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同姓不婚,乃公沒姓,還不都娶了妻。這群彘生的儒生,乃公非把屁股給他們捅爛不可!”

大庶長府中,已落戶咸陽城的黑臀罵罵咧咧。

旁側,盧綰、鍾離眛、麗商等人亦是滿臉怒色,若非法律嚴酷,他們真想帶人衝入博士學宮,狠狠教訓那些人一頓。

涉間眼中滿是殺機,低語道:“他們是記恨之前分封的事情,藉此機會報復大庶長。”

麗食其則是搖了搖頭,從桉上操起酒卮喝了一口,冷笑道:“非也,我已去問過那相熟的陰陽家友人。這些儒生之所以反對,恐怕是有藉機發揮的意思。”

“之前皇帝廢諡法、行郡縣,他們多有不滿,如今大庶長婚事,剛好與禮制有悖,他們以維護禮制為藉口,便可擴大話語權,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能阻止大庶長婚事,就能讓儒家之學在秦國徹底站穩腳跟。”

說到這裡,麗食其轉頭對主座上的趙佗笑道:“不過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我認為大庶長此番不用理會,他們這一次不過是自尋難堪罷了。”

涉間沉聲道:“不如先生教我言辭,明日朝會上,我來與他們辯論。”

麗食其怔了怔,笑道:“涉中更不必如此,依我猜測,明日定會有人出手。”

“先生說的是。”

趙佗此刻也平靜下來,看清了此事背後的關係。

那些儒生還沒蠢到單純為了報復自己而選擇反對婚事,之所以這麼做,自是有目的在其中。

不過這樣一來,也自然會損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不會任由他們鼓弄唇舌。

“明日朝會上,我倒是要看看他們如何表演。”

趙佗嘴角泛起一抹冷笑。

他如今倒是一點都不擔心了。

除了可能出手的盟友外。

那些儒生來自山東,入秦的時間尚短,還沒弄清楚當今的皇帝是什麼人。

要是能借所謂的禮制讓皇帝改變這場婚事,那可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當今帝榻上,坐著的可是始皇帝啊!

……

隨著“同姓不婚”的事情在咸陽城傳播。

引起諸多秦人的關注和議論。

“大庶長是趙國人,尚我秦國的公主有何不可?又不是近親,這什麼破規矩,真是無理。”

“然也,大庶長為我秦國統一天下立下了多少功勞,他尚公主理所應當,狗屁的同姓不婚,這些人真是吃飽了沒事幹。”

“我不管,大庶長建言今上,擴招學室子弟,讓我兒能入學室,乃是我的恩人,他就該尚公主!”

大多數黔首本就是無姓之人,對於這所謂“同姓不婚”的規矩,自是感覺荒謬可笑。

特別是那些從軍伍中退下的老兵,一個個義憤填膺,甚至有人當場辱罵那些四處宣傳的儒家門徒。

若非秦國禁止私鬥,那些儒家門人還不知要被當場打死多少。

這樣的場面超出了周青臣和淳于越等人的預料,他們本想引發反對趙佗尚公主的輿論,哪知道那些黔首庶民根本不和他們共情。

“無姓黔首,自是不識禮節,吾等不用在意,真正能起到影響的還是百官公卿。上一次趙佗提郡縣,反分封,定然招致了許多公卿的怨恨。到時候吾等開口,一定有人會跟著附和。”

淳于越等人依舊保持樂觀。

在這般暗流湧動的情況下,便到了第二日的朝會之時。

趙佗一早便來到秦宮中。

大殿雄偉,眾公卿相聚於殿前。

“大庶長。”

見到趙佗過來,不少人行禮相呼。

雖然因為此地人多,不好將話挑出來,但不少與趙佗相善的公卿大臣皆對趙佗露出善意,這是一種代表支援的暗示。

“果然,能在朝堂立足的人沒多少是傻子。”

趙佗心中越發明朗。

而遠處,眼見眾多公卿紛紛向趙佗問好,周青臣臉上浮現懼意,淳于越等人則是面無表情。

“皇帝好禮,趙佗尚公主之事明顯違反禮制,吾等有勝算!”

片刻後,隨著殿內頌歌唱完,眾臣在謁者的聲音中邁步進入殿中,各自按照官爵職位坐下。

趙佗坐在西面前方,而那些博士則是站在殿尾。

趙佗的斜對面是廷尉李斯。

趙佗對著李斯報以一個微笑。

李斯則是含笑點頭。

聰明人不用說話,也能理解各自的意思。

此時,隨著皇帝坐在步輦上進入殿中,走上帝榻坐下後,此番朝會也正式開始了。

“宮殿之事如何了?”

皇帝先詢問了在咸陽北坂的宮殿建造進度。

負責宮室陵寢建造的將作少府,立刻出言稟奏:“回陛下,今楚宮已經完成,齊宮將在本月下旬開始動工。”

“嗯。”

皇帝微微頷首,嘴角泛起一抹笑意。

待到齊宮建成,他就可以在咸陽坐擁七國宮殿。

宮中填充各國美人、珍寶,那可真是一種大大的享受,能為他帶來強烈的愉悅感。

接著朝會上,又處理了一些國事。

站在殿尾的那群儒生卻是忍不住了。

淳于越催促僕射周青臣開口。

但周青臣想到之前諸位公卿向趙佗打招呼的場面,以及左丞相王綰並不支援他們的事情,不由心生畏懼。

本該他開口出聲,卻在此刻不敢出言。

站在他後方的淳于越,見狀不由面露怒色。

這周僕射臨陣退縮,果然是條斷嵴之犬。

淳于越仗著胸中那口氣,站起來啟稟道:“臣淳于越昧死言於陛下。禮有云,姓以別婚姻,若為同姓,則百世而婚姻不通,以定世間人倫。”

“今臣聞有大庶長趙佗尚公主之事。大庶長趙佗,出於故趙國宗室,乃嬴姓趙氏子孫。而陛下之長公主,亦是嬴姓後裔,此二者為同姓也,若依禮制,當不可行通婚之事。還請陛下依禮法而行,阻其婚姻,唯上幸許!”

此話一出,眾公卿臣僚,皆將帶有玩味的目光望向那開口的儒家博士。

這傢伙,果真是好大的膽子。

身為此事主角的趙佗面色平靜,反而是帝榻上的皇帝臉容一下變得冰冷起來。

他澹漠問道:“你說,同姓不婚?”

淳于越拱手道:“同姓不婚乃是古禮之制,秦乃禮儀之邦,自古與異姓之國共盟婚好。有秦晉、秦楚之數世婚盟,而從無秦趙之婚好,便是明證,還請陛下依禮而行。”

淳于越話音落下後,漆凋畢也帶著幾個膽大的博士一起附和道:“古人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若同姓而婚,實乃禁忌。還請陛下察之!”

殿中死寂一片,不少人臉上帶有驚訝之色。

他們沒想到這些個儒生博士,竟然如此之膽大。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這句話雖然確實是古語,不少人也聽過,但敢在這大殿上當眾說出來,那膽子簡直大的驚人。

趙佗眼睛眯了起來,袖子裡的手握成了拳頭。

帝榻之上,皇帝沒有發怒,唯有眼中有冷芒閃過。

到了他如今的地步,當是喜怒不形於色。

他澹漠道:“關於此事,諸卿以為如何?”

隨著秦始皇此話落下,殿中早有一人準備許久,站了起來,大聲呵斥道:“此乃荒謬之言!”

眾人定睛一看,見是廷尉李斯怒髮衝冠,對著殿尾博士,厲聲呵斥。

“吾等依禮法而言,廷尉何談荒謬二字!”

淳于越杵著腦袋,毫不畏懼李斯,與其針鋒相對。

趙佗對於李斯的出手,自是早有猜測,並不驚訝。

只是他看著淳于越一身膽氣,敢和李斯爭辯的模樣,不由暗自搖頭。

“歷史上敢當著皇帝的面呵斥周青臣諂媚,還讓皇帝再行封建之事,最後引發了全國焚書的就是淳于越吧,這人果真是膽大又頭鐵啊。”

眼見淳于越出頭回應,李斯開口問道:“禮法?我觀你們所言,皆是師先王之法,常引三代之美政來證明是不是?”

“自是如此,所謂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只有師先王之法,方能使得國祚長久,若擅改古制,恐遭禍患矣。”

淳于越昂首開口,話中有話,暗諷之前行郡縣的事情。

這讓趙佗聽在耳中更加無語。

他悄悄瞥了榻上的皇帝一眼,見其面無表情,看的人心頭髮寒。要是換成個定力差的皇帝,怕不是當場拍桉大怒了。

李斯則是繼續追問道:“既然是師先王之法,引三代美政。那我請問這同姓不婚的禮法是何代所制,是夏?是商?還是周?”

淳于越眉頭皺了皺,還是回道:“自是周公制禮,施教天下諸侯。”

“呵呵,原來是周代的禮法,對吾等來說,這確實是古之先王了。只是你們既然講三代美政,為何這周人卻不師夏、商之法呢!”

說到此處,李斯昂聲道:“吾曾聞夏、商不嫌一姓之婚,直到周人不師先王之法,改夏、商之政。自古以來數千年間,夏商兩代,皆有同姓通婚,何曾有異?”

“爾等既然言治國當師先王之法,那為何不師夏、商之婚制,反而要去沿用擅改了先王之法,不師古而行的周人禮儀?”

“夏商古耶?”

“周古耶?”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諜戰生涯

電芯來也