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關中本位

裴文安面對的,是楊素史萬歲,所以從一開始就特別謹慎,尤其是眼下小腿還捱了一箭,更是後怕。

那天不知道從哪冒出了一股騎兵,竟然能突破斥候警戒,一舉插入河東與虞鄉腹地,打了他個措手不及,如果不是帳下幕僚拼命護著他,他已經魂歸河東了。

他現在躺在一副擔架上,全靠軍士扛著,聽聞前鋒軍已經發現敵方收軍之後,立即傳令騎兵東西分散,查探四周情形,以免中伏。

盛名之下無虛士,面對楊、史二人,由不得他不謹慎,就算是郭衍,那也是名聲斐然的大將。

他的前鋒步卒,已經拉開陣勢,只等確定周邊沒有伏兵之後,就會下令衝擊郭衍部,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吃掉對方。

大概晌午時分,裴文安躺在樹林內臨時搭建的營帳當中,與麾下部將商議軍情。

突然間,後方有斥候緊急來報,發現追兵跡象,打著越公旗號。

裴文安猛的坐起,冷汗瞬間冒出,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覷,一臉震驚。

“果然有詐!”一名將軍道:“好在我們有喬柱國殿後,只要他察覺警情,率軍北上,便可與我軍形成南北包夾之勢,柱國應立即下令,收軍佈陣。”

裴文安已經慌了,前面是郭衍,後面是楊素,明擺著自己上當了,雖然後面還有喬鍾葵,但他如果時機把握不當,不能及時北上,自己還是非常危險的。

於是他點頭道:“傳我將領,收軍列陣,務必將敵軍攔阻在禹王鎮一線。”

同時,他下達了前鋒軍總攻的號令,只要先吃掉郭衍部,便可從容應對楊素。

一時間,一萬騎兵,一萬五千的步卒,朝著郭衍方向,開始衝陣。

楊銘這邊,透過斥候的減員情況,知道自己這支追兵,已經被裴文安發現。

於是由楊素統領先鋒軍,一萬八千人,朝著裴文安部逼近。

大戰即將開啟。

楊素在蒲津關,殺了四千人,以此來整肅軍紀,但是這一次,他沒有殺人,而是頒下重賞令。

殺卒一人,賞錢二十貫,殺旅帥一人,賞錢八十貫.殺驃騎將軍,賞錢一千貫,加封都督,

殺裴文安者,賞錢五萬貫,加封大都督。

都督,是勳位的倒數第一等,大都督,是倒數第三等,但對於尋常軍士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翻身機會。

這下子,前鋒軍這萬八千人,一個個都紅了眼。

這輩子能不能翻身,就靠今遭了。

軍士都是尋常百姓出身,可以說祖祖輩輩都都是平民,如果能封了勳位,那就是徹底翻身把歌唱了,後世子孫也得門蔭庇護。

楊素沒有權利封勳位,但只要仗打贏了,楊廣那邊不會吝嗇這些的。

下午申時,楊素部與裴文安殿後的收軍正式接觸,雙方立即展開搏殺。

軍陣中,有旗官在不停的大聲撕喊,大概意思是漢王舉兵造反,陛下已經派遣秦王楊銘、越公楊素、太平公史萬歲等人,率王師平叛。

用的還是正宗的幷州方言。

這是心理戰術,畢竟裴文安這邊,軍士都被矇在鼓裡,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反。

如今聽到對方這麼說,心裡哇涼哇涼的,旗號做不得假,雖然大部分軍卒不識字,但是越國公楊素的旗號,還是認識的。

幷州軍府因地處邊疆,時常會被徵調,楊素好幾次打突厥,都是用的幷州兵,他們不可能連己方大帥的旗號都不認識。

一時間,裴文安的收軍,立時便有一些地方出現譁變,緊接著,便形成連鎖反應。

“棄械者不殺!”

這句話,無疑是一錘定音。

僅僅兩個時辰,裴文安的收軍,便被徹底擊垮,降的降,跑的跑,亂成一團。

楊素一鼓作氣,直撲裴文安中軍所在。

而楊銘就輕鬆了,負責收編降軍,驃騎將軍以上,一個不留,全部斬殺,驃騎將軍以下充入中軍。

官大的,知道自己是在造反,就算投降,楊銘也不會留,因為他們投降的不是時候。

這些降兵,人數眾多,本來就都是大隋的正規軍,如今見到楊銘的王字旗,更為慶幸自己投降的及時。

什麼秦玉,哪有那個點?雖然大旗的顏色變了,但分明就是秦王旗號。

上一任秦王楊俊,做過幷州總管,所以軍士們就算再不認識字,也看見了王字中間,沒有點。

只要沒有點,那就是正宗的秦王。

裴文安收到後方收軍全線潰敗的訊息後,心知大勢已去,

“喬鍾葵誤我!”

有部將道:“柱國,為今之計,我們只有全力往東突圍,進入長平郡,於沁水縣重新整軍,再圖後事。”

另一名將領道:“敵方目前沒有發現大部騎兵,我們以騎軍主力突圍,必能逃出困局,今形勢不利於我,此地不宜久留。”

裴文安本打算堅持一下,等待喬鍾葵北上夾擊,但眼下自己的收軍已經完蛋,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只見他一臉沮喪道:“傳我令,大軍往東,進軍沁水。”

他不能說撤,眼下軍心潰散,下面的將領如果知道自己是往東撤離,只怕更要出問題。

楊素察覺到裴文安有東撤跡象後,立即令麾下帶上來一個人。

這個人叫王義臣,以前曾在楊素帳下效力過,現如今是裴文安叛軍的收軍大將,被楊素給俘虜了。

“念是故交,老夫給你一次機會,帶著五百降兵往東,去尋裴文安,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王義臣出身太原王氏,雖然楊諒造反沒有明說,但是他做為大將軍,自然清楚,這特麼就是造反。

如今既被俘虜,心知難逃一死,沒想到楊素竟然肯放他離開,

當然,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殺掉裴文安。

他是高階將領,自然知道幷州地區,除了裴文安和喬鍾葵之外,就只剩下晉陽趙子開的四萬人。

裴文安這一敗,朝廷這邊又是楊素親自坐鎮,漢王大勢已去。

“罪臣知道該怎麼做,當斬裴文安首級,獻于越公帳下,”王義臣表現出一副忠義的樣子。

楊素笑了笑,親自上前將他扶起:“大事若成,老夫自當保舉義臣。”

接下來,楊素命人從降兵當中,挑選出王義臣的嫡系,湊了五百馬給他。

等到王義臣離開之後,身邊有幕僚湊過來道:

“此子不可信也。”

楊素捋須笑道:“他是個聰明人,知道該怎麼抉擇,等他回來的時候,不要讓他見到我。”

“屬下明白,”幕僚點了點頭,他跟著楊素半輩子,有些事該怎麼安排,心裡非常清楚。

他會從降兵之中,挑選出幾個人,誘使這幾人來刺殺王義臣,事後,這幾個人也會被滅口。

楊素是講信譽的,只要你能把裴文安的人頭送到我面前,我今後肯定保舉重用。

但是伱送不到的話,那就不能怪我了。

裴文安中軍潰逃,一敗再敗,丟盔卸甲,降兵無數。

楊銘沒辦法追,因為這小子逃跑的時候,帶的清一色的騎兵,楊銘這邊追不上。

來不及清理戰場,楊銘直接率領楊素部南下,與史萬歲匯合,郭衍留下,負責收編降兵。

半道上,楊銘收到軍報,史萬歲那邊,壓根就沒打起來。

事實上,當喬鍾葵發現史萬歲的大軍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時,就猜到裴文安被包夾了。

當時他也猶豫,到底要不要北上救援,但是再經過一番掙扎之後,他放棄了。

因為他畏懼史萬歲,怕自己打不過人家。

現在投降,可謂是黃金時期,於是他乾脆派出信使,與史萬歲接觸。

當楊銘與史萬歲匯合之後,得知喬鍾葵有意投降,於是派史萬歲麾下的楊義臣做為使者,過去與喬鍾葵交涉投降事宜。

楊義臣當初牽扯進史萬歲搶功一事,當時的他,畏懼楊素權勢,是不打算再爭取功勞了,提前返回陝州任上,不過楊素和史萬歲和好之後,還是給他弄一個上開府儀同三司。

這個人做事,非常穩重,與史萬歲交情極深。

談判這種事情,是非常複雜的,尤其是接收四萬大軍,更是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顧到。

楊銘乾脆帶軍進入河東縣,傳信郭衍部,清理戰場之後,儘快北上與長孫晟匯合,早點拿下晉州。

晉州,確定是空的,俘虜的軍士很多都是從晉州抽調過來的,那邊的軍府,也就剩下看大門的了。

河東王府,府庫已經空了,李靖沒有動,而是房玄齡早先一步帶人,將東西全部運走南下,去了芮城附近的一座山寨。

這座山寨,是蕭摩訶剿匪的大本營,本來是個土匪窩子。

不過縣城,已經被糟蹋的不像樣子,裴文安的大軍在這裡駐紮了三天,幾乎每所民居都被士卒強行闖進去,鳩佔鵲巢,又吃又喝又住,還有女眷被糟蹋了的。

裴文安治軍不嚴,可見一斑。

太守竇慶一向養尊處優,肥胖臃腫,受不了行軍之苦,何況李靖手裡有楊銘的調兵令,於是他乾脆一攬子都交給了李靖,自己則是以返京彙報戰事為由,溜去了大興。

他是皇帝楊廣的親姑表哥,楊廣是不會把他怎麼樣的,最多罵上一頓。

河東縣,富裕之地,好在裴文安的大軍沒有大肆劫掠,不用多久,就可以恢復往日的繁榮。

整個談判過程,耗時兩天之久。

楊銘這邊,也一直收到楊義臣派出的信使回報,因為有些事情,他做不了主。

“全都答應他,咱們秋後算賬,”史萬歲看完那些奏報後,直接道。

楊銘皺眉道:“既然投降,我若出爾反爾,恐有損信譽,將來若有戰事,誰還願降?再者說,咱們這邊答應的這麼痛快,喬鍾葵反而會擔心有詐。”

史萬歲想了想,點頭道:“還是你說的在理。”

李靖在一旁道:“喬鍾葵希望可以自領一軍,將功抵過,這一點我們不能答應,這個人出身介休喬氏,族內並沒有出過什麼大人物,與朝廷不算親近。”

這句話,讓楊銘頗為頭疼,因為李靖心裡,還是有著濃濃的關中本位思想,認為其它地方的小家族,不在大隋核心圈子,就是不可靠。

關中本位政策,就是一切以關中地區及關中集團利益為主的政策。

以前的大隋用的上,但今後,這個政策必然會被拋棄,天下不是關隴集團的。

楊銘心知,喬鍾葵提出這個條件,也是怕楊銘這邊反悔收拾他,所以想留一些自保之力。

因為喬鍾葵認為,自己投降的時機非常合適,四萬大軍,原封不動在這擺著,你還不能給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嗎?

只要他反過來攻打楊諒,那麼楊銘以後就沒理由再收拾他。

楊銘沉吟一番後,說道:“告訴楊義臣,就說本王答應,讓喬鍾葵擇選一萬五千將士,歸其統領,隨大軍一道北上。”

史萬歲和李靖頗為反對,但是楊素這一次,站在了楊銘這邊,

“有些人,是可以給機會的,喬鍾葵的擔憂也是為了保全自身,無可厚非,但是他下面的人,我們要換一些,免得他再次反水。”

“越公在理,”楊銘看向史萬歲和李靖,道:“就這麼做,總比真的和喬鍾葵打一場合適。”

兩人不再反對,點頭認同。

實際上,楊銘根本不需要顧忌他倆的意見,尤其是李靖,因為你資格不夠。

但是楊銘還是跟他們倆好好說,因為這兩人,是他的人。

李靖將來,是有大用的,而且楊銘今後,還得想辦法慢慢給李靖洗腦,將他腦子裡的關中本位思想,清理一下。

歷史上,老爹楊廣,其實就已經放棄了關中本位政策,打算扶植南方地區,可惜,他沒有做到。

李世民則是藉著隋末大亂鬥,極大的削弱了關隴集團的勢力。

而關隴集團真正的大災難,是在武則天時期,憑藉開國之功,成為關隴集團新一任話事人的長孫無忌,被武則天罷官流放之後,關隴集團開始土崩瓦解。

所以喬鍾葵這個人,只要是真心投降,楊銘絕對不會為難他。

接下來,楊義臣傳來訊息,喬鍾葵希望嫡長子喬淳已,能在秦王帳下效力,實際上,人家這是主動把兒子送來當人質,以示誠意。

楊銘答應了。

於是,喬鍾葵自領一萬五千大軍,後撤三十里,任由楊銘前往虞鄉接收叛軍。

至此,漢王楊諒麾下由喬鍾葵部四萬人組成的先鋒軍,徹底消亡。

大家都要準備上班了吧?苦逼的日子開始了,哈哈,我也得準備一下,今天還是這一章,從明天開始正常更新。

<BR />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終結

結局後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