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三推讓

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個大隋最高的司法機構。

司法,講究的是公平、公正、公開,但是這三個官署,一半的案子都是冤案。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報到它們這裡的案子,都不會是小事,涉及太廣,牽扯的人物太吊,就註定了這裡冤案橫生。

反倒是郡、縣一級的衙門,情況稍有改觀,但主要還是看父母官是個什麼德行,如果清廉,一方清廉,如果腐敗,一方腐敗。

但是,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交好地方世家,沒有世家的幫忙,你什麼也幹不成。

渤海郡自從平定叛亂以來,高盛道一直投入於安撫地方,在當地望族渤海高氏的協助下,高盛道順利的將渤海郡的民怨壓制下來。

所有參與運河工程的民夫,全都額外增加了三畝授田,還私開官倉,發糧於民。

這是他自己擅作主張。

老百姓其實要求的不多,能讓我安安穩穩活下去就成,高盛道不過是滿足了百姓的最低需求。

經過一場戰亂,死人太多,也就導致了無主的田畝增加,按照大隋律法,這些田應該充公,上報朝廷再做分配。

但是高盛道一時著急,為了儘快安撫轄地,私下授田開倉,這是犯法的。

於是便有人把他給告了,還說他勾結高氏,支援賊首高應年。

刑部這邊直接就派人把他抓了,眼下正在押送往京師的路上。

正月十八的朝會上,高熲才得知了這件事情,但是他什麼都沒有說。

反正兒子正被押送進京,進了京師就有楊銘護著,不會有事,而且私開官倉這種事情,罪名可大可小,甚至可有可無,全看皇帝。

因為高熲實在是威望太高,宇文述他們也沒有一點落井下石的意思,因為如果把高熲惹毛了,人家只要低頭跟長公主說句好話,長公主必然是全力作保。

而眼下的楊麗華,仍舊擁有一個超然的地位。

朝會上,議論完返京的一些瑣事之後,楊暕站出來了。

“兒臣聽聞,舊有的晉陽宮破敗不堪,宮殿腐朽多生苔草,兒臣奏請父皇,重修晉陽宮,以便父皇將來巡幸山西。”

楊廣一愣,好傢伙,你小子腦袋靈光了啊?知道朕需要什麼?

只見楊廣微笑道:“此事暫且不提,運河剛剛建成,當下,朕需與民休養生息,勞民傷財之事,日後再說吧。”

“怎會是勞民傷財呢?”楊暕義憤填膺道:

“父皇乃天子,萬民之君父,天下百姓怎忍心父皇居於老舊裂隙之所,天子如此節儉,非萬民所忍見,兒臣雖囊中羞澀,卻也體諒國力之艱,願自奉家資,以修晉陽宮。”

楊廣內心大喜。

殿下眾人也是各懷心思。

楊玄感本來已經站出來了,打算說一句:還是齊王有錢啊。

但是一個字都沒有說出口,又灰溜溜的站回去了,這尼瑪是給皇帝修呢,我要是插嘴,豈不是自討苦吃?

至於在太原時候,就反對重修晉陽宮的蘇威等人,眼下也不吭氣了,國庫反正是沒錢,齊王願意自掏腰包,當然是最好了。

楊廣仍是拒絕,笑道:“吾兒能有幾個錢?此事不要再提了,朕一向從儉,一屋一宇皆可住人,晉陽宮不過是破舊了一些,還不至於漏風漏雨。”

父子倆說的話,直接將晉陽宮貶低成了破敗殘垣之所,要知道,開皇九年、十六年,兩次改修,裡面又一直住著宮女宦官養護,哪有他們爺倆說的那麼不堪?

宇文述也站出來道:“國庫是有結餘的,怎麼著也能給陛下撥出幾百萬,但是齊王一片孝心,臣以為陛下應坦然受之,這是兒子孝敬父親,與國事無關。”

楊廣搖頭道:“非朕所願。”

這特麼就和皇帝登基之前的“三推讓”之禮差不多,明明自己心裡樂意,但還是得別人苦勸你半天。

三推讓,是一套非常虛偽的禮儀,看似不應該存在,卻真實存在。

楊堅登基的時候,就舉行過這套禮儀,他說我不行,幹不好的,大臣們說伱能行,你必須行,然後楊堅再說,我真不行,大臣們說這是天命所歸,民心所向,非你莫屬。

就這樣來回三次,楊堅便從“我”變成“朕”了。

這套玩意,還特麼是糊弄老百姓,能進了皇城的,都知道這是作秀,就老百姓以為楊堅是真的不想當皇帝,而是上天要讓他當。

至於楊廣即位,就沒有走這套流程,老子是順應天命,繼承大統,我讓個毛啊我?

於是接下來,朝會上眾臣也紛紛開口勸說皇帝,齊王一片孝心,您就接受吧。

只要不花國庫的錢,蘇威他們是沒什麼意見的。

但是李淵站出來了:“重修晉陽宮,耗費巨大,齊王恐難一力承擔,臣以為,國庫這邊,怎麼也該能勻出一點,今年揚州的鑄幣,半月前已經送來了,撥出一百萬,不難吧?”

蘇威高熲頓時愣住了,這怎麼還要動國庫?阿婆面呀阿婆面,你特麼想幹什麼?

錢,歸民部管,於是楊廣勉為其難的看向民部尚書宇文述。

宇文述趕忙道:“揚州這次送來的新錢,有四百萬貫,其中三百萬確實有用途,剩下一百萬,是可以調撥的。”

牛弘皺眉道:“據我所知,這四百萬新錢,全都是用來還賬的吧?還賬尚且不夠,怎麼還能盈餘出一百萬呢?”

宇文述笑道:“牛公有所不知,錢,不是一次性還的,而是分三年歸還,齊王當初借糧的時候,協議就是這麼定的。”

牛弘皺眉道:“運河的虧空,已過千萬之數,能早還,還是早還吧,各地糧商也都在等著這筆錢收購糧食,充盈市場,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幫助河北恢復生產,一百萬錢送到河北,能盤活一個郡的糧行,齊王既然肯出資,就不要再動國庫了。”

“行,”宇文述笑道:“我雖然家底薄,這次也願跟隨齊王,獻微薄之力。”

說著,宇文述朝楊廣行禮道:“臣願出資三十萬貫,為陛下重修宮殿。”

“胡言亂語!”楊廣頓時動怒,道:“朕修宮殿,還用不著你的錢,怎麼?朕已經到了跟人討飯才能過日子的時候了?”

這話一出,牛弘頓時啞巴了,得!我特麼不說了,人家皇帝看似在罵宇文述,實際在罵他。

李淵繼續道:“重修晉陽宮,是國事,也是政事,絕非陛下私事,臣以為,國庫撥出一百萬,剩下的交給齊王盡孝心,最為合適。”

“臣附議!”裴矩在最關鍵的時候站出來道:“國力雖艱,但也不至於拿不出一百萬來,齊王一片孝心,至真至誠,陛下絕不能再推卻了。”

說著,裴矩跪地道:“請陛下重修晉陽宮。”

好了,這算是進入三推讓了。

楊暕宇文述來護兒也跟著跪地,請皇帝下旨。

最後,楊廣勉為其難的看向兒子,道:

“念你一片孝心,朕便不再推卻,就這麼辦吧。”

那麼錢的問題解決了,就是人的問題了,誰去修最合適?當然是宇文愷。

但是首先,宇文愷真的不願再四處奔波了,我特麼老胳膊老腿,這幾年都快廢了,而且李淵私底下已經跟他約好,這件差事李淵自己想去做。

於是當皇帝的目光投向他的時候,宇文愷主動道:

“晉陽宮營建一事,臣舉薦唐國公為大監。”

楊廣等的就是他這句話,因為晉陽宮的圖紙,李淵已經給他看過了,他非常滿意,那麼最好就是李淵去監工,才能達到他的期望。

但是楊暕不樂意了,我特麼出錢,怎麼是他修?感情我特麼鑽進圈套了?李淵老狗這是設計騙我的錢?

於是楊暕站出來道:“臣舉薦齊王府長史柳謇之,為宮城大監。”

他不行的,他讓陛下看過圖紙嗎?李淵內心偷笑。

楊廣淡淡道:“還是唐國公,朕更放心。”

楊暕嘴角抽搐。

這一次,楊廣被李淵給算死了,他回京之後,緊接著就要西巡,那麼關中又會空虛,但是關中有秦王坐鎮,所以山西晉陽,必須有一個信得過,而且爵位高,可以壓制當地的將領坐鎮,以防備突厥。

大隋和突厥的關係,不是表面上那種臣屬關係,而是互相都在提防著對方。

楊廣恨不得把突厥滅了,突厥也恨不得打進大興,搶錢,搶糧,搶女人。

雙方目前,處在一個微妙的和平時期,但是這個和平,隨時都可以被打破。

坐鎮晉陽,李淵幾乎就是最佳選擇,自己親表哥,又是唐國公,跟太原王氏還是姻親,除了李淵還能有誰?

楊暕的臉色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本以為跳過李淵自己獨攬這件差事,沒想到被這個老王八算計了。

不過還行,損失不大,自己的一片孝心,父皇是看到了。

出了這麼大的血,李淵老狗總該把人給交出來了吧?

於是朝會結束之後,楊暕擺出一副笑臉,將李淵拉到一旁,笑道:

“恭喜唐國公了,今晚來本王府上聚一聚?”

“臣今晚還有事情,齊王一番好意,臣心領了,”李淵笑道。

楊暕在對方胳膊上用力一捏,咬牙道:“我有正事跟你說。”

“那就在這說吧,”李淵打定主意,絕對不會再去齊王府,畢竟這小子什麼事都能幹出來,別到時候去了,被人家毆打一頓。

楊暕冷哼一聲,直接拽著李淵就走:“別讓我在這跟你翻臉啊。”

(本章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麼了

熒惑種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