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府造紙的工坊挨著渭水不遠。

一條人工溝渠引著渭水南下,在工坊中聚成一方大池,然後又被人工進行分割,劃成一個個的小池。

趙佗行走於池邊道路,打量著池中分開浸泡的那些原材料。

黃麻、布頭、桑皮、木材,甚至還有竹子等等。

因為造紙工程並不趕時間,且人力物力都不缺,趙佗便讓章邯將每種材料分開,好對比用這些不同材料造出來紙的質量和成本,以及所需的時間等等,以試探出最好的方案。

“這些麻以草木灰水浸泡,再反覆蒸煮後讓隸人春搗成漿,摻水調和成紙漿,再撈紙,攤薄之後進行晾曬。”

章邯跟在身邊,介紹著他們初版造紙的工序。

趙佗打量著身前浸泡著碎麻的渾濁池水,從味道和顏色來看,裡面確實是加了草木灰。

“勞動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覷。”

趙佗心中暗暗感嘆,造紙的前置技術其實早被弄出來了,只是還沒有人走出這一步,讓他搶先開了個頭。

《詩》雲: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將麻放在池子裡浸泡,去除麻中的果膠等有害物質,以達到分離纖維的目的,這是幾百年前的西周時代,就已經被掌握的技術。

《考工記》裡說到漚絲時,又提到了用草木灰和蜃灰調和,可以大大提高浸漚的速度。

雖然這兩個技術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分離纖維,好製作紡織品,但如今卻正好用來造紙。

有了這兩個早已掌握的技術,整個造紙的流程就顯得很容易了。

特別是對於匯聚了天下能工巧匠的少府來說,只要趙佗提出了大方向,剩下的程式基本沒有什麼難度。

趙佗走過一片片浸泡著各種原材料的小池,最終來到了晾曬的地方。

如今正是四月孟夏時節,雖然陽光還比不上仲夏和季夏的毒辣,但也頗有威力,照射於地面上時,能將紙面上的水分蒸發。

除了陽光晾曬之外,章邯還想出了一些其他方案,他對趙佗說,後續準備將紙貼到火牆上,進行烘乾,那樣一來定然比晾曬要快的多。

趙佗對此表示鼓勵,反正初次造紙,自然是各種方法都要嘗試,最後選擇最好的方案。

“少府,還請一觀。”

章邯揮手,身側便有小吏上前,將從晾在竹篩上的紙揭起來,恭敬的送到趙佗身前。

“紙。”

趙佗深吸口氣,看著眼前小吏手中那張黃色的紙張,有些激動。

七年了,他終於將紙造了出來。

趙佗還清楚的記得。

就在七年前,初入燕國車隊。

在夕陽下,枯草內,他遭受了來自木片重創。

當時趙佗一瘸一拐走出草叢,曾悲憤的向天叫嚷:“等乃公發達了,一定要把紙造出來!”

那是他逝去的青春啊。

如今,趙佗經過七年的奮鬥,終於坐上了少府的位置,完成了當年的理想。

“這紙質很堅韌。”

趙佗扯了扯著手裡的紙張,點頭感嘆。

這張紙的原材料主要是黃麻、布頭等物,乃是紙張中的麻紙,通體發黃,也頗有厚度,韌性非常不錯。

只不過拋除韌性的優點,麻紙還有不少的缺點,比如紙張上有著網狀的紋路,橫紋豎紋相交,很是顯眼。

除此外,麻紙的表面有一些小疙瘩,這大概是因為用麻造紙,其纖維長,紙漿粗的原因。

麻紙的正面還要稍好一些,但背面就很粗糙了,上面甚至有未搗爛的黃麻、布絲等清晰可辨。

不過趙佗可不只是想造出麻紙,他還準備將蔡倫等人所做的改良事情一起幹了,一口氣將造紙術,提高到後世的水平。

“麻紙打頭。草紙、樹皮紙、竹紙什麼的也快了。有了這些東西,定然能造福整個華夏。”

這樣的感覺,在趙佗讓章邯取來筆墨,親手在這麻紙上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越發強烈了。

紙!

字在麻紙上成型,清晰而可辨。

身旁的章邯瞪大了眼睛,呼吸變得粗重起來。

紙張真的能夠寫字!

作為造紙工程的負責人,章邯自是知道紙張的造價並不貴。

他在心中估算了一張紙能寫的文字數量,然後又立刻心算出書寫同等數量文字的簡牘價格。

“嘶……書寫同樣數量文字,一張紙的造價竟然只有竹簡的五分之一,若是和同樣長度的絲帛相比,更只有二十分之一。”

“而且這還只是開始,如果擴大生產規模,簡化流程,省去其他成本費用,這麻紙的造價還能更低!”

章邯嚥了口唾沫,這東西或許將取代用了上千年的竹簡。

“紙是文字的載體,亦是文明的基石啊。”

相比於章邯的猜想,趙佗則是很清楚紙張的提前出現,甚至被他改良後,帶來後世水平的紙張,能夠發揮出什麼樣的作用。

除了文明層面的影響外,對於當今剛剛兼併天下的秦國來說,也將起到巨大的用處。

趙佗緊握著手裡的麻紙,對章邯吩咐道:“給我選六十六張最好的紙出來!”

“我要向皇帝獻寶!”

……

秦宮中,始皇帝正坐在桉前,雙手高舉,舒展著自己疲憊的身體。

他剛剛才批閱完二十斤的簡牘,不管是脖子還是腰部都有些疲累,身前的桉上更是堆滿了如小山般的簡牘。

此刻,宮人前來稟報,說少府趙佗求見,有寶要獻。

“趙佗要給朕獻寶?”

始皇帝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聽到獻寶二字,他就忍不住想起曾希冀過的十二個宏偉金人。

只是,那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再實現的夢想。

始皇帝心中暗歎一聲,搖搖頭,將金人的幻想逐出腦外,吩咐人讓趙佗前來。

同時,轉頭看向一旁侍立的中車府令趙高。

皇帝批閱簡牘的時候,喜歡讓趙高隨侍在旁邊,因為這位中車府令精通律法,皇帝若是有忘記具體律令的地方,可以當場向他詢問。

同時趙高的字也很不錯,經常為皇帝代筆下詔,算是一個離不開的知心人。

此刻,見到始皇帝的目光轉來,趙高笑道:“趙少府乃是公輸子傳人,常有奇能。之前的巨砲、曲轅犁皆是他所獻的利國之物。如今既然向陛下說要獻寶物,想來定是好東西。”

“嗯。”

始皇帝點頭,心中頗為自得。

趙高說的,始皇帝自然清楚。這也是他之前為什麼要將趙佗安排去當少府的緣故。

少府主百工,他就是想看看趙佗這小子的肚子裡還藏了多少東西。

一個月過去了,終於忍不住要來獻寶了麼。

一切,都如朕所料啊!

這樣想著,始皇帝的眼中,不由浮現出一抹期待。

片刻後,趙佗恭恭敬敬走進殿中。

他一入殿,始皇帝和趙高兩人的目光就被其懷中所抱的一疊東西吸引住了目光。

是帛嗎?

但看上去有些奇怪。

“臣趙佗拜見陛下。”

趙佗上前行禮。

始皇帝應了一聲,雖然心中好奇,但面上還是沉穩道:“少府說要獻寶於朕,不知所獻為何寶啊?”

趙佗瞅了眼始皇帝桉前那堆成了山的簡牘,眼中有笑意閃過。

他嘴裡誠懇道:“陛下勤勞理政,日閱簡牘上百斤,臣常看在眼中,念在心頭,日夜憂慮陛下身體。”

“臣苦思冥想,回憶起幼時曾看過的公輸遺文,再加上平日見人漚麻時的啟發,特造出紙,來獻予陛下。”

趙佗話音落下,始皇帝和趙高都愣住了。

紙?

這什麼東西?

始皇帝心中好奇,但不好詢問,目光瞥了一旁的趙高一眼。

趙高會意,忙問道:“敢問趙少府,紙為何物?”

趙佗道:“紙為一種書寫載體,它比絲帛更輕便,比簡牘更便宜,可將文字書寫在上面。”

說著,趙佗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賣關子,忙將手中的一疊紙呈上。

“此乃六十六張新紙,還請陛下書之。”

始皇帝面容平靜,伸手拿起一張紙。

見其通體發黃,長三尺,寬二尺,拿在手中果真比同樣面積的絲帛更輕便。

且因為這是趙佗精選的貢紙,經過打磨和裁剪,背後基本看不到什麼麻頭絲布等痕跡,顯得頗為平滑。

始皇帝的手指在紙面摩挲著,這是一種他從未感受過的觸感。

“筆來!”

始皇帝澹澹開口。

“唯。”

身側的趙高立刻將筆潤墨,呈送皇帝。

始皇帝持墨而書,在那紙的正中間寫下了一個大大的“朕”字。

他眯著眼睛,只見紙張上字跡清晰,凝而不散,算是合格的書寫載體。

“此物價格如何?”

趙佗笑道:“此物甚便宜,與書寫同等數量的簡牘相比,此物造價只有其五分之一。而且日後若是在工藝上進行改進,或許價格會更加低廉。”

始皇帝點了點頭。

他掃了一眼桉上堆積如山的簡牘。

左手握著一冊竹簡,右手則拿著一張紙。

閉上眼,略微感受了一下兩者重量的對比。

再睜開眼時,皇帝的眼中已經滿是激動之色。

“就是這樣,激動了吧?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了吧?知道我的重要性了吧?”

趙佗心中暗笑,一直注意著始皇帝的模樣。

同時他心中長舒了一口氣。

有了紙,皇帝日後就不會這麼累了吧。

只是下一秒,從始皇帝口中說出的話,卻是讓他怔在了原地。

“好東西啊!”

“有了此物,朕每日就可以批閱更多的文書了!”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現代戰爭

辰亦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