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西南道行臺省

翌日朝會,這是楊廣回京之後的第一次朝會。

所有的大臣們都聚集在大興殿前的廣場上,觀賞著楊廣此番西巡的收穫。

來自康國的阿薩那香、麝皮、錦疊、駱駝,來自安國的五色鹽,來自龜茲的安息香、鹽綠、雌黃、胡粉,來自於闐的羊脂玉,來自波斯的獅子、白象、珊瑚、琉璃、瑪瑙、水晶.

琳琅滿目的東西堆了半個廣場,大臣們像是逛集市一樣,不時上手把玩。

這些東西不是楊廣買的,都是諸國上貢的貢品,其中不乏很多大隋沒有的藥材,比如阿魏樹、沒石子、硇砂、綠鹽等等,有的是植物,有可移栽不可移栽兩種,還有就是礦物,這種只能買。

楊廣也是個大方人,當場就賞出去很多東西,當然了,都是手工品之類的,真正有價值的種子、藥材、礦物,香料,一件都不會給。

整整一天,楊銘都在廣場上晃悠,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最後朝會也沒有舉行,晚上在廣場上還有一場超大的宴會,君臣同樂。

楊廣對於裴矩這一次的安排,非常滿意,前期二十六個國家,後期增加至三十多個,而楊廣這次西巡張掖,歷史稱之為萬國博覽會。

今晚皇宮內的晚宴節目,充滿了異族風情,各國給楊廣獻上來不少異族美女,質量高的楊廣都藏起來了,質量低的出現在今晚的宴會。

有不要臉的,當場就請求楊廣賞賜他幾個美女,楊廣當然是大大方方的賞了。

你都要出口了,我不給你,豈不是駁你面子?

今天註定沒有正事可談。

走了小半年,楊廣回來自然要好好跟自己的孫子親近一下,哪些孫子最親呢?當然是他爹最有權的。

楊昭的兒子和楊暕的兒子已經跌落神壇了,眼下最吃香的,就是楊銘的兒子。

但是楊瑞和楊瑾屁股上有傷,所以坐姿非常怪異,楊廣頓時好奇的詢問楊瑞:

“伱這是怎麼了?扭來扭曲的,成何體統?”

這句話是訓斥,責怪楊瑞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坐沒坐樣。

高野剛回宮就從內侍省知道情況了,本來不打算說,但是又不能讓小殿下受這個冤枉氣,所以他小聲道:

“兩位殿下有杖傷,還未痊癒。”

“誰敢打朕的孫子!”楊廣頓時拍桌,然後目光看向楊銘。

不用說,肯定是楊銘打的。

老百姓家裡有個說法,叫做一輩不管二輩事,但是皇家不行,誰當家,那麼下面不論多少輩的事,他都得管。

而楊銘早就想好對策了,楊茵絳和裴淑英去頂鍋。

這個鍋他不好頂,但是楊茵絳她們沒事。

於是兩個小子的媽趕忙上前,跟楊廣解釋這件事。

今晚的廣場太過熱鬧,雖然有人看到了皇帝這邊的動靜,但完全聽不到他們在說什麼。

楊廣聽完之後,挑了挑眉,冷哼道:“小題大做。”

完了,就這四個字,沒有下文了。

楊廣肯定不會因為這麼小的事責備楊銘,也不好責怪兩個兒媳,只是吩咐太府寺,今後楊瑞和楊瑾可以自由出入左藏庫和右藏庫,從裡面拿東西,當然了,也不是什麼都能拿,可以拿一些無關痛癢的。

左藏、右藏,那是皇帝的內庫,裡面可不是簡單的金錢財物就能形容。

這晚的宴會,一直舉行到很晚,沒辦法,楊廣的精力太旺盛了,下面一幫老頭子已經困的一批,不少都坐著睡著了,但是楊廣還是興致勃勃。

這尼瑪明天還有朝會呢,讓不讓人睡了?

於是今晚,絕大多數官員都選擇在官署內湊合一晚,因為再過一個半時辰,就是朝會了。

隔天朝會,準確點說是一個半時辰後的朝會。

一幫人全都無精打采,蘇威那眼袋都沒法看了,楊文思直接頂著個黑眼圈。

氣氛昏昏沉沉的,也就是楊廣照常龍精虎猛。

“如今國庫豐盈,朕有意開闢馳道,以達涿郡,眾卿有何意見?”

以前大家都反對,是因為沒錢,但是現在楊廣把錢搞來了,你們還能怎麼說?

外加很多人現在腦子都是迷糊的,所以完全沒有反對聲音。

馳道是從榆林郡直達涿郡,東西三千里,不復雜,就是修路而已,但就是這一條路,基本上就能把高熲他們下去大索貌閱弄上來的錢,全部花光。

高熲也不打算勸了,他打算退休了,但是在退休之前,他希望將巴蜀的事情搞明白。

於是他站出來道:“臣此番南下巴蜀,所見所聞,觸目驚心,山川富饒,百業皆備,惟賦稅難收,皆因豪強把持地方,上以財物賄官,下以強權剝民,臣懇請陛下再設總管,以安巴蜀、御萬民。”

高熲這番鏗鏘之辭,把很多人都喊醒了,蘇威掛著個眼袋,皺眉道:

“巴蜀形勢複雜,歷來如此,想要改善頗為不易,似乎並不是加設一個總管就能改觀。”

是的,高熲當然也明白,但是他不能提免除迴避,不然會觸碰到關中集團的利益。

而實際情況是,楊廣巴不得有人提出免巴蜀迴避,因為他本意就是要拋棄關中本位。

於是楊廣一臉認同的點頭道:

“獨孤公此言,說到朕的心坎上了,巴漢、岷蜀之地,自古富饒,朕上承天意統御萬民,自不忍見巴蜀百姓一粟一衣,皆受盤剝,然如此重地,再設總管,似乎眼下並無合適人選。”

這句冠冕堂皇的話,實際上是在說,我不能讓巴蜀的賦稅落在那些豪族手裡,那是國家的錢,他們得給我吐出來,但是這麼重要的地方,我只能安排皇子,但你們也看見了,我就兩兒子,無人可派。

楊廣是不可能讓楊暕離京的,因為會惹到楊銘,會讓楊銘起殺心。

他的這番話,很多人都聽出其中的味道了,看得出,皇帝有心派人,但沒有讓他滿意的人可以派。

這個時候,吏部尚書楊恭仁突然朝楊銘使了一個眼色,楊銘收到了。

大隋的規矩,中樞官員每隔四五年,就得下放地方,而地方一些大佬也會返回中樞任職,這麼做,有助於削弱他們的權利和影響力,但又不影響國家運轉。

楊恭仁在吏部尚書這個位置上,已經幹了好多年了,符合外放條件,隨時都有可能被放出去。

以他這個級別,放出去肯定是上上郡的太守,不會再高了,但是眼下,皇帝明顯有意再設益州總管,那麼這個位置,可是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下設三十六個郡,三百多個縣。

這可比當太守牛逼多了,而楊恭仁又是宗室,是完全符合條件的,就看楊廣樂不樂意。

楊銘猜到楊恭仁的用意,但是這麼大的一片區域,交給一個人,連他都不放心。

他還沒有開口,宇文述和來護兒等人已經站出來反對了,他們倆是知道皇帝心意的,心知這麼大疆域,皇帝眼下確實無人可用。

人家楊堅當初是派的親兒子,楊廣可沒幾個親兒子。

而楊廣也贊同兩人的意思,認為當下確實無人可派。

楊恭仁頓時灰心喪氣。

這時候,楊銘站出來了,說道:

“兒臣以為,益州總管確實有再設的必要,而且非常緊迫,然益州之地,過於廣闊,各地民情不一,只怕一人之力難以協調,所以兒臣覺得,在益州總管之外,可再設西南道行臺、專門負責宣化當地百姓及糾察政務之弊。”

行臺,又稱行尚書檯或行臺省,是尚書省在外的分支機構,屬於政務機構,這玩意一般是臨時的。

但是臨時多久,就沒有定義,也可以臨時好多年,因地制宜,甚至可以改成永久的。

楊銘的意思,直接在巴蜀設定一個行臺省,對接尚書省,而大總管,負責對皇帝,權利劃分的清清楚楚。

楊廣有些動心了,陷入沉默,半晌後,楊廣直接道:

“既有行臺,何需總管?就以太子為西南道行臺尚書令,至於下屬官員,太子可以擬一個名單出來,供朕御覽。”

這招更特麼絕。

行臺省的所有編制,和尚書省是一模一樣的,只是人數少了很多。

最大的就是尚書令,接下來是左右僕射外加六部尚書,下面還有丞、郎中。

不過這些官員的前面,都需要加上行臺二字,以和真正的尚書省區別劃分。

楊廣把權利最大的職位給了離不了京師的楊銘,其實就是分化這一部門的權利,那麼西南道行臺,將來權利最大的是兩個人,是左右僕射,可以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所以這兩個位置上的人,必須是平時就不對勁的。

楊恭仁跟誰有過節呢?要知道這小子也是個不粘鍋,平時沒怎麼得罪過人,楊銘覺得一時間還真不好選。

朝會結束之後,楊恭仁屁顛屁顛的追上楊銘,小聲道:

“左右都行,殿下這次可得幫我這個忙。”

“儘管放心,左僕射非你莫屬,”楊銘肯定需要拉攏對方,所以話說的比較滿:“只是這右僕射,恐怕最後還得是陛下拿主意。”

“這是當然,”楊恭仁小聲道:“我能看出來,陛下雖然讓你選官,但陛下御覽後,肯定會改動很多,我應該沒問題吧?”

楊銘點了點頭,你小子根正苗紅,問題不大。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帝國開始的稱霸

支離破碎的心

大秦青竹你別跑

子安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