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府拜訪回來後,趙佗就陷入了極度忙碌的工作中。

非常忙!

“這個國家快滿負荷的運轉了。”

趙佗心中暗歎,據他的觀察,如今整個秦國就像是一架上滿了發條的機器,忙碌無所不在。

新徵服的諸侯地區,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吏,前去接手地方政務,安撫六國遺民,普及秦國律法,還得打擊反抗勢力。

原本的秦國舊地,則要徵召黔首服役,開始修建連通咸陽的馳道,同時還將要整飭各郡縣之間的道路。

軍事方面,除了屠睢將軍正率領大軍一路西來,沿途收聚韓、魏宗室外。

蜀郡方向也將開始徵召兵員,調運糧秣,準備對西南夷動手,然後一路攻打遙遠的滇國。

這是在地方上。

中央方面的每一個部門,也同樣被各種事務堆滿了桉頭。

廷尉需要訓練法吏,裁決各地刑事,同時還要負責將秦法推廣到新徵服的齊地。

治粟內史要負責春耕,同時還要準備六國貴族遷徙入關中後的糧秣事宜。

哪怕是宗正和奉常,也要忙碌於宗廟的擴建,和秦國禮儀的修訂。

趙佗作為九卿之一的少府,自然也是忙得焦頭爛額,除了他讓章邯搞得造紙工程外,手下有好幾個大專案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其中的頭等大事,就是由少府負責的銷天下之兵,以鑄犁鏵、錢幣的事情。

隨著命令的下達,大量的馬車運載著數之不盡的六國兵刃來到渭水南岸的巨大工地。

這裡有上萬服役的秦人,在鐵官的指揮下將收繳的六國兵刃分門歸類,他們要將兵器上的木製部分去除後,按照銅鐵的材質不同進行堆放。

不過旬月之間,這裡就堆了無數座銅鐵小山。

趙佗在下屬的陪同下,親自來到工地視察這個專案的進展,這是他上任之後的第一個大工程,自然是馬虎不得。

“稟少府,據統計,此處共有銅製兵器六十餘萬件,鐵製兵器近百萬件。除了兵器外,還有大量的銅鐵部件,以及的馬具車輛的皮料,足有近兩百餘萬之多。”

少府工丞白甘,跟在趙佗身側,絮絮叨叨的彙報著。

趙佗微微頷首。

收繳的六國兵刃中有大量的鐵製兵器,這些東西雖然不能用來鑄幣,但若製成農具,那數量可是非常的龐大。

等到鑄好之後,將這些農具下發到各處郡縣,對秦國的農業生產大有好處,遠遠比只給皇帝鑄造成十二個大金人有用多了。

一想到歷史上的秦皇金人。

趙佗便向白甘問道:“十二金人的模範弄出來了嗎?”

白甘忙道:“下吏剛讓人將圖畫弄出來,正要呈給少府過目。若是少府認可,便可開始弄模範進行鑄造。”

說著,白甘讓手下取來十二金人的帛畫。

趙佗開啟帛畫一看,只見那是十二個高鼻深目,身穿蠻夷服飾的狄人。

一個個的看上去頗有威嚴,如果鑄造成五丈高的巨人,那還真是十分的威武霸氣,堪稱世之奇觀。

不過如今圖紙上設計的十二金人只有一丈高,和原本的歷史相比,只能算低配版了,所需要的材料也不算多。

“一丈?”

趙佗皺了皺眉,說道:“太高了,站起來豈不是比皇帝還高,這怎麼能行,皇帝的威嚴不可冒犯。把他們再縮小一些,全弄成八尺,按照真人的身長來弄。”

“另外要做成跪拜和躬身拱手的模樣,讓他們的高度低於皇帝,如此方能顯現君王之威,和夷狄臣服之態。”

“哦,對了,這些金人的姿態要有區別,可別弄成一樣的。也別全弄成男的,得弄些女夷人在其中,如此方能代表天下男女盡皆拜服皇帝!”

趙佗想象著後世那些手辦宅男的需求,在一些細節上進行微調。

白甘抹了把頭上的汗水,說道:“少府說的是,下吏這就讓人再畫草圖。”

趙佗這才滿意的點點頭,有了這十二個小金人陳列秦宮,皇帝應該不會有怨念了吧。

巡視完工地,確定好金人的大小,以及稍後要鑄造的農具種類和數量後。

趙佗又趕回少府,這邊少府銅丞殷昌也弄好了新貨幣的設計方案。

七國混戰時代的錢幣,樣式甚多。

光以形狀而論,就有鏟幣、刀幣、圜錢等種類。其中每種形狀的錢幣中,又分出各種不同的形制。

比如圓形的圜錢裡,又有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兩種,並無定型。

像秦國流通的半瞏錢、藺圜錢等都是圓形圓孔。

“既然後世稱作孔方兄,自然要用方孔了。”

趙佗定下新幣的形制,皆為圓形方孔。

這個形制經過後世兩千年的檢驗,選它準沒錯。

至於錢幣上的圖紋。

這時代的錢幣上都會印上字,大多都是地名或是國名。

比如濟陰圜錢上有“濟陰”兩字,代表這錢是在濟陰這個地方鑄造出來的。又如東周圜錢上有“東周”字樣,就代表是東周君所鑄。

除此外還有刻上重量的文字,比如秦半兩,錢幣上印下的就是“半兩”。

不過因為趙佗的建言,始皇帝決定在錢幣上不印字,而改印龍紋。

以此鑄幣,作為他自己和秦國的象徵。

按照殷昌的設計,乃是一條巨龍圍繞著中間的方孔盤旋,其龍身招展,環繞錢面,乍一看,還挺有味道的。

“錢上印一條龍,這條龍就是祖龍!”

趙佗頗為得意,雖然他想鑄“秦大頭”的提議被皇帝否決了,但一條龍也不錯啊,這算是始皇帝的象徵了,還是很有意義的。

等過了幾千年後,這些錢幣被人從地下挖出來的時候,說不定上面的龍紋還活靈活現呢,也不知能賣多少錢。

形制和圖紋決定好之後,便到了錢的重量上。

趙佗在此依舊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按照想法進行了改革。

秦國舊幣,大約半兩重。

在原本的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後,在貨幣方面大體是沿襲舊制,採用的是半兩錢。

秦國一兩為24銖,半兩就是12銖。

殷昌獻上的方案就是這樣。

但趙佗卻感覺不好。

“半兩太重了,且為大錢,不好攜帶,還容易被人刮屑私鑄,所以不如減半,鑄六銖錢!”

趙佗口中振振有詞。

他如果沒記錯,秦國的半兩錢確實沒有流通太久的時間,就因為錢重難用,到後期錢型縮小且減少重量。

到了漢朝的時候,先搞出粗劣的莢錢,後來又弄出八銖錢,到漢武帝方才弄出了五銖錢,算是統一了貨幣重量,一直到隋朝都還在鑄造重五銖的錢幣。

既然他趙佗如今主管鑄幣的事情,與其使用註定被歷史淘汰的半兩錢,還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學漢朝的做法。

不過五銖錢雖然歷史悠久,經過了時間的考驗,但趙佗卻不能直接照搬。

因為漢武帝之所以用五銖錢,乃是因為他將漢朝的水德改成了土德。

土德的幸運數字是五,所以漢用五銖。

“秦乃水德,尚六。”

“所以新幣的重量當為六銖,正好象徵我秦國屬六!”

趙佗大手一揮,直接將秦錢的重量砍了半。

殷昌有些擔憂道:“重量改動如此之大,皇帝會同意嗎?”

“呵,皇帝怎麼會不同意,我可是把一枚銅幣,給他掰成了兩塊!”

趙佗很自信,一枚重12銖的半兩錢熔化重鑄後,就可以變成兩枚六銖錢,這樣一搞下來,存款直接翻倍,皇帝會不高興嗎?

反正他這個管錢的少府是很高興的。

更別說皇帝愛六,這六銖錢也算是他的幸運數字了。

果不其然,趙佗將自己的新幣鑄造方案,呈送上去後,始皇帝對於趙佗設計的秦國新幣的形態和重量,都表達了滿意。

不過這位帝王也有感到不滿的地方,就是趙佗想出來的名字。

“黑龍幣?”

“當年先君文公出獵,獲黑龍一頭,為水德之瑞。以此獵物為名,並不能顯朕之威嚴。”

“此幣,還是叫龍紋幣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屌絲頂著AI瞞過仙人一統天下

想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