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月光從窗外照射進來。

屋中燈火搖曳,將案上鋪開的黃紙映照。

中車府令趙高坐在案前,握著蘸滿了墨汁的毛筆,認真在紙上寫著。

“示人有餘者,人奪之;示人不足者,人與之。

剛者折,危者覆,動者搖,靜者安……”

自從被趙佗的高升、蒙毅的威脅刺激後,趙高每日回府,必定發奮學習,各種書籍都在看,只求不斷提高己身,不被始皇帝拋棄。

身後,傳來腳步聲。

趙成大步走進來,說道:“兄長,東西已經送到武功侯府了.”

趙高手腕一頓,淡淡“嗯”了聲。

趙成沒有離去,略微猶豫後,說道:“我聽說今日朝堂上,皇帝想要廣賜天下黔首爵位,被武功侯、太尉等人一齊反對,最終更改詔令。

武功侯與兄長溝通,莫非是想詢問皇帝之事?”

趙高回頭,瞥了眼自家弟弟,道:“你倒是不笨.”

趙成有些擔心道:“兄長身為內臣,若透露皇帝之意,會不會有風險?”

“這不是什麼絕密事情,皇帝已經被那些人說的心中大動,今日賜爵就是先兆,恐怕也是對群臣的試探。

要不了幾日就會當朝宣佈商議,現在透露還能賣武功侯一個好,武功侯是聰明人,不會亂言的.”

趙高搖了搖頭,想到趙佗在信裡不以侯爵為傲,依舊以弟自稱,哪怕他知道對方是有求於己,也不免笑道:“且武功侯非薄情之人,今日與他方便,日後說不定能得其恩報.”

趙成也跟著笑起來:“兄長說的是,我兄弟為趙氏,武功侯也是趙氏,數百年前還是一家哩,昔日武功侯從蒙毅手中救下兄長,說不定也是念著這份同氏之誼.”

“是啊,朝堂之上,吾等與蒙氏有大仇,要多結臂助方可.”

趙高眼中閃過一絲冷芒,他低語道:“除了武功侯外,當今朝堂,以廷尉最受皇帝信任,吾等也可以交好一二。

我聽聞今日廷尉在朝會上獻納減免黔首租賦之事,恐怕他已經察覺到了一些東西。

趙成啊,我聽聞你和廷尉之子有些交往?”

趙成點頭道:“那李於和我是牌友,經常一起打秦牌。

他還說等長公子回來後,可向長公子推薦我,到時候一起打牌.”

和長公子打牌?

趙高怔了怔。

秦牌是最近流行在秦國上層的一種娛樂,類似於博戲,需要三到四人以上方可玩耍,他這弟弟最近便沉迷其中,只是沒想到長公子竟然也好這口。

“此事待長公子回來再說,不過你現在倒是可以對李於做些暗示,相信廷尉會感受到咱們的好意.”

趙高眯著眼睛開口。

他在最近的學習中,曾看到縱橫之士有句話,叫做“狡兔有三窟,得免死身”。

趙高對此深以為然,他不想再經歷當年差點被蒙毅弄死的事情。

所以他也要像狡兔一般,給自己多弄幾窟。

除了武功侯趙佗。

廷尉李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

數日後,趙佗帶著酈食其等親信駕馬於渭水以南。

他們此行的目的地並非各處風景秀麗之所,而是皇帝新修的,位於渭水以南的巍峨壯麗的宮殿群。

宮殿是皇家所有,周圍有衛尉統率的衛士駐守,普通黔首官吏皆不可在附近駐留,只能遠遠觀望,眺望那雄偉壯闊的巨大建築。

趙佗並沒有依仗自己的地位接近,他在遠處勒馬停步,舉目相望。

只見新修的宮殿群佔地極大,巍峨高聳,氣勢恢宏。

其坐落於渭南平原之間,有小渠引清澈的渭河水環繞,就像是將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匯聚於一身,彰顯著超然的尊貴與不可侵犯的榮耀。

趙佗暗歎,怪不得蘇迦莎在剛來咸陽的時候,將這些宮殿視為神蹟奇觀,哪怕是他這個來自後世的人,眼見到這些巧奪天工築成的超大型宮殿,照樣會生出讚歎的感覺。

“皇帝已下詔,更信宮為極廟.”

耳畔傳來酈食其的聲音。

極廟!

趙佗閉上眼,深深吸了口氣。

這是他的疏忽。

在北伐的時候,趙佗就知道皇帝在渭南新修了一個叫信宮的宮殿群,但當時他沒在朝中,自然不好勸諫。

等到班師回咸陽的時候,曾隔著老遠看到此處宮殿群的壯麗宏偉。

但他當時看了也就算了,沒太在意。

畢竟那會兒宮殿都修好了,他總不可能又跑去皇帝面前說些掃興招人嫌的話吧。

但趙佗沒想到,這處信宮和其他宮殿並不一樣,不是皇帝為了享受而修建的殿宇,而有其他含義。

“我已打探過了,皇帝修的這個極廟,就是象徵天極帝星,以此來對應蒼穹上的天帝所居。

以這極廟為中,則渭南諸殿宇便像星辰一般圍繞在其周圍,中間以複道、甬道相連線,此所謂‘眾星拱極’是也.”

酈食其搖頭感嘆道:“除了這極廟外,皇帝還擴建了渭水上的複道橫橋,以象徵天極閣道,並以渭水對應天上的銀河投影。

這是要將整個咸陽對應天宮啊!”

趙佗沉聲道:“甬道也徹底修好了嗎?”

酈食其頷首:“我剛才問過,甬道已經全部完工,皇帝若從極廟出,便可沿著甬道直通驪山.”

驪山,是皇帝的陵墓所在,以其陵墓連線渭南的“天極”,自然是有某種象徵意義了。

這些操作,一看就知道是經過了“專業”的規劃,帶有某種神秘的味道,和皇帝之前修的那些純為收集和享受的宮殿完全不同。

“方士還是冒頭了啊,不僅哄著皇帝修信宮極廟,大搞迷信。

還幫著那些儒生轉述封禪之說,弄出這些事情來.”

趙佗眼中閃著寒光。

那一日大朝會後,經過趙高的提醒,他立刻就明白了被尉繚稱作“刻薄寡恩”的始皇帝,為什麼會一改常態,想要給全天下的黔首廣賜爵位。

皆因封禪兩字。

封泰山,禪梁甫。

告命於天。

這是一件已被神化和聖化的大事。

以始皇帝的性子,被那些人一番攛掇,自然是迫不及待,心潮澎湃。

始皇帝並一宇內,翦滅蠻夷的功勞是有了。

但在恩德上,終歸是有些不好說道。

故而在宣佈封禪前,他先賜爵一波,贏得天下民心,展示自己的恩德,讓人人稱頌,如此則功績和恩德兩方面,就算齊全了。

所以王戊所言的皇帝賜爵,是為了收買民心,那還真說對了。

只是皇帝收買民心,不是為了穩定諸侯故地,而是為了行封禪之事。

李斯當時可能察覺到一二,故而在眾人勸說的最後,補上了一個減免天下黔首租賦的提議,來代替廣賜爵位的事情。

始皇帝眼見反對聲大,再加上趙佗和李斯兩個提議相結合,勉強能夠達到施恩於天下的效果,也就接受了下來。

酈食其讓周圍侍從退下後,開口道:“儒生在之前的封建之議,以及君侯大婚的事情上犯了忌諱,被皇帝駁斥,剝奪了上朝參政和議政之權,他們一直想重新得到皇帝的賞識,便趁著我大秦連勝蠻夷的時候,想出了封禪之說,以迎合皇帝.”

“儒生不能上朝參政,便透過侯生等方士向皇帝進言,皇帝對於封禪之說,甚為歡喜,甚至重開了這些儒生進言的權利,並召見周青臣等人,親自詢問封禪之事.”

酈食其迴歸後,因為爵位達到了左更高爵,沒有再回到學宮當博士,不過他之前在裡面的時候,建立了不少人脈。

在趙佗的要求下,一番打聽,就將這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了一個七七八八。

不過說完之後,他又疑惑道:“那些方士素來鼓吹求仙、長生之說,和儒生沒什麼交情,為何會幫著他們進言封禪之事呢?”

趙佗冷冷一笑,道:“就你常說的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他們幫儒家進言,自然是對自己有利.”

將酈食其提供的訊息消化完之後,趙佗徹底理清了一切。

方士為什麼幫儒生提封禪,是為了拉儒家一把嗎?

是因為他們希望皇帝東巡!

方士多為燕、齊之人,他們鼓吹的求仙之說,也是在沿海之地。

所以方士幫著儒生勸說皇帝封禪,就是想將皇帝引到他們的大本營去。

在那遙遠的東方,一望無際的大海,到處流傳的海上仙人、三神山之類的故事,定然能打動皇帝的心。

在這件事上,方士與儒生,還真是一拍即合。

一旦成功,雙贏!

“這些傢伙,真是朝中奸佞啊!”

趙佗再度看了一眼遠處巍峨的極廟。

這巨大的宮殿群,同樣是那些方士的傑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逆子:陛下終於不造反了

微笑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