救不救了,他若回師救援,吐萬緒便可銜尾追擊,與李靖形成合圍,最怕的,就是山東那夥賊寇搗亂啊,”趙國公獨孤纂道。

薛收道:“東平郡三大賊酋,李德逸的阿舅軍,已經全軍覆沒,還剩下徐圓朗和杜彥冰,這兩人眼下未必有膽子與我大軍接戰,李靖不找他們,他們多半不會有動靜。”

“還是要傳令玄縱,讓他東進,壓迫東平郡,給李靖提供渡河機會,”李建成也跟著分析道。

楊義臣搖了搖頭:“不妥的,李靖會沿著河岸走,這是擺出一個態度,不願與他們交鋒,大敗剛過,徐、杜二人眼下勢必需安撫軍心,這個時候冒然與李靖接戰,絕對不是一個選擇,玄縱若東進,會逼迫他們做決斷,將會適得其反。”

竇抗點了點頭:“賊寇新敗,銳氣已喪,短時間內,二賊並無再戰之力,李靖想來是看準這一點,才會如此決策,應發文堯君素,責其排程不利,這麼久了,吐萬緒和皇甫還沒有過去,他在幹什麼?”

楊銘抬手道:“大可不必,冰天雪地的,調撥船隻也沒有那麼容易,這不是堯君素的錯。”

當處於優勢的時候,一定不要問罪,即使有錯,都不能這麼幹,這樣很容易打消人的積極性,也就是潑冷水。

我已經在盡力了,為什麼處罰我?

這就是為什麼論功,可以在中間論,但是罰錯,只能在最後。

“衛縣方面的軍報,最近的一封,是在昨晚,”杜如晦道:“湯陰之賊翟弘進逼衛縣,兩地相距八十里,一日可至,算算日子,應該已經打起來了,史懷義若還沒有北上救援,恐繕國公難以堅持。”

楊元慶道:“最怕的就是賊寇兵分兩路,一路圍衛縣,一路打黎陽倉,那麼懷義有心救援,也無力調兵。”

“事實多半就是如此了,”楊銘道:“瓦崗賊寇進入汲郡已有數月,衛縣虛實,想來探查的差不多了,黎陽倉為國之重地,這裡才是賊寇的主要目標。”

“還是遲了一步,”獨孤纂嘆息道:“太子當機立斷,終究還是沒能達到預期效果。”

“戰場形勢從來如此,”楊銘笑道:“不要輕敵,你將敵人當成傻瓜的時候,其實傻瓜是你。”

楊義臣點頭笑道:“其實還是順利的,吐萬緒正在渡河,懷義守得三天,我主力便可登陸,瓦崗兵械不足,軍紀散亂,並非精銳,想打下黎陽倉,不是那麼容易的。”

洛陽周邊的四大倉,含嘉倉、回洛倉和興洛倉都屬於新建,與東都一起建成,只有黎陽倉是一直就有。

其中含嘉倉位於皇城東北角,為天下最大倉,洛陽東北方向十來裡的是回洛倉,鞏縣東南,洛河與黃河匯流處的是興洛倉。

四大倉中,以黎陽倉的防衛系統最為完善,因為它離得洛陽最遠,剩下三個倉,本身就是藉助了洛陽覆蓋方圓六百里的防禦系統,本身的防衛並不咋地。

黎陽倉就是一個超級大城寨,比衛縣難打的多的多。

歷史上,瓦崗軍將回洛倉、興洛倉(洛口倉)及黎陽倉全都攻破了,所以勢力才會那麼大,眼下一個沒有,他能幹啥?

只要守好黎陽倉,能把他們餓死。

“大軍在外,將領有自決之權,孤不欲過多幹預,”楊銘起身道:“諸位暫且各回本部,若有新的軍情,再行召喚。”

“臣等告退,”數十位官員陸續離開。

出了大殿,楊義臣湊過去,拽了一下竇抗的袖子:“陳國公,您瞭解太子,太子從前,也是這麼放權嗎?”

竇抗笑道:“我不比你瞭解更多,不過太子所為,確實讓人驚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太子親征,諸將最害怕的不是賊寇,而是太子插手過重,如今從寬放權,他們當如魚得水,無往不利。”

楊義臣點了點頭:“我一直覺得,太子的領軍習慣,應該頗仿太平公(這次是史萬歲),但眼下嘛,肯定不會這麼想了,太子似乎更高一籌。”

“青出於藍勝於藍,自古如此,”竇抗道:“自孫子兵法問世,古之名將皆循其框架,逐步發揚光大,有另闢蹊徑者,可為一代宗師,秘書省藏書為古今之最,太子博覽兵家典籍,已是大成。”

說著,竇抗瞥了一眼前面不遠處的元褒,小聲道:“你看河間郡公,與齊王是姻親,按理說在太子這裡應該是不受待見的,但是你也看到了,人家太子對他如何敬重,這份城府,太子未成年的時候就有了。”

元褒,就是元孝整,老元家現在的家主,閨女元阿七嫁給楊暕為側妃。

這一次他出的糧食,比獨孤家還多,讓獨孤纂非常不爽,我特麼跟太子是自己人,你特麼比我出的還多,你是不懂人情世故嗎?你是故意的。

“自打閨女嫁給齊王,他的性子都變了,孤僻不近人情,唉身不由己啊,”楊義臣笑道。

這時候,獨孤纂也湊過來了:“你們倆在聊什麼呢?”

“噢,在聊此番戰事,”竇抗笑道:“趙國公此番慷慨,解大軍危及,功比平叛了。”

“哈哈.不敢當不敢當,”獨孤纂笑道:“分內之事,分內之事。”

他們倆都是外戚,一個是楊堅的外甥,一個是獨孤伽羅的侄子,都是國公,一輩兒人,誰也不比誰矮一頭。

楊義臣打趣道:“趙國公私下給太子送女人,小心被御史臺的告到京師。”

獨孤纂哈哈一笑:“太子如此辛勞,自該有人服侍才對,兩位都有女眷伴隨身邊,何逞太子乎?”

別以為他們這個級別就不會開黃腔,這是看親密程度的,這仨都是老一輩的,以前沒少打過交道,聊起女人的時候也是口沫橫飛,自認為此中豪傑。

男人越老越不正經,有時候確實是真的,人家玩過的少女,比年輕人多的多,佔據了大部分資源。

晚輩們也只能等到自己老了,有實力,再找年輕女人,週而復始,所以底層男人不好找媳婦,是一個普遍現象。

獨孤纂從家族內找了兩個年輕女子,給楊銘送過去了,因為洛陽的東宮,沒有楊銘的女眷。

指望楊銘睡宮女解決生理問題,不切實際,畢竟宮女的質量是有限的。

不過楊銘眼下確實沒有這個心思。

寢殿內,兩個獨孤女正在給楊銘洗腳,一旁坐著的李建成道:“我也讀過不少兵書,世民都是我教的,殿下得給我一個歷練的機會啊。”

眼下楊銘已經派出去很多人,但是唯有建成,一點沒有調動的意思,所以他著急了。

等著襲他爹的唐國公,不是一個孝子所為,還是需要早早建功立業,以後出門,大家也不會說這是唐國公的嫡長,而不識我李建成亦為英雄。

楊銘忍不住笑道:“我這次讓你跟著出來,就是讓你歷練,彆著急,我也是會北上的,屆時你隨我一起。”

“啊?”建成道:“太子為國儲,還是不要涉險了,您在洛陽坐鎮是眾望所歸,怎可勞駕北上?”

楊銘笑道:“我跟你一樣,也是建功心切啊,北征不利,眼下我給頂了,若是平叛再不利,誰能幫我頂呢?”

“唉形勢使然啊,大家都清楚,不是太子的過錯,”建成嘆息道。

楊銘淡淡道:“三月份之前,必須剿滅瓦崗賊眾,然後北上與榮公會合,蕩平河北之亂,你想帶兵,機會多的是,但我不能讓你冒險,屆時會給你一些穩妥的差事。”

“殿下這是不相信我的能力啊?”李建成牢騷道。

換成李世民,我敢讓他打前鋒,但你不行啊,不是看不起你,而是因為你太重要了。

你死了,世民就成合法繼承人了,我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

“你是嫡長,若有閃失,我如何向汝姐交代?”楊銘沉聲道。

他是不用向李淵交代的,李淵不夠格,李秀寧這是妻子,不一樣的。

建成撇了撇嘴:“您還是瞧不上我。”

楊銘搖頭苦笑,不知道該說什麼了。<BR />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清弦殤

凡心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