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會之後,楊銘跟在自己老爹屁股後面,慢悠悠的往永安宮走去。

楊廣負手在前,淡淡問道:

“在你看來,嶺南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楊銘道:“回父皇,五嶺之南,人雜夷獠,人強吏懦,富豪兼併,役屬貧弱,俘掠不忌,與中原形勢南轅北轍,應委重臣,撫寧其地。”

楊廣笑道:“你說的這些重臣,是指馮盎和寧長真?”

“有他們,但也不只是他們,”楊銘道:“裴矩說的對,朝廷對嶺南各郡的行政權,肯定是需要掌握在手裡的,但是想要握住,還是得讓步分權,允許其地方自治。”

楊廣頓時皺眉:“嶺南,地廣人稀,雖多為蠻夷,然物產富饒,這個地方,朝廷是需要早早治理的,允許其自治的話,朝廷的政策在嶺南就是一個空架子,還怎麼治理呢?”

楊銘道:“治地方,先治其民,只要讓嶺南百姓覺得,遵從朝廷律法,對他們是有好處的,那麼政策就可以順利推行,兒臣甚至覺得,治理嶺南,前期應該提供特殊照顧,先俘獲其心,再施以政策。”

“你這個法子啊,太保守,”楊廣忍不住笑道:“俘獲民心何其艱難,你不懂的,朝廷這邊安撫,那些本土豪強在背後拆你的臺,陽奉陰違,你怎麼辦?”

楊銘笑道:“兒臣的這個俘獲其心,也包括世家豪強。”

“那就行不通了,”楊廣甩了甩袖子,繼續往前走道:“豪強之心,百姓之心,你想要兼得,實則是兩難之局,只能選一個,你選哪個?”

楊銘嘆息道:“以實際形勢而論,應選安撫豪強。”

楊廣點頭道:“這是唯一途徑,記住了,這天下是朕的,將來是你的,但是治理天下的,是那些世家豪強,只要他們對朝廷忠心,那麼他們治下的百姓,便也是忠心的,朕發現你小子特別在乎民意,你也沒讀多少書啊?儒家的那套是用來辦事的,不是讓你信的,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民心,不是平民之心,而是世家之心。”

楊銘皺眉道:“時值今日,我大隋子民五千五百萬,士子有多少?世家豪強又有多少?以萬民供養之,國將偏斜,父皇,民心就是平民之心,不可失啊。”

“哈哈.”楊廣爽朗一笑:“咱家也是造反出身,怎麼蹦出你這麼一個大聖人?朕問你,當今形勢,你怎麼顧及民心?你身在京師,坐在大興殿,民心何其之遙遠,你睜目所見,皆為世家之心,民心你看到了嗎?”

“看的見,”楊銘點頭道。

楊廣呵呵一笑,搖了搖頭:“你的想法是好的,世家是攔在朕與萬民之間的一座山,這座山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壞處,好處是,他們能幫朕治理萬民,壞處是,他們也控制了民心,但是這座山,你不能搬走,只能把它們分成幾座小山頭,山頭小了,朕也就看得見民心了,而民心之洪流,也有他們幫朕擋著,不要以為民心是良善的,其實它非常可怕。”

“引其善則善,引其惡則惡,這是律法的範疇,如果天下萬民皆遵律法而行,民心怎會可怕?”楊銘道。

楊廣笑道:“這就是為什麼律法是國家的根基,是御萬民之術,但是你也別太指望,畢竟在下面,那些地方官,就是律法。”

楊銘趁機道:“兒臣以為,今年的科舉,舉人的名額要增加,多從寒門擇選,為其開闢上升之途徑,先取士子之心。”

楊廣點頭笑道:“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今年的科考,朕全權交付給你,你去做吧。”

說罷,楊廣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去探望你母后吧,告訴她,朕去甘露殿了。”

楊銘點了點頭,躬身目送老爹離開。

永安宮,楊銘在這裡見到了楊暕同志。

這小子眼下除了巴結他媽,已經沒什麼事可做了,楊廣很聰明,沒有給這個二兒子任何權利。

“喲,二哥也在啊,”楊銘在楊暕的對面坐下,手肘支在膝蓋上,看向蕭皇后道:“母后的千秋節就要到了,您想要什麼禮物,兒臣下去給您準備。”

楊暕在一旁笑道:“進獻給母后的禮物,還要提前問啊?我說老三,你這沒誠意啊。”

蕭皇后趕忙圓場道:“阿孃什麼也不缺,只要你們兄弟好好的,阿孃就很高興了。”

楊銘笑道:“千秋節乃國之大慶,阿孃辛勞半生,撫育兒女,您的節日,萬民應恭賀之。”

蕭皇后笑了笑,召來小女兒楊奇,笑道:“慈音今年也十四歲了,到了選駙馬的時候了,但是阿孃沒有瞧上眼的,你們兄弟倆平時要多上點心,幫著挑一挑。”

兄弟倆趕忙點頭。

楊奇,也算是當今大隋,身份最尊貴的一個未嫁女了,楊廣夫婦的嫡出女兒。

但是這位公主,平日不怎麼拋頭露面,基本算是養在深宮人未識。

歷史上,她會成為李世民的楊妃,給他生下了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那時候李世民的後宮,有三個姓楊的,楊素四子楊玄獎之女為貴妃,楊廣次女楊奇為楊妃,楊雄六子楊恭道之女為婕妤。

武則天是怎麼被選入宮裡的呢?就是楊婕妤介紹的。

楊銘跟自己這個親妹妹,不算熟悉,主要是年齡斷層了,也就是平時見到的時候,會說會話,但是楊奇過於文靜,話又太少,所以兄妹倆之間的交流少的可憐。

但這並不影響,這是他的親妹妹。

“再等一年吧,世民那小子今年也是十四,兒子以為,世民當為駙馬之不二人選,”楊銘建議道。

蕭皇后頓時皺眉,她不是不喜歡李世民,而是不喜歡李世民他媽,因為竇氏給她留下的印象不好。

當初家裡討論楊嬋婚事的時候,竇氏就希望長子建成能迎娶楊嬋,那個時候李淵官太小,蕭皇后看不上。

但是人家現在支稜了。

楊暕見狀,趕忙道:“我說老三,偏袒不是這麼個偏袒法吧?你跟李淵想幹什麼啊?他給你什麼好處了?我聽說建成那小子去東宮跟進自家大門一樣,你想把他們家捧上天啊?”

楊銘壓根沒搭理他,而是繼續看向蕭皇后道:

“世民是個好孩子,自小便與楊瑞一起讀書,母后也經常能見到,可知此子不凡。”

這話剛說完,楊奇臉上的表情出現細微變化,楊銘看在眼中,頓時呆住了,好傢伙,你早就看上了?

楊銘詫異道:“慈音見過世民?”

“恩?”楊奇頓時手足無所,低頭抓著衣角,小聲道:“經常去找郢回,見過世民多次。”

楊銘忍不住笑道:“你是姑母,去找楊瑞幹什麼?”

當然是找他們玩嘍,還能幹什麼?人家楊奇和楊瑞他們,雖然差著輩分,但是年齡相差不大,而楊奇在宮裡也沒什麼朋友,自然是去找親人打發時間,雖然這個親人,是她的親侄子。

蕭皇后也是哭笑不得,她不是不知道女兒經常去東宮,但是她沒有想到女兒聽到李世民這個名字,會是這個反應。

當母親的自然看得出,閨女是中意對方的。

“慈音的親事,不著急,阿孃就這麼一個孩子,還沒著落,定要給她選最好的,”蕭皇后道:“我回頭問問你們父皇是什麼意思,再做決定吧。”

楊銘點頭道:“確實不急。”

楊暕則是冷哼一聲:“我算是明白了,老三你是謀深計遠啊,你這哪是給李世民說話,分明就是給你兒子鋪路啊。”

楊銘笑道:“二哥想多了,楊瑞的路,輪不到我來鋪,父皇一直惦記著呢。”

楊暕嘴角一抽,起身朝自己母后行禮之後,轉身就要離開。

“崔弘峻的那個女兒,好像去了東宮,二哥不要擔心,茵將會照顧好她的,”楊銘淡淡道。

蕭皇后驟聞之下,心裡只是疑惑,也沒多想,但是楊暕停步了,轉身笑道:

“都是一家人,我怎麼會擔心呢?”

楊銘微笑點頭:“崔令姿的兒子今年多大了?”

楊暕臉色一變:“你連你自己的侄子多大了,都不知道嗎?”

“忙於國事,忽略了,”楊銘笑道:“自打營造東都以來,這麼多年,我忽略的事情太多了。”

這下子蕭皇后也聽出不對勁了,趕忙岔開道:

“好了,知道你辛苦,你父皇這不是讓你休養嗎?好好歇歇,養一養身體,阿孃已經失去昭兒,容不得你們兄弟倆再有絲毫閃失。”

楊銘聽出其中的意思,點頭起身道:“就不叨擾母后了,兒臣告退。”

蕭皇后點了點頭。

楊銘來到杵在原地不動的楊暕身邊,拍著對方肩膀道:“怎麼?二哥不走了嗎?”

楊暕藉著轉頭之機,瞥了自己母后一眼,蕭皇后連忙遞給他一個快走的眼色。

“當然要走,你先請吧,”楊暕笑道。

楊銘意味深長的呵呵一聲,轉身走了。

蕭皇后趕忙擺了擺手,楊暕也趕緊跟著出去。

“阿孃,二哥和三哥好像有點不對勁啊,”等人走後,楊奇疑惑問道。

蕭皇后蹙眉道:“胡說,你的兩個哥哥好著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太監:從攻略皇太后開始

白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