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兩楊將軍

在處置右候衛那幫驕兵悍將的問題上,大家都看得出,皇帝有意高抬貴手。

也是,除了秦王楊銘的那封奏報之外,京師御史臺,也有奏報,說是輿論一邊倒的認為,是許國公宇文述殘害功臣,希望皇帝懲治宇文士及,並且給賀若弼加諡號。

朝會上,御史大夫張衡道:

“秦王也一直在壓,近來有不少老臣舊臣,都去了秦王府哭鬧,秦王也很無奈。”

紫微宮的乾陽殿,極為恢弘,可容納官員數百人之多。

乾陽殿的陽,與楊同音,所以歷史上唐朝改成了乾元殿。

朝會自從由這裡舉行之後,參加朝會的所有大臣從站著,變成了坐著,而且每人身前,還置有一張短几,用以擺放卷案。

“秦王還是太仁義啊,像這類鬧事的官員,應鞭打驅散,帶頭鬧事者更應重判,以儆效尤,”來護兒說道。

楊廣點了點頭:“榮國公之言,甚合朕意,立即給秦王下詔,令其整治京師輿論,再有謠傳許國公者,判死。”

宇文述心中大定,昨天在大業殿的小會議,差點嚇出他心臟病,誰知道今天朝會上,這事情還沒完呢?

到底是哪個王八蛋在造謠中傷?你們沒腦子嗎?我能陷害的了賀若弼?

皇帝的話,基本上是蓋棺定論了,那麼控制京師輿論的事情,肯定得刑部和大理寺來做,你不能讓秦王去毆打官員,去抓官員,你得維護人家的形象。

這就叫好事人家上,壞事伱們幹。

刑部尚書宇文弼、大理寺卿鄭善果兩人,會合計出一個方案,遞往京師,由他們這兩個部門動手壓制。

接下來,蔡王楊智積道:

“那麼右候衛又該誰來接手呢?鄭元壽、韋保巒資格不夠,恐不能勝任。”

“別說是勝任大將軍了,”左武衛郭衍道:“眼下右候衛王嶽一死,其他人都不辦,那麼他們倆註定連將軍都坐不穩,又逞論大將軍呢?”

“還是吃虧在沒有軍功啊,”蘇威說道:“眼下於京師,也就是秦王可以接管右候衛而不生亂,鄭、韋二人,最好還是暫時挪個地方。”

這話一出,眾人紛紛點頭,蘇威的顧慮無疑是對的,鄭、韋二人一直都是被架空的,在右候衛毫無分量可言,人家那裡面的將領也比較排斥他們這倆沒有軍功,只靠家世的。

所以楊銘想要順利接管,必須先把這倆貨弄出去,換成楊銘認為合適的人,這樣才可以在右候衛展開清理工作,逐步將一些刺頭剔除出去。

右候衛,賀若弼經營二十多年,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磨滅掉人家的影響力,那裡的每一個士卒,都將賀若弼視若天神,這種思想上的崇拜,很難改變。

楊廣心裡也明白,越是這種事情,越是要謹慎對待,而楊銘無疑在處理王嶽的事情上,收穫了人心,而且似乎是在有意營造他是接手右候衛的不二人選。

知子莫若父,連蘇威都能看出楊銘有意接管,難道楊廣這個親爹看不出來嗎?

接下來的討論,關於大將軍一職,幾乎沒有任何異議,楊暕也不好反對,因為老三有軍功,他沒有。

那麼鄭、韋騰出來的兩個將軍,又該誰來接任,就成了大家關心的重點。

一派以蘇威為首,認為應該交給秦王自己任命,畢竟楊銘現在是京師守備,有總領軍府之權,剩下一派就比較亂了,都是舉薦自己心目當中的人選。

最後,楊廣蓋棺定論,兩個將軍,交給楊銘自行任命。

高熲低頭,賀若被殺,京師已經沒有楊廣的心病,所以他打算南巡江都了。

但是在此之前,他還有一封信送往大興,要求秦王楊銘,派人將陳叔寶的妻子長城公夫人沈婺華,護送至洛陽,楊廣要帶著這位未亡人,一起下江南。

沒有人會認為,楊廣對一個半老徐娘產生那種想法,因為楊廣自從去了洛陽之後,後宮又一次得到擴充,根本不缺女人,所以怎麼可能對一個將近五十歲的女人產生念頭呢?

但楊廣給兒子的信中,並沒有說明理由,但是陳淑儀猜了一個大概。

“唉耀武揚威啊”陳淑儀看完信之後,感嘆道:“阿爺若還在世,只怕還會帶上阿爺。”

楊銘完全認同,應該就是這樣了,沈婺華做為舊陳皇后,被楊廣帶著一起,巡遊舊陳故地,肯定是有點顯擺的意思。

你看,這裡曾經是你的天下,但現在,都是朕的。

你再看,你們當年是什麼模樣,而現在的江南又是什麼模樣?朕做的,遠勝陳叔寶。

楊茵絳在一旁道:“聽說那兩位夫人,也時常在父皇面前,幫說貴母的好話,想來也有這一部分原因。”

陳淑儀點頭道:“陳霖陳婤都是阿孃的庶女,自然會幫著阿孃說話,而且阿孃是虔誠的佛家信徒,與天台宗淵緣頗深,陛下又是受戒於天台宗智顗大師門下,有這份香火情,陛下應該會善待阿孃。”

“至於善待的問題,你們無需糾結,”楊銘笑道:“父皇從未苛待過女人。”

楊茵絳道:“既然如此,淑儀也沒有什麼不放心的了,我來安排人,儘早將夫人送去洛陽,免得延誤父皇行程。”

“去吧,父皇的信裡,語氣很著急,”楊銘笑道。

沈婺華在歷史上,其實非常有名,不單單因為他是陳叔寶的皇后,其實她在民間的形象更為深入人心。

隋唐之前,觀音菩薩的形象是男身,佛教最初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就是男身形象,還有兩撇小鬍子,但是從隋唐開始,逐漸演變為女身形象。

原來稱呼觀世音,因為避某人的名諱改為觀音,就像嫦娥原本叫姮娥,因為要避漢文帝劉恆的名諱,才改為嫦娥,神仙怎麼了?照樣得給皇帝讓路。

而最早的觀音菩薩女身畫像,就是以沈婺華為摹本,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觀音菩薩的樣子,就是沈婺華的樣子。

沈婺華在隋亡之後出家,法號就是觀音。

就楊銘所知道的,大隋與神仙有關的,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叫趙昱,歷史記載隋末時期為眉山太守,也就是四川眉山市。

這個人是西遊記、封神演義當中,灌江口二郎真君楊戩的道教形象原型,至於哮天犬的原型在哪,那就不知道了,反正肯定是中華田園犬。

既然老爹的旨意裡,讓楊銘自己安排右候衛的兩個將軍,那麼楊銘肯定會提前跟鄭、韋兩人打個招呼。

不好意思,你們被開除了,至於今後如何,各自想辦法去吧。

楊廣的旨意裡,還沒有說怎麼安頓這兩人,不過以他們的出身,很快就可以撈到新的職位。

那麼楊銘會安排哪兩個人,幫自己坐鎮右候衛呢?

很簡單,兩個姓楊的,一個是楊雄的兒子楊恭道,一個是楊素的兒子楊玄挺。

一個是照顧宗室,一個是照顧楊銘自己。

楊玄挺在打擂的時候,收穫了不小的威望,而且這小子跟著楊素,沒少征戰,兇悍之名早已遠播,小項羽的名號,可不是蓋的。

但是這個人,必須要讓王妃茵絳約束好,免得和歷史上一樣,跟著玄感去造反。

至於楊恭道,是楊雄的六兒子,是燕小棠的親六舅。

等於這兩人,都是楊銘的外戚,而且家族背景絕對夠硬,壓制軍府非常合適。

但是楊銘,還是要小心囑咐一番,於是這天晚上,他派人將兩人喊來,在王府吃頓家宴。

王妃楊茵絳和燕小棠也會出席。

楊銘與兩人暢飲一番之後,玄挺說昨晚喝的太多,還沒醒酒,不敢再喝了,楊恭道心想,你怎麼把我的理由先給用了?於是他說這幾天拉肚子,不宜多飲。

誰都知道,秦王酒量差的一批,況且太子楊昭也是因為酗酒拖垮了身體,所以現在,幾乎沒有人敢和楊銘喝酒。

“那就談正事,”楊銘放下酒杯道:

“你們去右候衛接管的時候,多帶點自己人,以防不測,有些該清理的刺頭,你們都報至我這裡,我自會權衡。”

如今的右候衛,所有將領都被史萬歲給看管了起來,但是楊銘的打算,是讓他們各回本部,不然下面那些衛士無人約束,更容易出亂子。

那麼也就是說,楊玄挺和楊恭道,接手的是除了王嶽之外,完全沒有任何變動的右候衛,這可是個艱難的差事。

但是他們倒也不怎麼擔心,因為右候衛大將軍是秦王,誰敢生亂,就是挑釁楊銘的威嚴,而他們倆不過是秦王的話事人。

“殿下放心,卑職對於治軍一項,還是頗有微力的,必然不會給殿下惹麻煩,”楊玄挺道。

大侄女楊茵絳立即道:“不要誇海口,事情不是靠嘴巴說的,你常在軍中,應是熟悉情況,不要任性妄為,凡事以安撫為重。”

“明白,王妃教訓的是,”楊玄挺嘿嘿一笑,趕忙點頭。

以前大侄女沒有嫁人的時候,就經常衝他,早就習慣了,何況人家現在是王妃,說他幾句也是為他好,楊玄挺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楊素的幾個兒子當中,長子玄感對外不行,對內卻是橫的一批,幾個弟弟都很怵他,而楊茵絳自小就被楊約寵溺,在越公府更是無人敢惹。

而楊玄挺是楊約的繼子,被楊素給過繼出去了。

正所謂門裡出身,自會三分,跟著楊素這麼多年,就是聽,楊玄挺也知道該怎麼治軍。

但是楊恭道不行,身為觀王之子,卻只在司農寺混了一個閒差,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小子是個躺平派。

不愁吃不愁喝,又不是長子,努力與我無關係。

吃喝嫖賭,附庸風雅,是一把好手,與李百藥也是好友,但你對他委以重任,挺夠嗆。

而楊銘之所以用他,一來是給楊雄面子,最重要的是,楊恭道是個天生的好脾氣,這個人性格非常好,出身這麼吊,但從來不會恃強凌弱,是個非常仁義的人。

楊玄挺與楊恭道的組合,就是李雲龍和趙剛,一個硬一個軟,軟硬兼施,才能安撫好右候衛。

所以楊銘必須要讓楊恭道明白,他在右候衛的角色是什麼,

楊銘看向楊恭道,說道:“記住,右候衛沒有誰的黨羽,都是陛下的臣子,不要因為他們跟過賀若弼,就輕視或者棄用,沒有他們,你們倆管不好軍府,玄挺性子急,很多事情上,你要好好規勸他。”

“臣下明白,”楊恭道點了點頭。

楊茵絳也適時的看向乃叔,道:“今後不要不聽勸,有什麼事,多與恭道商量,別總是自己一個人拿主意。”

“王妃放心,末將明白,”楊玄挺答應的倒是挺痛快,但是楊銘夫妻倆都知道,人的脾性是改不了的。

幸好是楊恭道,換個脾氣硬的,只怕楊玄挺先和對方幹起來了。

一直沒有說話的燕小棠,彷彿空氣一般,楊銘覺得這樣不好,會讓楊恭道覺得,自己的外甥女在王府沒有地位。

於是楊銘朝楊恭道笑道:“恭道以後若是對玄挺不滿,你就悄悄告訴小棠,由小棠告訴本王,我給你撐腰。”

楊恭道訕訕一笑:“不敢不敢,玄挺的脾氣我是知道的,只會勸,絕不會背後中傷。”

你特麼敢?楊玄挺嘴角一咧。

楊茵絳心思通透,立即起身來道燕小棠身旁坐下,挽著對方手掌,笑道:

“你這位舅父,是個極有趣的人,與咱們的李祭酒,都是大興風月場的熟客,我觀小棠的容貌,與恭道頗為相似,外甥像舅,果然不虛。”

正事談完,就是家事了,楊茵絳明白丈夫心意,所以有意將燕小棠推為晚宴的主角。

楊恭道笑道:“小棠其實更像二哥楊綝,因為二姐與二哥本就最為相像。”

他口中的二姐,就是燕小棠的母親。

楊雄一共四個女兒,老大嫁給了北魏八柱國之一李弼的孫子李義方,這個人是李密的叔叔。

老二嫁給了燕榮的兒子燕寶壽。

老三嫁給了南陳郡公豆盧通的兒子豆盧寬,豆盧寬的媽,是楊堅的妹妹。

老四嫁給了隴西李出身的李君。

都特麼是門當戶對。

而楊雄四個女兒的名字,也都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楊上慈、楊鑑真、楊夢參、楊十戒。

燕小棠的母親,就叫楊鑑真,比燕小棠的名字大氣多了。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妖孽皇子:從絕色才女閨房開始

小沐魚

穿越後我靠著祖傳玉佩策馬奔騰

一隻大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