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粲本是縣中小吏,徵召從軍後做了逃兵,而後流竄各地,後被高君雅率軍擊敗,僅以身免,若說這攻城拔寨的本事一般,那朱粲逃命的本事卻是一流。

鄭元璹從背後給予致命一擊,朱粲眼見不妙便是率領數千殘兵倉惶逃進山林裡,猶如兔子一般狡猾,鄭元璹分兵追擊,亦是未曾追到,終究還是讓朱粲逃走了。

而後來到牛尾山上,只見亂石堆上屍橫遍野,高衝佇立在山門前,一身血汙,狼狽不堪,其後千餘唐軍緊緊依偎著,臉上露出劫後餘生的笑容,他們活下來了。

見得這一幕鄭元璹甚是感觸,當即翻身下馬,快步上前,緊緊扶住力竭的高衝,“此戰,攸之當為首功”。

高衝聞言咧嘴一笑,只覺得眼睛一黑,便是再也撐不住。

鄧州的東邊即為顯州,貞觀九年,改為唐州,治所在比陽。

比陽城東,一處寬闊的宅院,足以顯示這座宅院的主人在縣中的權勢,只因門匾上二字,楊宅,這裡便是顯州鉅富楊士林的宅子。

此時的楊宅中堂,正在飲宴,一名身材魁梧的漢子正在朗聲大笑,這人便是楊士林,乃是顯州本地豪傑,堂中坐著一名年輕士子,赫然便是淅州範達。

“那據範兄所言,朱粲那賊廝此番必定敗亡了?”楊士林一臉高興的說道。

範達點點頭,篤定說道:“朱粲所部本就是匪寇出身,在糧草斷絕的情況下定是不堪一擊,且淅州上下軍民一心,朱粲必敗無疑”。

楊士林聞言大為感慨,“朱粲此賊以人為食,喪盡天良,此番敗亡也真是上天註定了”。

範達聞言卻是搖搖頭,“倒不是上天註定,只是我大唐君民勠力同心,方才剿滅此賊”。

楊士覽聽得一頓,而後亦是笑著點頭附和,並未說什麼,正規化父子雖是效力李淵,但他楊士林如今可是王世充治下之民。

“既然已知朱粲敗亡只在旦夕,楊兄便不想著做一番事業?”範達眉頭一挑,言語滿是誘惑。

楊士林聞言愕然,繼而便是擺手笑道:“範兄莫要取笑某家了,身處亂世,勉強維持家業亦是不易,怎敢妄談談事業”。

範達卻是臉色肅穆,“楊兄,我與你相識數載,知你本事,亦知你雄心壯志,如今連夜趕來顯州,可不是與你說笑,如若楊兄再是推諉下去便是將範達當做外人了”。

聽的這話,楊士覽一怔,而後默然不語,範達繼續說道:“楊兄家資鉅萬,往日裡沒少被王世充、朱粲盤剝,便是你月月進貢,亦是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唯有實力,當可保全家業,楊兄在顯州德高望重,振臂一呼,便有萬人相投,僅府上庫存,便可供養軍隊,如此實力,何故要仰人鼻息?”

楊士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一巴掌拍在桉桌上,“某家亦不想月月進貢,只是亂世諸侯皆已成氣候,某如何相抗?”

範達搖頭笑道:“卻是不知楊兄志氣竟如此之大,做不成割據之主,亦不失為開國從龍之臣啊”。

“範兄何意?”楊士覽眼睛一眯,“此來是為關中唐皇做說客的?”

範達直搖頭,“我此來僅為私人情誼,與大唐朝廷無關。敢問楊兄覺得大唐如何?”

楊士林略一琢磨,便是說道:“東敗王世充,西敗薛舉,坐擁關中沃野千里,更將巴蜀之地招撫,已成霸業”。

範達聽罷大喜,當即便是直說道:“既如此,我等一同投唐如何?兄長你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割據顯州,而後西進,與淅州共擊朱粲,事成之後,兄長應不失郡公之爵”。

“果真會有郡公之爵?”楊士林眼睛一亮,身子前傾問道。

“前鄧州刺史呂子臧以郡相投,便是賜爵南陽郡公,兄長先有獻地之功,又有夾擊朱粲之功,應不低於呂子臧才是”,範達直言道。

楊士林聞言沉默不語,臉色陰晴不定,良久,曾的起身,直走到範達身前,緊緊握住範達的手,“早受夠了王朱二人的鳥氣,這事某家幹了,這便散盡家財招兵買馬,先滅了朱粲那廝,也為百姓除害,還請兄弟助我”。

範達大喜,自是應著。

而後楊士林又招來自己的好友田田瓚,田瓚乃是淮安郡(顯州)郡丞,頗有勇力,與楊士林交好,田瓚一聽楊士林的想法便是積極附和,二人當即各自聯絡,當夜便將淮安郡守刺殺,而後迅速控制比陽城。

郡守一死,郡丞為大,官面上有田瓚,而民間亦有威望甚高的楊士林,二人迅速從比陽城擴散,接管顯州,招兵旗一豎,以楊士林的威望,短短兩日便是徵齊一萬兵馬,合顯州守軍共計兩萬。

這時,顯州亦是收到資訊,朱粲大敗,倉惶逃回鄧州冠軍縣,唐軍正在太常卿鄭元璹的統領下,進軍鄧州。

楊士林大喜,當夜便遣使者前去淅州,以顯州之地,作為進身之階,歸附大唐,次日便是釋出通告,正式宣佈顯州歸附大唐,而後兵出鄧州,與淅州鄭元璹所部,共擊朱粲。

冠軍縣,西漢時是冠軍侯霍去病的封地,此時,乃是大楚皇帝朱粲的國都。

縣衙被朱粲改建成為了富麗堂皇的皇宮,此時的後殿裡,朱粲正在大快朵頤,手裡捏著一塊嫩肉正在啃食著。

殿中的侍從噤若寒蟬,生怕觸怒朱粲。

“陛下,淮安楊士林田瓚起兵歸附李淵,號稱五萬大軍,不日來攻我南陽”。

正當朱粲吃得津津有味時,一名將領氣喘吁吁的衝進殿中稟報。

朱粲聞言手中的東西一頓,“楊士林?那廝倒有些膽氣,我大楚還有多少兵馬?”

將領聞言囁囁不敢言語。

朱粲眼睛一瞪,“說,不說吃了你”。

“不到……不到萬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