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算是走進周平安的節奏裡,走不出來了,渾渾噩噩的在廚房裡混了半天,直到打鈴下班。

而周平安在給何雨柱上完課之後,拍拍屁股就走了。管殺不管埋,說的就是他。

薅了軋鋼廠的羊毛,免費混了一頓飯,又給易中海埋了個大雷,周平安的心情甚是愉悅,走起路來都輕快了許多。

至於為什麼給易中海埋雷?

周平安的回答是:高興。

雖然穿越過來之後,父母和弟弟的模樣和性格都很相似,彼此相處也沒生分,但是畢竟和“原裝”還是有差異的!

再加上發現自己身邊盡是影視劇裡的人物,這讓周平安的心裡莫名的煩躁不已。

物資貴乏,精神娛樂貧乏,粗糙的吃食,不穩定的社會大環境,周家隱秘帶來的不安等等,等等。這都讓周平安越發覺得這個世界不真實,更沒有安全感。

而針對易中海,也不過是下意識的想剷除身邊的不穩定因素罷了。

至於說,暫時離開這個四合院這個爛泥潭,甚至舉家前到南方避開即將到來的風暴,周平安也考慮過,但是這想法很不現實!

就說一個原因,他父母雖然離開組織了,但其實身上的任務並沒有結束。為了他二叔的安全,他們家只能生活在國內,只能在這裡當“明燈”。

俗話說,山不來就我,我去就山。

既然離不開,那就主出擊吧,先把身邊的不穩定因素都填進這爛泥潭裡。

易中海是第一個,也是最危險的一個。

因為,他,在眾人眼裡表現的是個好人。

對不能生育的妻子不離不棄,對孤寡老太太照顧有佳,還熱心幫助身邊的鄰居等等,這些正能量的行為讓他成為道德典範,大眾榜樣,威望加身。

所以他才能一次次的道德綁架無知群眾,讓這些群眾明明心有苦楚,也不得不聽從他的安排。如若不然,就會被眾人針對,就是成為“壞人”!

怎麼確定的“壞人”?簡單啊,根據普羅大眾的思維習慣,跟好人做對的就是壞人,聽上去,邏輯成立,是不是?

在這個時代,“壞人”是沒有人權的:上不了學,娶不到媳婦,找不到工作,升不了職等等,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慄。

而周平安,或者說,周家肯定不會對易中海言聽計從的。

所以,為了不成為人們口中的“壞人”,為了能安穩的生活,周平安主動出擊了,至於這次出擊能否得到想要的效果,周平安表示,自己並不在乎。

畢竟,這個世界上讓人物理性消失的方法多了去了。再怎麼說,自己也是看過《名偵探柯南》的男人!

相信,易中海只是第一個,而不會是最後一個。

······

抬頭看了眼日頭,見時間還早,周平安安步當車,打算去菜市場轉轉,順便啊買點蔬菜。犒勞一下額外辛苦了的周父和勞心費力的自己。

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BJ的“四大菜市場”馳名四九城,今天50歲左右的BJ人,沒有沒去過的。

在這個生活一切都得計劃的時代,這四大菜市場稱得上是廣大市民的購物天堂。

BJ城的四大菜市場包括:西單北大街路西的西單菜市場、東單二條南側的東單菜市場、崇文門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崇文門菜市場和朝陽門內柺棒衚衕北口的朝內菜市場。

而周平安要去的是朝內菜市場。因為這個菜市場距離南鑼鼓巷比較近,為了以後拿回家的東西有出處,不引起別人懷疑,今兒,他要去仔細探究一下。

四大菜市場建成於公私合營以後,全盛於“票證當家”的計劃經濟時代,伴隨老百姓渡過了30年的“蜜月期”。

過日子講究而不將就的BJ人一天也離不開菜市場,而且,這裡面還有不少門道和規矩。

但這些個規矩和門道,周平安知道的並不多。前世,買菜基本都會到超市去挑選,或者直接網上選購。而原身呢,生性安靜,不喜熱鬧,買菜向來都是周母或者周父的工作,所以這算是此身第一次逛菜市場。

雖然是第一次親身來逛菜市場,但平時也聽那些個下棋、聊八卦的老頭老太太們說起過其中的門道。

比如,菜市場不賣茶葉。這是因為,茶葉“嬌氣”,容易吸附其他食品的氣味而影響自身品質,所以,各大菜市場約定俗成地不賣茶葉。

老BJ人買茶葉絕對不去菜市場,即使買幾毛錢一兩的“高碎”,也只認那幾家百年老號。

在這個時期,從為數不多的生活費裡甚至是飯錢當中摳出一點兒買茶葉的錢,就足以說明茶葉在BJ人心目中的地位。

關於茶葉還有幾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BJ人誤認為,茉莉花茶是BJ特產,產自BJ。但實際上BJ不產茉莉花茶。只是因為老BJ人打小就喝茉莉花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所以才產生這樣的誤會。

現在的一些影視劇和小影片裡也經常有人喊,來壺高碎。這“高碎”亦稱“高末”,又叫勞保茶。實際上就是茶葉店篩茶時篩出的茶葉末。這種碎末在別的地方是棄之無用的東西,舊時,BJ的窮人買不起好茶,但又偏愛喝茶,故茶葉店將此物出售,謂為高階茶葉末。不僅讓平民享受茶的清香,同時,也及其悉心地顧及到老BJ人的“面子”。

問,BJ人真的是對“茶”愛的如此深沉嗎?呵呵,據作者猜測,也就一丟丟吧,畢竟飯都吃不上了,還喝什麼茶啊!究其根本,舊時BJ人離不開茶的主要原因是水質:BJ的水質總體上是硬、澀、鹹、苦。BJ人嘴“刁”,為了能喝口“順嘴”的,自然不管窮富都喜歡在水裡泡點茶,聊以自慰。

轉回咱繼續說說,菜市場裡的門道。

再比如,在任何一家菜市場裡,賣豬肉的櫃檯與賣牛羊肉的櫃檯必然各據一角,距離儘可能越遠越好。這顯然是為了照顧***顧客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賣牛羊肉的櫃檯在顯著位置懸掛著清真食品標誌,BJ話叫做“經都阿”,即用阿拉伯文字書寫的清真言,表明這裡出售的肉類製品符合宗教教規,廣大***群眾可以放心購買。

在這個生活靠計劃的時代,排隊是各大菜市場的一景。

每逢節假日的早晨,菜市場還沒開門,門外的顧客就排起了長隊,買豬肉的排一隊,買牛羊肉的排一隊,買水產品的排一隊,買活禽的排一隊,連買豆腐都得單排一隊。

這也是為什麼,在《四合院》的偷雞劇集中,傻柱說自己的那隻雞是從朝陽菜市場買的,精明會算計的三大爺一下子就指明瞭他的謊言。因為這謊話編的太不走心了,就跟誰沒排過隊似的,排隊不需用時間啊!

這個時期,排隊的人多,但基本上每個人都能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因為當年是憑票證供應,只能按《居民副食本》上的定量購買。

按照定量,首都居民每戶每個月可以買到一斤的雞蛋,此時的雞蛋也小,有八到十個左右。看清,是每戶啊,不是沒人。按照周家一家四口,一人一個的量,只能吃兩頓的。這也是為什麼周母見周平安帶回來野鴨蛋,會高興的喜笑顏開。

買豬肉要肉票,人們往往會要求賣肉的售貨員“勞駕,您割的時候多點肥的”——多要肥的,是為了回家煉豬油。用豬油炒素菜有肉味,而且炸油渣兒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不光可以炒菜,還可以包包子、包餃子、烙餡餅,甚至單獨吃的話,更加誘人!

此外,買牛羊肉要戶口本,這是為了照顧回民;家裡有產婦和新生兒,要買紅糖,得憑醫院開的證明。

BJ人多,BJ人好吃,為了買二兩肉排一個鐘頭隊,並不覺得累。

初冬,到了買冬儲大白菜的時候,各大國營菜市場門前的隊排得更加壯觀——因為菜多、人多,所以,冬儲大白菜“自古以來”就是在菜市場門口的馬路上賣的。

售貨員各盡其責。一些粗細不均的木條兒,被釘成一塊塊的“板”,用來碼放上秤的大白菜,這樣能夠多稱些。一臺磅秤旁至少有六七個人在忙碌,有的從菜垛上往下遞,有的把菜向磅秤上碼,有的負責過秤、報數,報出幾級菜、多少斤,同時在副食本上蓋上“冬儲菜已購”的章,坐在桌前的會計聽到報數後扒拉著算盤,唱收唱付。

冬儲大白菜是分等級賣的。從卡車上卸下來的大白菜,按照一級、二級的標準,分別碼放成方形的菜垛,菜心非常瓷實的是一級菜,稍微鬆軟一點的是二級菜,到三級菜就沒什麼菜心了,所以一、二級菜是限量供應的,按副食本上的人口而定,三級菜敞開供應。

因為儲存大白菜的銷售是有期限的,過了這個時候,價格就會使勁漲。為了趕在前面買到一級的菜,家家戶戶都會在這個時候全力以赴。

那時候沒有實行雙休日,所以買大白菜的高峰一般在星期天。週六晚上家長就宣佈:“早睡覺,明天排隊去!”。

為了能及時買到足夠一家人過冬的大白菜,人們也各顯其能,家裡小孩,天還咋亮時,就被家裡大人安排去排隊了。此時家裡人也不閒著,清理窗臺上和牆根兒底下,等著大白菜進門。聽到報信的喊聲後,大人就拿著錢和副食本直奔菜店。

往回運更是各顯神通:蹬三輪車的,推嬰兒竹車的,騎腳踏車的在後架上橫一塊搓衣板,都是為了能多擱幾棵菜。

此時,物質生活的貧乏,並沒有衝澹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磨難,反而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九門提督:控僵御犼

醉熊貓

開局:推演文明,化虛為實

御清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