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世雄進入遼東半島,開始構築防線,他的首要任務,是半島的敵軍不能漏出來,給南下主力造成影響,次要,才是打卑奢。

什麼情況下打卑奢呢?先解決掉卑奢以東的十幾座山城。

卑奢就是大連一帶,這裡是近海區域,而辛世雄想要到達卑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封鎖,以逸待勞。

卑奢如果沒有水師支援,與烏骨城的聯絡再中斷,時日一久,後勤保障就會出問題。

而隋軍佔領遼東城之後,有一個意外之喜,就是這裡囤積有巨量的糧草物資,有些被敵軍給燒了,有些來不及燒。

本來大隋還缺糧,打下遼東之後,一下子吃飽了。

歷史上,楊廣前兩次攻打高句麗,都沒把遼東給打下來。

遼東半島的地形,是中間高,周圍低,中間的山脈,就是長白山的餘脈千山,這裡是一處風景秀麗的形勝之地,後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a級景區。

辛世雄想在這裡堵截半島敵軍,重兵應該設定在南北兩側的低矮走廊,至於中間的高地,不好佈防,只能儘快拿下蓮花城、向陽城、鳴蟬寺,梨山城,以此四城構築防線。

史萬壽和令狐長,佈防於半島南北兩側低地,相隔近三百里。

楊萬石領步三甲四千五百人,負責攻打蓮花城等四城,郭嗣本領輕騎二的五千人,為策應。

其餘大軍,各自佔據有利地形、水源地、出入要道,佈置防線。

“多派遊騎斥候,探查周邊,稍有異象,立即稟報,”辛世雄在一座山腳下臨時搭建的營帳中,研究著半島地形。

龐犇在一旁道:“很奇怪啊,我們至今為止,只遇到小股敵軍,見我即退,鄧暠說半島囤積有敵軍一萬多人,不知是否準確。”

亞將周仲安道:“鄧太守的軍報,目前為止還是準確的,出入不大,卑奢城除了水師,也就是四五千人的樣子,其它十餘座山城,加起來能有一萬,就不錯了,但是卑奢水師走沒走,我們就不知道了。”

大隋遠征高句麗,二十四路總管,唯獨一路,楊廣管不了,那就是來護兒的水軍,不是不想管,是夠不著啊,人家在海上飄著,通訊是完全斷絕的。

卑奢水師如果沒走,對辛世雄的威脅是相當可怕的,所以辛世雄非常小心,根本不敢冒進。

“只要南北防線構成,水師在不在,都無關痛癢,”辛世雄沉聲道:“我們還是要謹慎一些,等到楊萬石拿下四城之後,嚴防死守,嚴密監視各地水源,看看前方斥候能打探到什麼訊息,如果水師走了,我們再往西南進軍。”

楊萬石打四城,不輕鬆,主要是爬山太累了。

“真是鳥不拉屎的地方啊,人怎麼都住在山上?”楊萬石朝身邊的副將發著牢騷。

副將也是納悶:“山上無水,他們是怎麼吃水的?”

楊萬石蹲下來,雙手從溪水裡捧起一汪清水喝了幾口,吧唧著嘴道:

“好水啊,這麼好的水讓這些蠻夷喝了,真是糟蹋,這裡應該是下游,派幾騎往上游檢視,看看這溪水是從哪來的。”

山泉水,是肯定有泉眼的,主要來自於山體浸水,也就是雨水落在山上,慢慢往下滲透,于山體縫隙中形成水道,然後透過泉眼流出,形成溪澗,這種泉水,時有時無。

還有一種,是地下水反湧的自流泉,一般在地勢低窪處可見,這種泉水源源不斷。

從古至今,有人生活的地方,肯定得有水,楊萬石料定山城的用水,肯定取自山下,有山就有水,山水總相依。

五騎為一火,沿著溪流往上游走去,彎彎繞了走了七八里,他們發現了一座敵軍營地。

五人趕忙下馬,將戰馬栓入林中,然後小心翼翼的往前摸索,檢視情況。

這座營地不大,也就七八座大小不一的木帳篷,上面掩蓋著荒草,比較隱蔽。

遊騎小隊,是非常有耐心的,窩在草叢裡不發出一點聲音,靜靜的注視著遠處動靜。

不大一會,便見到幾十個平民裝扮的壯力挑著水桶過來打水,原來在營帳的後面,有一汪水潭,由山體中的一個泉眼匯聚而成,他們是從這裡挑水,然後送上山。

分出一名遊騎返回稟報情況,剩下四人仍在原地監視。

楊萬石收到訊息後,立即撥出兩百兵給旅帥李嵩,令他前往檢視。

李嵩帶人趕到目的地之後,沒有聲張,而是繼續檢視這些挑水民夫的上山路徑。

“這條路上山,頗為隱秘,或可做為我軍主攻方向,”副官返回來,小聲道。

楊萬石從正面打,非常艱難,主要是因為上山的路實在不好走,而衛士們又披著重甲,等到爬上去,也都沒力氣了。

但是李嵩發現的這條小路,雖然彎彎繞繞,卻非常好走,不用衛士們披荊斬棘硬往上爬。

“都藏好了,咱們晚上再行動,先把營地的雜種都宰了,然後沿此路上山,”李嵩吩咐眾人都隱蔽好,然後靜等入夜。

楊萬石收到訊息後,立即派人聯絡郭嗣本的輕騎二,讓他把各處水源地盯緊了,但是不要聲張,他要藉著敵軍的運水路線攻城。

他們這邊,清一色的精煉兵械,而山上的高句麗士兵,裝備慘的一批,柳條紮成的盾牌,外加一把刀,這就是一名合格計程車兵了。

主要還是因為地方小,資源有限,好的裝備都給那些大城了,山城上主要還是依靠地形優勢抵禦隋軍。

別的不說,你躲在城牆後面,居高臨下往下面扔石頭,那殺傷力不比弓箭小。

楊萬石就是吃了這個虧,因為精練甲冑不懼刀槍,但是怕石頭,被砸中了,那是內傷,何況山腰上就沒一塊落腳的好地方,往上衝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會崴腳。

人一旦崴腳,就廢了。

入夜後,李嵩帶著兩百人摸進水潭營地,將營中不過百的高句麗士兵殺了一個乾乾淨淨,沒留一個活口,而他這邊,竟然就幾個傷員。

於是兩百人的旅隊,沿著小路小跑上山,前鋒六人,扛著一根從水潭營地卸下來的木樑,這是用來砸門的。

山城外圍的城垣,應該是有門,這是李嵩的判斷,沒門他怎麼往裡挑水呢?總不能挑著水桶爬過城垣吧?

剛接近第一道城垣,嗖嗖的幾支冷箭就射出來了。

但是李嵩這邊完全不懼,大家心知肚明,你只要不是扔石頭,我就不怕你。

“砸門!”李嵩低喝一聲,衛士們給扛著木樑的六人讓開道路,然後又分出七八個人,合力抱著木樑就往那道不怎麼堅固的門上撞了過去。

只是一下,門就被撞爛了。

“排矟手列於兩側,繼續上山,弓矢手不要射箭,留著上去用,”李嵩左手持盾,右手持矛,靠著火把的照亮,帶著人往山頂的山城衝鋒。

他這輩子就沒有打過這麼安全的仗,有精煉盾牌頂著,內心非常輕鬆,何況他們這兩百人,是全甲。

就這樣,經過半夜的激戰,李嵩的兩百人旅隊,拿下了蓮花山城,殺敵六百,俘虜兩千多平民,自身傷了二十七個,一個沒死。

楊萬石秉承了楊家的家風,下令降兵一個不留,壯丁全部驅趕出城,在半山腰做苦力,加固城垣。

控制水源,便可以控制山城,楊萬石又在各處水源地佈置兵力,他的這條防線,隨著四城相繼被拿下,已經初見雛形。

辛世雄將龐韜三千人的弓矢一,也派了過來,分別駐防於四城,並將訊息傳給了李靖。

只有這裡構築好防線,麥鐵杖才能安心的打烏骨。

烏骨城必須在十天之內拿下,因為十天之後,宇文述的中軍主力,要從這裡南下。

但是烏骨,非常不好打,這裡河道縱橫,有鴨綠江的一大支流愛河,愛河又分流出了舊帽山河、牛毛生河、八道河、草河等2000餘條大小河流。

所以愛河,是遼寧丹東地區的母親河,烏骨城,就在丹東。

這裡有山城三十餘座,其中的鳳凰山城,屯兵一萬五,是整個高句麗最大的一座山城。

“十天,我們根本不可能拿下烏骨,如果照這個辦法打,大總管的主力不可能按期南下,”蘇烈指著地圖上星羅密佈的山城道:

“觀其分佈,各為呼應,我若分兵去打,容易被牽制,最好還是合圍,等到大軍南下,再徐徐圖之。”

麥鐵杖皺眉道:“圍剿,不是長久之計,烏骨一帶囤有重兵,一旦突破防線,就會侵擾我南下主力,還是應集中兵力去打烏骨與鳳凰山,其它山城勢必會救,我便可形成牽制,這是以攻代守。”

蘇烈反對道:“烏骨城的任務,就是阻擊我主力南下,我若去攻,未必接戰,一旦遊走各方,伺機尋我主力,那時候可就圍不住了,你要知道,誰去打平壤,高句麗那邊是清楚的,人家知道不是咱們。”

這是楊廣的鍋,不過歷史上第二次攻打高句麗,楊廣改正了,可惜那一次出了個楊玄感。

隋亡,楊玄感居功至偉,如果不是他在後方造反,第二次打高句麗,就拿下了。

“我贊成蘇總管的意思,”老大麥孟才道:“父親既然猶豫,不如上報李總管定奪。”

麥鐵杖沉吟片刻,點了點頭:“那就看看總管的意思吧。”

推薦一下好朋友的書,精品作者,品質有保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1913,公務員的仕途之旅

嘎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